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现人性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中心。他在小说中讴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边民扭曲变形人性的忧患以及对都市现代“文明人”人性沦丧的批判。作者有意让这几种人性形成对比,以“乡下人”的眼光来歌颂人性的美好,批判人性丑恶。  相似文献   

2.
Joseph Conrad是英国杰出的小说家,他的海洋小说和丛林小说颇为人关注,但人们对他的社会小说却感到陌生。《间谍》是Conrad重要的政治小说,被认为是作者艺术创作最完美成熟的作品之一,然而学者们对其故事内容和主题评论存在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坚持认为无政府主义是小说的中心,另一种则相信道德关怀才是小说的主旨。笔者赞同后者的观点,认为小说的主题是道德沦丧。本文就此问题对《间谍》进行解读,剖析作者巧妙利用无政府主义和家庭生活之间的关系,展示出人性和道德的社会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战后小说重要主题之一。小说作者从狂欢理论、人格理论、偏执妄想狂病理特征、异化等角度多样性地描述"疯狂"的形象和本质,表述了理想主义者反对战争、反对权力和人格异化、追求人性的愿望,以及试图改造现实和理想破灭带来的绝望。精神疾病已超越病理学、美学和道德范畴,进入政治和种族领域,被符号化、功能化、政治化,成为政治斗争最顺手的修辞学工具。小说中疯狂成为隐喻意象,表现为嗜血狂、双重人格、偏执妄想狂以及人格异化,各种疯狂形态都隐含着尼采的非理性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徐的浪漫传奇小说《鬼恋》中浸透着古已有之的人鬼相恋爱情模式的故事原型。作者在热烈、浪漫而又奇谲、飘逸的传奇中融入了对于人性与灵魂深处的探询和对于生命与存在意义的扣问,表达了对于人生哲理和文化情怀的感悟。  相似文献   

5.
以小说《野性的呼唤》、《雪虎》为例,从生态批评视角重新解读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即作家对人类中心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文明、人性异化和道德沦丧的反思与批判,并表现出回归自然、寻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6.
主要把张爱玲的小说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典型文本,探究其中所蕴涵着的都市生活和都市人性的内涵:那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传统文明逐渐式微的中国,最具现代文化特征的上海和香港,所演绎的都市普通人物的人生命运和人性悲剧.主要表现为金钱和人的正常感情与道德之间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冷酷;人性的丑恶和变态,这是现代人不得不承受的一种宿命.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5,(3):14-17
莫言认为"我的小说是大于政治的",他在创作中力求摒弃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努力站在人性的角度写作,最终"突破了阶级、政治界限"。本文以莫言早期小说为例,分析了意识形态在其中的复杂表现,指出主流意识形态在莫言小说中并未退场,而是以一种作者不自觉的暗示方式存在着,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的小说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铁凝的小说创作表现出鲜明而独特的视角意识.对叙事视角的选择和把握,不仅表现了铁凝小说创作的叙事技巧,同时也成为她作品中的人性探索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成人/儿童两种叙事视角的对立与共存,成为她人性批判的有效策略;女性/男性/第三性视角的多元互补,则为其小说表现丰富复杂的人性提供了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9.
徐訏的浪漫传奇小说《鬼恋》中浸透着古已有之的人鬼相恋爱情模式的故事原型。作者在热烈、浪漫而又奇谲、飘逸的传奇中融入了对于人性与灵魂深处的探询和对于生命与存在意义的扣问,表达了对于人生哲理和文化情怀的感悟。  相似文献   

10.
鬼子的小说一直以诉求苦难著称,他在这篇《瓦城上空的麦田》里,敏锐而清醒地看到了社会中正在丢失的某些美好人性,因此,他像一个道德审判者一样,对我们每个人发出了道德的审判,在这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他对道德的坚守和呼唤。  相似文献   

11.
菲利普·罗斯小说《人性的污点》是其"美国三部曲"之一,作品展示了一幅美国当代社会不同阶层的生活图景。目前,学界大多从族裔视角和道德层面对该小说进行研究,然而,从新现实主义视角阐释小说主人公科尔曼·希尔克的悲剧,更加凸显了少数族裔在当代美国社会的真实生活境遇。  相似文献   

12.
《年轻的小伙子布朗》是霍桑的一部短篇小说,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布朗一次黑夜林中之旅的记叙,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小说中,这种思考是通过主题象征、人物象征和场景设置象征等加以表现的。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德滑坡、社会失范等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接踵而来。拉斯普京的《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通过对一个俄罗斯普通家庭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的展示,表达了他对当今残酷社会现实的猛烈抨击和彻底批判。小说作者对人们在精神领域中迷失方向和传统道德沦丧的行为发出了警示,对良知和人性的深情呼唤一直是拉斯普京为“俄罗斯的出路”问题所寻找出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鬼子的小说一直以诉求苦难著称,他在这篇《瓦城上空的麦田》里,敏锐而清醒地看到了社会中正在丢失的某些美好人性,因此,他像一个道德审判者一样,对我们每个人发出了道德的审判,在这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他对道德的坚守和呼唤。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通过小说“飘”的主要人物郝思嘉,展示了南方奴隶社会走向崩溃;奴隶主阶级和种植园经济灭亡过程的同时,对旧南方的道德表现出一种既情感化又很实际的矛盾复杂态度。  相似文献   

16.
孟文彬 《科技信息》2009,(9):159-159,161
女性对自己的身份意识更加关注,现代语境下女性所面临的婚姻与情感状况就更为当代女作家所关注。乔叶的小说《我承认我最怕天黑》通过故事的讲述表达了现代语境下对婚姻、爱情、欲望之间关系的梳理,同时又交织着作者对道德与人性等诸多矛盾复杂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以悲剧的手法剖析了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他在《白轮船》、《断头台》等生态小说中,通过生态悲剧的故事分析了生态危机、生态悲剧的产生是和人性、人的道德联系在一起的;人性的堕落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生态危机、生态悲剧等产生的根源。他的生态小说旨在向人类敲响警钟,以唤起人们善良的本性,唤起人们的生态良心。  相似文献   

18.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1934年在《论坛》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运用了哥特手法,该小说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与情节构造、环境描写、人物性格与反映的主题四个方面。作者运用哥特式手法,通过对艾米丽悲剧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美国南方社会历史上与清教密切相关的旧传统与旧体制,强烈谴责了非人道的传统道德与清教对人性的摧残及北方基本道德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在对人性进行解剖方面 ,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作品是令人惊颤的。戈尔丁对人性恶的揭示源于他对二战的反思 ,《平琪尔·马丁》这部小说是戈尔丁剖析人性恶的力作。通过该小说 ,戈尔丁展示了小说主人公马丁以自我为中心 ,贪婪自私的本能和心理。小说一方面逼真地描述了马丁在孤礁上顽强求生的过程 ,一方面用一系列倒叙为读者提供背景资料 ,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戈尔丁对人性的见解既有精辟之处 ,又有片面性 ,但对我们深刻认识人性 ,深刻认识人自身仍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20.
被王国维视为“悲剧中之悲剧”的《红楼梦》,寄寓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追问和独特思考。借助小说文本与脂砚斋批语的互证,从三个层面对其所表现的人性悲剧进行理解,阐释个体价值的悲剧、爱情理想的悲剧、人生普遍的悲剧,并进而探求其悲剧思想于人性关怀和审美意义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