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宇航局观测到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吞噬一颗红巨星的情景。这个超大质量黑洞潜伏在一个距地球27亿光年的星系中央。由于距离黑洞过近,不幸的红巨星被黑洞的巨大引力撕裂,最后走向死亡。这是科学家第一次观测到红巨星正在被黑洞吞噬的情景。  相似文献   

2.
前沿     
正科学家发现迄今持续最久的超大质量黑洞十几年前,天文学家首次发现来自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X射线准周期震荡信号——"黑洞的心跳"。十几年后,天文学家发现这个信号仍在持续。这个特殊的黑洞是一个距离地球6亿光年,具有2百万个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目前,科学家正对多颗卫星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与银河系内的小质量黑洞作对比,以期获得对黑洞附近的物理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正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有记录以来最小,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接近地球的黑洞。他们将其命名为"独角兽"。一方面是由于它是很独特的黑洞,另一方面是由于它被发现于独角兽座(又称"麒麟座")。"独角兽"距离地球1500光年(仍然位于银河系内),虽然其质量大约是太阳的3倍,但对于一个黑洞来说却太小。目前,宇宙中已被发现的小质量黑洞数量还很少。  相似文献   

4.
正越靠近银河系中心,天体的分布越密集,因此,围绕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简称"银心黑洞")运行的恒星很难被观测到。但在超大口径天文望远镜的帮助下,科学家还是在银心黑洞附近发现了5颗新恒星,其中名为"S4714"的恒星的运行轨道最靠近银心黑洞——两者的最短直线距离只有12.6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为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  相似文献   

5.
《科学24小时》2014,(6):44-45
虽然黑洞本身并不会发光,但被其吞噬的热量还是会释放出X射线。曾经,科学家就是通过寻找这类X射线发现黑洞的。不过,天文学家在近日首次未通过观测X射线就发现了一个和恒星质量相差无几的黑洞。该黑洞距离地球8500光年,围绕着一颗名为MWC656的蓝色明亮恒星运转。由于MWC656旋转过快,以至于其周围弥漫着气体,而其他气体则围绕着黑洞,但并未陷入黑洞。这就是该黑洞并未发出X射线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天文学家捕获首张黑洞照片,开启了人类对宇宙中最神秘天体的一场认知革命。照片显示了一个由尘埃和气体构成的光环,勾勒出了一个巨大黑洞的轮廓,这个黑洞位于距离地球5 500万光年外的大质量星系M87中心。什么是黑洞?100多年前,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把引力视为由物质和能量造成的时空弯曲,最早预言了黑洞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动态点击     
<正>虽然黑洞本身并不会发光,但被其吞噬的热量还是会释放出X射线。曾经,科学家就是通过寻找这类X射线发现黑洞的。不过,天文学家在近日首次未通过观测X射线就发现了一个和恒星质量相差无几的黑洞。该黑洞距离地球8500光年,围绕着一颗名为MWC656的蓝色明亮恒星运转。由于MWC656旋转过快,以至于其周围弥漫着气体,而其他气体则围绕着黑洞,但并未陷入黑洞。这  相似文献   

8.
数字     
<正>1万亿亿天文学家早就发现一个名为P13的黑洞比较贪吃,因为它在用餐时比别的黑洞发出了更强的光亮。然而近期的研究显示,P13比人们预想的要贪婪得多。这颗距离地球1200万光年、位于NGC7793螺旋星系边缘的黑洞,每分钟能吃掉的物质相当于1万亿亿个热狗。据从事此项研究的索里亚博士称,黑洞P13有  相似文献   

9.
黑洞具有许多奇异的特性。假如有种魔法,让你乘坐宇宙飞船进入黑洞,那么,在黑船接近黑洞时,时间将会变慢,船体则将被拉伸变长。接着,飞船在被黑洞吞没之前被强大的引力撕得粉碎,当然,你也在劫难逃。这个引力有多大呢?科学家推算出,对一个质量与太阳相当大的黑洞来说,一个70千克重的人在进入黑洞底部的途中,要承受相当于地球引力10倍的巨大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任何物体都将粉身碎骨,被最终被抛入奇点。在奇点位置,现有的科学定律都不再发挥作用。浩瀚而神秘的宇宙,处处充满着新奇和怪诞。你可曾想过,在整个宇宙上千亿个星系中,几乎每一个星系…  相似文献   

10.
<正>中美两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宇宙初期最明亮的类星体,它由迄今所知当时质量最大的黑洞所驱动。作为宇宙中最强大的天体,类星体从137亿年前的大爆炸后仅9亿年就开始演化。这个类星体距离地球128亿千米,其中央黑洞质量相当于太阳的120亿倍(银河系的中央黑洞质量只有太阳的400百万倍),亮度则  相似文献   

11.
视野     
<正>发现双黑洞space太空"马卡良231"是距离地球最近的类星体(类星体是指中心明亮的活跃星系。和宇宙的年龄相比,类星体寿命很短)。最近,通过观测由"哈勃空间望远镜"探测到的、发射自"马卡良231"中心的辐射,中美两国科学家联合发现了该星系中存在的两个超大质量黑洞。它们一大一小,不仅构成双黑洞存在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林凤生 《自然杂志》2002,24(6):351-351
在公元 2 4 0年全凭Eratosthenes的卓越智慧 ,估算出了地球赤道的周长 ,其值与精确值之误差在 10 %之内 .然而 ,今天的学生利用互联网、地球模型和卷尺也可以得到精度相当的周长数据 ,其关键的决窍是利用互联网主段的两个接口、如西雅图和夏威夷之间的横于海底的光导纤维电缆 .沿着这些光纤传导的信号以差不多 2 / 3的光速前进 ,如果你能知道信号传输经历的时间 ,便能推算出它前进的距离 .倘若你取过一架地球模型 ,用卷尺量出模型上面西雅图与夏威夷之间的距离 ,再把这个长度与用卷尺绕地球一周的长度相比 ,便能估算出地球的周…  相似文献   

13.
正当一颗恒星过于接近一个黑洞时,黑洞的超强引力所导致的超强潮汐力会把恒星撕碎。在这类被称为"潮汐破坏"的事件中,一些恒星碎片被以极高速甩出,余下的碎片则坠回黑洞。这导致一种特征明显、可持续数年的X射线辐射。科学家最近观测到了发生在一个星系(它距离地球大约2.9亿光年)中的一次潮汐破坏事件,这也是过去十年中发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年初,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消息席卷全球,这次引力波事件是由距离地球14亿光年之遥的两个黑洞合并时发出的。黑洞总是宇宙中许多高能事件的始作俑者,也是天体物理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几乎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完成了《2016-2030空间科学规划研究报告》,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空间  相似文献   

15.
袁峰 《科学通报》2019,64(20):2077-2081
<正>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全球六个城市(美国华盛顿、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中国台北和日本东京)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人类拍到的第一张黑洞照片.此次发布的黑洞图像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该黑洞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1光年=9.4607×1015 m),质量为太阳的65亿倍.该照片不只是在天体物理学术界,甚至在整个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大轰动.本文将介绍这张黑洞照片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6.
不像地球的兄弟星金星在太阳系中是次于水星的第二个靠近太阳的行星,绕着水星与地球之间的轨道运转。太阳与金星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82亿千米,是太阳与地球平均距离1.5亿千米的七成。金星半径约6000千米,比地球半径约6400千米稍小一点,没有卫星。鉴于金星距太阳的距离、大小和平均密度与地球非常接近,它被称为地球的"兄弟星"。  相似文献   

17.
物理学家会在无意之间制造出黑洞杀手或者致命的奇异物质而吞没地球吗?罗伯特·马特修斯认为:至少不会有人为此而抱歉的。  相似文献   

18.
还记得电影《蜘蛛侠》里面的那个章鱼博士吗?他制造了一个大火球,周围的物质源源不断地被吸入这个火球内,结果引发了全城性的灾难。要不是蜘蛛侠把这个火球扔进河里降温,它甚至可能毁灭地球。这个骇人的大火球实际就是一个人造黑洞。最近,有美国科学家预言,一些高能物理学家正在进行的人造黑洞研究可能毁灭地球。美国物理学教授已经制造出微型黑洞据英国《卫报》报道,美国布朗大学一位物理学教授霍拉蒂·纳斯塔西日前通过实验在地球上制造出了一个人造黑洞。虽然这个黑洞体积很小,却具备真正黑洞的许多特点。我们或许会根据表面的意思认为“…  相似文献   

19.
<正>天文学家反复研究M87星系中的那个超大质量黑洞后证实,它仍旧符合爱因斯坦理论的预测。你好,黑暗,我们的老朋友,又来看你了。M87是一个距地球5500万光年的巨大星系,它的中心是一团直径380亿千米、质量相当于65亿个太阳的黑暗——那是通往无尽的暗门,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黑洞”。2017年,负责操作事件视界望远镜(实质是一张分布遍及全球的射电望远镜网络)的天文学家团队得到了M87星系中心黑洞的照片,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得到的第一张黑洞照片。  相似文献   

20.
动态点击     
银河围绕着两个黑洞旋转最近,巴黎天体物理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指出,银河在围绕着两个黑洞旋转,而不是先前认为的围绕着一个黑洞旋转。法国科学家发现,位于我们银河中心的黑洞附近还存在着另一个小黑洞。人们早已知道人马座А黑洞,它几乎比太阳大400万倍。而以让·皮埃尔·梅伊阿尔博士为首的研究人员发现的这个新黑洞则要小得多,仅比太阳大1300倍,两个黑洞之间的距离约为1.5光年。我们能找到外星人吗如果宇宙的其他地方确实存在生命,那么我们——甚至我们的后代——在有生之年找到外星人的可能性有多大?搜寻外星人——不论是否属于智慧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