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搞历史的。我打算从历史比较的角度,谈谈国际结构变化与重组,判断形势的好坏。20世纪国际关系出现过三次大的变化,其中两次导致了世界大战,又通过世界大战建立起新的结构。第一次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是一个多极的军事结构。第二次建立了雅尔塔体系,这是以美苏两强对峙为标志的,维持了半个世纪多一点。  相似文献   

2.
<正>抓住历史的主脉世界历史真正成其为世界历史,是在1945年。这一年,人类有史以来惟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巨战划上句号,战胜国在战争的废墟上搭建新的国际体系的工作进入尾声,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正式宣告了"雅尔塔体系"的诞生。"雅尔塔体系"的前身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个以"威尔逊之梦"为蓝本的体系因国际联盟的帝国主义分赃协约本质、大西洋彼岸孤立主义的盛行和美苏等大国的缺位而  相似文献   

3.
正当今世界,最大的特征就是"变"。变的速度加快、变的幅度增强、变的方向调整、变得更加复杂而难以捉摸。但无论世界变得如何复杂,人类的理性和国家决策都需要去准确理解、切实把握。因此,就出现了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要清楚今天的世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是要调整我们的认知框架,用复合性思维来观察、理解、认知日益复杂的世界。当代国际关系的首要变化在于议事日程更趋复杂。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下地缘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如同列宁所说,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国际秩序。它不仅存在着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尖锐对立,也未能消除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一九二九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问的矛盾激化起来,其表现形式是激烈的“经济战”和“外交战”,其实质正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终至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帝国主义从经济危机走向战争的年代,是从经济战、外交战走向武力战的年代。由于这次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5.
影响国际体系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方面,维也纳和凡尔赛两个体系结构存在许多差异和共性,“平衡国作用”、“维护体系的机制作用”、“主要大国的对外政策作用”、“维护体系与改变体系的力量对比”是影响国际体系结构稳定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国际体系层次的分析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主流范式。新古典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流派的分支之一,融合了结构现实主义与古典现实主义的诸多观点,从单元层次分析入手,力图找到一条解决体系分析与单元分析相分离这一问题的途径。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工具,解释单元层次以及其与体系层次的互动如何影响国际格局与国际体系的变动,具有现实意义。以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终结为例进行分析,富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苏联这两个加盟共和国是怎样取得联合国会员国资格呢?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1944年中、苏、美、英四国为筹建联合国在华盛顿郊区的敦巴顿橡树园大厦举行会议,苏联代表葛罗米柯在会上提出把苏16个加盟共和国列入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名单之内,但遭美、英两国代表的反对。1945年2月,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苏、美、英3国首脑会议(素称“雅尔塔会议”或“克里米亚会议”)上,苏联代表莫洛托夫  相似文献   

8.
<正>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是:打败法西斯并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重新划定德意日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土的归属与边界;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对殖民地和国联委任统治地实现托管计划,提倡和平、民主、独立原则。从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来看,雅尔塔体系希望建立和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但是,雅尔塔体系也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摘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相似文献   

9.
通过红外光谱表征纳米SiO2复合体系发现:纳米SiO2和有机基体间存在相互作用.对于二者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核—过渡壳”结构模型.流变性能测试表明:纳米SiO2加入体系后,体系的最大动态表观粘度、最大剪切应力和触变指数分别提高了约40倍、约40倍和67.36%;纳米SiO2复合体系的剪切速率一粘度曲线,在低剪切速率下与高分子溶液相似,在高剪切速率下会发生“波动”.用“核—过渡壳”结构模型对纳米SiO2复合体系的流变行为进行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倪峰 《世界知识》2020,(9):19-21
大约是在100年前,美国时任总统威尔逊率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参加在巴黎召开的凡尔赛和会,以此为起点,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步入世界舞台的中央。20世纪甚至被称为是"美国世纪",其间美国赢得了一战、二战、冷战,逐步建立起由其主导的世界体系,尤其是冷战结束后,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独步天下,踌躇满志。  相似文献   

11.
用小角X光散射(SAXS)对聚氯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VC/LLDPE)共混体系的界面结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体系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氢化聚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HPBD—b—PMMA)共聚物是PVC/LLDPE共混体系有效的增容剂,其分子量在很大的范围内都提高了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其增容本质是增加了相界面间的热力学相容性,而相间分子缠结对体系的宏观性能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引言根据文献记载,曾有人作过三元体系 KI——K_2SO_4—H_2O 溶解度的研究。但只研究了25℃时的情况,为了考查其他温度下的情况,并为了与他人的工作相配合,以便对 Mx—M_2SO_4-H_2O 型的体系得出比较系统的结论,因而进行了该题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自振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土与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问题,采用ANSYS软件进行了桩—木—结相互作用线性体系的模态分析,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剪切型结构的计算模型,研究了桩—土—结相互作用体系的自振特性。结论表明:用ANSYS软件可以方便地分析土与结构动力的相互作用,与刚性假定下的结构体系相比,PSSI体系的自振特性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雅尔塔会议举行于1945年2月4日—11日。此时,盟国军队已从东西方接近德国的心脏地带,战争即将结束。但战后的世界最需要的是和平,如何削弱战争策源地德国,如何让重获自由的民族避免内战的危险,如何在战胜国之间协调利益分配,以及最大限度地维持和平,成为此次会议的中心问题。围绕着这些议题“三巨头”在克里米亚展开了外交的斡旋与斗争。  相似文献   

15.
黑液体系驱油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准三组分相图,研究了黑液与聚丙烯酰胺和石油磺酸盐形成的复合体系的粘度、界面张力等特性。利用线性和微观模型驱油试验,研究了利用黑液体系来提高采收率的机理,结果表明。最佳驱油体系有四种驱油机理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即超低界面张力,乳化—携带机理,乳化—捕集机理和自发乳化。  相似文献   

16.
瞭望台     
德国恢复征兵制三月十六日,德意志帝国主义公开的宣布重整军备,把凡两赛和约中的军事条款完全毀弃了.在四天以前希特勒已经宣布从四月一日起,正式编制空军一不做,二不休,到了三月十六日,索性正式宣布把凡尔赛条约第五部分,一笔勾销.公布命令恢复强迫征兵制,编制  相似文献   

17.
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肿瘤蛋白是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应用人BCR—ABL,基因转染的细胞株FD—rv 210与其祖代细胞FDC—P1细胞组成的配对细胞株和不同的培养条件,建立了一个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体外筛选体系,用于检测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选择性,发现两种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957和AG490,对BCR—ABL阳性细胞和阴性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相似;培养体系中有无祖代细胞增殖所需的细胞因子,对其增殖抑制作用无影响;AG957短时作用于细胞即发生不可逆的增殖抑制现象,与已知的选择性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特性明显不同,提示这两种抑制剂作用呈非选择性,所建立的体外培养体系及不同的培养条件的组合,可用于筛选各种选择性的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TEMPO-NaOCl-NaBr氧化体系氧化再生纤维素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自由基(TEMPO)—NaOCl—NaBr氧化体系氧化再生纤维素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TEMPO—NaOC1—NaBr氧化体系对再生纤维素的氧化可近似地用关于纤维素基质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来描述。在本研究所用的TEMPO浓度范围内,氧化反应速率与TEMPO的浓度成正比。在较低浓度时,氧化反应速率与NaBr用量也成正比,但浓度较大时,氧化反应速率基本不随NaBr浓度增大而增大。温度对氧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符合Arrhenius方程的规律,由此求得的粘胶纤维的表观活化能为66.2kJ/mol。这里还讨论了反应液pH值,纤维素的形态和结晶度对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聚合物—盐—有机试剂双水相体系的特点和研究现状,概述了该体系用于萃取分离金属离子的进展状况,提出了这种体系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25C下,绘制了3—辛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C8TAB)/正丁醇/水体系的三元相图.确定了它们区域的边界范围.在液晶区域内选取一系列样品点,用偏光显微镜拍摄了相应的照片,与丈献相互对照,研究了该体系的液晶结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含水量增加,该体系从层状→层状与六角状液晶共存→六角状→层状、六角状和立方状液晶共存→立方状液晶→层状向微乳液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