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香港创业板市场的兴起引起了内地中小型成长型企业的关注,尤其随着一些企业在香港市场的上市,更激发了企业家们的兴趣。在这次研讨会上众多的中介机构纷纷亮相,为内地的企业向香港创业板市场进军搭起了一座桥梁。他们期待着有更多的企业能够在创业板市场上市。 上市的专业服务 谋求上市的公司必须建立一个由各  相似文献   

2.
市场期待已久的《境内企业申请到香港创业板上市与监督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经国务院批准,近日已由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这表明赴港上市已有正规程序可循,从而为境内企业在香港创业板上市铺平了法规之路。 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去年底就内地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监管合作事宜,在京签署了换文。中国证  相似文献   

3.
2001年京华山一在国内民营企业中名声大噪——2001年共保荐了13个企业在香港上市,其中10个在创业板,3个在主板,而国内企业占其中的8成。2002年则打算将内地至少15个企业运作赴港上市,第一季度就有5个项目。俨然成了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第一桥梁。  相似文献   

4.
一年前我们曾在这里开会,向许多热 心到香港上市的公司作介绍。这一年来,来自内地的企业,已经有24家公司成功地在香港的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还有几十家已经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申请。在此,我们向这些成功上市的公司祝贺,也向打算来上市的公司表示欢迎。香港交易所欢迎各种行业的、优秀的、有增长性的企业来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自身的业务,为国家的繁荣作贡献。  相似文献   

5.
作为香港联交所中国及国际发展主管,中国内地企业在香港股市上市事宜由彭如川先生具体负责。8月的上海,彭先生在首期“全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新机制研修班”一露面,就被欲在香港上市筹资的众多内地企业团团围住,咨询有关上市问题。一时间,彭先生俨然成为能口念魔咒、打开宝窟大门的“阿里巴巴”。 本刊记者在彭先生结束报告后对他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选择2002—2009年间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中资背景公司以及在内地A股主板上市的配对上市公司样本,对比在香港股票市场和内地股票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在上市前后面临融资约束的情况,实证检验了股票发行核准制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内地A股上市公司而言,赴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在上市前具有更大的融资约束,尤其以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最为突出,说明我国的股票发行实质性审核阻碍了我国股票市场融资功能的发挥,对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华东科技》2002,(8):12-12
内地企业在港上市充实了香港证券市场的内涵 自1993年第一家H股公司在港上市后,目前已经有150多家H股及红筹公司在香港的主板和创业板市场上市,占有香港证券市场大概25%的市值,平均每天的交易金额达到香港市场成交量的31%。 更为突出的是其历年融资量高达7000亿港元,占同期香港证券市场融资  相似文献   

8.
上市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融资手段,但金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意义决不止于此。作为内地第一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民营软件企业,同时也是IDG在内地众多投资企业中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金蝶上市对于整个软件产业和风险投资的发展来说,都是鼓舞人心的事情。 1998年5月6日,我国最大的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厂商之一——深圳金蝶软件公司宣布,金蝶公司与世界著名的信息产业跨国集团——国际数据集团IDG已经正式签定协议,将接受IDG设在中国的风险投资基金公司——广东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2000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用于金蝶软件公司的科研开发和国际性市场开拓业务。这是继四通利方之后国内IT业接受的最大一笔风险投资,也是中国财务软件行业接受的第一笔国际风险投资。 一石激起千层浪,金蝶软件公司这一敢“吃螃蟹”的举  相似文献   

9.
内地高科技企业欲赴香港创业板上市,本刊续发“实务手册”的同时,另请专家指点和正在申办的企业现身说“招”。  相似文献   

10.
据香港创业板主席罗嘉瑞最近透露:未来8个月,会有30至40家新公司来创业板上市,涉及市值约500至600亿元港币,上市科正在考虑来自聚酯纤维、电脑、互联网及电信等行业的上市申请,主要对象为内地、台湾及香港的企业。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证券市场有不同的上市规则和特点,其中并无绝对好坏之分,只能说对某个企业而言,应选择最适合该企业目前阶段和未来发展的市场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创立和开放的时间还比较短,而且开创之初主要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的,因此,对广大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来说,赴海外寻求上市融资就显得尤为重要,自从第一家中国企业——青岛啤酒1993年在香港挂牌上市以来,迄今为止,仅在香港上市的国内企业就已经超过150家,集资额超过1140亿美元。而根据业内人士的估计,未来香港市场上内地股票的比重将越来越大,香港2002年股市集资额有超过50%的额度是来…  相似文献   

12.
令香港投资市场、令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令全球证券商和投资商关注的香港联交所创业板(又称“二板市场”)1999年11月25日正式开市。 上市一个月来。“二板市场”表现如何?内地企业如何争取跻身“二板市场”?中国高层对境内企业申请香港“二板”上市  相似文献   

13.
香港具有经济自由化、亚洲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和亚洲最优最主要的国际企业营运平台等突出优势,是内地企业"走出去"拓展全球业务的重要商贸平台。为此,提出推动企业利用香港平台境外投资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发挥好内地企业"走出去"的融资平台作用;建立两地金融信息共享机制,为内地企业到香港银行贷款提供便利;在建设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过程中,配合内地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创造条件,促使保险机构提供更广泛的保险支持业务;推动民间发布国别风险报告;建立方便内地企业"走出去"的公共信息网站;出版《海外投资白皮书》;提升香港与内地合作层次,每年在内地召开一次企业"走出去"全国论坛;不定期持续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加大香港中介机构服务优势在内地的宣传力度,提升香港各类中介机构的增值服务;以香港商会组织为载体,加快吸纳内地商会会员,提升香港的国际企业营运平台优势;方便内地企业管理层自由进出香港,以利于促进中国企业境外投资。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2月9日,携程网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2000年以来我国第一家登陆纳斯达克的网络概念股票。股票开盘首日涨幅就达到了88.56%。上市4天后,股价涨至发行价的两倍,成为3年来纽约市场上表现最好的新股票。受携程网上市的刺激,国内的高科技公司正在掀起一场新的上市潮。有消息称,中国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目的地主要以香港、新加坡交易所和美国纳斯达克为主,这其中又以香港为首选。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称,预计今年将有100家公司在香港上市,将筹集约129亿美元。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上市应该注意什么、上市之后又该做何打算以及如何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内地的公司企业欲寻求在香港创业板市场发行股份、公开上市,整个过程与主板市场有很大不同,创业板市场在市场定位、发行人准入条件、上市后的售股限制、市场监管、投资者保障措施、公司信息披露要求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本刊拟从企业上市的组织、准备及规划、上市申请、招股挂牌、上市发售及上市后续工作等方面分再次明细阐述,力求为您提价一份“实务手册”。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我国股市近两年基本处于“休克”状态,这意味着国内企业直接融资因此而面临巨大的障碍。有鉴于此,各个海外证券交易所借机加紧了到中国“招商”的步伐。除了欧美发达国家以及香港等发展成熟的证券市场外,与中国相邻的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下称“韩交所”)有感于中国经济的美好发展前景,也开始向中国企业频抛“橄榄枝”。“到韩国上市去”也因此成为2006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一种最新选择。但对国内众多拟上市企业而言,选择到韩国上市有何理由?与此同时,相对于美国、香港等老牌证券市场,到韩国这个“新兴”的证券市场上市,又存在何种…  相似文献   

17.
香港的疲势让人对她的前途担忧。从各方面因素看,当前香港经济所面临的困境并不容易摆脱。“内地因素”在香港经济的成长中至关重要。从50年代起,香港就是内地对外出口的中转站。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外向型内地“大门”中开,香港“窗口”风景难在的素的经是随型经济的起步和成长,香港的转口贸易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目前,内地大约有40%的对外贸易是由香港转口的。转口贸易的发展,加上香港自身出口工业的发展,使得香港的总出口量稳步扩张,占其GDP的比重不断上升,达到了一般地区难以想象的程度。据统计,香港出口占GDP的比例在20…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企业社会责任在法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香港亦然。从内地与香港两地的现状看,实行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内地与香港公司承担社会责任迫在眉睫。目前,两地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实现机制,号召社会各个层次共同参与,促使公司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1、国内证券市场:近期中小企业进入国内证券市场的数量增多、进程加快。另外,将来计划推出的创业板市场更为中小企业进入证券市场打开了通道。2、香港创业板市场:香港证监部门目前仍积极鼓励内地民企、特别是中小科技企业到香港创业板  相似文献   

20.
CEPA是一个使内地与香港“双赢”的协议,但人们一般认为,CEPA使香港经济受益更多一些。至于说到内地的利益,很多专家认为,主要体现在金融合作中。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是全球一流的,是香港最有竞争力的行业,是香港经济的优势所在。就CEPA协议中“金融合作”项下的五个方面的内容,本栏目主持人请教了金融学教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曾在中银香港有限公司工作过的巴曙松博士。巴博士对这五项条款进行了解读,使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内地与香港怎样地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