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所谓“戏中戏”,是指一部戏剧中又套演该戏剧本事之外的其他戏剧故事、事件;它不失为剧作家笔下惯用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戏剧创作技巧、手法。本文主要从“戏中戏”之功用、剧作家热衷使用“戏中戏”之根源、中外剧作家使用“戏中戏”之异同性等几个方面,就“戏中戏”在中外戏剧中的运用这一饶有趣味的问题进行理论性探究。  相似文献   

2.
"戏中戏"作为戏剧、戏曲的一种常用的创作手法,随着影视艺术的勃兴,在电影、电视剧中也多有表现。"戏中戏"对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情节衔接、主题拓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运用一般具有片段性,很少整篇搬演;典型性,一般选取的"戏"多为经典剧目,或广为人知的作品;整合性,能够与主线叙事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严歌苓小说创作中的男性形象可分为弱势男性群体、西方男性群体、特殊时期男性群体以及同性恋群体。这些男性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非理想"。从时代环境角度以及女性个体心理角度来分析,产生这一类型人物形象的主要原因是女性在性别和异域文化的双重压迫中产生了必须将男性"弱化"的心理需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外华文女作家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4.
探讨《现代》与1930年代"现代派"诗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现代》的编者在社会变动中采取自由主义和"中间人"立场,大量译介西方20世纪以来的现代主义诗歌。理论上的积极倡导和创作中的努力实践使得本不预备造成一种文学潮流的《现代》,却于"无意"中促成了19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潮的崛起。  相似文献   

5.
肖邦的24首前奏曲(Op.28),在"西方音乐之父"——J.S巴赫"旧约圣经"中前奏曲的有益借鉴下,成为前奏曲这一创作体裁的典范之作,对后世影响巨大。而C大调前奏曲(Op.28,No.1)作为整部作品的"开场白",起着引领全局的重要作用。研究和发掘其在演奏和教学中的价值,从另外的视野窥探这首作品所散发的永恒艺术魅力,是对其进行"渡创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深受康德、柏格森和弗洛伊德、荣格思想熏染的徐銙,在对生命存在和宇宙无限的意义追寻中,在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注重体验和直觉、崇尚梦想、重视想象的形而上性质的神秘主义美学观,其小说创作也自觉契合西方浪漫派追求神秘性和超验性的诗学理念,形成"后期浪漫派"独特的美学建构。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在早期史剧形式的探索中,主张向西方借鉴,进行"崭新的移植"。但在实际创作中,基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素养,他的史剧形式"移植"打上了深刻的中国烙印。就诗学传承而言,除了近现代西洋戏剧形式的继承,他的早期史剧实际上还继承了四川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元杂剧形式等中国传统文艺形式。在中西方文艺形式的继承中,郭沫若早期戏剧形式探索取得了相当的实绩,对中国新文学话剧形式的探索与开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西方音乐剧在中国文化市场上处于不断升温的状态,受到年轻一代的欢迎,音乐剧即以歌舞演故事,这与中国的戏曲是有着相似之处的,都是综合了各种表现手法来达到娱乐观众的目的。然而,二者也是有着很多不同之处的。  相似文献   

9.
与西方古典绘画的"模仿说"相比,中国古典绘画更追求"意象"的表现,追求"意"与"象"、"主体"与"客体"在艺术中的和谐统一。"意象"既不同于西方古典的"写实"风格,也不同于西方现代主义的"抽象"表现,它是中国古典绘画追求心理和谐的文化的表征。因此,我们对"意象"审美中所积淀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生态文化意识的秉承和发扬,在当代尤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瑢 《科技信息》2010,(30):39-40
林纾的翻译理论主要体现在译作的序跋上,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忠实论"、"文风论"、"比较论"。从林译狄更斯小说可以发现林纾的翻译理论虽然生涩,其中对于狄更斯作品的评价也显粗浅,但还是触及了狄更斯及西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品的一些基本特征。林纾的翻译理论产生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结合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小说观,为后来的翻译实践和小说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戏曲和音乐剧分属东西方戏剧的两个不同范畴,虽然二者都是"歌舞剧"三者并重的综合艺术,但是却带给人们截然不同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2.
钢琴这种西洋乐器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其演奏技法和作品创作都已达到至臻纯熟的状态。文章以藏族民间歌舞音乐中的“母、子”曲体结构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何将藏族民间歌舞音乐演奏技法与钢琴的演奏和创作完美的结合,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打造以西藏民间音乐为素材的钢琴作品,发掘民间音乐元素,并运用于钢琴演奏,使钢琴这架西洋乐器在演奏藏族音乐旋律上更有特色。  相似文献   

13.
“陕派”电视剧是一种具有厚重的黄土地气息、古朴的城市风韵、粗犷的关中风情为主要美学特征的电视剧艺术流派;它既是陕西影视文化发展的亮点,又是面向国内外推广陕西和宣传陕西的一个有效载体;只有创作出一大批“陕西制造”的具有“陕派”风味的电视剧,“影视陕军”才会真正得以崛起,“陕派”风味电视剧才会在国内外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海外含油气盆地勘探程度较低、资料相对匮乏的问题,以呵呖高原盆地为例开展了成藏组合及油气资源潜力研究,研究中以构造沉积演化成藏的递进控制作用为核心,获得了以下认识。晚古生代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可划分为两期构造层序TS1和TS2;其中,TS1构造层序内主要充填浅海相滨岸、陆棚、碳酸盐岩台地沉积,TS2构造层序内主要充填陆相冲积扇、河流、湖泊沉积;沉积相控制下盆地内发育两套主要的生储盖组合,结合盆地的主要圈闭类型,进一步划分出已证实二叠系和远景三叠系两个一级成藏组合,4套二级成藏组合;在下一阶段的勘探中,纵向上应侧重于二叠系一级成藏组合的天然气勘探,平面上应重视以Phu Phan隆起为主的盆地中部及以Khorat次盆北部和Sakhon Nakhon次盆西部为主的盆地西部地区,前者发育二叠系一级成藏组合最有利油气勘探区,后者为三叠系一级成藏组合最有利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15.
云南壮剧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文山地区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是云南壮剧形成的基础;处于云南通往内地交通要道上的文山地区,明清至民国时期商贾云集,商业文化繁盛,为云南壮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云南壮剧包含富宁土戏、广南沙戏、文山乐西土戏三个分支,各分支都拥有各具自身特色的腔调、剧目、音乐和表演程序。从形成至今,云南壮剧的发展几起几落,既有兴旺发达的辉煌,也有遭受摧残的辛酸。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的十多年中,由于年青人外出打工、老艺人大多去世、资金紧缺等原因,云南壮剧的继承和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没能在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和文山州旅游开发中起到应有作用,各相关领导和部门对此应该给予切实关注。  相似文献   

16.
剧场中舞台与现实的关系、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是剧作家热衷于探讨的问题。许多剧作家更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实践中,创作了关于戏剧的戏剧,于是"戏中戏"出现了。如果说外面一层是外戏,里面那层是内戏,那么,内戏与外戏如何呈现?两者如何缝合?内戏又会对外戏造成何种影响?我试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皮兰德娄的《亨利四世》为例,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亚诺斯盆地的勘探潜力,需对盆地进行成藏组合分析。首先对盆地进行地质评价,然后进行成藏组合
评价,最后对每个二级成藏组合的油气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进行研究,指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亚诺斯盆地成藏条件
优越,根据储层含油气情况,将盆地划分为证实的中部、潜在的上部和下部共3 套一级成藏组合。根据盆地的构造、生
储盖与油气富集特征等6 项原则,进一步将中部成藏组合划分为上白垩统、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4 套二级成藏组
合。研究认为,盆地所有成藏组合内待发现可采资源量为3.06×108 t 油当量,以上白垩统成藏组合的资源规模最大。
对于盆地下步勘探,应以上白垩统和始新统成藏组合为主,内斜坡带和前渊带为主要目标区带。首次应用的成藏组合
分析步骤和划分原则等研究方法对其他盆地的成藏组合研究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莹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0):127-130
虽然很多学者都认同幽默具有游戏性的特点,幽默和游戏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很少有人(尤其是国内)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探讨。从游戏与幽默的定义,二者之间的共性,它们对人类认知发展的作用以及二者在语言、社会和智力等方面存在的关联性进行探讨,可以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对于福建闵西客家地区的上杭木偶戏,以前偶有见诸报端的一般性介绍文章,但缺乏学者的专门研究,尤其是对该剧种的剧本研究更是一片空白。通过对上杭县图书馆保存的剧本材料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上杭木偶戏剧本是一种民间口述剧本,在类型、内容、形制上都有其文化蕴涵和独特之处,故需对其予以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20.
庙会是一种集祭祀、娱乐和贸易为一体的群众性集会活动.民间影戏传播的载体多样,但庙会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阵地,庙会三位一体的功能也为影戏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