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7-01-16至2017-01-31;排行依据:遴选出的30家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韩春雨提交新数据《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相关声明[核心媒体报道频次:30/30]1月19日,《Nature Biotechnology》发言人就韩春雨课题组"利用NgAgo进行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论文发表最新声明,表示"期刊获得了与NgAgo系统可重复性相关的新数据,在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我们需要调查研究这些数据"。  相似文献   

2.
 2015年8月,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集团撤回了61篇来自中国作者的论文,2017年4月,该出版集团旗下《Tumor Biology》(《肿瘤生物学》)更是一口气撤回了107篇同样来自中国作者的论文,两次撤稿潮的动因均是论文作者编造审稿人及同行评审意见。这样大规模且非常集中地针对同一个国家的撤稿现象实属罕见,令国人震惊。短短两年内,SCI论文"撤稿"迅速成中国科学界乃至社会各界众所周知的高频词。近日,令人避而远之的"撤稿"又与被科技界热议的一个公众人物--韩春雨有了直接联系。原因就在于:2017年8月3日,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及其团队主动撤回了其发表在《Nature》杂志子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题为《利用NgAgo进行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的论文。  相似文献   

3.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6-08-01至2016-08-15;排行依据:遴选出的30家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韩春雨详解新版实验方法要点称新旧实验方法无本质区别[核心媒体报道频次:30/30]8月8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向非营利性质粒共享信息库Addgene提交新版的详细实验方法,并补充了数项应当注意的问题。此前,韩春雨领导的课题小组发明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被国内媒体誉为做出"诺奖级"实验成果。然而,论文  相似文献   

4.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2001177-01-01至22001177-01-15;排排行行依依据据:本刊遴选出的30家家核核心心媒媒体体报报道道频频次次)1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核心媒体报道频次:30/30]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忠贤,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5月2日,Nature系列顶级刊物Nature Bio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团队的一篇关于新的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该技术被称作NgAgo—gDNA,与最时兴的通过RNA寻找替换序列的CRISPR/Cas9技术相比,前者通过DNA作为介导来寻找替换目标。不仅如此,理论上NgAgo脱靶率更低,其精确性也要比CRISPR/Cas9高1024倍。该技术可用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精准基因改造,以及一些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治疗,在医药、农业、畜牧等产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5-08-16至2015-08-31)1施—公团队揭示γ-分泌酶原子分辨率结构[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5/30]清华大学教授施—公团队与国外学者合作,构建了分辨率高达3.4埃的人体γ-分泌酶的电镜结构,并且基于结构分析了γ-分泌酶致病突变体的功能,为理解γ-分泌酶的工作机制以及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基础。相关成果8月18日在Nature上发表。  相似文献   

7.
正5月2日,世界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生物技术》刊发了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NgAgo 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论文发表后,韩春雨受到一些科学家及媒体热捧,被认为是对现有的CRISPR技术提出了挑战。甚至有媒体报道时称,这是一个"具有颠覆性的第四代基因编辑技术",被誉为"诺奖级"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前不久,英国自然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正式发布名为《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Nature Publishing Index 2011 China)的报告。报告称,2011年中国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为225篇,占该系列发表论文总量的6.6%。报告还提供大量数据,表明中国在发表论文和科学研究两方面即将成为全球的领导者。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比2010年的152篇(5.3%),有明显的增长。与2000年的  相似文献   

9.
<正>[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5/30]11月9日,《Natur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蔡时青研究组题为《胶质细胞-神经元信号的遗传多态性调节衰老速度》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利用秀丽线虫这一模式生物探讨个体之间衰老速度差异的遗传机制。他们发现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野生线虫在  相似文献   

10.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6-07-16至2016-07-31;排行依据:遴选出的30家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中国科研机构引领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快速增长[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8/30]7月28日出版的《Nature》增刊"自然指数2016新星榜"显示,中国科研机构正引领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快速增长。在全球100家科研产出增加最多的科研机构中,有40家来自中国,其中24家2012年以来的增幅超过50%。美国作为全球高质量科研论文的第一大贡献国,在这一榜单上居第2  相似文献   

11.
 2016年7月29日,来自澳大利亚、美国、西班牙等国的多位科学家公开表示,无法重复NgAgo 系统的基因组编辑结果。早在今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NgAgo DNA 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的论文,NgAgo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基因编辑工具,甚至有人提出其有潜力取代目前的CRISPR,成为第4 代基因编辑技术。如同当初论文发表时那样,如今对NgAgo实验结果的质疑,也引起了中外科学界同样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 :1 999年我校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共 2 781篇 ,居全国高校第二位 ;国内论文被引用共计2 4 4 1次 ,居全国高校第 3;《SCI》收录论文共 2 1 0篇 ,居全国高校第 1 6名 ;《EI》收录论文 30 6篇 ,居全国高校第六位 ;《ISTP》收录论文 1 63篇 ,居全国高校第 3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最新统计资料(7) 我校科技论文数量与质量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美国能源部下属联合基因组研究所日发表新闻公报说,该研究所的科学家已经完成了人类第16号染色体的解码分析工作,相关论文发表在英国《自然》(Nature)杂志上。  相似文献   

14.
 2017年4月20日,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简称“施普林格”)宣布撤销旗下《肿瘤生物学》期刊发表的107篇论文,其作者全部来自中国。  相似文献   

15.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NicoleKing等生物科学家在2008年2月14日的《自然》(Nature)上发表论文.表明他们已确定海洋生物领鞭毛虫(Monosiga brevicollis)的基因组序列。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团队完成的关于城市演化建模研究的文章《Simple spatial scaling rulesbehind complex cities》于2017年11月28日被权威综合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接收并在线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是所有综合性期刊中仅次于《Nature》和《Science》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5年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主办:科技信息杂志社、有果网协办:科技信息报社、创新力活动时间:2010年4月1日-2010年9月30日有奖论文评比活动要求:1、在活动时间内发表在《科技信息》杂志上的论文均可入选。  相似文献   

18.
科学触角     
《科学世界》2011,(11):10-11
超光速中微子挑战爱因斯坦? 据《自然》(Nature)杂志9月27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称,多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OPERA项目,发现了超光速运动的中微子。OPERA于2006年正式启动,原本是科学家设计用来研究中微子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性质改变的“中微子振荡”的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西安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教师郑斌博士的研究成果以"Unravelling surface and interfacial structures of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为题在线发表在2017年2月20日的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DOI:10.1038/nmat4852)上。论文中,郑斌博士为唯一的国内人员,西安科技大学为唯一的国内单位。《自然·材料》是《自然》(Nature)旗下的重要子刊之一,是材料领域影响力最高的学术期  相似文献   

20.
<正>[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3/30]11月9日消息称,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王宇杰团队在颗粒物质临界固体本质研究领域获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Nature》。王宇杰团队借助CT成像技术对准静态循环剪切的三维颗粒系统的微观动力学进行深入研究。在微观粒径尺度上,第1次得到了长达3个时间尺度的微观动力学过程。该团队的实验发现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