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结球白菜苗瑞细胞中淀粉粒的含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是: 结球白菜苗端在分化和形成叶原基的过程中,淀粉粒主要积累于肋状分生组织细胞中,且随苗端产生叶原基活动的加强而增多;随营养苗端向生殖苗端的转化,其淀粉粒的含量明显减少,转化完成后的生殖苗端细胞中,极少见到淀粉粒。由此可见,淀粉物质的积累和变化与叶原基的分化形成及白菜包心结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Brassica Pekinensis Rupr.)个体发育过程中顶端解剖结构的观察发现:白菜顶端在胚胎期及萌发期是原套——原体结构;幼苗期逐渐变成分区结构。由五区组成:原套、亚外套、中央母细胞区、形成层状细胞区和肋状分生组织区。结球早期苗端变成生殖顶端,但呈潜伏状态;这种顶端结构中,没有形成层状细胞区。结球后期,潜伏的生殖顶端略有延长并分化明显的花原基;顶端分生组织中有活跃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一个倒园锥体的形状。以上观察说明:顶端结构是随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而变化的,每种结构和顶端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莲座期形成层状细胞区和肋状分生组织区的配合活动,使顶端直径增加,并把已形成的叶原基移向外围。当新陈代谢类型发生变化的时候,内部解剖构造的变化比新的外貌形态特征出现得早。虽然结球期顶端变成生殖顶端,但是由于这时的生殖端呈潜伏状态,营养物质可用于球叶的生长。因此,我们认为:结球和花端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胜利油菜苗端作了细胞组织学和RNA 的细胞组织化学的观测和分析,讨论了营养苗端的分区性及其在转变为花序苗端时的变化。根据原套原始细胞在细胞形态、细胞分裂活动和RNA 含量等方面都比较接近周围区,运用连续的剩余分生组织的概念,讨论了它的组织原作用,设想它和周围区一样不是原始细胞,而原体原始细胞才是真正的原始细胞。又因形成状区的存在,提出油菜苗端采用套层、中央母细胞、周围区、肋状分生组织和形成状区的区性模式。在转变为花序苗端时,仍保留原有的区性模式,但因转入生殖生长初期,苗端周围区有花原基的连续奠基和当时原套原始细胞也比较活跃,各区的范围有所变动;同时苗端表面若干层细胞的RNA 含量比内部的高,从而表现出所谓套层一核心型结构。  相似文献   

4.
芦苇苗端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变化及淀粉消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苇营养苗端在发育过程中始终保持原套原体结构,原套由两层细胞组成。叶原基发生的最初标志是对原基发生位点的两层原套细胞首先进行平周分裂.叶舌发生始于苗端倒数第10间隔期幼对内侧,由幼叶原表皮细胞及其内侧的基本分生组织细胞共同发育而来。最初的腋芽原基发生于苗端倒数第3间隔期幼叶叶腋内.发生早期出现壳状区结构.壳状区原分生组织表面两层细胞由两层原套细胞衍生而来,不仅能进行垂周分裂,还能进行平周分裂。休眠前夕,芦苇营养苗端的原始细胞区还可通过PAS加铁矾苏木精染色显示出来.芦苇营养苗端的淀粉消长规律与其分区结构以及苗端的器官发生均有密切的相关性.越冬前夕,芦苇冬芽生长锥、幼叶中所积累的大量淀粉粒及幼叶中所积累的油滴均有助于增强冬芽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5.
刺桐的一年生枝条,在距顶端约180μm处,由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出剩余分生组织;在距顶端约240μm处,剩余分生组织分散形成原形成层束。原形成层细胞向外、向内分别衍化出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由于原形成层细胞横分裂频率的不同,产生长、短两类细胞,短细胞与束间细胞一样,含有淀粉粒。原形成层束间的基本分生组织可以为裂产生新的维管束。  相似文献   

6.
荸荠球茎的膨大是匍匐茎茎端5—6节的基本组织经细胞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然后由细胞体积的扩大来实现的。球茎中的淀粉由单粒和复合两种淀粉粒组成。匍匐茎无居间分生组织,它的伸长依靠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横向分裂和细胞的轴向延伸。本文描述了主茎、匍匐茎、鳞片叶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花球外植体成苗的形态发生途径是由原来发育成花器官的顶端分生组织改变发育途径,不经过脱分化阶段,直接成苗。这是花球外植体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由生殖生长状态向营养生长状态的逆转。在这一过程中,激素起着决定性作用。花蕾外植体乃是经脱分化后成苗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解析厚壁毛竹茎秆节间壁厚腔小的细胞学机制。【方法】通过石蜡切片观察细胞学结构差异,采用超椭圆方程精确描述顶端分生组织外轮廓。【结果】厚壁毛竹竹鞭实心、无髓腔、横切面布满维管束组织,而毛竹竹鞭横切面中心为髓腔。连续纵切及横切切片显示,厚壁毛竹鞭笋顶端分生组织在发育过程中未分化出髓组织; 且厚壁毛竹顶端分生组织相比于毛竹,形态细长、细胞数目多、面积大,但细胞层数相似。数学建模分析显示,毛竹与厚壁毛竹顶端分生组织外轮廓均可以被超椭圆方程精确描述,但是毛竹长轴与水平轴的夹角约呈45°,而厚壁毛竹的夹角近乎90°,显著不同于毛竹。在光学显微镜下与毛竹比较,厚壁毛竹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细胞质浓、形态更规整。【结论】厚壁毛竹顶端分生组织形态及结构异常是导致其竹鞭实心的细胞学原因。  相似文献   

9.
顶端分生组织细胞有高的核质比,胸质中可见前质体和其它细胞,器。分化的组织原细胞中,皮层原细胞较中柱原和根冠表皮原细胞内前质体增多明显。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由营养状态转入生殖状态是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其转变过程受遗传因子及环境的双重控制,光周期与温度是影响开花诱导的主要环境因子,而植物的同源异型基因参与植物器官内细胞排列方式形成的调控过程,是控制花分生组织特异性、花序分生组织特异性和花器官特异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芝麻的茎端具有明显的原套、原体结构和细胞组织学的分区界线。这种结构特点在双间隔期的晚期表现得最为突出。茎端的高度和宽度随着叶龄的增加而略有加大,但高、宽比则基本上无变化、茎的原表皮由原套的最外层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皮层母细胞由周缘区的较外侧及原套的内层细胞分化发育而来,髓母主要由肋状分生组织区的细胞产生,但也有少部分来源于周缘区的内侧细胞。原形成层在顶端分生组织之下叶原基起源的地方发生。在某一原形成层束内,最早分化的是原生韧皮部,其次是原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分化最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茎尖脱毒马薯的形态及结构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未脱毒薯比较有许多不同;如植株体粗壮,叶大而薄,导管数目增多,管径增大,胼胝质较少而且仅分布在筛孔周围,叶片栅栏组织细胞较小,而叶绿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茎尖分生组织为外植体,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诱导体细胞胚胎(胚状体)发生。组织细胞学观察表明,玉米茎尖分生组织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可直接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后者在继代培养中发生胚状体。多数胚状体起源于愈伤组织的表层细胞和表层之下的几层细胞,少数产生于愈伤组织的较深层。胚状体发生于单细胞,发育过程与合子胚大致相似。多数胚状体发育正常,具有一个芽端和一个胚根端。少数胚状体形成具多个芽端而共用一个胚根端的次生连体胚。胚状体发生不同步。胚状体只有在分化培养基上才能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4.
茭白生育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萌发期、分蘖期、苗端增粗期、休眠期。生长锥在各阶段始终保持原套—原体结构,原套两层细胞。叶原基发生的最初标志是原套细胞在叶原基发生位点上的平周分裂。最初的腋芽原基发生在苗端倒数第3间隔期所形成的幼叶叶腋内,发生的早期出现壳状区结构,促仗腋芽原基外突。不定根发生的最早阶段约在苗端倒数第5节间的上部,起源于幼茎外围堆管束的外侧一层薄壁细胞。茭瓜是茎的变态,它的侧生腋芽退化,没有膨大。茭瓜的膨大可归因于:基本组织的细胞分裂、细胞体积增大和胞间隙扩大等。茭白苗端的淀粉分布及消长规律与苗端的分区结构和器官发生都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北美鹅掌楸混合芽的发生和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 L.)的混合芽通常位于短枝的顶端,从发生到开花历时3年,混合芽的营养端向花端的转化发生在第二年的6月。绒毡层为分泌型,四分体的形成为同时型,排列方式以十字交叉型和四方型为主,撒粉前夕为单细胞花粉。离心皮雌蕊,多数,螺旋状排列,子房和胚珠同时发育,每个子房有2个悬垂的倒生胚珠。蓼型胚囊,开花时大多为二核期。花期持续时间长达20多天,雌雄蕊异熟,柱头可授期短,仅1~2天。最后讨论了混合芽分化与结籽率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显微、超微结构研究表明 ,短日照条件下豌豆顶芽的衰老过程是从营养生长锥向花芽的转化 ,而用DNA原位末端标记 (TUNEL)、Caspase 8WesternBlot和 14 0bpDNA片断积累的试验结果证明 ,转化为花芽的整个生长锥细胞发生了编程性死亡 (PCD) ,而且其最顶端部分细胞首先发生PCD ,而顶端周围的分生组织细胞逐渐分化出花芽的各部分 ,但顶芽最后并没有发育成为完整的花 ,所有细胞就都发生PCD ,从而顶芽衰老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蒲菜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蒲菜不定根根冠、皮怃、维管柱起源于顶端分组织中各自大独立的3层原始细胞,表皮与皮层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细胞,不定根具根毛,维管束为多原型。生长锥原套为2层,茎的维管束均分散在基本组织中,分为中央维管束和周围维管束,蒲叶两面均具栅栏组织,为等面叶,两表皮气孔器密度相似。  相似文献   

18.
玉米茎尖扫描电镜观察及蛋白质电泳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发育阶段的玉米茎尖,并对不同时期的茎尖进行蛋白质电泳。结果表明,伴随着玉米茎尖的阶段性发育,茎尖蛋白质的合成与消失也呈阶段性变化。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转折点,玉米茎尖有多种蛋白质消失,进入生殖生长期后又有多种新的蛋白质合成。该实验结果表明,玉米茎尖的营养主长和生殖生长分别受不同的基因调控,有不同的蛋白质产生。玉米茎失多种蛋白质的突然消失可作为玉米茎尖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生化标志。本文还探讨了玉米茎尖扫描电镜的制样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玛丽安万年青的茎尖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玛丽这万年青(Dieffenbachis Tropic Marinne)的顶芽或侧芽茎尖作外植体,通过二次表面灭菌,得到茎尖无菌培养物。根据茎尖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生长速度2项指标,筛选出码丽安万年青茎尖离体培养的培养基。MS+BA4.0ng/L的固体培养基适宜于诱导茎尖形成愈伤组织和愈伤组织生长。愈伤组织转入MS+BA2.0mg/L的固体培养基分化形成丛生芽,从愈伤组织上切取1cm以上的牙转入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