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优化科技资源合理配置是推进产业高效发展的关键环节。以科技资源投入和绩效产出为基础,从金融资源分配导向和创新成果效益导向两个维度构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6年中国31个省市信息技术产业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方法多维度评价各省市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表明:各省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未达理想状态,且区域间差异较大,广东和江苏两省资源配置效率远超其他省市。针对两维度的进一步研究显示,创新成果效益导向的资源配置效率普遍低于金融资源分配导向的资源配置效率;运用四分象限法深入剖析了4个梯队的资源配置效率特点及其成因,提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区域产业顶层设计以及开放资源共享等建议,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2—2014年甘肃地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的面板数据,借助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模型,比较研究甘肃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水平。结果表明:企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一枝独秀;甘肃科技资源配置有效在于规模的合理,而非技术的创新和进步;转制型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水平较高,未转制科研院所效率明显滞后。  相似文献   

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要求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科技创新资源有效配置是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演变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中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体制的创新探索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企业主导、面向世界开放和政府支持、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资源体制;中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的创新探索则包括6个方面,主要致力于解决有效管理和优化配置难题.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中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仍然存在体制机制问题.基于提高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视角,进一步从基本经济制度特性、重构市场化导向制度、配置主体协同合作、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激发人才活力和构建更有效科技计划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体制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技资源是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其配置效率和配置机制直接关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败,直接关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目前,对科技资源配置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缺乏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比较分析。为此,有必要从科技资源配置的方式与特征、效率评价、市场机制研究等方面,全面了解和把握科技资源配置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章培军  陈恒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1):1317-1324
本文首先根据科技资源的特点,构建科技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指标体系,建立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模型。然后,运用DEA方法从效率、有效性和规模收益3个方面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对22个非DEA有效的地区进行“投影”目标分析,分析表明:这些地区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增强活力来提高生产水平,并提出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建议,为决策层提供管理信息和决策依据,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效率测度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6—2015年的数据,对安徽省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科技创新效率整体不高,创新资源配置未实现最优状态。综合效率提升主要受到规模效率的拉动作用,而纯技术效率起到制约作用,制度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不足。从安徽省市际看,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存在时空差异,但总体而言均有所上升。安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应从完善体制机制、实施差异化战略、增强科技投资能力入手。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科技创新效率与部分省市的对比分析显示,湖北省虽然有较雄厚的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但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结构的不平衡和科技创新环境的不理想,成为影响其科技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对此,提出了加速科研体制改革、建立良好投资环境及健全产学研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综合应用DEA各种模型,以天津市20个区、县民营科技企业为例,对其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系统评价研究,从总效率值、技术效率值、规模效率值的角度对区、县民营科技企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层次分级,并采用"两阶段法"对可能影响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间接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对提高区域民营科技企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区域科技竞争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对福建全省及9个地市2010—2015年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指标数据的数据包络分析显示:受纯技术效率提升所驱动,福建省科技创新效率显著提升,但规模效率的损失一定程度阻碍了综合效率的进一步增长;福建省科技创新效率地域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盲目的研发投入和不合理的创新资源配置是造成部分地区科技创效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为提升科技创新效率,福建省应该注重科技创新规模结构的优化,实现区域科技创新的均衡发展,控制科技资源投入规模,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自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吴伟 《科技成果纵横》2010,(5):28-29,32
<正>技术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要素流通、配置和科技活动竞争的场所。加快建设现代技术市场体系,对于扩大市场机制、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增强科技创新活力、提高创新活动和成果转化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6-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测算我国长三角地区制药业技术创新效率,并通过随机效应变截距模型和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从企业、行业、国家3个角度考察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各种因素,并依据实证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建议和政策意见,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制药业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资源是区域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局和局部自相关等方法,重点分析了2000—2018年长三角区域研发经费、研发人员、企业等科技创新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动态演变特征,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科技创新资源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资源总体较为丰富,大致呈现出合肥-南京-苏州-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构成的Z形空间格局,空间差异在2000—2018年呈现出不断缩小的态势,科技创新资源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科技创新资源空间分布的越来越均衡,区域创新能力也相应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尹夏楠  孟杰  陶秋燕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1):1325-1332
为探究高精尖产业微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考虑区域及行业科技资源禀赋的异质性,本文选取2014—2018年北京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DEA-Malmquist指数从企业微观视角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动态演化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发现:各年度科技资源配置有效的公司数量偏少,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均值介于0.645—0.772之间,配置效率整体偏低。从动态演化趋势看,除2015年配置效率比2014年稍微下降外,其他年度的配置效率均呈现波动性上升态势,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3%,技术效率是关键促进因素,纯技术效率对技术效率的正向影响比较明显,规模效率的影响则有一定的波动性;技术进步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规模集聚效应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分析与评价珠三角地区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有助于推动珠三角地区物流企业的发展,扩大珠三角地区现代区域物流体系的影响力,提升珠三角地区区域物流发展的总体水平.本文从经济发展规模、物流业务规模、人力资源等方面构建3类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以珠三角9个城市为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广州、深圳居区域物流发展的前两位,而江门、肇庆则位居后两位,该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溢出是创新系统形成和演进的内生动力,区域协同创新可以使高能又稀缺的创新要素更好更快地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基于区域协同创新理论研究了区域协同创新效率溢出效应的正负外部性及相关制度设计;进而分别以新产品的产值、销售收入和出口值作为产出指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了珠三角九市的创新效率和溢出效应;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该文利用长三角地区之间创新合作的数据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标,主要采用地区之间论文和专利合作的数据,分析长三角地区间科技协同创新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 长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数基本呈现波动中上升的态势,且程度在逐步加深.2) 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化趋势明显,且正在从单中心的合作网络转变为多中心的合作网络.核心城市往往在多个细分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但非核心城市优势往往聚焦于某个领域.3) 长三角其他三省依托上海的优势创新资源进行创新,上海的创新外溢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专利合作.4) 论文合作度增长较快,主要是由高质量的一区论文合作增长为主,对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区域之间的比较来看,可以看出江浙沪三个地区的合作较为紧密,而安徽省与其他地区的合作程度较低.5) 长三角的创新合作主要可能仍以横向合作为主,其中论文合作以横向合作为主,专利合作以纵向合作为主.6) 长三角一体化扩容对区域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高质量的发明专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 基于该区域2005—2017年人口变化、经济优化、社会发展以及水资源利用等数据, 通过构建城市化综合评价体系, 对该区域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 利用改进的水足迹计算方法, 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 量化及验证城市化水平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 从城市化发展水平来看, 可将珠三角城市群划分为4个等级, 其中广州市和深圳市处于高水平城市化等级; 2) 通过水足迹计算方法, 得出2016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水足迹总量为580.58 亿m3, 显著大于根据《2016年广东省水资源公报》中数据计算得到的结果(289.90 亿m3); 3) 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 水足迹总量变化趋势不同, 阶段性特征明显; 4)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水资源利用效率将会提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熵权-正态云模型的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影响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素,构建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指标,并利用云模型可同时兼顾模糊性与随机性的特征,将其引入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中,建立了基于熵权-正态云模型的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模型;以地处南方丰水区且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为例,分析并量化珠三角9个城市的水资源可持续性水平及其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珠三角的水资源可持续状况整体较好,呈现东部城市的水资源可持续性高于西部城市、近海域城市的水资源可持续性高于远海域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造成珠三角城市水资源可持续性的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为水资源禀赋,其次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梁文文  刘荣花  吴正 《山东科学》2020,33(3):119-125
以黄河三角洲区域内莱州港、东营港、潍坊港和滨州港作为研究对象,基于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模型,选取该区域港口2010年—2017年投入产出数据对其动态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样本期间黄三角地区主要港口总体技术效率呈现增长态势;从动态效率角度,黄三角地区四大港口整体Malmquist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正,呈上升态势;不同港口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距;影响黄三角港口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因素不仅是技术进步变动,还包含规模效率的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