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Fe81Zr9B10非晶合金,研究该合金在非晶淬态及退火后的结构和磁性能.结果表明,快淬速率为30m/s时,Fe81Zr9B10合金已完全形成非晶.非晶合金经530℃退火,α-Fe晶相从非晶基体中析出;经750℃退火,除α-Fe晶相继续析出外,还有ZrFe2、Fe3Zr化合物析出.随着退火温度(Tα)的升高,α-Fe晶粒尺寸(D)逐渐增大;Fe81Zr9B10合金的比饱和磁化强度(Ms)和矫顽力(Hc)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于万秋  孙亚明  华中 《松辽学刊》2009,30(2):42-43,46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四种快淬速率(15,20,25,30 m/s)的Fe81Zr9B10合金,研究快淬速率对FeZrB合金的结构、磁性及巨磁阻抗效应的影响.合金的结构和磁性能分别由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得;试样的阻抗数据由aligent 4294A阻抗仪测量.结果表明,快淬速率的增加使非晶合金的形成能力增强.由于形状各向异性,薄带平行磁场方向为易磁化方向.由于铁磁与反铁磁交换作用相互竞争,导致饱和磁化强度(Ms)随着快淬速率的增加而降低.快淬速率的增加减小了合金的巨磁阻抗效应.  相似文献   

3.
刘超  于万秋 《松辽学刊》2008,29(1):106-108
采用快淬法制备NdxFe84-xB16(x=4,6,8,10)系列合金,并对所制备的合金进行热处理,研究热处理对NdFeB合金的磁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退火条件下Nd10Fe74B16合金的综合磁性能最好;Nd10Fe74B16淬态合金在700℃退火3min有较好的磁性.  相似文献   

4.
徐世艳 《松辽学刊》2009,30(3):145-147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NdxFe84-xB16(x=4,6,8,10)合金,选取磁性能最好的Nd10Fe74B16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特殊的退火工艺对其进行热处理.探索Nd10Fe74B16合金最佳热处理温度及最佳热处理温度时合金的结构与磁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表征合金的结构,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合金的磁性能.结果表明Nd10Fe74B16合金在快淬速率为40 m/s时形成非晶合金,且淬态时矫顽力高于NdxFe84-xB16(x=4,6,8)合金:Hci=309.94 kA/m.Nd10Fe74B16合金最佳热处理温度为700℃.700℃退火后,Nd2Fe14B和α-Fe相析出且晶粒尺寸均小于40 nm,具有优异的磁性能:Hci=604.6 kA/m,Mr/ Mr=53.6%.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Fe81Zr7Nb2B10非晶合金薄带,研究退火温度(Ta)对Fe81Zr7Nb2B10合金结构及巨磁阻抗(GMI)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Fe81Zr7Nb2B10非晶合金530 ℃退火,α-Fe晶体相从非晶基体中析出;750 ℃退火,有Fe2Zr化合物析出.670 ℃退火后样品的GMI最高,随外加纵向磁场的增加,低频下该样品的GMI效应不断减小,高频下GMI效应先升高达到一个峰值然后减小.  相似文献   

6.
王志英  孙亚明  于万秋  华中 《松辽学刊》2007,28(3):97-98,101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Fe68-xNixZr15Nb5B12(x=5,10,15,20)系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和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分析Ni含量对FeNiZrNbB系合金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i含量的增加,FeNiZrNbB系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增强,比饱和磁化强度变化相对复杂,当x=15时达到最大值,而矫顽力却一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李明岩  王潇  孙亚明  魏茂彬  于万秋  华中 《松辽学刊》2010,31(2):118-119,122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Fe75Nb8B15Zr2非晶合金,对该非晶合金进行不同温度的等温退火,研究其晶化过程及结构变化.利用示差热分析仪(DTA)确定样品的退火温度,利用X射线衍射(XRD)测试其相结构.结果表明:Fe75Nb8B15Zr2合金在快淬速率为38 m/s时呈完全非晶状态,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α-Fe相逐渐析出,并伴随有硼化物(Fe3B和Fe2B)析出.Fe75Nb8B15Zr2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非晶→非晶+α-Fe→α-Fe+Fe3B→α-Fe+Fe3B+Fe2B.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机械合金化法(MA)制备Fe-Ti-Cu系三元非晶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次强计(VSM)对样品的结构及磁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Fe、Ti、Cu元素之间发生相互扩散,当扩散速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来不及形成有序结构,而形成Fe-Ti-Cu非晶合金.球磨得到的Fe-Ti-Cu非晶合金在高温下发生晶化,最后晶化的产物为FeTi、Fe2Ti、CuTi2的混合物.Fe-Ti-Cu非晶合金在高温下的磁性能随晶化产物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Fe87-xCuxZr7B6(x=0,1)纳米晶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磁性能测试,研究了两种合金的结构、热稳定性及磁性能.结果表明:球磨40h后,Fe87Zr7B6和Fe86Cu1Zr7B6均形成单相bcc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相比之下,Fe86Cu1Zr7B6比Fe87Zr7B6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软磁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Fe68Zr20-xNbxB12(x=0,5,10,15)合金粉末,利用XRD、SEM和DTA等测试手段对该合金系进行测试,研究Nb含量对FeZrNbB合金系的结构及晶化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5at%的Nb元素抑制非晶合金的形成,Nb含量为10,15at%时,又促进了非晶合金的形成;随Nb含量的增加,颗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加;Nb含量的增加使晶化模式由一次晶化向共晶晶化转变.  相似文献   

11.
姚斌  张可 《松辽学刊》2006,27(3):1-4
本文研究了Fe91-xBxZr5Nb4(FBZN,5≤x≤30at.%)和Fe61-xCoxZrB30Nb4(FCZBN,0≤x≤15at.%)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化,晶化,表象激活能,玻璃形成能力(GFA)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两合金体系中的每个成分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Tg和晶化温度疋均满足如下关系:Tx=(αTg+β,其中α和β为常数。其数值可利用差式扫描量热计,通过不同的升温速率变温扫描并应用Lasocka公式得到.玻璃转化表象激活能Eg正比于α,与Tx和Tg的关系为:Eg=3.527(Tx-β)/Tg+1.09.表征GFA的过冷液化区,△Tx,与Eg和Tg满足公式:ATx=(Eg/3.527-1.309)Tg+β.  相似文献   

12.
利用熔体快淬工艺制备成分为Nd8.16Dy1Fe85.26Nb1B4.58合金的非晶快淬条带,对非晶条带及其随后的晶化样品进行了微结构分析与表征,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样品进行了磁性及其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测试,探讨了晶化温度和退火时间及Dy,Nb元素的添加对纳米稀土永磁体磁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居里温度和矫顽力较高且剩磁温度系数为正的纳米交换耦合永磁体。  相似文献   

13.
应用机械合金化法(MA)制备了Ti50Fe50-xCux(x=5%、10%、20%)三元合金,通过XRD、DTA等测试手段,研究MA过程中样品的相结构与热稳定性的变化,进而探讨第三组元Cu对固态反应过程及产物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u的含量并未明显改变Ti50Fe50-xCux(x=5%、10%、20%)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只是所得非晶产物并非为单一的非晶相,其中含有一定量的微晶及纳米晶,而使非晶相的晶化有所减慢.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不同球磨时间的Fe48Ni20Zr15Nb5B12合金,主要利用 X射线衍射(XRD)与扫描电镜(SEM)测试分析不同球磨时间的Fe48Ni20Zr15Nb5B12多元合金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逐渐形成非晶,球磨60 h时,已完全形成Fe48Ni20Zr15Nb5B12非晶合金.  相似文献   

15.
采用铜模铸造法制备尺寸为2 mm×2 mm×55 mm的Cu60Zr40-xTix(x=9,11)块体非晶合金,利用三点压弯式粘度仪测定了合金在过冷液区附近的粘度,通过计算得到非晶合金的脆性参数m和流变激活能E.通过合金动力学参数比较研究表明,Cu60Zr29Ti11非晶合金相对于Cu60Zr31Ti9非晶合金具有更好的热塑性性能.而少量Ti元素的适量增加使合金内部自由体积大量增加,是提高Cu-Zr-Ti非晶合金热塑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辊旋淬法制备了Cu45Zr42.55Y3.45Al9非晶合金,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手段(DSC)研究了该非晶合金晶化动力学性能.采用Ozawa,Kissinger及Augis-Bennett方法计算了Cu45Zr42.55Y3.45Al9非晶合金晶化激活能,得到第一晶化峰值激活能1pE分别是385.8,393.5,396.0 k J·mol-1.发现Cu45Zr42.55Y3.45Al9合金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研究了Pd_(100-x)Si_x(x=10,15,18,19,20,25,30)在冷速为1×10~(11)K/s时的快凝过程,并通过扩展团簇类型指数法(CTIM)对快凝过程中各成分的局域原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发现:Si原子浓度能显著影响金属玻璃中的团簇的种类和数目,Si原子含量越低团簇种类越少,特征团簇的数目增多,合金的有序度增强;配位数Z12的非特征团簇能够以IS连接形成少量的中程序MRO,并随Si原子浓度增加而减少.对非晶形成起重要作用的Z9、Z10、Z11标准Kasper团簇,主要形成VS、ES、FS连接模式的扩展团簇,而且各团簇以及彼此之间形成扩展团簇的数目与Pd_(100-x)Si_x合金的T_(rg)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重力落管法制得了Nd60AltoFRoCoto非晶薄片,利用X衍射(XRD)分析了Nd50Al10Fe2OCo20非晶薄片的结构特征,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其磁性能.结果表明微重力落管法制得的非晶薄片具有硬磁性,与快速非平衡凝固(如甩带法)试样的XRD相比.尽管其曲线还是较为典型的非品相漫敞衍射峰,但已有少量的不规则的类似晶化的突起小峰,表明该非晶片中已经有微量品态合金或者细小品粒析出.初步分析可能是生成了类似于亚稳A1相的短程有序原子团簇或者足较大尺寸的纳米晶,这种短程有序原子团簇或纳米晶是Nd60Al10Fe20Co10非品薄片显示硬磁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采用铜模铸造法制备了Cu60 Zr29 Ti11大块非晶合金,用x射线衍射仪(XRD)、三点压弯式粘度仪对该非晶合金的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大块非晶合金Cu60 Zr29 Ti11在过冷液相区的粘度,得到了它的动力学脆性系数m=30.848,以及流变激活能E=63.437kJ/mol.表明大块非晶合金Cu60 Zr29 Ti11是一种强液体.分析了合金在过冷态的流变激活能变化规律,发现流变激活能的变化并不符合Kivelson的super—Arrhenius公式.  相似文献   

20.
Fe50Ti50非晶合金的机械合金化制备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Fe50Ti50非晶合金,对Fe50Ti50非晶合金的形成过程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通过计算Ti和Fe的晶胞参数随球磨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Fe50Ti50的非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