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合成了3:2型固体配合物[Ln(NO_3)_3]_3(DB30C10)_2·nH_2O(Ln=La、Ce、Nd、Eu时,n=6;Ln=Sm时,n=5:Ln=Cd时,n=4)。研究了冠醚及其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其热稳定性,讨论了配体、硝酸盐及配合物的荧光性能。乙腈中的电导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2.
稀土苯甲酸8-羟基喹啉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乙醇-水溶液体系中,合成了4种稀土苯甲酸8-羟基喹啉固体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热谱分析,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性质、成键特征,同时试验其抑菌作用.这些配合物的共同组成是RE(BA)(hq)2·H2O(RE=La,Nd,Y,Er;BA=C6H5COO-;hq=C9H6NO-).  相似文献   

3.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铜与8-羟基喹啉形成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和配合反应机理。讨论了不同配比配合物的配位情况,得到以各种不同配比下的铜与8-羟基喹啉电化学性质的关系曲线。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pH=5.2(Na2HPO4-柠檬酸),静止时间80 s,吸附时间3 min,扫速0.05 V/s,铜与8-羟基喹啉形成的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主要为1∶1配合。在0.154 V和0.60 V附近出现2个氧化峰,当配体量较小时,0.154 V处生成铜(Ⅰ)-8-羟基喹啉络合物,平衡常数为869,为表面控制。随着配体量的增大,在0.6V处出现铜(Ⅱ)-8-羟基喹啉络合物的氧化峰,平衡常数为2.41×107,为表面控制。  相似文献   

4.
对8-羟基喹啉的12个两与合物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配合物荧光光谱的谱形与配体的相似,其发射带波长λmaxs受金属离子的影响小,属于L^*→L发光。但其发射强度受金属离子的影响大,其中具有闭壳层电子结构的金属离子配合物的荧光要比具有开壳层电子结构的金属离子配合物强,并以CdL2为最大。  相似文献   

5.
6.
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有机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发光原理.综述了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对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合成法, 得到了3种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 [Al(C9H8NO)3](1), AlO3; [Co(C9H8NO)3](2), CoQ3和[Cu(C9H8NO)2](3), CuQ2 . 并对3种化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 确定了结构.3个晶体都属于单斜晶系的P2 (1)/n 空间群. 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是a=1.122 7(8) nm, b=1.301 7(9) nm, c=1.681 2(9) nm, β=95.064(9)°, V =2.447(3) nm3, Z =4, F(000)=1 024. 配合物(2)为a=1.1 240(12) nm, b=1.2 894(14) nm, c=1.666 5(18) nm, β=95.068(10), V =2.406(4) nm3, Z =4, F(000)=1 048. 配合物(3)为a=1.065 7(14) nm, b=0.861 1(11) nm, c=1.525 1(2) nm,β=102.229(2)°, V =1.367 7(3) nm3, Z =4, F(000)=716. 同时对3种化合物的UV-VIS-NIR、IR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  相似文献   

8.
在三种不同桥键相连的双8-羟基喹啉分子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出三种双8-羟基喹啉锂,用DFT/B3LYP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得到稳定的基态结构,然后用POP方法分析其前线分子轨道,用CIS方法计算得到其激发态结构,最后用TD-DFT方法,在基态结构的基础上计算吸收光谱,在激发态结构的基础上计算发射光谱.计算结果表明偶氮键(N...  相似文献   

9.
通过磁性、粉末X-射线衍射和TC-DTA分析等方面对4个8-羟基喹啉两亲配合物的性质进行了研究,依此推测了各配合物的结构,配合和的MnL2、ZnL2和LaL2C1.4H2O为扭曲的八面体结构;CuLC1可能是由通过两个氯桥形成的二聚体。8-羟基喹啉两亲配合物具有强的荧光性质,可以用作电发光器件的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0.
在准室温条件下,通过固相反应一步合成8-羟基喹啉(C9H7ON)过渡金属配合物:Co(oxine)2·2H2O、Ni(oxine)2·2H2O、Cu(oxnie)2,在HR-15型静态氧弹热量计上测定了配合物的燃烧热,根据热化学原理计算出配合物的标准生成焓:△fHm^-[Co(oxine)2·2H2O,(s)]=-994.36±6.65KJ/mol;△fHm^-[Ni(oxine)2·2H2O,(s)]=-1002.21±6.49KJ/mol;△fHm^-[Cu(oxnie)2,(s)]=-1703.90±3.02KJ/mol。  相似文献   

11.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瓜环与喹啉衍生物包结物包结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七元、八元瓜环(Q[7、8])与喹啉、异喹啉、7一-甲基喹啉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七元、八元瓜环对喹啉、异喹啉、7-甲基喹啉有包结作用,并用两种方法测定了主客体包结物的包结比及包结常数。  相似文献   

12.
根据Marcus半经典模型,在B3LYP/6-31G**水平上,对支链中含酯基和酰胺基的四苯基[a,c,h,j]蒽衍生物的分子结构、电子结构及电荷传输性质进行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支链中酯基和酰胺基排列的对称性对电荷传输矩阵元t和传输速率常数k影响不同.所研究的4个分子中,含酯基支链的非对称性分子(a-TRO)正电荷传输矩阵元t+(2.81 kJ/mol)与速率常数k+(4.17×1012s-1)最大,有利于正电荷传输,可设计为正电荷传输材料.含酰胺基支链的非对称性分子(a-TRN)的负电荷传输矩阵元t-(4.94kJ/mol)与速率常数k-(9.02×1012s-1)在4个分子中最大,有利于负电荷传输,可设计为负电荷传输材料.  相似文献   

13.
报道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TMAB)为催化剂,芳亚甲基丙二腈与1-萘酚为原料于水中发生加成、环化反应生成2-氨基-3-氰基-4-芳基苯并[h]吡喃.产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产率高、环境友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杯[6]芳烃六乙醚乙酯与多乙烯多胺进行氨解反应,合成了系列酰胺型杯[6]芳烃聚合物,井研究了它们的阳离子吸附性能.发现它们对软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其吸附能力与聚合物中杯芳烃的含量成正比,说明杯芳烃单元在吸附过程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聚合物3c对Ag^ 有较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优化了聚噻吩并[3,4-c]呋喃的单体和低聚物的电子结构,聚合物采用PBC方法和LSDA方法计算了性质特征,全部的优化都采用6-31G*基组计算.找出了单体、低聚体和聚合物电子结构的关系,并对其能带结构与态密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表明,并环分子的导电性能比单环分子更好.其能隙仅有0.19 eV,可以作为潜在的导电聚合物材料.  相似文献   

16.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葫芦[5]脲、葫芦[6]脲、葫芦[7]脲分别与褪黑素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溶液的pH值、常用溶剂等对包合物的形成及荧光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褪黑素与葫芦[7]脲不发生作用,而与葫芦[5]脲和葫芦[6]脲发生相互作用,均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1的稳定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17.
18.
对位取代的肉桂酸和a-萘酚在多聚磷酸作用下生成苯并[h]香豆素,其反应机理被认为是通过一个逆付-克反应。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3个不同取代基的3,4-Diphenylcycl[3,2,2]azine类化合物, 首次测试了它们各自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计算了它们的荧光量子效率和Stoke's位移,对比讨论了取代基效应对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发现了其分子结构与光谱性质之间的某些规律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系列4H-吡咯并[1,2-a]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测量了它们乙醇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并计算出各自的荧光量子效率.对化合物(5a-5m)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化合物(5a-5m)在200~400nm范围内,都有3或3个以上较强的π→π^a电子跃迁紫外吸收峰,化合物(5b,5c,5i)在360~440nm区域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峰和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研究了化合物(5a-5m)分子中不同取代基对荧光光谱和荧光量子效率的影响,认为4H-吡咯并[1,2-a]苯并咪唑环上的-CN和-CO2Et具有较好的荧光助色作用,而-COPh、-COMe则对分子的荧光具有猝灭作用,发现荧光量子效率较好的化合物(5b,5e,5i)可进一步修饰成为探针化合物或用于与DNA等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