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7,(5):742-749
为了调查河南省小麦穗霉的物种多样性,采集了该省18个地级市共计250余份小麦穗腐标本,经过组织分离、纯化,共得到256株真菌分离物.经鉴定表明,河南省小麦穗霉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对于分离频率较高(1%)的分离物,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出5个属10个种,包括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Fusarium equiseti,Fusarium proliferatum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毛壳(Chaetomium funicolum,Chaetomium globosum)和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对于分离频率较低(1%)的属,通过ITS测序分析鉴定出8个属,包括雪球微座孢(Microdochium sp.)、暗球腔菌(Phaeosphaeria sp.)、团网菌(Arcyria sp.)、茎点霉(Phoma sp.)、木霉(Trichoderma sp.)、附球菌(Epicoccum sp.)、黑孢(Nigrospora sp.)和枝孢(Cladosporium sp.).链格孢(A.alternate)和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的分离频率分别占42.2%和29.7%,地区检出率分别为88.9%和83.3%,是河南省小麦穗霉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对灰斑病有高效拮抗作用的微生物,采集四川双流、平武以及云南文山州三地玉米种植田土壤,利用平板对峙实验筛选到对灰斑病病原菌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Daniels)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的6株细菌和2株放线菌.放线菌S3-5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能力是可稳定遗传的性状;结合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S3-5鉴定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S3-5对玉蜀黍平脐蠕孢、立枯丝核菌、茄链格孢、核盘菌、胶孢炭疽菌、链格孢菌等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抑制作用,其生长的NaCl浓度耐受度为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显示S3-5具有应用于田间抑制灰斑病发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陕北苹果常见真菌病害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组织分离法从陕北苹果的6种常见真菌病害的病组织中分离出了9种病原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病原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分别为苹果黑腐皮壳菌、壳囊孢菌、苹果干腐病菌;早期落叶病菌4种:分别有褐斑病由苹果盘二孢菌引起,斑点落叶病由苹果链格孢菌引起,灰斑病和圆斑病分别由梨叶点霉菌和孤生叶点霉菌所致。另外还有引起苹果果实病害的苹果轮纹病:梨生囊孢壳菌和苹果炭疽病:围小丛壳菌。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新疆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菌的种类,从新疆红枣主要种植区哈密地区、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分别采集红枣缩果病样品95份和枣果黑斑病样品77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集样品分离,并挑选典型代表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和鉴定。结果表明:从缩果病样品中分离获得90株分离物,从枣果黑斑病样品中分离获得49株分离物,在139株分离物中,链格孢菌131株,占94.25%,镰刀菌6株,占4.32%,青霉菌2株,占1.44%。选取20株代表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18株链格孢菌分离物均可导致红枣果实发病,而镰刀菌无致病力。对18株代表性分离物的鉴定结果,明确了新疆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菌是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5.
香蕉内生真菌、放线菌类群分析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采用内生菌分离法对华南种植的健康香蕉根、叶内生真菌、内生放线菌进行分离研究表明:叶内部的内生真菌主要为盘长孢刺盘孢菌物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占60.77%;而根内部曲霉Aspergillus spp. ,青霉Penicillium spp.,拟青霉Pacecilomyces spp.的分离频率较高,共占70.4%。在根、叶内生放线菌中灰红紫类群链霉菌分离频率最高,分别占65.2%与78.2%;在整个植株中玫瑰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griseolus的分离频率最高(占57.7%),叶中该种链霉菌占69.0%,根中占43.5%。对峙实验表明:内生真菌在体外对香蕉枯萎病的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香蕉专化型)不显示明显的拮抗作用而内生放线菌则显示明显的拮抗活性,玫瑰浅灰链霉菌中有42.5%的菌株显示拮抗作用,该种链霉菌在提高香蕉植株对香蕉枯萎病的抗性中的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木霉LTR-2拌种剂拌种小麦后不同发育时期小麦根际土壤真菌进行测序,分析群落丰富度、多样性以及结构。结果表明,木霉拌种处理小麦可以增加小麦根际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对真菌群落的均匀度影响不明显,但真菌群落的优势度有明显的增加;木霉拌种处理后小麦根际土壤真菌的菌群结构构成相近,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各真菌类群所占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一些病原真菌如链格孢属、赤霉属、镰刀菌属所占比例较不拌种处理均有所降低。该研究为木霉菌LTR-2防治小麦土传病害的生防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含盐浓度不同的培养基分离陕北花马盐湖盐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的内生耐(嗜)盐真菌并研究其物种多样性。从盐蒿组织中共分离得到1 215株内生耐(嗜)盐真菌,基于形态学和ITS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上述菌株属于6个属,包括小球腔霉属(Leptosphaeria)、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曲霉属(Aspergillus)、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镰孢属(Fusarium)。以小球腔霉属(Leptosphaeria)为优势属,其次为链格孢属,其分离频率分别为78.8%和2.28%;共计9个代表种如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Aspergillus westerdijkiae、极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和长梗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等。研究表明,陕北花马盐湖盐蒿中蕴藏着丰富的耐(嗜)盐真菌物种资源。  相似文献   

8.
天然植物成分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了洋葱、大葱、大蒜、韭菜等10余种植物组织的挥发性成分和水溶性浸出液对立枯丝核菌、茄腐镰孢霉、细交链孢霉和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以及侵染离体植物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植物组织中,大蒜鳞茎的挥发性成分对立枯丝核菌、茄腐镰孢霉和大丽轮枝菌3种真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57.6%,67.2%和55.8%;同时,大蒜鳞茎的浸出液对立枯丝核菌和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包括分生孢子萌发也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在53.2%以上。而韭菜叶片浸出液对茄腐镰孢霉和细交链孢霉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均显示出强烈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在67.2%以上。利用大蒜鳞茎和韭菜叶片浸出液抑制4种病原真菌侵染黄瓜、番茄、马铃薯、茄子和辣椒离体组织,获得了良好效果,抑菌率最低的为32.5%,最高的为68.6%。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玉米穗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玉米穗腐病致病菌的组成与分布,在玉米成熟期从河南及周边5省36地市玉米产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204份,通过组织分离、病原纯化,共分离到698个分离物,经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发现镰孢菌是该地区玉米穗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其中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平均分离频率达到47.8%,为该地区玉米穗腐病的优势病原菌;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和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平均分离频率分别为22.5%和17.6%,为该地区玉米穗腐病的常见病原菌.另外,还分离到了少量的尖镰孢(F.oxysporum)、藤仓镰孢(F.fujikuroi)、木贼镰孢(F.equiseti)以及木霉属(Trichoderma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青霉属(Penicillum 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等病原菌.  相似文献   

10.
一株生防烟管菌几丁质酶表达及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烟管菌BK-1的生物防治潜力,本研究测试了一株具有生防菌活性的烟管菌BK-1的抗病效果,并使用RT-qPCR分析了该菌株的8个细胞壁裂解酶基因在与不同病原真菌对峙培养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应对链格孢、茄链格孢、尖孢镰刀菌和灰葡萄孢这4种病原真菌时,几丁质酶基因BaCHIB表达上调了27.3至50.3倍,远高于其他7个基因.BaCHIB属于糖苷水解酶18家族(GH 18),并具有Chic_BD结构域,属于B类几丁质酶(CHIB).结合基因表达谱分析,该基因诱导表达上调情况的出现与抗病效果的出现高度同步.外源表达蛋白BaCHIB显示出较高的几丁质酶活性,且表现出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包括链格孢,链格孢和灰葡萄孢显著的抗真菌活性,显示其对部分病原真菌具有拮抗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贵阳地区食用菌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阳地区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发现贵阳地区食用菌共有4 目12 科22 属42 种,其中有10 种是食用菌中的珍品,占总数的23-8 % 。  相似文献   

13.
生防菌株A-29分离自山东省科学院中试基地内的番茄根际土中。利用通用引物27f和1492r扩增A-29的基因组DNA获得1492bp的16SrDNA序列片段,登录号为EU430264,同源性与直丝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idocyaneus)YIM30997(AF513223)达98.9%。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中,除吲哚反应和木糖利用2项不同外,其它指标A-29与S.viridocyaneus完全相同,故将菌株A-29鉴定为S.viridocyaneus。菌株A-29的无菌发酵滤液具有广谱抗性,在PDA平板上对供试的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黑斑链格孢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半径为7.0mm。分别利用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浸提法提取发酵上清液中的活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取液进行定性分析,菌株A-29各提取液中可检测到的化学成分种类主要有:有机酸类、酯类、苯及其衍生物、烷烃、酮类、杂环化合物等,结合文献报道:上清乙酸乙酯提取液中可能的活性成分为:(S)-(+)-2′,3′-Dideoxyribonolactone、2-Vinyl-9-[3-deoxy-.beta.-d-ribofuranosyl]hypoxan-thine;上清二氯甲烷提取液中可能的活性成分为:2-(Phenyl-piperidin-1-yl-methyl)-cyclohexanol、10-Methoxy-nb-.alpha.-Methylcorynantheol。  相似文献   

14.
大戟科4种植物内生真菌分离与抑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大戟科4种药用植物大戟、泽漆、乌桕、重阳木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检测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4种植物均含有内生菌,乌桕中获得13株内生菌,鉴定12株,分别属于丝核菌属、小菌核菌属、拟盘多毛孢属、小单头孢属、毛壳菌属、壳小圆孢属、棒盘孢属、交链孢属;京大戟中获得9株内生菌,鉴定8株,分别属于镰刀菌和交链孢属;泽漆中获得6株内生菌,鉴定4株,属于交链孢属;重阳木中获得15株内生菌,鉴定了4株,分别属于小穴壳属、壳小圆孢属、拟茎点霉属。茎中均有内生菌,种子和重阳木叶中均未分离到。总计43株内生菌中有11株有稳定的抑菌活性,占总菌株的25.58%,有12株有不稳定的抑菌活性,占27.91%。用绿豆发芽试验检验表明,仅有1株菌在绿豆幼苗上形成病斑,其余均生长良好,且21株表现出对绿豆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10和感病亲本Thatcher为植物材料.在未接种小麦叶锈菌之前提取二者叶片的蛋白质,并在接种小麦叶锈菌之后24h,48h,72h分别提取TcLr10与Thatcher叶片的蛋白质组,将提取的全部样品进行双向电泳.对所得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未接种叶锈菌时TcLr10与Thatcher存在三个点的差异,其中有两个蛋白质点在TcLr10表达量明显高于感病亲本Thatcher,另一个点在TcLr10中有表达而在Thatcher中未发现;接种叶锈菌后TcLr10与Thatcher中均诱导产生一蛋白质点,但该点在Lr10中诱导产生的速度和量均明显高于感病亲本Thatcher.  相似文献   

16.
草果病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草果真菌以及细菌病害作了初步调查分析。于不同季节从病株的枝、叶、花、果上取样分离、培养和鉴定,发现在草果植株上的真菌有19个属,均为半知菌类,但以茎点霉属的茎点霉菌和镰刀菌属的镰刀菌造成危害较明显。回接表明,镰刀菌属的冬3-8号是病原菌。发现感染草果的细菌有假单胞菌属和欧文氏菌属。主要导致花腐,但其危害面不及真菌类。  相似文献   

17.
银杏叶枯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8.
杜仲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用植物杜仲中分离到41株内生真菌,综合运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其分类地位,分别属于粗糙脉孢霉(Neurospora crassa)、曲霉属(Aspergillus)、小菌核属(Sclerotium)、盾壳霉属(Coniothyrium)、离蠕孢属(Bipolaris)、白僵菌属(Beauveria)6个属,并进行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48.8%的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菌有生长抑制作用,除1株白僵菌属菌株外对G+、G-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半日花提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极性的高低用6种溶剂对鄂尔多斯半日花进行活性物质提取,以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半日花6种提取物对棉花黄萎病菌V43-1、扩展青霉病菌、梨黑斑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差异很大,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综合抑菌效果最好,对棉花黄萎病菌V43-1和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高达100%,对梨黑斑病菌最低也达74%;其次,水煮膏的抑菌率也较高,其他几种有机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明显低于上述两种.不同浓度乙酸乙酯提取物对4种菌的抑菌效果表明,对棉花黄萎病菌V43-1的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菌浓鹰约为5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