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北地区优质小麦品种选用及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制定规划,规模种植 在小麦种植地区,应根据国家和地方对各类不同品质小麦的需要,规划建立不同品质类型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如:面包、面条和馒头专用型小麦应在土壤氮素水平较高、土质偏粘的淤土、砂浆黑土和中壤土集中的地区种植;饼干、糕点专用型小麦应在沙质土壤集中的地区发展.在规划中,每个县或每个乡镇应重点种植1~2个品种,实行规模化种植,有计划组织生产和经营,进行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逐步做到专产专用,优质优价,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优质小麦的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2.
《安徽科技》2011,(Z1):19-21
一、课题实施背景安徽位于我国北纬33度附近的小麦生产潜力区,小麦种植面积已达3600余万亩,小麦是安徽第一大作物,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4位.小麦生产在淮北乃至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在各项鼓励发展粮食生产政策的推动下,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安徽省小麦生产发展较快.2010年全省小麦单产达到340公斤/亩,比全国平均单产高18.6公斤/亩.然而,安徽省小麦生产与邻近的河南、山东等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小麦生产稳定性差,尤其是高产田块年际波动大.究其原因,除了受南北过渡性气候影响外,品种的选用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严重滞后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随着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加剧,未来安徽将是我国小麦增产潜力较大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粮食安全中承担更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4.
5.
《安徽科技》2011,(z1):52-55
淮北地区是我国北纬33°小麦产业带的重要部分,安徽省小麦主产区,近年淮北地区旱茬小麦面积保持在2100万亩左右.该区生态条件适宜,旱作茬口,产量较高,是安徽省小麦主攻高产和优质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起,安徽省提出小麦主攻淮北,自那时起,该区小麦高产技术推广工作基础较好,各类高产攻关活动活跃.“十一五”时期全省小麦纳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组织“淮北地区旱作茬小麦丰产优质技术集成与示范”任务,由涡阳、蒙城、太和和灵璧4县人民政府承担,所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科技局实施,并由“淮北地区旱作茬小麦超高产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研究组专家负责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7.
长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高肥宽行稀播”简称“高宽稀优化栽培是冬小麦禾谷类作物高产优质低耗的一条重要途径,1985—1988年的多点试验和跟踪调查表明,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1%,全氮含量≥0.07%,速效磷含量≥15—20ppm,土壤整体结构较好,小麦常年亩产250—300公斤的土壤基础上,每亩施用 N10—15公斤,(P_2O_5)8公斤,适当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搭配,即可作为“高宽稀”优化栽培的土肥基础。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是一种中温性木腐生胶质菌类。段木栽培黑木耳高产技术是选用优良菌种,适时伐树、截段,选择处理好耳场.适时点菌,适当提高点菌密度,做好段木养菌管理,加强育耳管理措施和及时采收。 相似文献
9.
利用春小麦在冀东生育期短的特点,以冀张春三号小麦为试材,对影响产量的主要栽培措施(播期、播量、施肥期、施肥量及群体结构等)进行探讨。从而找出投入少,收效大的最佳栽培系列指标,实行规范化的种植,使春小麦生产达到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0.
11.
江苏省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江苏省水土资源特征,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各地水稻高产节水灌溉的实践,因地制宜分区推广水稻浅湿灌溉,浅湿调控灌溉,控制灌溉以及水稻旱作灌溉技术,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指标和操作规程,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体系,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江苏省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13.
14.
大蒜原产亚洲西部,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品种繁多,资源丰富。现介绍几种新的栽培技术。 1 快速催芽育苗。蒜瓣休眠期长,蒜皮包得又紧,常规播种需要半个月以上才能出苗;若采用下述任一法催芽,不仅可以提早出苗,而且出苗率高,幼苗粗壮,生长快,产量高。 (1)人尿催芽。将选好的大瓣蒜种,用人尿浸48~52h,待蒜瓣发红,捞出稍沥干后播种。播种后加盖6~9cm覆盖物,如猪、牛粪,草或湿稻草,5~6天即可齐苗。 (2)剥尖皮催芽。用剪刀将瓣尖皮剪去,或用手剥开蒜尖皮,现出蒜尖肉即可播种,播种后加盖6~9cm如(l)的覆盖物,7~8天可齐苗。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目前我市小麦粮价低、成本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差的实际,积极开展小麦节本增效高产栽培试验研究,以探索出适合我市实际的低成本、高效益的田麦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油菜高产栽培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油菜生长发育和需肥特点,提出了高产栽培与施肥技术,包括培育壮茁、适期移栽、合理密植、抓好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科学施肥主要贯彻稳氮、增磷、施钾、施硼的原则,坚持有机、无机肥结合,底肥、追肥结合,推广秸秆还田,配方施肥,分段施肥,促进春发稳长,打好高产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高产小麦育种如何取得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维平 《科技导报(北京)》1998,(4):45-47
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营养价值最高,总贸易额最大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它与水稻并为两大细粮作物,我国约有1/3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小麦的丰欠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与社会的安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麦生产先后出现过3次大幅度的增产,人均小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试验和分析明确了小麦、夏玉米“一体化栽培”的三大理论基础,即作物与气候的时空统一律、两作物栽培生理学特性互补律及一体化栽培的气候学基础;总结发现了两种作物的7个生物学互补特性,提出了7个方面的技术对应关系;并建立了小麦夏玉米一体化栽培的科学新概念,为提高光热利用效率,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