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7年8月30日,诺华公司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Tisagenle-cleucel(CTL019,商品名:Kymriah,研发历程见图1)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25岁以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复发或难治性患者,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自体细胞CAR-T疗法。Kymri-ah的上市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CAR-T细胞疗法的疗效、安全性和整个商业化流程获得了FDA的正式认可,部分肿瘤患者迎来了全新的"活细胞治疗药物",同时对其他细胞疗法(如工程化自体TCR-T[嵌合型T细胞]、工程化自体干细胞等)也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将加速更多细胞治疗药品的上市,以造福更多肿瘤及其他棘手疾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正>8月31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正式批准诺华突破性CAR-T疗法Kymriah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r/r)儿童和年轻成人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这是FDA批准的首款CAR-T疗法,也是FDA批准的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具有里程碑意义。评论人士指出——这是一个"历史性动作",将"迎来治疗癌症和其他危及生命的重病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12月18日,由珐博进中国和阿斯利康中国在国内合作开发的一款国产1类原创新药、全球首个口服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罗沙司他(商品名:爱瑞卓?)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罗沙司他的获批成功实现了三"首"的创新突破,成为首个采用全球创新机制HIF(低氧诱导因子)、首个中国本土孵化、首个率先在中国获批的全球首创原研药。罗沙司他被批准用于慢  相似文献   

4.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疗法是使用基因转移技术重新编程内源性T细胞以针对特定的肿瘤抗原。随着不断的研究和CAR-T细胞的不断优化,CAR-T细胞疗法被越来越广泛的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其中也包括血液恶性肿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化疗,但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 ALL)仍然是一个难题,而CAR-T细胞疗法被研究表明对R/R ALL的治疗有着可观的疗效。文章就国内外CAR-T细胞疗法以及应用于ALL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ALL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养生堂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尿液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已获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上市销售,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可由非专业人员自我操作并判读的通过尿液检测HIV感染的诊断试剂,填补了相关产品及技术空白。  相似文献   

6.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是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特别是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治疗该类疾病的较好方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还是有少数病人会复发.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河团队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项目,针对该问题提出了CAR-T(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疗法,项目成果获2020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7.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是指通过基因修饰技术,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免疫细胞CAR-T产业链可划分为上、中、下游产业3个不同环节,上游为免疫治疗靶标识别和鉴定,中游为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研发及临床研究,下游为免疫细胞治疗的产业化及应用。随着CAR-T领域技术的突飞猛进,工艺流程的逐渐成熟完善,进入临床试验中后期的占比显著提高。CAR-T免疫细胞治疗展现良好的发展前景,上海免疫细胞治疗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8.
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疗法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T细胞的新型癌症治疗手段.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使T细胞拥有靶向肿瘤抗原的CAR结构,带有CAR结构的T细胞被过继回输到患者体内时,T细胞能靶向杀伤癌症细胞.目前CAR-T细胞治疗在血液瘤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石龙镇科技、经济、社会取得了全面高速的发展,1989年经省科委认定为全省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点;1996年获国家科委批准成立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999年12月获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批复,成为全国首个信息化试点城镇E-TOWN(国家信息化城镇)。信息化试点的创立标志  相似文献   

10.
正由福建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依托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的"福建省农村污水处理与用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在福建省2019—2020年度工程研究中心综合评价中获评优秀(全省排名第六,环境领域排名第一)。该工程研究中心是我校获批的首个福建省发改委创新平台,在2017—2018年综合评价工作中,从全省64家参评机构中脱颖而出,获批建设经费500万元。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依托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申报的"福建省农村污水处理与用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获福建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组建。该工程研究中心是我校获批的首个福建省发改委创新平台,在此次工程研究中心节能环保组评审中,获得总分第一的成绩。福建省农村污水处理与用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面向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与用水安全事业发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13)上市注册申请。沃森PCV13是我国自主研发、采用国际最高标准的对照设计、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个国产疫苗产品。肺炎链球菌是引起侵袭性疾病以及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因。全球每年有一百多万人死于肺炎链球菌,出生至两岁的儿童因缺乏相应的抗体,是感染肺炎球菌疾病的高危群体。PCV13主要用于婴幼儿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家们通过努力,让一个体外培养的人猴胚胎活了19天,这是目前猴胚胎体外培养的极限时长。4月中旬,一个由中美科学家构成的团队在《细胞》上发表论文,宣布构建了世界上首个人猴嵌合体胚胎,也就是同时具有人源细胞和猴源细胞的胚胎。该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话题主要围绕两个点展开:第一,人猴混合胚胎的诞生有什么用;第二,混合胚胎的诞生是否意味着人类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相似文献   

14.
《太原科技》2012,(3):111-111
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近日建成并进人试运行阶段,成功实现了“首个开工、首个建成、首个使用”的目标。合肥市因此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首个拥有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城市。近日,该项目通过了由国内量子信息、网络通信等领域资深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进行的测试评审,  相似文献   

15.
正7月18日,石家庄科技大市场建成运营。这是河北省首个集技术转移、产权交易和科技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交易平台。从创业投资到仪器设备共享,从科技公司创办到整体上市,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均可在此享受一站式服务,堪称功能完备的"创新集市"。运营启动当日,来自科研院所的10个科研项目相继签约,共获得由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755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4月28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脱细胞角膜基质(以下简称生物工程角膜)——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上市。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完成临床试验的高科技生物工程角膜产品,该产品于2013年成功完成临床试验,总有效率达到94.44%,愈后效果接近人体角膜。这一新型生物工程角膜,是中国再生医学国际有限公司继组织工程皮肤安体肤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  相似文献   

17.
择一事,终一生,它以匠人精神深耕中国厨房;41年专注高端,科技赋能,将中式烹饪的灵魂注入每一件厨房电器,创造中国新厨房作为高端厨电领导品牌,老板电器以"一流的制造"赋能"一流的产品",以"一流的服务"成就"一流的品牌"。老板厨房电器"未来工厂",以1个数据中心+N个协作平台,建成行业首个智慧"无人工厂"。能够实时从线上/线下接收全球产品订单,基于客户需求,动态调整设计、采购、生产和物流方案。  相似文献   

18.
叶嘉 《广东科技》2016,(14):52-54
正7月15日,全国首个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正式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挂牌,标志着江门高新区拥有了第五个国家级平台。这是江门高新区相继成功创建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核心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和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园聚集区四个国家级平台  相似文献   

19.
国内动态     
《杭州科技》2015,(1):5
<正>浙大教授新发明:让每一件衣服都可以防辐射近日,浙大高超教授课题组找到了一条制备单层石墨烯的"绿色"路线,过程快、成本低、无污染,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制备。他们用石墨烯制备出来的宏观材料——石墨烯纤维,可用于生产防辐射衣,衣服轻,防辐射效果又很好。中国抗癌原创新药西达苯胺获准全球上市中国抗癌原创新药西达苯胺,是全球首个获准上市的亚型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口服抑制剂,也是中国首个授权美国等发达国家专利使用的原创新药。该药首个适应症是复发及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20.
正浙江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郭国骥教授团队研发出低成本、高效率、完全国产化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平台"Microwell-seq",并在短时间内利用这一平台构建全球首个哺乳动物的细胞图谱。该成果于23日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杂志上。细胞是生命最小的独立遗传单位。传统的测序技术"看"的是一组一组、成群的细胞,"读"的是一堆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