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0):104-109
信息和通信技术(ICTs)不仅深刻改变了人类现代生活中的诸多方面,其所引发的众多新的伦理问题也令人深思、亟待解决。然而,这仅仅是第一代信息伦理学的任务。弗洛里迪试图构建第二代信息伦理学,对ICTs引发的伦理学难题背后的哲学框架和概念基础进行深入思考,并从信息哲学的研究视角构建一种原创性的信息伦理学框架,以填补概念上的“真空”和澄清一些概念上的困惑。我们尝试厘清弗洛里迪信息伦理学基本概念上的疑惑,并讨论该伦理学与当代机器道德实践研究的关系,最后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相关伦理思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西方当代环境哲学概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围绕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分标、环境哲学与其他思潮的交融,以及环境哲学与环保运动的结合,将当代西方主要的环境哲学思潮,包括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论、生态中心论、生态女性主义、后现代环境哲学、神学环境哲学、社会生态学、生物区域论加以梳理,并对各自的主要观点加以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2007年10月12日至14日,第一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NBC'07)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  相似文献   

4.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地位,是当前学术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该问题同时涉及当代科学基础问题。为此,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未来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哲学的当代形态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2月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议主要围绕历史唯物主义的本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思想的互释、现代科学革命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形态等展开了热烈讨论,来自各地的3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生态伦理学在西方又称环境伦理学,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伦理方面的道德研究,是当今世界生态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不少学者的视野正在转向生态伦理学问题,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国外同行的研究情况,笔者在此将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沿革和现状作一概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西方计算机伦理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简要介绍了当代西方计算机伦理学研究的兴起、发展与缘由,计算机伦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和原则,计算机伦理学与职业伦理学的关系,计算机伦理学研究的现实道德问题,计算机职业伦理规范的制定与实践。作者认为,我们应当批判地借鉴西方计算机伦理学研究的有益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机伦理学的理论和道德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7.
当代科学哲学中的自然主义流派论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把当代自然主义分为三派:以奎因、吉尔和撒加德为代表的科学自然主义。由于他们把认识论问题还原为科学问题,看作是科学的一部分,用科学替代哲学,这在某种程度上取消了认识论的地位。以劳丹为代表的规范自然主义把认识论同价值论联系在一起,把自然主义伦理学融入到科学哲学之中,描述性和规范性也融合在一起。第三派认为认识论不但要自然化,还应该社会化、历史化。该派着眼于认识的社会文化性,认为不但要研究个体的认识,还应着重研究群体的社会认识。代表人物是瓦托夫斯基、富勒以及唐斯等人。本文试图对各派观点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8.
传统西方哲学对人的个体研究侧重于人格或自我的同一性问题。而当代哲学则更加注重于人的价值学和实践生活方面的研究。而且,当代哲学超越于古典哲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通过回应当代自然科学技术革命最新成果,加深了对人的本质、价值和实践等问题的理解。比如,前些年人学研究热烈讨论“裂脑人”、“冷冻人”、“挟体人”、“复制人”等问题。最近时期,克隆技术的发展向我们提示“克隆人”时期的到来。网络技术发展使“网络虚拟人”的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性问题也尖锐地摆在面前。韩民青教授在他关于未来人类大结局的设想中更是提出了“非原生人”、“文化系统人”的理论,这些都使得传统哲学关于人的理解面临一次实质性的革命。笔者认为,无论面对何种奇妙形式的人学或人格自我论问题,我们都必须坚持现实性和实践性的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我们必须把人看作是一种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生成、发展和自我完善化的存在。我们还要立足于价值论思考,把当代人类现实生活需要与意义的满足作为理论的归宿。我们还必须坚持辩证法的批判与开放宽容精神,要通过各种理论观点的比照与辩驳,来发现解答当代人学问题和人格自我论各种问题的真理。  相似文献   

9.
德国是较早开展纳米伦理学研究的国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德国的纳米伦理学研究在该领域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在理论层面,德国纳米伦理学研究注重对纳米伦理学的哲学反思,如对纳米技术技科学特征的分析;在实践层面,则包括对纳米技术的评估和如何应对纳米伦理问题的思考,如纳米技术的远景评估、纳米技术智慧伦理的应对策略;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提出了"探索性的纳米技术哲学"的研究路径,并试图从文化多样性的视角去理解纳米伦理问题。德国纳米伦理学研究立足本国特点,旨在为纳米技术的可持续性发展和负责任的创新提供理论上的反思和政策上的建议,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对当前我国的纳米伦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科学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命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当代西主科学哲学的发展演变作为历史的考察和评析。作者认为:(1)科学主义的兴衰与科学哲学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2)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当代科学哲学的真正出路;(3)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所发生的两次重大转变。实质上只是重大主题的转换;(4)逻辑实证主义者提出的问题,即如何理解和研究当今时代的科学,依然 当代科学哲学的最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技术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地改变着人的生存状态和思维方式。如何看待技术的本质。已经成为当代哲学家进行哲学思考所不能回避的问题。海德格尔提出了一个颇具启示性的结论:技术是天道的展现。我们发现这个观点与庄子的技术观很相似。本文将就这个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籍此为当代关于技术本质的哲学研究探索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第12届技术哲学国际会议的议题与内容,阐述了国外技术哲学研究的新发展、新思考、新趋势,主要对技术哲学中技术与自然的关系、高技术伦理学及一些西方技术哲学代表性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对哲学与实验内在关系的一个深入考察。文章首先通过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活动表明哲学与实验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然后通过考察胡塞尔的一个思想片断表明甚至在所谓纯粹的哲学思考中都存在着实验活动,只不过这是以经验内省的方式进行的。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传统的经验内省式的哲学思维方式借助实验哲学的新范式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提出通过实验引入他人的经验和更为复杂的经验条件对于哲学思考的重要性。文章最后以米尔格拉姆实验为例,通过介绍当代情境主义与德性伦理学之间的论战,表明将实验引入哲学研究与思考之中会对传统的哲学问题和思想产生怎样重大的冲击和改变。  相似文献   

14.
当代的自然科学正挺历着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二十世祀自然科学中发生的革命,提出了舒多复杂的哲学简题。砚在,自然科学比过去任何时期更不能没有哲学的总拮和概括了。在这个革命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探讨了德性伦理进入环境伦理问题讨论的议题,借助环境范例方法、扩展主义方法以及德性理论方法,发展了多元的环境德性,补充了传统德性伦理的德目,如开放;丰富了传统德性伦理中重要德目的内涵,如爱国主义、俭朴和保护性体谅;重申了公共德性和认知德性在当代环境伦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当代西方环境德性伦理新发展所取得的思想成果对于环境哲学与环境保护实践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任继周院士主编的《中国农业伦理学导论》是中国农业伦理学的开山之作。该著作认为农业伦理学是农业系统自身作为关联整体的内在要求,从而农业系统关联整体对于农业伦理学具有本体论意义。其次,该著作也从"时"、"地"、"度"、"法"四个维度来构建农业伦理学的具体内容。最后,该著作基于农业系统的动态平衡思想,使自然科学与哲学、伦理学融会贯通,也使中国传统伦理在当代农业实践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了汇中西之学、通古今之变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哲学研究主要从哲学维度审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现实应用,具有推进哲学研究领域拓展和内容深化的理论意义、引导人工智能相关科技伦理规范及人文约束的实践意义以及支持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的历史意义。人工智能哲学研究需要重视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伦理学等维度的问题,未来应当关注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评判人工智能引发的科技和社会变革的意义、人工智能的奇点突破及其评价、人工智能在社会认识论中的应用建构、人工智能引发的技术运用与社会问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与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定于2011年8月24—26日于大连理工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社会科学哲学问题、科技伦理学、科学文化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哥白尼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文章对哥白尼革命在若干学科中的同构性现象作了一些梳理。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基督教神学中关于亚当夏娃的故事;历史学中从希腊史学向基督教史学的转变;路德与加尔文发起的新教改革;康德和胡塞尔的哲学创新;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的创立;列维.布留尔对原始思维的研究;凯恩斯的经济学革命;皮亚杰对发生认识论的研究;生态伦理学的人类中心主义向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中都有天文学哥白尼革命的投影,这种整理对理解不同学科的同构性概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与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定于2011年8月24—26日于大连理工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社会科学哲学问题、科技伦理学、科学文化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