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与二丁基氧化锡反应, 制得新配合物{[(nC4H9)2Sn(05·O2CC12H10N)(05·CH3O)]2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 P-1, 晶胞参数a =1.173(2) nm,b = 1256(2) nm, c= 1329(2) nm, α= 8229(3)°,β = 71.83(3)°,γ= 65.36(3)°, V= 1.690(5) nm3, Z = 1, μ= 1.509 mm-1,Dc= 1.425 Mg·m-3, F(000) = 736,R = 0.056 9, wR = 0.1589, GOF = 1.074。测试结果表明, 它是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中心对称的二聚体结构。内、外环锡原子均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2.
利用三丁基氯化锡和2-吡啶甲酸在三乙胺存在下以1:1摩尔比反应,合成了非预期有机锡配合物[(n-C4H9)2Sn(2-PyCO2)2(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单体结构,锡原子呈七配位畸变五角双锥构型.通过配位水分子和游离羰基氧原子的氢键作用,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烃基锡氧化合物的结构。方法通过(ArCH2)2SnCl2在硝酸银存在下发生水解反应进行合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合成了4个新型十核环状有机锡氧梯形化合物{[(ArCH2)2Sn(O)]5(O2N)}2[Ar=P-ClC6H4(1),p-FC6H4(2),o-ClC6H4(3),o-FC6H4(4)],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p-ClC6H4CH2)2Sn(O)]5(O2N)}2(1)的晶体结构。结论在此化合物中所有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有机锡配合物(4-FC6H4CH2)2Sn(Cl)S2CNC2H4O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在该配合物的晶体中,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4-ClBz)2SnCl2在硝酸银存在下发生水解反应,合成了新型十核环状有机锡氧梯形化合物{[(4-ClBz)2Sn(O)]5(O2N)}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和分子结构.在化合物中,所有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6.
采用羟基丁二酸铜与5-硝基邻菲咯啉反应合成了新型三维超分子配合物{[Cu(Hhbd)(Nphe)]·H2O}·3H2O(其中Hhbd=羟基丁二酸根,Nphe=5-硝基邻菲咯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7651(3)nm,b=1.9229(3)nm,c=1.2427(19)nm,β=99.50(3)°,V=4160.4(11)A3;Z=8;最终偏离因子R1=0.0573,wR2=0.1169.配合物中每个铜(Ⅱ)原子与来自5-硝基邻菲咯啉的两个氮原子、羟基丁二酸根的三个氧原子以及一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结构;紧邻单元通过邻菲罗啉环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一维超分子链;链间籍羧基氧原子与配位水分子、未配位的羟基氧原子与羧基氧原子形成O-H…O氢键的连接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八齿配体N,N,N′,N″,N″-五(2-苯并咪唑甲基)-二乙三胺(简写为DTPB)及其含镍双核配合物[Ni2(DTPB)(C2O4)]·(ClO4)2·CH3CH2OH·2H2O(Ⅰ)的合成.对(Ⅰ)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自旋共振谱和循环伏安研究.推测配合物中每个镍离子(Ⅱ)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过渡金属借助氢键引导的自组装,合成了线性刚性配体对二苯甲酸与钴(II)、4-氨基吡啶和水的配合物Na2(4-apyH)2[CoCl2(H2O)4·(tp)2](tpH2=p-phthalicacid,4-apy=4-aminopyridine).并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配合物进行了晶体结构的测定.结果是结构简式C26H30CoN4O12Na2Cl2,相对分子质量Mr=766 35,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7 875(2) A(1 A=10-10m),b=9 818(2) A,c=10 892(2) A,α=77.26(3)°,β=77 31(3)°,γ=84 22(3)°,V=800 1(3) A3,Z=1,Dc=1 590g·cm-3,μ=0 798mm-1,F(000)=393.结果表明:晶体分子中含三维氢键网状结构,每单元中心都以CoCl2O4六配位方式形成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9.
在碱式碳酸铜与丙二酸水溶液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1,10-(口菲)啰啉的乙醇溶液,放置获得一种蓝色块状的晶体.X-ray衍射显示为三斜P-1群,α=11.560(2),b=11.750(2),c=12.510(3)A,α=92.13(3)°,β=105.50(3)°,γ=109.30(3)°,v=1530.6(5)A3,z=2,Mr=781.66,F(000)=800,Dc=1.696g/cm3,μ(M0Kα)=1.467mm-1,R=0.0392.二聚体[Cu(1,10-phen)(CH2(COO)2)(H2O)]2是通过分子间的氢键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Cu(ClO4)2·6H2O与邻菲罗啉(Phen)和3-硝基苯甲酸(Nba)在水与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反应生成了标题化合物[Cu(Phen)3](ClO4)2·(Nba)·H2O(1).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1分子式为C43H31Cl2CuN7O13,Mr=988.21,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37 78(5)nm,b=1.224 92(7)nm,c=1.832 80(10)nm,a=96.063(1)°,β=91.311(1)°,γ=111.469(1)°,V=1.944 0(2)nm3,Z=1,Dc=1.583 Mg/m3,μ=0.775 mm-1,F(000)=945,R1=0.071 0,wR2=0.204 2(I>2σ(I)),S=1.056.化合物1由配离子[Cu(Phen)3]2+,2个ClO4-抗阴离子,1个共结晶的3-硝基苯甲酸分子和1个水分子组成.中心铜(Ⅱ)离子采用六配位的八面体几何构型,3个邻菲罗啉分别通过2个N原子与Cu(Ⅱ)螫合形成3个稳定的五圆环.化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二维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Cu(bipy)(L3)·2H2O混配配合物(L3为配体苯丙基丙二酸),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差热分析、原子吸收及摩尔电导等实验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该固体配合物为新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回流分水的方法合成了梯形有机锡化合物{[(C6H5CH2)2Sn]2(O)(Cl)OC2H5}2,经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分子结构进行了解析.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471 0(9),b=19.031 1(16),c=12.940 4(10),α=90°,β=90.895 0(10)°,γ=90°,V=2 824.6(4)3,Z=4,R1=0.025 7,wR2=0.063 8.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溶液法合成了钐、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N-HPA)和邻菲罗啉(phen)的稀土钐配合物Sm(N-PA)3phen,并采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初步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其荧光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荧光发射光谱在560,597,641 nm显示出钐离子强特征荧光发射峰,说明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的三重态能级与Sm3+的最低激发态能级匹配,配合物有较好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过渡金属借助氢键引导的自组装,合成了线性刚性配体对二苯甲酸与钴(Ⅱ)、4-氨基吡啶和水的配合物Na  相似文献   

15.
标题化合物{[Ag-(C2H8N2)](C7H4NO4)·H2O}n中,银原子分别与两个乙二胺中的一个N原子配位,在a轴方向形成[-Ag-N-C-C-N-]n一维链,这些线型的链通过N-H…O和O-H…O等氢键的作用,连接构成与ab平面平行的二维网,形成二维平面结构.通过研究配体和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进一步确定了标题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报道含三齿配体N,N二-(2-苯并咪唑甲基)亚胺(简写为IDB)的配合物[Ni(IDB)2].(C2O4).CH3CH2OH.7H2O(Ⅰ)的合成。对(Ⅰ)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自旋共振谱和循环伏安研究。推测配合物中镍离子(Ⅱ)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该配合物或许可作为脲酶的模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利用间苯二乙酸、1,10-邻菲·%啉和高氯酸锰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超分子配合物{[Mn2(pda)(phen)4(H2O)2]·2H2O·2ClO4-}(H2pda=间苯二乙酸,phen=1,10-邻菲·%啉).通过X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3斜晶系,空间群为P-1,a=1.129 0(2) nm,b=1.705 0(2) nm,c=1.734 5(1) nm;α=110.559(1)°,β=107.588(9)°,γ=93.102(12)°;Z=1,R1=0.071 0,wR2=0.202 9.晶体结构分析表明2个锰在1个间苯二己酸的连接下形成了一个双核结构,再在船型六元环氢键和π…π堆积共同作用下,双核结构单元被连成2维网络结构.毗邻的2维结构之间又通过氢键的支撑,拓展为3维网状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18.
柳氮磺胺吡啶(H3-Su lf)与氢氧化镁反应得到化合物[M g(H-Su lf)(H2O)5](H-Su lf).5H2O。用元素分析、U v-V is、荧光、IR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对该化合物进行表征。化合物的化学式:C36H46M gN8O20S2,M r=999.24,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15 16(13)nm,b=1.544 71(19)nm,c=1.604 71(19)nm,=α115.654(2),°β=107.909(2),°γ=91.861(2),°V=2.326 4(5)nm3,Z=2,Dc=1.426 M g/m3,R 1=0.130,wR 2=0.259(I>2σ(I)),S=1.048。化合物为离子型化合物,由阳离子[M g(H-Su lf)(H2O)5] ,阴离子[H-Su lf]-和5个结晶水组成。其中心金属M g(Ⅱ)离子采取六配位变形的八面体几何构型,周围被5个H2O和1个来自柳氮磺胺吡啶的单齿配位的羧基O所包围,羟基和吡啶N均未参与配位。化合物通过复杂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开链冠醚2,6-二(8'-喹啉甲氧基)吡啶(简称L)及标题配合物[Zn(L)(H2O)(nmt)]2,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C2/c,a=29.029(13),b=12.738(6),c=16.497(7),β=117.588°,Z=8,F(000)=2528,R1=0.0534,WR2=0.0917。标题配合物中Zn的配位环境包括一个L配体,一个mnt配体和一个H2O分子。配位几何构形为变形三角双锥。两分子配合物通过分子间π-π作用形成二聚物。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含配体N,N-二(2-苯并咪唑甲基)亚胺(简写为IDB)的镍配合物[Ni(IDB)2](ClO4)2·CH3CH2OH·H2O(I)的合成,对(I)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自旋共振谱研究,推测配合物(I)的中心离子镍(Ⅱ)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