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马规约》对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严重地影响着国际刑事法院作用的发挥。在明晰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现状的基础上,我们应考虑将恐怖主义犯罪纳入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范围内,同时弱化安理会对国际刑事法院的过分制约权,并通过增加国际刑事法院的强制性以保障其管辖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设立的前南国际法庭与卢旺达国际法庭,是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早期实践,《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则是解决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如何与国内法院管辖权相协调的又一次尝试。从对前南和卢旺达两个法庭与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的比较,分析国际性法院如何与国内法院的管辖权进行协调,以及何者更为优先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际刑事法院是世界上第一个常设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其管辖权补充性原则直接影响着缔约国和非缔约国的权利和义务,关乎国际义务与国家主权的均衡协调。《罗马规约》对于管辖权补充性原则进行了多层次的规定和要求,但同时也存在有关非缔约国主权、案件不可受理性和“一罪不二审”的例外与冲突。对于检察官重复启动调查、起诉程序以及修改、追加指控或代之以较严重的指控的权力,应当实施限制次数和间隔时间的制约措施。  相似文献   

4.
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必将有效规制严重的国际犯罪行为。但是在其运行的实际过程中,极有可能与非《罗马规约》缔约国国家主权发生碰撞,引起非缔约国的抵制和规避等消极后果。应该看到,虽然两者存在部分冲突,有关的规定也尚有欠缺,但是总体上是相协调的。在国际刑事法院以后的实践中,应在维护国际社会秩序和追求国家权力之间寻求平衡点,以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5.
曲涛 《山西科技》2007,(2):78-79
国际刑事法院是世界上第一个常设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其管辖权补充性原则关乎国际义务与国家主权的均衡协调;《规约》对于管辖权补充性原则进行了多层次的规定;针对检察官重复启动调查、起诉程序以及修改、追加指控或代之以较严重的指控的权力,应当实施限制次数和间隔时间的制约措施。  相似文献   

6.
依《罗马规约》国际刑事法院有权对种族灭绝罪﹑战争罪﹑反人类罪和侵略罪等四罪进行司法管辖,但在规约起草期间出于种种考虑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并未列入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而如今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和新特点,这使得将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纳入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罗马规约正式提出"官方身份无关性"原则,其逐步确立的过程在罗马规约特殊的管辖权制度下,对非缔约国的官方身份豁免权起抵制、否定作用。文章希望通过分析,为我国刑法中豁免权相关规定的完善及我国加入国际刑事法院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6月14~15日,非盟年度例行峰会在南非举行,自2009年被国际刑事法院(ICC)发布逮捕令后深居简出的苏丹总统巴希尔意外赴会,引发一场外交风波。根据《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要求,作为缔约国的南非应执行ICC逮捕令,但南非政府刻意在巴希尔参会问题上保持低调,有意"蒙混过关"。然而,南非的法院却不买账,比勒陀利亚高等法院对巴希尔签署临时禁令,限制其离境,一时舆论沸腾。面对尴尬场面,南非政府表面  相似文献   

9.
国际刑事法院开启了国际犯罪被害人独立参加诉讼活动的先河。《罗马规约》构建了比较全面的被害人参与审前程序体制,并在检察官诉卢班加案中获得初步实践。控辩双方、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审前程序参与资格、方式、作用等方面存在明显争议,预审法庭在被害人参与情势调查阶段与确认指控听讯阶段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我国应当借鉴国际刑事法院预审机制,建立被害人援助机构,保障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0.
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会与非缔约国国内管辖权出现竞权。中国尚未成为《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缔约国,究其原因也主要在于管辖权方面的疑虑。因此,我们有必要从非缔约国的角度出发,对所涉及的管辖权问题予以深入分析,防范法院管辖权延伸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为中国考虑适时加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波动性是衡量股市风险和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股市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上证指数为研究标的,利用GARCH族模型对股市的波动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后危机时代,中国股市收益率波动确实存在非对称现象,EGARCH模型比TGARCH模型更能适合刻画中国股市的特征,但GARCH模型族存在伪持续,尚待改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际环境法产生重要作用的几个国际组织宣言和决议的述评,分析了它们相应的法律意义,指出虽然国际法院规约没有预见国际组织宣言和决议作为新的国际法渊源,但在国际环境法领域中它们反映了国际社会关于环境保护的共同信念。这些“软法”为各国制定和发展本国国内环境法提供了可借鉴的原则和规则,为各国在不能得到条约正式考虑方面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磊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99-103,118
长期以来.国际法的渊源问题在学界难以得到一致的解释,但是相当一部分学者将国际法的渊源理解为国际法的表现形式。以这种理解作为前提,《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只是国际法院的裁判依据,而非对国际法渊源的说明.但它的确为我们探究国际法渊源的范畴提供了一条线索。在对第38条所罗列的裁判依据和其他类别国际资料进行逐个分析和评论之后,现阶段国际法渊源的范畴应当是国际习惯和国际条约,且两者之间不存在等级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统独”矛盾长期以来一直是海峡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和其特有的演变历程。在两岸关系冰冻之后出现春暖的时候,对近年来有关两岸关系中政治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梳理,将矛盾冲突各方对主权归属之争、统独之争、制度之争中的立场、观点及其法律依据作逐一介绍,对导致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历史原因作多方位的研究视角评价,对于促进两岸关系研究的深化,尤其对于因应两岸关系出现的新形势、新动向寻求应对之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正是基于此认识,从两岸关系与国家认同、两岸关系与主权归属、两岸关系与制度之争、两岸关系与和平谈判、两岸关系与外国插手五个方面,对近年来海峡两岸之间的政治问题研究作一概括性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周华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80-138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化的趋势,反垄断法双边合作机制应运而生。双边合作是当前反垄断法国际合作的主要途径,是国家间本着国家主权和平等协商的原则在相互礼让的基础上而达成的一种国际合作方式,其以国家对本国域外管辖权的自愿限制为前提,以各国反垄断法主管机构的合作为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充实经济主权对保障经济安全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构筑好有效发挥经济主权作用的“网络型”体系。这一、“网络型”体系由两个平台(国内、国际)、四个支点(政府能力、理念基础、制度保证、人才高地)、一组必须正确处理的关系(经济、政治、文化、国际关系等诸要素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民族化之间的关系,经济主权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之间的关系)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