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宫外孕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43例符合条年的早期官外孕采用氨甲喋呤加中药治疗,另外38例作为对照组单用MTX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MTX配合中药治疗早期宫外孕较单用MTX治疗其治疗周期短,副反应轻,治疗成功率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官外孕方法简单,安全可靠,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针刀治疗和手法治疗的方法,详细分析了针刀和手法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认为小针刀加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见效快,治疗时间短,不易复发,又实惠经济。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二陈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对照组103例,常规治疗,治疗组140例,加用二陈汤煎剂,口服治疗,做临床观察。采用二陈汤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体温和白细胞恢复时间上明显区别。但止咳及清除肺部湿罗音的时间上明显缩短。结论:采用二陈汤加减中西医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在止咳和清除肺部湿罗音方面,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为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苯妥英纳糊剂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126例口腔溃疡首诊患者,采用专业药师配制的苯妥英纳糊剂,均匀地涂布在吹干的溃疡面上,1、3、6d,6月复诊,按治疗标准评价。结果苯妥英纳糊剂治疗RAU显效率为67%,治疗糜烂型扁平苔癣显效率为78%,治疗创伤性溃疡显效率为100%。结论苯妥英纳作为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口腔溃疡,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复发周期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穿琥宁与青霉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5月~2005年3月门急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0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穿琥宁治疗,对照组给予青霉素治疗,治疗3~5天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8.32%,治疗组显效率84.6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穿琥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优于青霉素,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并进行评估。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用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2ml,1次/W,5次为一个疗程,并配合关节松动术,CMP治疗,患肢牵引,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2ml关节内注射,1次/W,5次为一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2W、5W后,各进行一次疗效评估。结果:进入结果分析120例。2W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91/100)、80%(48/60)、P<0.01];第5W,治疗组总有效率仍高于对照组[98%(98/100),85%(51/60);P<0.01],治疗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2和5周关节功能评分差异较为明显。结论:关节松动术等综合治疗配合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膝关节OA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口疮是较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病因复杂,病程长,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目前临床上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和体会,就锌与复发性口疮及免疫功能的关系进行了观察探讨,并进一步阐明了锌对复发性口疮的疗效机制。1对象与方法从日常门诊口腔粘膜病患者中挑选出典型病历130例,分组进行治疗观察。第一组:葡萄糖酸锌组,100例,病程最长的30年,最短的2年,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玫瑰花环形成率及血锌值,对血锌值偏低者给予口服葡萄糖酸锌片剂,每次140mg含锌20mg,一日2次,10天一个疗程,每月治疗一个疗程,重病患者连服三个疗程,3个月后复查血锌值。第二组:维生素组,30例,治疗前后分别测试免疫功能,常规服用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co,配口腔溃疡膜、含漱剂、抗炎药等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同样治疗3个月。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一年以上未复发者;显效——治疗后溃疡愈合,3-6个月内未复发或间隔半年后有轻度复发;好转——溃疡愈合快,复发间隔期延长,数量减少,疼痛减轻;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变。2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见表1表1二种疗法疗效比较治疗组/例数治疗效果/例数所占百分比...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口疮是较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病因复杂,病程长,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目前临床上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和体会,就锌与复发性口疮及免疫功能的关系进行了观察探讨,并进一步阐明了锌对复发性口疮的疗效机制。1对象与方法从日常门诊口腔粘膜病患者中挑选出典型病历130例,分组进行治疗观察。第一组:葡萄糖酸锌组,100例,病程最长的30年,最短的2年,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玫瑰花环形成率及血锌值,对血锌值偏低者给予口服葡萄糖酸锌片剂,每次140mg含锌20mg,一日2次,10天一个疗程,每月治疗一个疗程,重病患者连服三个疗程,3个月后复查血锌值。第二组:维生素组,30例,治疗前后分别测试免疫功能,常规服用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co,配口腔溃疡膜、含漱剂、抗炎药等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同样治疗3个月。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一年以上未复发者;显效——治疗后溃疡愈合,3-6个月内未复发或间隔半年后有轻度复发;好转——溃疡愈合快,复发间隔期延长,数量减少,疼痛减轻;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变。2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见表1表1二种疗法疗效比较治疗组/例数治疗效果/例数所占百分比...  相似文献   

9.
鲍清 《科技信息》2012,(32):I0214-I0214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法联合中西医临床护理治疗肿瘤患者失眠的疗效。方法:收集100例失眠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贴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舒乐安定治疗,两组均用中西医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总体疗效和失眠症状评分后进行比较。结论:耳穴贴压法治疗肿瘤患者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得健治疗慢性肝病临床价值,方法对256例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12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维得健,对照组常规治疗,全部病例于治疗前后检测FⅡ:CA,ALB,ALT,结果维得健明显升高FⅡ:CA,ALB,降低ALT。结论 维得健改善各种慢性肝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gM类HBsAg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宣宪  王之英 《江西科学》1991,9(2):107-112
以羊IgG抗人IgM为包被抗体,以HRP-抗HBs为指示抗体,建立了一种较简便的检测IgM类HBsAg免疫复合物的捕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证明,该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用本法对乙型肝炎的6种临床类型检测表明,IgM类HBsAg免疫复合物的检出率与临床类型有关.其阳性率在无症状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重症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分别为3.2%、36.7%、28.6%、54.4%、55.6%和61.2%.同时还发现,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IgM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有较强的激活补体作用,提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补体下降与IgM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激活和消耗补体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蛋白及环氧合酶-2(COX-2)在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发展与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42例慢性乙肝患者行穿刺活检时乙型肝炎病毒ccc DNA为阳性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组织;另取同期手术切除的11例ccc DNA为阴性的非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COX-2、CD34的表达水平,Werdner法计算微血管密度;分析上述因子与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组织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稳定转染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G2-X)细胞中COX-2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GE2表达水平和不同浓度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作用后PGE2水平.结果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阳性表达组织中COX-2阳性率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阴性表达组织和非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织(P0.01).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阳性表达组织中早期癌症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进展期癌症组织,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阴性表达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阳性表达组织(P0.01);COX-2阳性表达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COX-2阴性表达组织(P0.01);非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COX-2阳性表达组织(P0.01),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阴性表达组织和COX-2阴性表达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COX-2在乙型肝炎相关性人肝细胞癌组织微血管生成呈正相关.HepG2-X细胞中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载体对照HepG2细胞,并且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GE2水平明显增加;与HepG2细胞相比,塞来昔布对HepG2-X细胞分泌PGE2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结论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COX-2在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促进了癌组织微血管生成;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可通过COX-2/PEG2信号通路促进了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病,该病毒干扰肝功能并造成病理损害.一小部分受感染者无法消灭该病毒而成为慢性感染,进而面临极高的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乙型肝炎病毒通过与受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接触传播,这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的方式相同.但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性比艾滋病毒高50至100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如何有效防控乙肝的传染,不只是政府的事,也是每个国民应关注的问题.文章建立一个乙肝病毒传染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对乙肝病毒的传染也做了一个预测.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对人类危害日趋严重,其慢性化原因错综复杂,一直为肝炎免度治疗中的研究重点.本文着重阐述了对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提出的几种假说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乙肝母婴传播的途径及其阻断方法。乙肝母婴传播主要通过胎盘、乳汁、羊水及唾液传播。目前主要阻断方法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及拉米夫定等治疗  相似文献   

16.
Human hepatitis B vaccine from recombinant yeast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The worldwide importance of human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nd the toll it takes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 cirrhosis and hepatocarcinoma, make it imperative that a vaccine be developed for worldwide application. Human hepatitis B vaccines are presently prepared using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that is purified from the plasma of human carriers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The preparation of hepatitis B vaccine from a human source is restricted by the available supply of infected human plasma and by the need to apply stringent processes that purify the antigen and render it free of infectious hepatitis B virus and other possible living agents that might be present in the plasma. Joint efforts between our laboratories and those of Drs W. Rutter and B. Hall led to the preparation of vectors carrying the DNA sequence for HBsAg and antigen expression in the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ere we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itis B vaccine of yeast cell origin. HBsAg of subtype adw was produced in recombinant yeast cell culture, and the purified antigen in alum formulation stimulated production of antibody in mice, grivet monkeys and chimpanzees. Vaccinated chimpanzees were totally protected when challenged intravenously with either homologous or heterologous subtype adr and ayw virus of human serum source. This is the first example of a vaccine produced from recombinant cells which is effective against a human viral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观察和比较三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异常毒性检查对动物体质量增长情况和注射后状态的影响,探讨采用不同药用辅料生产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检查对动物的影响。 方法 汇总 2016 年 3 月—2018 年 2 月,重组乙型肝疫苗(汉逊酵母 Hansenula ploymorpha) 、 重组乙型肝疫苗( 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和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CHO 细胞)的异常毒性检查中的动物体质量和注射后状态情况,采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3 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疫苗的异常毒性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 注射疫苗后,动物均未见异常。 比较空白对照组 ICR 小鼠和三 种 乙 型 肝 炎 疫 苗 给 药 组 ICR 小 鼠 体 质 量 增 长 值, 差 异 没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 05 ) , 重 组 乙 型 肝 疫 苗( S. cerevisiae)给 药 组 小 鼠 的 体 质 量 增 长 的 平 均 值 大 于 重 组 乙 型 肝 炎 疫 苗 ( CHO 细 胞) 和 重 组 乙 型 肝 疫 苗( H. ploymorpha)给药组小鼠的体质量增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比较空白对照组 Hartley 豚鼠和三种乙型肝炎疫苗给药组 Hartley 豚鼠的体质量增长值,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CHO 细胞) 组豚鼠与空白对照组豚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其他两组动物与空白对照组动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比较三种疫苗的给药组豚鼠的体质量增长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结论 本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一般状态观察未见明显差别,均没有观察到文献记载的因铝佐剂导致的 ICR 小鼠腹膜刺激症状;三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对 ICR 小鼠给药后 7 d 内的体质量增长值影响不同;对 Hartley 豚鼠给药后 7 d 内的体质量增长值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13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妇乙型肝炎或表面抗原阳性者对胎儿的影响已得到公认,本文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在妊娠期间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进行母婴传播的阻断疗效观察,显示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治疗组的阻断成功率为97.1%,疫苗接种成功率为82.4%,而未接种母婴阻断的乙肝病毒感染为15.96%,疫苗接种成功率为57.1%,明显低于治疗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三大环节,结合大学生群体生活的特定条件,提出大学生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概况。方法:查阅、分析、归纳有关文献。结果:拉米夫定能明显控制HBVDNA复制,血清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减少慢性乙型肝炎的反复复发。结论:拉米夫定是新一代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可通过降低乙型肝炎病毒(HBV)依赖RNA的DNA多聚酶生物活性,明显抑制HBVDNA的合成,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