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戴忱  李升峰 《江西科学》2007,25(4):483-488
回顾了现在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几种常用方法,提出在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在城市总体规划人口规模的预测中,除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因素外,还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出其主要的环境制约因素,运用生态平衡原理,推算合理的城市人口规模。本文把水环境容量和人口规模预测结合起来,进行了一种新的环境容量法人口规模预测的应用探索,即水环境容量法,并说明了本方法的适用范围。本方法充分考虑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以水环境容量为环境限制因子,预测了水环境容量阈值允许范围内的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2.
在对城市适度人口规模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可能-满意度”法进行多目标决策,探讨济南市城市适度人口规模的“可能-满意度”模型,并经过预测得到2020年济南市的城市适度人口规模,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人口规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人口规模预测则是城市规划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从水、土资源容量的角度预测西宁市城市人口规模,并与现状人口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城市建设用地、绿地、水资源的刚性约束表现突出,中心城区发展限制更为明显.围绕进一步提升西宁市协调发展能力,应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扩张质量为根本;逐步选择地转移农村人口;创新用地模式;有效配置水资源;推行"精明增长"现代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通辽市未来25年人口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第5次内蒙古人口普查资料,运用人口系统工程与控制论的方法,预测分析通辽市未来25年的人口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未来25年内通辽市人口规模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老年人口呈快速递增态势,负担系数越来越重;少儿人数持续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呈现逐年老化趋势.针对通辽市的人口形势提出人口控制方案,为通辽市的人口规划、计划生育及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相关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5.
城市人口的发展关系着其经济、环境及资源的利用,因此,准确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及其规模,对制定合理的人口规划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传统的GM(1,1)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对数变换提高数据的光滑度,通过分析方程解的表达式,从背景值和初值两个方面提高模型精度,最后依据银川市2001年—2007年人口数据建立预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传统城市合理规模分析方法的不足之处,并以宏观经济分析及国民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从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经济规模的相互关系出发,建立了衡量城市合理人口规模的新的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7.
运用系统工程中的可能-满意度法建立了上海市合理人口规模的预测模型,对经济水平、社会生活、资源水平、生态环境和实力需求五大方面的多个因素进行并合,得出了在一个目标时间点上的合理人口规模及其所依赖的条件,并对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不同方式的灵敏度分析,得到了一些政策性结论,对实现合理人口规模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第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其中不乏有规划合理、建设到位的“试点样板”,规划标准过高、规模过大、贪大求洋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里从影响县城人口规模的因素分析出发,对如何确定县城人口合理规模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龚亮  陈怀录  张淑娟 《甘肃科技》2010,26(16):78-80
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规模直接影响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状况。采用合理的方法,模拟和预测城市总人口,可以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与设计、资源与环境保护和进行社会决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甘肃省2000~2008年近9年的人口数据为基础,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人口动态增长模型,用此模型预测甘肃省未来人口规模,并对人口增长状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区间模糊线性规划方法, 综合考虑区域人均GDP、人均水资源量和人均污水排放量, 构建区域适度人口规划模型, 并以青海省西宁市为案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 分别在低、中、高满意度情景下, 2020年西宁市适度人口为别为[282.16万, 324.00万], [241.94万, 282.88万]和[220.32万, 261.93万], 同时发现, 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不足将是限制区域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外来人口流入是伴随城市系统变化的一个涨落过程,本文分析了外来人口与城市系统的协同作用,结合西安市外来人口集聚区的实例,探讨外来人口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多种地域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城市运行的消极影响,指出城市规划与建设应考虑的外来人口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人口城镇化的发展与预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陕西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历程 ,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城镇规模等级、空间分布、职能结构和城镇化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 ,分析了陕西人口城镇化的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 ,采用多种定量方法 ,对陕西城镇化人口进行了预测。最后 ,就城镇化发展战略、城镇主导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投资体制改革、户籍制度及社会保障等方面 ,提出了陕西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彭师  周婷婷 《科技资讯》2012,(24):234-236
近年来,城乡统筹发展观日益成为我国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思潮,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最根本因素。现代城乡规划的主要职能是合理配置城乡空间资源,引导城乡空间有序发展。马鞍山市依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结合地方特色,制定"6653"现代产业体系和"1255"城乡一体化空间战略,明确了未来城镇空间的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城镇空间发展规划,形成适应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市域构架体系。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8~2003年中国人口数据,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法建立由总人口、城镇人口、乡村人口等17个影响人口增长的关联因素构成的指标体系及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中国人口系统结构进行关联分析,以期找出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我国人口系统的建模、预测、决策、规划、管理和控制提供了的依据,以便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运算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女性人口、城乡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其中,15~49岁的育龄妇女、农村人口和人口自然增长率3个因素对总人口和年净增人数影响最大.本文中国人口系统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较符合中国人口的实际情况,为中国人口发展与控制的管理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小琴  范东旭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9):2229-2232,2236
城市人口容量研究不仅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对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也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道路交通资源作为承载人口的重要载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城市人口容量研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太原市为例,从道路交通资源承载角度,运用太原市交通模型,以城市交通系统车行道容量估算方法与OD反推两种方法为基底研究手段,结合太原市交通模型开发报告与太原市城市交通发展规划方式划分结果,进行基于交通环境的城市人口容量预测研究,运用此两种模型方法得到太原市规划年极限交通环境承载力条件下的人口容量,对比分析预测结果,论证该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两种预测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柳雪丽  修春  杨立晨 《山东科学》2022,35(1):107-114
精准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发展的影响机理,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与政策制定。定性分析了5类主客观多维因素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影响,利用问卷调查法探究轨道交通乘客满意度,利用SPSS软件分析7个主客观影响指标与轨道网络规模间的相关性,并基于结构方程建立城市轨道网络规模影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结构与变量间影响关系具有有效性;选取的主客观影响变量均显著影响城市轨道网络规模,与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客观条件因素较主观心理因素对城市轨道线网规模具有更强的影响效应,其中第三产业值和日均客运量具有最大的影响效应值0.495,而乘客满意度影响效应值最低为0.451。研究可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建设的规划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台湾城市化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市规模分布均衡、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保持协调。台湾城市化发展的成功因素主要是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台湾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引擎;而科学的都市规划则有效保障了城市化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餐饮业空间格局研究对城市规划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研究中方法单调,衍生研究以对影响因素定性分析为主的不足,采用POI数据,运用基于核密度的热点指数方法对武汉市主城区的餐饮热点进行识别,并结合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百度地图热力图数据构建人口活动强度模型,对动态人口与餐饮业空间分布进行耦合分析.分析发现,武汉市主城区餐饮业可显著识别出1个一级中心、3个二级中心和9个三级中心;餐饮业分布与动态人口的空间匹配程度总体较好,工作日时匹配程度高的区域占比稍高于休息日.匹配程度为较差和差的区域依具体类型不同而散布在大型商圈外围、传统中小型商圈、旅游点、复兴街区和新兴街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