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12月17日,中国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时隔不到2年,这个具有"火眼金睛"本领的"悟空"就发现了一个重要信息,在1.4万亿电子伏特(TeV)的超高能谱段突然异常突起。11月2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这则消息。  相似文献   

2.
科普中国     
<正>"悟空"号在暗物质探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11月30日,我国首颗暗物质科学卫星"悟空"号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探测结果。据悉,"悟空"号卫星在轨运行的前530天共采集了约28亿高能宇宙射线,包括150万例25Ge V以上的电子宇宙射线,并且首次直接测量到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在1Te V(能量单位)附近的拐折。基于这些数据,  相似文献   

3.
 2015年12月17日8:12,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4.
解密暗物质     
正"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已经升空了,此后它将踏上寻找暗物质的漫漫征途。那么,暗物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科学家们都想要找到它?"  相似文献   

5.
<正>"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在北京举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中,总书记报告所提到的科技成就恰恰也是展厅里的焦点。"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复兴号"动车组、量子卫星"墨子号",各项科技成就模型周围,每天无不围着大量的参观者。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人类在探索宇宙核心秘密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航天也由此进入了真正仰望星空的时代。"2015年12月17日上午8时12分04秒,内蒙古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茫茫戈壁,凛冽寒冬,人们在寒风里中仰望苍穹。随着一声"点火"命令,发射台上喷出一团巨大的白雾,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吐着长长的火舌腾空而起,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天文卫星"悟空"送入太空。在农历猴年到来前夕,这颗与美猴王同名的卫星的发射,不仅是中国献给新一年的最佳礼物,同时,它也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到空间科学探索大国的行列——"中国航天终于进入了  相似文献   

7.
新年寄语     
正2016年,时光翻开新的一页,万象更新。回望2015年,中国科技蓬勃发展,民族伟大复兴创新驱动支撑力量不断增强,科技科普同谱华章——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升空,中国航天发射"十二五"收官之作"高分二号"成功发射,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主体工程进入尾声——探索宇宙,梦正起航。  相似文献   

8.
主编的话     
正12月随着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号的上天,2015年进入了尾声。这一年,科技界喜报频传:建成防护等级最高的传染病实验室、"单光子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成功实现、自研大型客机C919首架下线……尤其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让几十年以来,萦绕在国人耳边无数次关于中国大陆科学家拿诺贝尔奖还要多久的诘问就此  相似文献   

9.
正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夜景里,很多出租车驾驶员都习惯将其中一栋楼称为"不下班的楼"。在这里面有这么一群工程师,他们日夜兼程,披荆斩棘,借由不断地创新,探索极限,实现中国乃至世界在航天领域众多从无到有的突破。这便是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而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研究员、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总设计师李华旺正是其中一名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0.
 2016年,科技工作者在各自的领域发出众多评述性或意见性的深刻“声音”。本文围绕引力波、“悟空”暗物质探测卫星、“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转基因等热点科技话题,摘选部分重要的科技界“声音”,分为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转基因技术5个主题,其中基础研究包含引力波、暗物质、量子技术、对撞机4个部分。  相似文献   

11.
<正>广义相对论在揭开宇宙奥秘的同时,也引发了无数未解之谜,比如,宇宙"幽灵"暗物质、暗能量以及引力波等,无数科学家因此而踏上了寻找之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诞生100年来,在揭开宇宙奥秘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至今仍未解开的谜团,其中,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两个宇宙"幽灵",被视为21世纪物理学研究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普通物质只占宇宙总质能的4.9%暗物质和暗能量是如何"现形"的?上海交通大学鸿文讲席教授、粒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几十年,人类对于整个宇宙的认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逐渐累积的大量天文观测数据表明了大量暗物质的存在。我们的宇宙中,已知的基本粒子只占整个宇宙的不到5%,约25%是不发光的通过引力效应观测到的暗物质。但暗物质的属性是什么仍然是个未解之迷。描述微观粒子相互作用和运行规律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里却没有暗物质粒子的候选者。对暗物质的研究将极有可能孕育出新物理的重大发现,对于未来的基础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暗物质属性的研究。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等发展规划中也都把暗物质问题列为重要的科学前沿问题。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相关部门都对暗物质的探测和研究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创新科技》2012,(8):33
<正>7月8日初,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表示,他们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已经发现了疑似希格斯玻色子的粒子,下一步将着手搜寻暗物质,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他们将耗资12亿欧元对LHC进行升级。物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暗物质是宇宙的"黏合剂",然而,尽管宇宙间大约84%的物质都由暗物质组成,而且暗物质也遍布于我们周围,但因为其不发光也不反射光,所以迄今还没有被"看到"。LHC两个探测器的主管分别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新的亚原子粒子,这种粒子  相似文献   

14.
媒体纵览     
正世界最大暗物质实验首个结果公布7月21日晚,中国正式公布了PandaX二期500公斤级液氙暗物质探测器运行的第一个物理结果,在3.3万公斤·天的曝光量下,未发现暗物质粒子踪迹,对可能的暗物质候选对象得出了最新的限制。PandaX实验用氙原子作为探测靶子,采取"守株待兔"的方式,探测弥散在地球周围的成千上万亿的暗物质粒子可能碰撞到氙原子上而发生的微弱信号。PandaX所用的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一科学论断赋予了科技工作者在新时代里的新任务、新征程。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科技"一词的提及次数达17次之多,成为报告高频词之一。更引人注目的是,报告还列举了一系列的重大科技成果,如: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可以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六年新年贺词,在列举2015年重大进展时特别提到"我国科学家研制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发射升空",作为"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的例证之一。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批立项研制的四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是我国第一颗完全由中科院研制、生产的卫星,也是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首发星。该卫星于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在酒  相似文献   

17.
<正>6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这是继中欧合作地球空间探测双星、"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之后,我国又一颗重要的空间科学卫星。一、"重装"出击造就我国首个空间天文台"慧眼"卫星主要有效载荷包括高能X射线望远镜、中能X射线望远镜、低能X射线望远镜和空间环境监测器,共有单机设备111台,重量981千克。被有关专家称为我国真正意义上第一个空间天文望远镜、第一个空间天文台。"慧眼"卫星有三大优势:具有大天区、大有效面积的宽波段X射线扫描巡天观测能力;具有大面积、宽波段、高时间分辨率、高能量分辨率的定点观测能  相似文献   

18.
 暗物质和暗能量是宇宙主要的组成部分,被认为是"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上的两朵乌云",是基础物理与宇宙学研究最前沿的方向之一。对暗物质突破性的研究进展将极大促进人们对基本自然规律以及宇宙演化的理解。国际上对暗物质的研究极为重视,美国和欧洲都为之进行了详细周密的规划,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项目规划。中国也将暗物质的研究纳入了中长期规划,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在暗物质探测方面实现了长足进步,在四川锦屏山地下实验室开展多项暗物质直接探测试验,暗物质粒子卫星作为中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首发星,也是中国发射的第1颗天文卫星,2015年12月成功发射。通过观测暗物质粒子湮灭后的粒子产物,有可能在间接探测方向实现对暗物质研究的革命性突破。本文简介暗物质概念提出的历史与暗物质探测的天文学观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天文学是研究各种天体或天体系统的位置、运动、起源及演化的学科。回顾了2016年天文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重大进展和重大事件。盘点了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最亮超新星爆发、从超软X射线源发现相对论性高速喷流、发现最近行星及寻找“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等研究进展;介绍了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落成、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发射等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20.
5月8日,清华大学和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覆盖层深度达2500米以上的锦屏山引水隧洞旁,设立我国第一个极深地下暗物质探测实验室,"在这个世界上具有暗物质研究最好环境条件的实验室,研究暗物质有望为物理学作出贡献"。清华大学副校长康克军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