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2,34(3):157-160
动物前脑大小与觅食创新之间存在着神经生物学联系,通常是前脑越大觅食创新能力越强,觅食创新能力可大大提高鸟类的食物摄取率,从而对鸟类的生存和生殖有利。松鸦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记忆力,它常常为了未来的需要而贮藏大量的食物,并能在以后重新找到它们。当检查贮藏食物的行为与脑海马大小之间关系的时候,发现很多鸟类都表现出极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海马体积越大,贮食行为就越发达,这表明海马的大小是鸦科鸟类空间记忆力和觅食行为进化的关键因素。鸦科鸟类的祖先是适度贮藏食物者,这就是说,原始鸦科鸟类中的一些物种朝着专化贮藏食物者的方向进化,而另一些种类则走向了完全丧失贮藏食物的能力。通过观察和巧妙的实验,现已证实动物确实具有计划未来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最新研究发现,至少对于鸟类来说,要想顺顺当当地度过难捱的冬天是需要多一点脑浆的,因为飞往南方过冬的鸟儿的脑容量明显比呆在原地过冬的同伴小,而且也远远不如后者聪明。 科学家统计了134种鸟类的脑容量大小和研究人员观察到的鸟儿采用创新办法觅食的次数,结果发现,那些呆在原地过冬的鸟儿所采用的创新性觅食方法明  相似文献   

3.
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依靠眼睛感知大千世界,探索自然万象。同样的,对于我们的动物朋友鸟类来说,眼睛也是它们极为重要的感官。鸟类在飞翔生活中的定向、定位以及觅食、防御等多种活动首先就要依靠视觉。在自然界中,鸟类无论从外形、羽色、行为、生活习性各个方面都是千差万别的,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存方式鸟儿的眼睛也进化得形态各异。  相似文献   

4.
白腹锦鸡     
《知识就是力量》2009,(6):F0002-F0002
白腹锦鸡又称铜鸡或银鸡,是中国特有鸟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冬季到农田附近觅食。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09,(4):50-52
提到鹰,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这种体型硕大的鸟展开羽翼在旷野上空盘旋觅食的场景。事实上,鹰的确算得上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肉食鸟类之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猛禽。  相似文献   

6.
蜂鸟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鸟类,它们体型纤小却精力充沛。和其他鸟类一样,蜂鸟需要拍打翅膀才能飞起来,但是,蜂鸟的翅膀使它们工作起来要比其他鸟类辛苦得多。它们不仅要以每秒15~80次的频率快速拍动翅膀,而且每秒必须呼吸8次才能保证肌肉对氧的需要,以至能在高空飞行或者在空中悬停。在所有恒温动物中,蜂鸟的新陈代谢速度是最快的,所以它们必须经常“加油”,每天需采食1000~2000朵鲜花。也就是说,它们每天需要采食超过自身体重近半倍的花蜜,才能提供每天所消耗的体力。令人惊讶的是,在夜里或在不容易获取食物的时候,蜂鸟会自行减少90%的新陈代谢,以降低对能量的需求。这种状态就如同进入了冬眠,心跳的速率和呼吸的频率都会变慢。  相似文献   

7.
太平鸟     
《知识就是力量》2009,(4):F0004-F0004
太平鸟是雀形目鸟类中的一小科鸟类,中国有两种。太平鸟(Bombyilla garrulus)略大,18厘米左右,尾端羽毛黄色;小太平乌(Bombycilla japonica)略小,16厘米左右,尾端羽毛红色,它们多结群活动,喜食浆果类,春夏季以昆虫为食。图中是一只正在采食山丁子果实的太平鸟,2009年春是中国开展爱鸟周宣传的第二十七年。  相似文献   

8.
1998年12月,北京顺义潮白河畔飞来了11只大鸟,个个1米多高,长长的脖子,黑色长而宽大的嘴,细长而暗红的腿,浑身洁白而翅膀大部分呈黑色。它们在浅水中觅食,在朔风中战栗。经专家鉴定,它们是国家一类保护鸟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大型涉禽——东方白鹳。 鹳与鹤都是大型涉禽,但分类上属于不同的“目”,鹳形目鸟类包括鹭、鹮和鹳,均是在水泽觅食而营巢树上,鹳科鸟类共17种,国内常见的只有白鹳和黑鹳。 白鹳是一种性情安祥而机警的鸟,欧洲白鹳(嘴为红色)专门在人类的建筑物上筑巢,并受到人们的喜爱,谁家来了白鹳就被视为“福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史料记载:“1849年6月,俄罗斯基辅芝吉林地区出现蝗虫,鹳群以稠密的行列包围了布满蝗虫的农田,到7月,所有蝗虫便被消灭。”于  相似文献   

9.
1997年10月,一条简短的消息经新闻媒介传播后,尤如一声惊雷,引起千万人的震动:过去曾广泛生活在我国,并有"东方宝石"之称的国际保护鸟类——野生朱鹮,因种种原因,时下在我国仅存50多只!这种比大熊猫还珍贵的鸟类,正面临绝种的危险。有关专家介绍:朱鹮又称朱鹭,是世界上一种极为珍稀的鸟类,素有"东方宝石"之称。1960年第十二届世界鸟类保护会议将它列为"国际保护鸟"。这种鸟长喙、风冠、赤颊,浑身羽毛白中夹红,颈部披有下垂的长柳叶型羽毛,体长约80厘米左右。它平时栖息在高大的乔木上,觅食时才飞到水田、沼泽地和山区溪流处,以捕捉蝗  相似文献   

10.
动物的父爱     
在动物界里,单亲家庭是一种普遍现象,也就是说,母亲是家庭里的惟一主人。从建巢到觅食、怀孕生子,以及抚养子女都是由母亲来承担,而父亲却很少涉及。 然而自然界中仍有一些例外。在鸟类中,90%的雄鸟都能为家庭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务。在鱼类中,雄鱼偶尔也会照顾一下它的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鸟类都有贮存食物的习性,有的甚至还筑有为数众多的秘密"粮仓",以备不时之需。其中以美国哥伦比亚星鸟最有代表性。这种鸟喜食松籽,在平常的日子里,它们三五成群地在松林觅食,并在填满舌下囊后再飞至效公里外的一些山岗迎阳面营造"粮仓"。据生物学家统计,一只星鸟  相似文献   

12.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1,33(4):208-210
概述了动物行为学家对充满魅力的蜜蜂觅食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蕈形体对蜜蜂觅食行为的影响,基因和mRNA与蜜蜂觅食行为的关系,以及保幼激素和章鱼胺等神经激素与觅食行为的关系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大大增强了人们对蜜蜂觅食行为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开辟了蜜蜂觅食行为研究的新前景。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冬季,陕西省平均气温达到了10的来的最低点,对于野生动物来说,严冬的确是一场灾难,鸟类频频死亡,兽类纷纷下山御寒、觅食。据陕西省野生动物抢救中心的统计数显示,自2002年12月以来,抢救中心共抢救各类野生动物30余只,这比往年多一倍。其中又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伤人事件为多发。由此,在人与动物的周旋中产生了种种矛盾……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适应千差万别的自然环境,很多鸟类进化出了以假乱真的本领。它们有些攀着树干伪装成树枝,有些长得像毛毛虫,有些一年四季羽毛颜色换个不停……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些鸟类王国的"伪装者"吧!蚁?:摇曳的小树枝大多数时间里,蚁?会攀在树干上休息,或者在地面蹦跳着觅食。攀在树干上的蚁?,不仅羽色、斑纹与树木相似,连头部、躯干也以奇怪的姿势挺立着,形状酷似树枝。它一会头朝上,爪子紧扣住树皮,用尾巴当小凳子"坐"在树干上,一会又头朝下,闭着眼睛,耷拉着脑袋装死。当遇到威胁,或要震慑对手,  相似文献   

15.
“红腿娘子”黑翅长脚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3年春季,我再次来到向海湿地自然保护区观鸟。在我和观鸟者的眼中,众多鸟类中最讨人喜欢,同时也最上镜头的无疑是黑翅长脚鹬。细长如钎的黑喙,骨感伶仃的红腿,与朴素的黑白羽色相搭配,更加显出它们的高挑出众。它们三五成群地在开阔草原的水洼、河湖的岸边和沼泽的浅水域中优雅地踱步、觅食,一举一动都显得那么优雅,看上去好似一群闲散休假的芭蕾舞演员。  相似文献   

16.
<正>欧亚松鸦是狡猾的小贼,它们会窃听其他鸟类藏食物的声音,然后循声过去,偷个精光。科学家想知道松鸦是否能记住声音,于是在两个托盘里分别放了沙子和砾石,并放置在松鸦视线范围以外的地方。之后,研究者又让另一组松鸦把食物分别藏在放有沙子或碎石子的盘子里。15分钟后,研究者放出了第一组松鸦,让它们去觅食。食物藏在沙子中不容易发出声音,松鸦听不  相似文献   

17.
<正>童年时,我曾在风雨中救助过两只雏鸟,那是我第一次救助鸟类。后来,我成为了一名鸟类生态学方向的研究生,开始系统地研究鸟类,这让我对鸟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读研至今,我找到过近百种鸟类的鸟窝,观察过几十种鸟类的繁  相似文献   

18.
美国史密斯索尼安国家动物园(Smithsonian NationalZoo)的科学家们正在对大熊猫的觅食习惯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大熊猫的觅食习惯很可能与人类存在着某些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
正许多种类的北美鸟类的数量正在急剧下降,鸟类面临生境退化、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风力涡轮机等多种灾难性危险。而科学家发现,因近年来的绿色建筑运动而崛起的地景也对鸟类构成了威胁。鸟类学家克里斯汀·谢泼德紧皱眉头观察着10米长的风洞装置,她在做一个鸟类对新品种玻璃窗反应的实验——美国鸟类研究中心的风洞测试实验。这是美国防止鸟类飞撞玻璃的三种测试方法之一。谢泼德有些难过,因为在这次实验中她失去了一只北美歌雀。由于鸟类经常看不到透明而坚硬的玻璃,对着玻璃直撞上去往往产生悲剧性的后果。谢泼德希望通过实验证实,带有条纹等纹印的玻璃可以警告  相似文献   

20.
张玉光 《自然杂志》2007,29(1):45-45
现生鸟类的起源和演化在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古生物学研究表明,现生鸟类的最早出现是在古新世,而爆发性辐射演化发生在新生代早期。现生鸟类是白垩纪与第三纪之交绝灭事件发生之后的幸存类群,近来今鸟类的新发现也进一步支持了现生鸟类起源于新生代的推论。新生代早期(包括古近纪和新近纪)鸟类的分类已被清晰地归入到现生鸟类中,并且现生鸟类传统的“目”“科”类型在早期已经出现并确立。因此,通过研究中生代—新生代鸟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鸟类的早期辐射演化和多样性的历史,同时也能够阐明现生鸟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