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前,在部分农村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吃的最差的是老人,穿的最破的是老人,小、矮、偏、旧房里住的是老人,在地里干活和照看孙辈的也多是老人.而社会上也时常发生孩子欺辱父母,采取武力手段将父母撵出家门作为路人等恶性事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儒家传统观念认为,"孝"至少应包含尊敬父母与赡养老人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儒家所倡导的孝道伦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较好的实践。这一时期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孝先于忠、避讳的盛行和孝感故事的兴起等,成为该时期孝道伦理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鲜明特色。由于统治阶级对"孝"的提倡以及法律上的强制规定,儿子供养老人的现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普遍存在,形成了供养型家庭。  相似文献   

3.
传统孝道有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其中的精华部分主要有善事双亲、敬爱父母、合理谏诤、感恩祭祀等内容。传统孝道的精华部分以及现代社会家庭的继续存在、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以及经济基础的变化等因素对现代孝道伦理的呼唤,使得传统孝道的现代转型成为可能和必然。现代孝道包括赡养父母,敬爱老人、合理谏诤,平等共享、慎终追远,文明祭祀等新的内容,具有权利与义务对等性、注重感情性和精神性、道德性和法律性的统一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然而,当前社会出现了孝道式微的现象,不孝行为不断增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孝道失去了存在的经济与社会基础,传统孝道自身的缺陷与孝道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孝道危机的重要因素.解决当前孝道危机的实现路径主要是:对传统孝道进行现代转换,广泛倡导新的孝道观念,切实加强孝道教育和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刘晓霞 《科技资讯》2014,12(21):179-180
转型期社会背景下,中国式亲子关系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爱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为子女过度付出,从而使子女感觉到压力.这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矛盾,它受中国长期以来农耕经济影响,也受父母自身的认识水平影响.亲子关系的改善需要亲子双方共同努力,其中父母方面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张弛有度,敢于信任孩子,并且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石新春 《奇闻怪事》2006,(11):29-29
“亲情歌吟”这一单元学完后,我安排了一节单元活动课“感悟亲情”。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讲述父母在生活中最使自己感动的一件事。 七课了,我先让学生归纳一下几篇课文的共同点。大家一致认为几篇课文中的父母都是最普通最平常的人,他们为子女做的事也都是极普通极平常的;但正是在这普通平常的事中,我们看到了父母的无私、伟大。我因势利导:“是呀,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相信同学们的父母也有许多感人的事情。谁能给大家讲讲呢?”话音落下,教室内一片沉寂。  相似文献   

7.
《当代地方科技》2005,(2):63-63
例:孩子的一再要求可以战胜父母的拒绝一推销也亦同。观点:1、推销在世界上可以说是收入最高,但同时也是最难干的活,也可以说是收入最低,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干的活。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独生子女由于各种意外死亡、伤残,也导致不能再生育的60岁以上父母成为“失独老人”群体。传统“养儿防老”的家庭保障和男性继承文化致使失独老人面临各种生活困境和心理创伤。他们处于仅靠自身无法解脱的困境,社会救助成为失独老人维持基本生活、获得心理抚慰的最基本保障制度。这种社会救助基于对社会有机体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国家义务理论而建立。当前,我国失独老人社会救助工作中尚存在专门性立法不足、社会救助内容和行动主体不清、国家和地方扶助金低等问题。基于此,从失独老人社会救助现状、法律保障机制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我国失独老人社会救助的制度性框架。  相似文献   

9.
孟子、荀子由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导致他们在父母有过时,子女应当如何做的认识上有着根本的分歧。孟子认为父子之间的亲爱是人群相互亲爱的根源,从而极力爱护、培育之;同时孟子认为人人只要诉诸自身的“良知良能”,就能够认识行为的合理与否,故他主张在父与子有过时,父子均应“父子之间不责善”。荀子则认为人性“本元礼义”,人反求自性是不能认识行为的合理与否,但人可以通过自身的辨知能力来认识其合理与否,故荀子主张当父母有过时,子女在不失对父母爱敬的基础上,可以与父母争论,最终由父母通过自己的辩知能力来认识并改正过失。可以这样说,孟子主于反身自求,荀子主于外在辩知;孟子主于向内,而荀子偏于向外。  相似文献   

10.
孟子、荀子由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导致他们在父母有过时,子女应当如何做的认识上有着根本的分歧.孟子认为父子之间的亲爱是人群相互亲爱的根源,从而极力爱护、培育之;同时孟子认为人人只要诉诸自身的"良知良能",就能够认识行为的合理与否,故他主张在父与子有过时,父子均应"父子之间不责善".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无礼义",人反求自性是不能认识行为的合理与否,但人可以通过自身的辨知能力来认识其合理与否,故荀子主张当父母有过时,子女在不失对父母爱敬的基础上,可以与父母争论,最终由父母通过自己的辩知能力来认识并改正过失.可以这样说,孟子主于反身自求,荀子主于外在辩知;孟子主于向内,而荀子偏于向外.  相似文献   

11.
略谈中学生挫折心理之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随时会遇到挫折,产生挫折的原因也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是家庭因素。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宠爱孩子的父母。他们希望把世上的一切幸福都给孩子,把一切不幸和痛苦都揽到自己身上,让孩子们看不到失败,不知道烦恼、苦难为何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孝道”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范畴之一,也是中国佛教伦理的重要内容。中国佛教历来倡导持戒与孝行的统一,正如宗密所言“经诠理智,律诠戒行。戒虽万行,以孝为宗。”说明了“孝道”是中国佛教戒律基本精神最集中的体现。中国佛教之“孝道”观念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宝贵的道德资源,在现代社会仍有着旺盛的道德活力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孝”首先是一种社会道德原则,是处理家庭中长辈和儿女间关系的准则.儒学创始者非常重视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孝敬父母是成人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任务.饶恕是处理代际冲突和建立成熟孝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个品学兼优的高中女生,突然发现日记被父母偷看,感觉像被剥光了衣服一样。盛怒后想要报复,她采取了最恶毒的方法:在日记里骂父母。父母当然不敢承认偷看女儿日记,女儿也佯装不知。父女、母女关系降到了冰点。  相似文献   

15.
孟子的孝道思想是中华民族道德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孝道思想,又进行了新的拓展。其具体内涵包括对父母生时的奉养,对父母死后的丧祀,娶妻生子以延续香火三个方面。孟子的孝道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有糟粕,也有合理内核。他的孝道思想对《孝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合理内核对于我们今天建立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20~24岁的法国年轻人中,有60%的人与父母住在一起;到29岁时,这个数字仍保持在21%。更令人吃惊的是,许多年轻的夫妇或情侣也与双亲合住,被社会学家称为“婴儿夫妇”。是什么促使法国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城市的年轻人)愿意长时间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呢?求学时间延长、职业不稳定、住房匮乏导致租金昂贵等等,都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从父母方面看,他们也愿意暂时帮助子女,从中获得一种情感保障。专家分析说:“生活的艰难使今天的人们倾向于对子女做出过多的投资,而这确实是最保值的。由于害怕失去孩子和孩子的爱,父母们…  相似文献   

17.
试论汉代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重视孝道与《孝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道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迄今为止的学者在谈到汉代文化时,往往忽略汉代的孝道与《孝经》。文章认为,汉代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孝道,汉代是《孝经》最流行的时期,《孝经》在汉代受到空前绝后的重视。与先秦、秦朝相比,汉代的孝道之风出现了新的动向:一是汉代皇帝高度重视孝道;二是《孝经》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三是汉代研究《孝经》的学者颇多;四是汉代对《孝经》的作用有所夸大。为什么当代学术界忽略了对汉代的孝道与《孝经》的研究呢?主要原因在于:历代学者的视野被风行于汉代的“五经”遮掩了。  相似文献   

18.
传统孝道观与现代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有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孝作为一种道德范畴,其内容具有二重性,其功能和作用也具有二重性。我们应批判地继承孝的这一道德遗产,从中吸取“尊、敬、养”的合理成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孟子的孝道思想是中华民族道德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孝道思想,又进行了新的拓展.其具体内涵包括对父母生时的奉养,对父母死后的丧祀,娶妻生子以延续香火三个方面.孟子的孝道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有糟粕,也有合理内核.他的孝道思想对<孝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合理内核对于我们今天建立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熹的道德观对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道德观对“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有三:一,朱熹孝道是每个家度成员讲道德的起点;二,朱熹修身之道是提高家庭成员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三,朱熹的恕道是处理邻里关系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朱熹道德观对当前我国提倡“三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