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高毒性、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其经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生物等)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由此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其污染控制和治理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之一.土壤既是POPs的天然汇,又是POPs迁移转化的枢纽.就POPs在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现状、控制与修复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并展望其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2.
作者综述并分析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介质、生物个体中的环境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风速、温度、生产力、溶氧、颗粒物的成分、粒径等气象和理化因素通过改变POPs在水–气界面及水柱–沉积物界面的传递以及POPs的降解、沉降、再悬浮、吸附、解吸等过程,影响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环境介质中的环境行为。2)POPs的种类、分子结构、大小、亲脂性等理化性质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在生物体内的被动扩散和代谢分解,影响生物富集性大小。在不同的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不同,且各因素间互相影响,起到协同或拮抗作用。3)生物个体的生长率越大,生物转化越强,生物富集程度越小,脂质含量越高,生物富集能力越强。4)雌性个体的生物富集能力弱于雄性,不同条件下体型对生物富集的影响不同。当前有关POPs在环境介质、生物个体环境行为中的研究大多是独立开展的,缺少对其互相联系与影响的综合分析,也缺少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动态变化的研究。食物网是POPs传递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其结构的复杂多变,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未来需要更深入的探索,特别需要加强对底栖食物网、浮游–底栖耦合食物网及微食物网在POPs传递中的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POPs污染及其治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的定义、种类、特性,综述了POPs对生物体生长、智力、神经、内分泌、生殖、发育以及致癌等方面的危害,分析了POPs在我国土壤、水体、食品、大气、农产品等介质中的污染状况,探讨了POPs的治理方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危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能够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能沉积回地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简单介绍了POPs的特点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环境中严格控制的一类高毒、易环境迁移的污染物,大气是POPs的一种重要载体和传输介质,该文讨论了大气中POPs的来源、采样技术发展趋势、区域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提出大气POPs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秦文弟 《河南科学》2008,26(6):730-734
复合污染在多介质多界面中的环境行为是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由多种污染物组成的复合污染体系表现出的环境行为与各污染物单独存在时的环境行为有一定的差别.土壤污染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对于土壤,复合污染也普遍存在.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作用不仅包含物理的和化学的过程,同时也包含生物过程.综述了复合污染对土壤动物、植物根系、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的交互作用,并对土壤复合污染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聚氧丙烯壬基苯酚醚硫酸钠,研究了有机碱、无机碱以及所合成表面活性剂和有机碱、无机碱复配体系与桩西普通稠油的动态界面张力行为.结果表明:使用碳酸钠、三甲胺、三乙胺都可改变油水界面张力.碳酸钠/原油界面张力曲线呈"S"型变化,可分为缓慢上升、迅速上升和相对平衡3个阶段,而有机胺/原油界面张力曲线呈"U"型变化,出现动态界面张力最小值.碳酸钠加量不同时,其动态界面张力曲线变化不大;胺的质量分数升高时,动态界面张力则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存在最佳的胺加量.对于表面活性剂与Na2CO3复配体系,当Na2CO3加量高于一定临界值时,复配体系才有明显协同效应,此时仅需添加质量分数为0.0025%表面活性剂就可以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到10-5mN/m数量级.对于表面活性剂与有机胺的复配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取决于体系中有机胺和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只有当复配体系中有机胺的质量分数高于0.05%、9AS-3-0的质量分数低于0.01%时,复配体系才具有协同效应.上述研究说明:由有机碱和原油组分在油水界面反应生成的表面活性物质,其界面活性以及和聚氧丙烯壬基苯酚醚硫酸钠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行为与加无机碱的情况是不同的.另外,通过驱油试验证明,具有较低动态界面张力的9AS-3-0/Na2CO3复配体系有高的提高采收率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化学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当前POPs在中国境内水体的污染现状,阐述了关于POPs化学降解的几种方法和原理以及光化学与电化学降解POPs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未来POPs降解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工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天然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质日益增多,污染物成分越来越复杂[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2-4] (POPs)对人体有致癌、致突变及致畸的危害.近年来在一些水源中已发现POPs的存在,水源的污染必然影响到自来水的水质,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过滤是我国给水处理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过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自来水水质.深床过滤对于低温低浊原水是非常经济有效的,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地研究与应用[5].为此,研究了深床过滤去除POPs的各项优化参数[5-9],探讨了应用深床过滤工艺[7,10]对饮用水源水中的POPs的消除机理.  相似文献   

10.
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在环境中难于降解并长期存在的、具有生物毒性和富集性的、可通过大气等环境介质长距离迁移的一类有机污染物的总称。POPs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毒性,同时由于其具有强亲脂性,易于在生物体内富集,并随食物链积累、放大,最终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POPs污染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远超常规污染物,因此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特别是对其在环境中归趋(或称环境命运)的研究,成为解决POPs污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履行持久性有机污染土壤环境国际管理公约,研究POPs土壤相关标准制定方法.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比较分析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在持久性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标准制定修订等方面的相关动态.结果 指出中国制定持久性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原则和方法,并结合土地类型划分、评价类别选取、标准取值等方面对各相关国家的标准体系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国家环保部已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两次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调查工作,乌鲁木齐市在2009年为掌握乌鲁木齐市二噁英类POPs排放情况,减轻其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环保部门积极联动深入多种行业更新调查工作.文章通过对二恶英类POPs污染排放源清单的形成、调查方法、调查对象的描述,分析了乌鲁木齐市二恶英类...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估表面活性剂对植物修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强化作用,研究了Tween 80对高羊茅修复土壤芘污染的影响效应,探讨了Tween 80对植物修复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实验浓度(20.24~321.42 mg/kg)范围内,Tween 80的存在促进了土壤中芘的去除,在70 d表面活性剂强化植物修复(SEPR)实验间,种植高羊茅的土壤中芘的去除率为66.52%(53.99%~80.18%),无植物土壤中芘的去除率为14.32%(11.28%~20.23%);添加4%Tween 80时,种植植物的土壤中的芘去除率为75.73%(60.96%~86.39%),无植物土壤中仅为18.43%(14.24%~25.79%).所有的芘去除途径中,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贡献最为显著,无论有(45.67%)、无(51.56%)Tween 80存在,都是污染物芘去除的主要手段.可见,表面活性剂Tween 80的存在强化了高羊茅对芘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SEPR技术是改善植物修复POPs修复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饮用水水源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影响日益显著,而POPs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以及内分泌干扰作用和难降解性等特性,其对饮用水的污染将直接威胁人体健康,是饮用水安全的最大潜在威胁。随着饮用水标准不断完善和提高,为确定安全的饮用水水源,面临的挑战是研制可靠、价格实惠和操作简单的新型水处理技术。而目前常规水处理技术没有从根本上降解POPs,因此亟需一种可彻底消除饮用水中POPs的处理技术。该文归纳总结了目前饮用水领域热点技术之一的光催化降解典型POPs(以PBDEs和PFCs为主)技术及其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研究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然界生物材料(贝壳、骨头、龟壳等)大都具有人工材料不可比拟的优异力学性能,主要由于该类生物材料由大量基本组成单元通过桥联界面构筑而成。为了揭示界面性能对整体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不同界面性质对材料强韧机制的作用,主要考虑了界面强度、界面刚度及界面最大分离位移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界面性能对材料力学行为有重要影响,当基本组成单元材料性质一定时,根据界面性能的不同,整体材料破坏分为界面失效、界面和组成单元混合失效以及组成单元失效三种形式,进一步对影响整体材料强度和韧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对设计力学性能优异的层状复合材料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纳米纤维素是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可再生天然生物质材料,基于纳米纤维素的序构材料有望成为新一代高性能结构和功能材料并引领可持续发展.合理构建界面力学行为和材料微结构之间的非线性耦合关系是纳米纤维素序构材料强韧化设计研究的关键.本文综述了目前纳米纤维素序构材料界面力学行为和设计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纳米纤维素的界面氢键行为、...  相似文献   

17.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琳  单学敏  高丽 《科技信息》2010,(8):I0357-I0358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是一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本文在简要介绍POPs的定义、特征、种类和来源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POPs的危害、污染现状和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8.
经典材料表面与界面的一些实验现象被重力效应覆盖,影响人们对材料本质物理特性的深入了解.因此,微重力对熔体的润湿行为和固/液界面反应的作用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前人对高温熔体特别是高温锡基合金的润湿行为及与基板间的界面反应特性的研究,通过与微重力条件下相关研究及实验结果对比,总结了卫星微重力环境及地基环境下的高温熔体润湿特性,为以后的空间实验及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无机纳米微粒的自组装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超声波分散和离心分离的方法分离出土壤无机纳米微粒.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土壤中无机纳米微粒的形态主要有圆球状、片状、柱状、锥状、核状,并且不同形态的纳米微粒由溶胶向非溶胶状态转化时呈线性凝聚.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组装团聚是土壤团聚体形成的真正机制.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在矿物表面和气液界面能发生自组装作用,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在矿物表面的自组装行为与矿物表面的特性有关,在活化矿物表面容易发生自组装反应,而非活化矿物表面则不容易发生反应,活化矿物表面的自组装与气液界面的组装作用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20.
利用BTK理论和Nambu自旋格林函数方法计算了铁磁/超导结构中铁磁一侧的准粒子局域态密度(DOS)和超导序参量.计算结果表明在铁磁层中超导邻近效应引起了具有超导特征的准粒子局域态密度和非零的超导序参量,随着离界面距离的增加两者都呈现了从"0"态到"π"态的衰减振荡行为并且具有相同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