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与人》2009,(1):64-64
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现有人口约32万。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传统文化的一支,与汉、藏、彝、纳西等民族一起皆出自古羌。  相似文献   

2.
"此情有景道不得,羌姑刺绣在前头",你在羌寨听到这样的话一点都不夸张。在羌寨,羌族刺绣总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羌绣是活着的具有灵性的景观,作为骁勇善战的羌族,在刀光剑影中开放出的温柔之花,一直鲜艳在羌族人的生活中。羌绣无疑是羌族民间工艺艺术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3.
"此情有景道不得,羌姑刺绣在前头",你在羌寨听到这样的话一点都不夸张.在羌寨,羌族刺绣总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羌绣是活着的具有灵性的景观,作为骁勇善战的羌族,在刀光剑影中开放出的温柔之花,一直鲜艳在羌族人的生活中.羌绣无疑是羌族民间工艺艺术的一朵奇葩,羌族无论老少皆穿戴羌绣制品,尤其是妇女从头到脚均有羌绣点缀.羌绣多以粗布、棉线缀成黑底白纹,再绣有各种图案.颜色对比强烈,却十分和谐.其中挑花和刺绣,是羌族妇女的拿手好戏.这些色彩艳丽明快、图案古朴精美的绣品,无论是点缀服饰还是装扮居室,都显得秀美而大方.挑花有3种针脚,即十字挑、串挑和编挑.  相似文献   

4.
羌族这种垒石为室的建筑历经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更趋丰富.其类型集中、成片的大规模古建筑体系,在国内各民族建筑中都不多见.从一定程度上讲,羌族建筑不仅是西南大部分少数民族建筑之源,而且是中华建筑目前尚保存完好的源头遗迹.  相似文献   

5.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因为他们认为,歌舞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最好方式。萨朗萨朗,羌语意为:"唱起来,摇起来",为自娱性舞蹈,"胴体环动"如"摇"是它的特征,舞者表演时所唱的歌曲内容广泛、词句丰富,正体现出舞蹈名称"唱"与"摇"的含义。群众跳萨朗时,  相似文献   

6.
四川汶川大地震给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大禹的故乡——北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随着重建家园的开始,如何保护灾区的羌族文化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7.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对于今日的北川来说,羌笛今后还有没有人会吹,有多少人会吹,至今还是个未知数. "谁也没想到北川会遭此劫难.这次大地震,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中的805件馆藏文物全部被埋,无一幸免,大量研究羌族文化的知名专家也在地震中遇难.羌族文化这次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如果再不采取紧急抢救措施,中国羌族文化有可能成为绝响.这种口口相传的文化可能从中国消失",绵阳市文物局局长王锡鉴面色凝重地说道.  相似文献   

8.
临夏聚居着回、汉、东乡、保安、撒拉、藏等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会贯通.在古建筑艺术上凝聚了汉族的木雕、藏族的彩绘、回族的砖雕,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古建筑艺术的博览园.其中,临夏砖雕是临夏古建筑中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9.
从四川成都驱车,沿岷江前行经古城威州,穿杂谷脑河逆流而上,便可到达“东方古堡”。远远望去,那一座座高高耸立的石碉楼像一把利剑直刺苍穹,弥漫着苍凉古风。这就是被世界称为建筑艺术活化石的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据当地老人讲,羌寨最初叫“陶殊坪”,是羌族的先人陶殊开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昆曲艺术和古琴艺术已先后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和文化标准化、环境恶化、旅游业等因素的威胁,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面对这种境况,人们难免要问:该拿什么拯救你,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昆曲艺术和古琴艺术已先后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和文化标准化、环境恶化、旅游业等因素的威胁,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面对这种境况,人们难免要问:该拿什么拯救你,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玛雅文明 在横跨危地马拉、贝利兹、墨西哥、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的中美洲热带雨林区,居住着一个叫玛雅的民族.他们是离现代文明较远的民族,然而,就是这个民族,在远古时代曾经有过一段光灿夺目的文明史.  相似文献   

13.
羌族的文化娱乐活动很多,它们折射出了古羌族远古神秘文化的光辉。推杆竞力论英雄推杆比赛是羌族地区最为普遍的一项体育活动。比赛时,只需要一块较大的平地,以及一根长约3m,手臂一般粗细的木杆。一人紧握木杆一端,并将木杆骑在两腿之间作为防守;另一人则握着木杆的另一端,用力向前推,作为进攻。攻守双方面对木杆须保持水平,不能上下摇摆或忽然猛推。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艺术创造史几乎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长。在没有文字的漫长岁月里,绘画、雕刻等艺术行为也许是史前人类向后代传递信息的最好方式。从远古时代起,人类就将文字发明以前的最初“文献”刻画在最早的“画布”──岩石上了,这就是岩画。 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早期人类都曾选择岩石的表面来进行描绘和雕刻,目前已经发现的岩画地点至少已有几千个。最古老的岩画创作于距今给4万年以前。人们还在西班牙和法国的其他地方发现了不少具有同样风格的洞穴壁画。最早发现的洞穴壁画是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距现在年代最远的洞穴壁画要数拉斯科洞穴壁画。最近的则是1994年在法国发现的肖维特洞穴壁画。  相似文献   

15.
你知道中国的鸟岛吗?你看见过千鸟齐飞、万鸟齐鸣的壮观景象吗?如果你4月至10月间到青藏高原的明珠──美丽富饶的青海湖来,这一奇观绝景就会展现在你的眼前。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它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距省会西宁市80多公里的青藏高原上。对青海湖,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称呼,但其含义都是一样的。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鲜海或仙海和卑木羌海。隋时称“青海”。唐代以后广泛使用“青海”之名。青海湖藏语叫“错温波”,蒙语叫“库库诺尔”,意思都是“青色的海”。青海湖的湖水呈蓝色,它蓝似海洋,可…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主席在科学大会上对于“创新”意义的高度概括,振聋发聩。 创新(Innovation)与发现(Discover)不同,它主要不是对自然现象新的发现和认识,而是人们有目的的一种创造行为。包括文化艺术创新,科学思想、方法的创新,技术与工业创新,经营与管理创新,政治、军事与经济战略创新等等。 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都是人类创新成果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永不止息的创新活动正创造着人类现代文明和更加灿烂的明天。 本文着重讨论与当代经济发展关系最为直接、影响也最为广泛和深远的现代技术与工业创新之典范——先进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17.
视点     
世界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不管是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都带有显著的民族特性。文化遗产是从文化意义上标识出一个民族的个性和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自然遗产则是文化遗产的本源,因为文化本身是适应自然的过程、自然的现象和自然的格局所发展而成的,没有自然多样性就不存在文化多样性,正因为中国多样化的自然环境,才造就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学、艺术和社会格局。———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环境中心主任谢凝高视点  相似文献   

18.
别致巴黎     
法闰首都巴黎被誉为“世界文化艺术之都”,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和凯旋门等都是颇具代表性的建筑艺术杰作。巴黎的城市艺术包容了不同时代的风格,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烘托,古典艺术和现代时尚和谐相处,庄严中不乏浪漫,让人时刻都能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气息。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当今社会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一个社会的先进主流文化主要由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两大部分组成。人文文化反映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科学文化是科学的文化形态,主要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服装既作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一个民族的服装来说,是随着民族文化的延续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它不仅具体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而且形象地体现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升华。中国的服装一开始就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一同诞生和发展的,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中原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