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方志敏领导发动的弋横暴动揭开了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在赣东北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87年以来,党史学界在关于弋横暴动的研究中,对一些重要史实出现了对立的观点,展开了争论。为了便利于进一步的研究,兹综述如下: 一、弋横暴动的起始时间党史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弋横暴动起始于1927年12月13日以楼底兰家暴动为序幕的横峰年关暴动,随之扩及弋、横两县联合暴动,农民革命团分兵六路向未暴动的区域进军,此  相似文献   

2.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主要创建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不仅在实践上走出了一条“方志敏式”的革命道路,而且在理论上有许多卓越见识,为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一、大革命时期,论述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组织农协、建立农民武装和农村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的正确主张。  相似文献   

3.
方志敏的革命实践对毛泽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革命时期 ,方志敏与毛泽东在农民问题上已有共识。土地革命时期 ,方志敏较早并成功地进行了“武装割据”斗争的探索 ,创建了被毛泽东誉为“方志敏式”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其探索和实践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方志敏对毛泽东有一定的影响和启示 ,对毛泽东思想在十年内战时期的形成也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4.
“八七”会议之后,罗亦农将党的工作中心放在农村,根据革命需来确定工作中心,但并没有放弃城市工作、工人运动、兵士运动等等,这是对八七会议武装暴动方针的创造性坚持。罗亦农认为南昌暴动、秋收暴动失败后,革命形势依然高涨,但土地革命策略应转变为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建设苏维埃政权,准备暴动而不是“马上暴动”,这是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是反对盲动主义的。罗亦农的反“盲动主义”,正是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反对包括盲动主义在内的各种机会主义的重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时期,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人民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这一革命斗争产物的苏区文学也具有新民主主义文学的性质,即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当时,党的总任务是:开展武装斗争、深入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赣东北苏区文学服从于这一总任务,正如方志敏所指出的,它坚持“为工农大众和革命战争服务的方向”,为群众所创造,又服务于群众,有力地推动了革命斗争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位于闽、浙、皖、赣四省边界。苏维埃区域和游击区有50余县,人口达100余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中央苏区坚强有力的右翼。1930年1月,毛泽东把这块根据地称之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与“朱德、毛泽东式”相并称。1934年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称颂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在全国苏维埃运动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血战东南半壁红”的武装割据斗争中,  相似文献   

7.
信江苏维埃政府,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的前身。它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历史作用不容低估。一一九二七年农历十二月的弋横农民年关暴动,揭开了赣东北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运动的序幕;尤其是横峰的年关暴动,其范围占全县一半地区。通过武装暴动,在弋横两县邻区创建了最初的革命根据地。虽然这里“横直只有七八十里”,但是“有组织的武装群众,一致起来捕捉豪绅地主,抢借字,抢田契,杀猪起伙食,整顿队伍准备与  相似文献   

8.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体育史略唐仁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闽浙赣”、“闽浙赣皖”根据地,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同志领导赣东北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起来的。它经历了由弋横而信江、而赣东北、而闽浙赣的历史发展过程,最后扩大到闽浙...  相似文献   

9.
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方志敏同志长期从事政府工作。他先后担任了信江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赣东北省苏政府主席和闽浙赣省苏政府主席等职,在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还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在这期间,方志敏同志非常重视并以极大的精力领导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经  相似文献   

10.
赣东北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创建的根据地之一。在方志敏邵式平等同志领导下,积极开展土地革命与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被毛泽东同志称誉为“模范苏维埃”。根据地土地税收具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影响着根据地的建设、存在与发展。赣东北根据地土地税收开始于1928年12月,它与井冈山根据地土地税法同时形成,是我党革命史上出现的最早土地税收之一。  相似文献   

11.
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是土地革命时期极其富庶的根据地.在方志敏领导下,根据地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经济政策:制定的土地政策,使根据地的农民、富农、地主都获得土地,并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制定金融政策,发行货币并确保了币值稳定,率先发行红色股票稳定金融市场;制定税收政策,超低的税率调节了市场货物供需,稳定了物价;制定的贸易政策,保护了贸易自由,沟通了苏区与白区的贸易,保障了根据地人民生活需求.这些经济政策最终赢得人民对革命的大力支持,为闽浙皖赣苏区的建设和中央苏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八一精神的感召下,方志敏领导发动了赣东北的弋横暴动,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方志敏精神,体现了“爱国、自由、平等、公正”的思想。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四个”方面建设,继承并弘扬方志敏精神,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红军用枪杆子打出来的”。川东北是中国共产党地下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1923年,王维舟即在宣汉县清溪场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9年,四川最早的农民革命武装“川东游击军”在万源创建。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主力入川,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王维舟、王树声、廖承志、张琴秋、许世友、李德生、陈锡联、陈再道等,曾在巴山渠水间进行过浴血奋战。当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写道:“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红军用枪杆子打出来的。根据地的历史,就是武装斗争的  相似文献   

14.
方志敏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创建者。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方志敏同志博学多才,文武兼备,他不仅是一位驰骋沙场、叱咤风云的革命家,而且还是一位才气横溢,誉满文坛的文学家。他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在短暂的有生之年,坚持文学革命,坚持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苏区文艺的积极倡导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居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是一九二七年八月至一九三五年一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革命知识分子,率领赣东北广大党员、红军战士和工农群众,经过艰苦奋战、流血牺牲创建的。这里仅就方志敏同志,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和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方志敏是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赣东北红军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他在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经济、政治、军事活动,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适合当地发展的政策,从而使得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扩大,人民武装得到发展和壮大。他是高举抗日救国旗帜以身殉志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的杰出楷模。  相似文献   

17.
方志敏是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大革命时期,他曾先后担任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长,中共江西区委农委书记,江西省农协执委常委兼秘书长。1927年3月到武汉出席了中央农委扩大会议,当选为中华全国农协临时委员会执行委员。在党的领导下,方志敏以极大的革命热情向广大农民宣传了革命真理;以出色的组织才能组建了江西省农民协会;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建立了农民自卫武装,开展了革命武装斗争;他还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11):136-136
11月29日至12月1日,由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井冈山大学井冈山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十一五”重点学科井冈出大学《中共党史》学科联合主办的“中国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理论研讨会”在井冈山大学举行。与会代表50多人。他们分别来自红色区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琼崖革命根据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9.
方志敏领导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并使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在经济、政权和军事建设上都取得突出成绩,成为其它根据地学习的榜样。究其原因,是他创造性地采取了六大举措,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又在尊重群众主人翁地位的基础上,有效调动群众的革命激情,深入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20.
方志敏的“三农”思想关注农村土地问题,解决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高度重视农业,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农业生产的法令、条例,采取多项措施干预农业生产;正确认识、理解根据地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生产同革命战争的关系;注重改善群众生活;设法减轻农民的税赋负担;关注农民发展境况,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方志敏“三农”思想的深刻启示:必须高度重视“三农”,始终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推进城乡一体化,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亲民为民,努力增强政策执行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