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商朝阳 《广东科技》2011,20(12):46-47
本文通过分析深莞惠一卡通实施的必要性,提出了通过移动支付技术来实现深莞惠一卡通的解决方案,并着重从公交并网、公路收费、医保服务、小额消费、旅游资源整合等五个领域阐述了移动支付一卡通的应用场景,即方便三地市民,又有效提高城市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刘毅  邵育良 《广东科技》2014,(19):55-57
惠州仲恺高新区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以下简称惠南科技园)位于惠州市数码信息、科教文化、石化重工业三条战略经济产业带中心区域,深莞惠、深惠沿海、惠大高速,莞惠、广惠、深汕轻轨快线环绕四周,地理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3.
以珠三角城市群内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18个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差异较小的区域内的城市为样本数据,运用修正之后的人口—经济承载力模型,测度珠三角城市群及内部九大城市2005—2014年的经济承载力水平,并分析经济承载力水平的空间分异. 研究结果显示:珠三角城市群经济承载力趋于小幅波动状态,但城市群内部极化效应显著,涓滴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较低;城市群内部城市经济承载力等级分化严重,形成以深圳市、广州市、珠海市和佛山市为第一层级,东莞市和中山市为第二层级,惠州市、江门市和肇庆市分列三~五层级的经济承载力等级体系;地理空间上,形成以深圳市、广州市和珠海市为核心的三大区域,三大区域的经济承载力水平变化趋势为:广州市-佛山市-肇庆市(广佛肇),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深莞惠),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珠中江);近10年,珠三角城市群经济承载力呈东高-西低的发展状态,西岸塌陷的阴影效应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选择与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差异较小的区域内的北京市、苏州市和重庆市等18个城市2005-2014年的人均GDP为修正数据,修正了人口一经济承载力模型,运用修正后的人口一经济承载力模型测度珠三角城市群整体以及城市群内部广州市、深圳市和佛山市等9个城市之间2005-2014年的经济承载力水平,并分析经济承载力水平的空间分异研究结果显示:珠三角城市群经济承载力趋于小幅波动状态,但城市群内部极化效应显著,涓滴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较低;城市群内部城市经济承载力等级分化严重,形成以深圳市、广州市、珠海市和佛山市为第一层级,东莞市和中山市为第二层级,惠州市、江门市和肇庆市分列第三一五层级的经济承载力等级体系;地理空间上,形成以深圳市、广州市和珠海市为核心的三大区域,三大区域的经济承载力水平变化趋势为:广州市一佛山市一肇庆市(广佛肇),深圳市一东莞市一惠州市(深莞惠),珠海市一中山市一江门市(珠中江);近10年,珠三角城市群经济承载力呈东高一西低的发展状态,西岸塌陷的阴影效应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深莞惠一体化:构建“四位一体”区域发展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莞惠一体化是一种四位一体新型区域发展模式。四位一体是指在经济、制度、社会和文化四个层面上的区域一体化。深莞惠四位一体模型的建立、实践、评估和调整,形成了一个可持续性的科学发展观,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均具有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6.
深莞惠一体化是一种"四位一体"新型区域发展模式。"四位一体"是指在经济、制度、社会和文化四个层面上的区域一体化。深莞惠"四位一体"模型的建立、实践、评估和调整,形成了一个可持续性的科学发展观,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均具有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7.
《广东科技》2012,(4):96-97
惠州仲恺高新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以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先生名字命名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年来,仲恺高新区依托地处"深莞惠"黄金三角区的区位优势,通过创新合作、产业协作、功能协调、设施对接,已成为惠州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深莞惠"一体化的前沿区域。  相似文献   

8.
绀(gàn)珠、记事珠: 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事珠》:“开元中,张说(Yuè)为宰相,有人惠说一珠,绀色有光,名日记事珠。或有阙忘之事,则以手持弄此珠,便觉心神开悟,事无巨细,涣然明晓,一无所忘。”绀,深青带红的颜色。后因以“绀珠”喻博记诸事。用为书名,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非遗项目为研究样本,运用统计分析法、图表法以及GIS空间分析工具对粤港澳大湾区非遗项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整体空间分布呈首位型、集聚型分布,集中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平原河网地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以城市交界处为核心,沿着珠江口东西两侧呈组团状扩散,形成港澳、内湾区域和外湾区域等3个非遗文化分布空间.最后文章提出港澳地区应注重"家国认同"意识培养,促进三地政府、民间和学术机构在非遗文化申报传承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内湾区域应发挥广州作为文化首位型城市的带动效应,发挥"广佛""深莞"等城市群在经济文化和信息技术上的空间溢出优势,重视城乡基层社群在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方面的作用;外湾区域应借广佛肇、深莞惠等同城化发展契机,加大对当地非遗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宣传申报工作,做好生态文化旅游的品牌建设,实现从通道城市向文化中心城市转变.  相似文献   

10.
3.3评价结果 3.3.1多元尺度法 (1)评价对象 1)检定值 依据多元尺度法分析结果,采三维构面进行17个评价对象的空间配置,压力系数可达0.03769.R^2为0.98917,介于“非常好”与“好”之间;若采二维构面进行空间配置,则压力系数值为0.14148,介于“还可以”与“不好”之间(参表2),R^2为0.89671.  相似文献   

11.
1 大太原经济圈的内涵与外延 关于大太原经济圈的提法有三种.第一种是20世纪90年代初,山西的一批年轻学者提出的“大太原经济区”:第二种是被写入山西省“十一五”规划的“大太原城市经济圈”:第三种是现在普遍的提法“大太原经济圈”。这三种提法中.“大太原经济圈”比较准确。因为大太原经济圈是指以太原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2.
《广东科技》2008,(19):65-65
樟木头镇在明朝以前称为“泰安”,至清代易名“樟木头”并沿用迄今。该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面积66.6平方公里,毗邻港澳,地处深圳、惠州、东莞三市的中心地带,广深铁路、京九铁路、东深公路、莞惠公路在此交汇,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交通非常便利,前往广州、深圳、惠州、澳门、香港方便快捷,形成发达的海陆空交通体系。上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13.
《华东科技》2005,(1):14-15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经验表明.区域型经济圈在区际乃至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区域型经济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逐渐形成了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三足鼎立”的态势,这三个中国最大的经济圈目前竞争力超群。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素数”与“剩余类”的研究,发现了“素数”与一对同构群之间的关系,并且以定理的形式给出,最后作了系数的证明。  相似文献   

15.
"泛珠三角"经济圈发展梯度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泛珠三角”经济圈特点之一就是区域间差异显著,但它也是“泛珠三角”成员间经济互动、优势互补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建立了“泛珠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15个指标的权重,根据2003年统计数据对“泛珠三角”经济圈的9个省区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划分了4个经济发展梯度区。并对“泛珠三角”经济圈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高速公路工程集成化管理的发展,解决超工期、超预算等问题,该文运用文献调研和编码分析方法提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全寿命期集成、目标集成、组织集成以及信息化管理4个维度共13个评价指标;给出各指标分值的调查和计算方法;采用专家调研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应用上述评价体系得出惠州市惠莞和惠深沿海高速公路的集成化管理水平评分分别为4.028和3.563;最后调查上述2个高速公路项目的管理绩效,证明集成化管理水平越高,项目目标实现得越好。  相似文献   

17.
淤泥湖和梁子湖团头鲂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淤泥湖和梁子湖的团头鲂进行了遗传分析,在所用2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除OPP-1、OPP-13外,其余18个引物都能对团头鲂扩增出稳定的RAPD谱带,其中OPP-7、8、9、12、15、17等6个引物在团头鲂不同个体间扩增出多态性片段,用这些引物对团头鲂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淤泥湖团头鲂个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在0.9543-0.9718之间,平均值为0.9617;梁子湖团头鲂个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在0.9541-0.9622之间,平均值为0.9589;淤泥湖和梁子湖团头鲂个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在0.9395-0.9614之间,平均值为0.9541。  相似文献   

18.
周秋华 《太原科技》2014,(3):81-83,86
以莞惠城际轨道交通项目为例,针对埋深浅、围岩差、地表为道路及管线地段等问题,通过洞内上半断面水平旋喷桩,下半断面注浆对地层进行超前加固,相较其他单一超前加固而言,对地表隆起、沉降效果较好,加固针对性较强,能够形成较好的封闭止水帷幕,为隧道掘进施工提供了有利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9.
陈治光 《科技潮》2004,(7):9-11
目前,环渤海经济圈已经成为继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后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增长极。2.004年5月21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山西、内蒙古的政府领导齐聚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环渤海经济圈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这次论坛是由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主办的,环渤海5省(区)2市的省、市长、国家发改委领导、外国专家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分别做了主题报告。本次论坛突破了狭义的环渤海经济圈3省2市的范畴,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搭建起区域经济协作交流的平台。尽管“环渤海经济圈”是近两年学术界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但相关省(区)市在政府层面上举行专门的研讨会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月,东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构建富强和谐新东莞”的口号。2007年4月,东莞市政府将外来务工人员统一更名为“新莞人”。东莞能否顺利实现双转型,与100077左右新莞人的文化素质紧密联系,从新莞人的再教育入手,剖析其与东莞双转型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