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是先秦时期重要著作,是西周至春秋时期重要的语言材料,对于研究当时的程法现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以《诗经》中全部"以"字用例为基本材料,对全书中"以"字的用法作定性、定量的考察分析,试图描绘《诗经》中"以"字的语法面貌,为研究虚词"以"的用法及变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2.
刘芳 《科技信息》2010,(19):218-218,157
通过对儒家经典《论语》中"是"字的考察,详细展示战国初期"是"字的典型用法,以期为研究"是"字用法及掌握其发展演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玉部"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汉代以前玉的分类和在古代文化制度中体现的功能。本文先对"玉部"字中瑞玉字个数进行判定,确定讨论范围,并对"瑞"字在"玉部"字中的排列问题进行纠正。然后从命名理据角度以及参照《周礼》文献的介绍对《说文》中有瑞玉功能的17个字进行分类阐释。从而更好地了解古代的玉器文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参照大徐本《说文解字》以及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在对《说文.肉部》涵盖的140个字进行逐字考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意义对其进行了大致的分类,并分析了某些"肉部"字字义的转移以及"肉部"字中蕴藏的文化内涵。汉字发展演变中"肉部"与"月部"的混淆也是一个应当注意的问题,本文从字本义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5.
今通行之大徐本《说文解字》由徐铉于宋太宗雍熙三年奉命校订,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其中变化自然难免,非《说文解字》原貌,使用前需仔细校勘。利用字书、韵书等文献对《说文解字》水部进行校订,可以解决它在释义和注音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浩"的释义"浇"应是"饶"的讹字,"沼"的释义"池水"之"水"当是衍文,""、""释义中的"云雨"应是"雨云"之倒文,""的反切上字"子"是"于"字之形近而讹等。造成这些讹误的原因主要有形近而讹、衍文、倒文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司母戊"大方鼎之"司"字改释为"后"字。甲骨文时代,"司"、"后"各有字形,字义也判然有别。《说文》司"从反后"是就秦篆说事,是秦篆造成的讹误。  相似文献   

7.
对于"廷"字的使用,国人都习以为常,殊不知它是不规范的,而规范的写法应是"廷"。1997年《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将"廷"的字形改为"廷",含"廷"的一组字形也都随之改形。该组字的新旧字形并存了十四年之久,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混乱,至今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2009年《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又拟改回"廷"组字形。"廷"字混乱,挑战国家语委之权威;"廷"字复原,拷问国家法律之尊严。教育部、国家语委应果断采取措施为"廷"组字正名,使汉字规范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冯梦龙通过描绘《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玉堂春落难逢夫》、《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四朵爱情之花的枯荣,深刻反映了明代的现实生活。在前两朵花中,冯梦龙着重刻画"真诚"二字。"怒沉"是因为真诚不可得而对黑暗现实的控诉;"独占"是由于真诚所感而对自由爱情的赞美。在后两朵花中,冯梦龙着重刻画一个"难"字。通过"难"反映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封建权势的狡诈凶残,并且通过"难"的最终解决寄托了作者对清官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对《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冫"部统辖下的23个字进行系统考察,分析它们的形义关系,得出"冫"部字四方面的义类类型。通过考察分析,发现与"冫"部义类不相符的字族有三组,主要是"氵"部义类字,其次"冫"部声化字,另一类是义符错位。进而分析这些异类的成因,得出讹变和形符声化以及部首的归并是造成"冫"部义类分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对于"月"、"夕"二字的构形,一般认为在早期甲骨文中以"月"字无点、"夕"字有点占优势,后期甲骨文中则以"月"字有点、"夕"字无点居多。《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释文》则以为花东卜辞中"夕"字无点,加点即为"月"字。笔者通过系统考察后认为,此种论断有失严谨。花东卜辞中依然存在着"月"、"夕"构形混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说“搞”和“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搞”和“干”王展采(一)"搞"是现今我们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新起汉字,它的历史不长,许慎《说文》里就没有它。提起"搞"字,谁也没有想到它和"敲"字却有一段亲密关系。《康熙字典》里可以找到"搞"字。(1)丘交切,同敲,横挝也,或作。(2)口到切,音犒...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中有许多如"宅、室"等表示"居室"的字,它们之所以没有根据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而归于一统,是因为它们在社会中分别充任不同的角色,体现不同的文化蕴义。《说文解字》在训解这些字字义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丰富的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纠正了《说文解字》对"相"字本义的错误解释,以"相"字为例简略阐述了"引申义"和"本义"之间的发展关系。"相"字的本义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相"字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个本义,引申出"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它们的读音都应该统读成xiàng。"相"字在作为副词时,念xiāng。作为副词的"相"字,大致有四种用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音韵学研究》是研究汉语言文字学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它的出版标志着现代音韵学的诞生。但"古音字类表"存在的一些讹夺等现象尚未引起前修时贤的关注。现参照《康熙字典》、《广韵》等辞书,分类列举"古音字类表"的疏漏现象,并以声母表和韵母表中韵字对应的情况稍加说明。  相似文献   

15.
在《论语·雍也》篇中"子见南子"一章里,夫子"矢辞"中的"否"、"厌"二字的读音直接影响着本章训诂的准确性。历代学者对这一章的翻译,或主观上强改字意,或辗转意译附会旧说,究其根源,就在于忽略了"否"、"厌"二字的读音。通过研究,在"子见南子"章里,"否"字正音念"pǐ","厌"字正音念"yā"。而本章的正确释义是:夫子见过南子,子路不高兴。夫子对子路发誓说:"我如果心思不正,上天惩罚我!上天惩罚我!"  相似文献   

16.
齐晗 《世界知识》2013,(12):20-21
相比环境、核不扩散等领域的国际公约,调整领事关系的《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下称《维约》)在国内受关注度并不高。这可能与历史上声名狼藉的"领事裁判权"有关,许多国人对"领事"二字天然反感。还可能与另一部维约——《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存在有关,许多人往往不加区分地捆绑提及"两维约"。  相似文献   

17.
对《礼记》中的"为"字进行穷尽性统计,以此来观察它在上古汉语里的各种语义语法功能。"为"在《礼记》中主要有动词、介词、助动词等用法。将动词"为"、助动词"为"和介词"为"按照其在文中的具体语义语境划分为多个义项,并分类举例阐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郭店楚墓竹简》中271例"其"字进行研究,发现"其"的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功能多样。"其"作为实词主要是代词和副词。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人称代词不仅可以作主语和定语,而且还可以充当宾语;指示代词主要作定语。作副词主要是语气副词,包括肯定语气、揣测语气、反问语气等。作为虚词主要是助词,出现频率较低。另外"其"字可以和其它成分组成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19.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标点符号的用法严格执行国家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要点如下:a.句号用黑圆点表示.b.省略号用2个三连点,其后不必写"等"字;在数学式中只用1个三连点.c.波浪号"~"用于表示数值范围.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是一位对女性比较关注的作家,他的诸多作品里显示了其一以贯之的女性观。文章以《京华烟云》为例,分析其女性观的内涵就在"自然"二字,并从林语堂所倡导的女性"自然"之德、"自然"之貌以及"自然"之力三方面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