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青岛沿海的山茶群落是我国常绿阔叶林分布的最北缘.该种群的存在丰富了山东省的物种多样性.本文研究了山茶种群的基本群落学特征,分析了以山茶为优势种的常绿阔叶矮林的种类组成、生活型谱、空间结构、生态结构,并对其在这一地区分布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阐述了该种群在山东植被乃至全国植被中的地位,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分布于青岛沿海岛屿的山茶(Cameliajaponica),又名耐冬,由于受特殊的自然条件制约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在许多方面都不同于亚热带分布的类群.它具有耐适度低温和适度耐荫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对分布于长门岩岛的山茶种群统计表明,该种群是一具倒金字塔年龄结构的衰退种群;以山茶为建群种的群落具有较丰富的区系组成和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根据山茶的生物学、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特征分析,保护山茶的生境并对山茶种群进行人工抚育和群落结构改造,是挽救和保护青岛近海岛屿山茶多样性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分布于青岛沿海岛屿的山茶(Camellia japonica),又名耐冬,由于受特殊的自然条件制约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在许多方面都不同于亚热带分布的类群.它具有耐适度低温和适度耐荫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对分布于长门岩岛的山茶种群统计表明,该种群是一具倒金字塔年龄结构的衰退种群;以山茶为建群种的群落具有较丰富的区系组成和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根据山茶的生物学、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特征分析,保护山茶的生境并对山茶种群进行人工抚育和群落结构改造,是挽救和保护青岛近海岛屿山茶多样性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笔架山公园的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目前其现存植被主要包括人工次生林植被、园林植被和园地植被等几大类,其中人工次生林植被包括南亚热带人工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次生常绿针叶林和南亚热带次生常绿灌木林等,并可进一步分成13个群落类型。对13个人工次生林群落的结构、物种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人工林占优势,物种多样性低,群落层次不明显.多数群落处于演替前期。  相似文献   

5.
用样方法对广东英德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滑水山片的植被类型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具7种植被型和11种植被亚型,地带性植被是以壳斗科、山茶科、樟科、金缕梅科等组成的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山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群落结构较简单。滑水山具有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的中间阶段和顶极群落,体现出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深圳笔架山公园的植被类型及主要植物群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圳市笔架山公园的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目前其现存植被主要包括人工次生林植被、园林植被和园地植被等几大类,其中人工次生林植被包括南亚热带人工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次生常绿针叶林和南亚热带次生常绿灌木林等,并可进一步分成13个群落类型.对13个人工次生林群落的结构、物种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人工林占优势,物种多样性低,群落层次不明显,多数群落处于演替前期.  相似文献   

7.
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长序榆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分析了长序榆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外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以及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该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低,而优势度相对较高,说明该群落物种单一且不稳定;群落中种群的分布格局除长序榆是聚集分布外,其余种群均为随机分布;长序榆更新严重受阻,种群明显处于衰退期;群落的生活型、叶的特征显示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群落的垂直分层明显,可明显分为乔、灌、草3层,群落的垂直结构呈纺锤型,表明群落更新不良.最后,对长序榆种群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对重庆市荣昌县吴家镇大坝村植被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运算、分析,从而实现群落种类组成分析、群落多样性分析、种群分布格局分析等内容.结果表明该地区群落类型单调,物种多样性较低,需要加强林木抚育,增加乔木物种,改善林地结构.  相似文献   

9.
分布于青岛沿海岛屿的山茶(Camellia japonica),又名耐冬,由于受特殊的自然条件制约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在许多方面都不同于亚热带分布的类群。它具有耐适度代温和适度耐荫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对分布于长门岩岛的山茶种群统计表明,该种群是一具倒金字塔年龄结构的衰退种群;以山茶为建群种的群落具有较丰富的区系组成和较高的牧我样性。根据山茶的生物学、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特征分析,保护山茶的生境并对山茶种  相似文献   

10.
青城山森林群落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森林植被样地中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为指标,采用群落相似系数分类法、最近邻体法、组平均法对青城前山森林植被样地进行数量分类。3种分类法的结果表明,所调查的11个森林植被的样地分为2个植被亚型5个群系,常绿阔叶林中的各个群系基本处于稳定阶段,仅有个别样地到人类的轻度干扰,一些阳生性的落叶成分侵入群落内,群落表现出明显的次生性质,但是,目前落叶成分在群落中缺乏更新幼苗,若加强森林管理,群落将会恢复其原生状态;杉木群系主要分布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常绿阔叶林的林缘地带,由于许多常绿树种已进入群落的最高层造成遮荫,杉木在林内生长状况不良,群落最终将演替为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1.
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活性与植被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植被通过影响土壤环境,从而影响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受植被影响的土壤环境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比不受植被影响或者没有植被的土壤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要高很多,不受植被影响的表面以下土壤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具有显著的优势OTU种群,而表层土壤环境中没有显著的优势OTU种群.植被对微生物的影响同时也表现在对生命物质DNA的影响,即有植被的土壤环境中的微生物DNA具有更高的活性,其基因在克隆过程中更容易被转移,获得更多的克隆细胞和种群.  相似文献   

12.
本部分对五指山森林植被的植物种群与森林结构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森林群落具备热带森林群落特征,群落区系组成成分以热带亚洲成分为主;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样化;物种丰富,物种多样性指标大;群落中的种群分布格局、种间关系和频度分布规律等都说明物种独立分布性高,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丰富的热带资源;森林植被的动态特点是,森林群落中的树高(立木级)与个体数的关系为“倒丁”型模式,表现出热带森林具有强大的后备军来维持顶极状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广东松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植被调查样地法研究了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广东松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物种多样性,以及优势种种群的年龄结构等特征.结果表明,在3 000 m2样方中,有维管植物171种,隶属于64科105属.群落的数量优势科为蔷薇科、杜鹃花科、壳斗科、山茶科、樟科、冬青科、茜草科、山矾科和木兰科等,种类组成的科、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温带成分也占有很大的比例,特别是群落的主要建群种以温带成分为主,体现出广东松群落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山地针-阔叶混交林植被的典型特征.群落乔木层优势种为广东松、五列木、甜椎、疏齿木荷和福建柏等.群落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27和5.225.广东松种群的立木结构表明,I级更新幼苗少,属于相对稳定至中袁种群,将来可能被阔叶树种群取代.  相似文献   

14.
浙江天童及周边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天童及周边地区的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包括五个类型:常绿阔叶林退化前期群落、落叶阔叶林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针叶林群落以及灌丛群落.通过对退化植被各群落类型的区系分析,得出了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区系组成特征,具体如下:(1)天童及周边地区退化植被的植物区系包括72科138属204种,其物种多样性低于常绿阔叶林的成熟群落;(2)本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与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一致,表现了明显的亚热带植物区系性质,是热带向温带的过渡;(3)人类的干扰导致了各退化群落中国特有成分的下降;(4)各退化群落类型与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保持了较高水平的科、属和种的相似性.综上所述,天童及周边地区退化植被保持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区系特征,从植物区系学的角度来看,具有恢复为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综述长白山区牛皮杜鹃分布、生境、遗传多样性、形态、繁殖等研究现状.结果显示:牛皮杜鹃为杜鹃花科常绿杜鹃亚属常序杜鹃亚组,国内分布以长白山高山苔原带为主,吉林省二级保护植物,濒危种;气候变暖及雪斑线上升引起牛皮杜鹃种群沿海拔上移、扩张,群落内物种间竞争显著;土壤动物对牛皮杜鹃及群落植物凋落物分解作用明显;遗传多样性丰富,不同地带牛皮杜鹃遗传差异较大;有性、无性繁殖均可获取种源.建议加强牛皮杜鹃繁殖研究;开展以小叶章为代表的草本植物种群快速扩张引起的牛皮杜鹃种群衰退研究;建立长期样地,监测牛皮杜鹃种群变化.  相似文献   

16.
深圳围岭公园植被类型及主要植物群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深圳围岭公园的实地调查,认为深圳市围岭公园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其原始植被已基本被破坏.目前其现有植被可分为南亚热带次生人工常绿阔叶林和南亚热带次生常绿灌木林;主要植物群落有南亚热带常绿灌木林、台湾相思林、马占相思林和桉树林等.对围岭公园植被、植物群落的结构、物种多样性等进行分析,进一步与典型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比较,结果表明围岭公园的次生人工林种类组成简单、种类较少,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其优势种突出,优势种群多数处于一、二、三级立木阶段.  相似文献   

17.
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特有的自然植被类型和天然林类型,为研究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及主要伴生种群结构和动态,揭示其生物多样性形成及维持机制,作者依托湖北恩施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建设,对木林子自然保护区不同恢复群落的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开展了植物群落调查,从物种组成、径级结构和垂直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优势种及主要伴生种群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3个恢复群落中,DBH≥1 cm的木本植株分别有148种6 970株、176种4533株和149种4048株,隶属于14科23属、19科26属和16科25属;从整体上看,3个恢复群落优势种及主要伴生种的物种丰富度随垂直层自上而下呈现"单峰型",个体多度随垂直层降低而增加,平均树高分别为5.94、5.21和4.61m;群落物种丰富度整体上均随径级增大而下降,个体多度均呈倒"J"型分布,小径级个体数量多,平均胸径分别为4.18、4.35和4.48 cm.总之,木林子自然保护区不同恢复群落的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多数种群自然更新良好,群落整体上正处于演替进程中.  相似文献   

18.
贵州柏菁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林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理飞 《贵州科学》2002,20(2):37-41
本文采用群落学研究方法,对贵州柏菁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与贵州其它自然保护区森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柏箐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多样性特征与贵州典型的喀斯特森林差异较大,而与贵州喀斯特台原和常态地貌上发育的常绿落叶阔叶林相似;该区主要森林群落厚皮栲、樱群落(CC),厚皮栲、野茉莉群落(CS),厚皮栲、稠李群落(CP),花楸、石栎群落(SL)多样性较高,而分布生境严酷的杜鹃、巴东栎群落(RQ)、巴东栎群落(Q)和人为干扰强烈的珙桐群落(D)、大叶杨群落(P)物种多样性指数低;因对林下金佛山方竹长期经营,群落多样性垂直分布从乔木第一亚层到第二亚层多样性指数增大,而灌木层降低。  相似文献   

19.
应用植被样方调查法研究了广东英德石门台保护区内木龙顶地段的广东松群落的物种组成、科的地理成分和种群年龄结构.结果表明,在4 800 m2样方中,有维管植物169种,隶属于59科.群落数量优势科为壳斗科、杜鹃花科、樟科、山茶科等,植物科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和北温带分布型等占优势,体现了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种群立木的年龄结构表明广东松属于相对稳定种群,但乔木层其它物种的幼苗数量较多,更新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云南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珙桐的生态特征研究,为保护该保护区珙桐资源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保护区珙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等指数、群落构成物种的地理成分、群落外貌特征及其种群年龄结构等。结果该保护区珙桐群落的物种构成具有多样性和原始性;群落内优势种分化明显,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分层明显,已达到演替顶级阶段;保护区植物的热带分布型属所占比例较大;珙桐种群以中幼龄植株为主。结论构成该保护区珙桐群落的植物区系为东亚-中国区域性;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种群结构为稳定型,以无性生殖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