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夫之论《诗》完全打破了由《序》、《传》所开创的传统研究模式,以《诗经》为起点论及汉魏六朝及唐宋的诗歌,从个人的哲学、文学的观点出发,对《诗经》各篇加以引中发挥,论述内容由诗歌拓展到文学、政治、哲学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对“诗情”进行了详尽独到的诠释,使得人们对《诗》中作品的价值有了一个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关于曹丕、曹植二人诗歌高下的问题,自钟嵘《诗品》以来,论者大都认为曹植诗歌胜于曹丕。船山先生却认为二人诗歌有着"仙凡之隔",曹丕有着"独至之清",所以他的诗歌属于"仙"品,他本人则被推许为"诗圣";而曹植诗歌"建立门庭",因而属于"凡"品,其本人也被贬为"驵才"。船山先生立论的内在逻辑在于:首先,他以《诗三百》作为后世诗歌趋赴的理想,追求一种天然本真的诗歌境界;其次,他采取正反相形的方式评诗,其肯定性评述常有精微之论,但否定性评述有时则失于偏颇。二曹诗歌的个案体证了船山诗学的这种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3.
泓峻 《中州大学学报》2014,(5):38-42,90
经学研究是影响汉语文学文本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汉大赋的写作,建立在经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唐代古文家的古文写作,受到当时以《春秋学》为代表的经学研究的深刻影响。后世儒家学者《诗经》研究对汉语诗歌的发展的影响,远比《诗经》文本本身更大,文人诗歌中爱情诗的缺失,与经学家将《诗经》中大量爱情诗故意进行曲解,掩盖有关;古体诗、格律诗、词、曲等文体的价值,则是根据它们与《诗经》相似相近的程度进行判断的。宋代理学家喜谈性理、以白话说经的传统,与说理诗的大量出现以及白话小说的兴起之间,存在相互呼应的关系。经学研究对汉语文学文本形态发生的最直接的影响,是新文体的发明,"传体"这一在后世十分重要与活跃的文体,与"经传"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他生当天崩地陷的明清易代之际,是一位坚贞不屈的爱国志士和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晚年隐居石船山著述讲学,著书三百余卷,学者称为船山先生。船山精研经史,又深于文学,有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又评选历代诗文,编有《八代诗选评》、《明诗选评》、《八代文选评》、《宋诗选评》(后两种已亡佚)。其《唐诗评选》原称《夕堂永日四唐诗评选》。夫之选评唐诗等,可能起于四十二岁徙居湘西茱萸塘时,完成于七十二岁时于石船山下之湘西草堂。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别号夕堂,湖南衡阳人,晚年居湘西石船山,因称船山先生。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明崇祯举人。清兵进入湖南,他在衡山举兵抵抗,参加南明桂王政权,任行人。后从事研究和著述,撰写了大量学术著作,现存有《船山遗书》八十册。《清史稿》卷四八六《儒林》一有传。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于明儒力批王阳明,但于陈献章却态度复杂。本文通过考察王夫之《柳岸吟》中的若干和韵诗,并联系船山诗论与陈献章文学思想的若干关联,指出船山在创作与批评之间的若干矛盾,经过综合研究,最终得出如下结论:由于性格及文学渊源诸原因,王夫之早期与晚年文学风格及学术思想大不相类,王夫之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逐渐克服了其性情中“不合理”的方面,并最终成为一代大儒。  相似文献   

7.
黎汝谦《夷牢溪庐文钞》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文化与文学等的集中反映,其中蕴含丰富的儒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一,以仁、义、孝、敬以及乐善好施等道德标准去品评人物,特别是据《诗经》等儒家典籍去品评贞女节妇,而且,还以儒学标准品评外国士人.其二,主张以儒家思想修身、治学和为文.儒学成为黎汝谦生活行动指南,包括文学创作.其三,以儒家思想品评诗歌,尤其是据《诗经》评诗,并且以儒学标准品评朝鲜、日本诗人创作.《夷牢溪庐文钞》体现的不仅是黎汝谦个人文学创作的儒学化色彩,而且反映了近代中国儒学与文学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更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对近代东方诸国儒学的发展以及儒学与文学关系的审视.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中国的第一个诗歌总集,是一个民族从远古发出的第一段歌唱的旋律,是一部民族的心灵史。《诗经》的解读要从儒家的那种道德、修身的角度中解放出来,从民歌的角度理解"国风"。对现代人来说,要以诗心翻译《诗经》,在理解的基础上,理解诗歌是唱谁的,谁唱的,唱什么东西,让《诗经》真正回到"诗"上去。  相似文献   

9.
作为诗话诗经学的重要成果,毛先舒在《诗辩坻》中对《诗经》多有阐释,他还以《诗经》为准的,从"诗之本源""诗之法""诗之用"等方面来构建其诗学大厦。毛先舒将诗歌的本源推溯至《诗经》,即所谓"归源《风》《雅》";他以《诗经》为标准论诗法,不但对《诗经》之章法韵律推崇备至,还以此作为作诗、评诗的准绳;他强调诗歌的社会伦理功用,倡导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观。  相似文献   

10.
《召南.驺虞》是《诗经》中在词义训释、创作主旨等方面争论颇多的诗歌之一。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诗作主旨争议的正是"驺虞"一词具体所指的不确定性。结合各类辞书、文献,以及有关《诗经.周南》与《诗经.召南》体例编排等因素,"驺虞"当解为一种"仁兽",进而《召南.驺虞》一诗宜解读为带有对"驺虞"这种"仁兽"带有图腾性质的、反映先民畜牧养殖生活的谣谚。  相似文献   

11.
明代八股时文与明清文学关系非常密切。八股时文在写作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汉语言文字表达技巧,与文学创作中的某些因素、表现方法互为融通,形成与明代诗歌、戏曲、小说、文学批评等相互作用的局面,从而影响了明代文学及文学批评的内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楚辞章句》在注解《楚辞》的过程中体现了王逸本人的一些思想,其中关于文学本质的观点尤为突出和鲜明。具体来说,王逸的文学本质观包括:文学的本质在于"言志"、"述志";"志"中含有"情"的成分;"舒泻忧思"是文学的基本功能;《楚辞章句》中提到的"情"大都指一己感情,只要内心的感情激荡欲出,就可以形诸文字。而且王逸指出,感情可以尽情地抒发,甚至到了呼天抢地不能自已的程度也无关紧要。只要感情抒发得足够动人,足够悲,就是好文。这就超越了汉代《毛诗大序》所规定的"止乎礼义"、"主文而谲谏"的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王蒙的红学研究、李商隐研究以及王蒙对古代优秀文学传统的继承和超越等方面探讨王蒙古代文学研究对当代中国文学批评以及文学创作的影响和意义。王蒙对《红楼梦》的研究强调了《红楼梦》作品的原生性,以及由原生性引发出的无限的"话题价值",而内容的博大精深又决定了对它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王蒙对李商隐诗歌的研究则主要表现在对《锦瑟》等无题诗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让人耳目一新,王蒙还阐述了李商隐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是论诗诗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期的人物品评之风以及诗歌赠答之风是论诗诗发展的客观条件。此时的论诗诗虽然主要以论诗诗句的形式出现,但已经能较深入地探讨诗歌的审美特征,主要在于对强调诗歌的抒情作用以及关注诗歌"辞"与"意"的关系等方面。魏晋南北朝的论诗诗对唐代论诗诗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五代十国之际,文学创作衰微至极;惟"南唐"独以偏安小国而好文尚士,成为乱世作家向往和赴集的乐土.作为南唐文人的杰出代表,徐铉、徐锴兄弟执著地呼唤儒道的权威、把"风雅"、"六义"视为诗文创作的灵魂,然其创作则时有不合于"道"者.他们的诗歌创作将性情与学问并重,对晚唐五代以来的浅俗风气有所修正,其中展示的学人风采尤值得瞩目.  相似文献   

16.
"体用"论是叶燮文艺思想的主导思想.它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它是在明清之际掀起的尊经复古思潮的历史语境中,在继承钱谦益、黄宗羲和申涵光等前辈对"温柔敦厚"新的阐释与认识的基础上,并在与汪琬的论争中,创造性地提出来的."体用"论是对儒家"温柔敦厚"诗教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它把艺术形式真正从儒家"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主文而谲谏"的中正和平的价值传统中解放出来,还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以真正的自由,从而在形式意义上完成了对儒家诗学的真正革命.这是其理论的进步性所在.  相似文献   

17.
王船山坚持儒家文艺观,认为诗歌越古越好,诗风每况愈下,今不如昔。他的诗歌退化论偏见,与其诗论及诗歌评论标准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8.
颂为汉代重要文体类别,上承先秦告神、颂美宗庙祭歌,下启魏晋后世颂美之文,无论形式、内容,押或文学观念都处于转换变更期.汉人颂体文类辨体意识显得相当模糊.出现将颂与诗、赋、碑、赞等文体称名相混情形.此中情形,既有前代颂体文学创作与观念影响因素.也与汉人颂体创作复杂生态有关.汉代颂体文类意识的模糊与创作的多元化.反映出文学自觉时代到来之前某些特性,即文体现念的含混性与文体创作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9.
李邺嗣作为浙东学派中的文学主将,以其深厚的故国之情和丰富的文学创作,将浙东地区明清之际天翻地覆的世态人情化为诗文,成为那个悲惨时代一曲深沉的挽歌,是研究浙东明清之际文学创作个案一个不可多得的标本。  相似文献   

20.
作为对中国文艺理论有自成一家建树的王船山,他的词学思想,虽因所编《词选》的散佚而无法窥测,然而艺术的相通及船山部分词前的序言,皆为我们了解船山的词学态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