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琛 《科技信息》2013,(23):303-303
"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本文从对赤潮发生研究,研究害赤潮能通过改变浮游动物的食物质量及密度,改变环境条件等方式对浮游动物的摄食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吴凡 《华东科技》2010,(5):45-45
<正>面对即将召开的上海世博会,威胁安全的因素无处不在,即便是幽暗的海洋深处。2010年4月16日,随着中国海监51船缓缓驶离码头,上海世博会海底光缆巡护专项执法行动正式启动,直升机、舰船配以尖端的装备,将在半年内,持续游弋在中国的近海……国际海底光缆如同条条"大动脉",  相似文献   

3.
听说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于是我想驾驶着自己设计的海底资源输送机到水下探宝。快到海底时,只要按下启动键,输送机就会开始工作,从吸到的泥土和石头中筛选出有用的物质、并通过管道把它们输送到停在海面的大轮船里。  相似文献   

4.
基于LabVIEW的海洋赤潮生物荧光实时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潮是近海常见的重要灾害之一,为了建立对赤潮生物的有效监测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abVIEW语言的海洋赤潮生物荧光实时采集系统.该系统通过光电倍增管将赤潮生物受激光激发出的荧光信号获取并转换为电流信号,通过信号调理电路及基于LabVIEW编程的数据采集卡将电压信号读入计算机处理并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时有效地捕获海水样品中赤潮生物的荧光信号。为检测和计算海洋赤潮生物及其浓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测途径,有助于预测海洋赤潮爆发.  相似文献   

5.
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学习后,教师又提出:每当人们提到辽阔的草原,就会想到浩瀚的海洋,就会想到海洋中斑斓的海底世界和海面上飞翔的海鸥,但是,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牛羊在水里泡着、鱼在树上挂着、鸟在地上躺着,我们会认为怎样呢?这些现象又说明了什么昵?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2016,(2)
正海藻虽小,却能引起壮观的赤潮,更与人类的生活甚至命运息息相关。这群了不起的小小"弄潮儿"究竟兄弟多少?它们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贡献?是不是赤潮元凶呢?海藻是海洋中最常见的生物,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北冰洋到南极洲,每片海域都有藻类生存和繁衍。提到海藻,大家就会想到海带、紫菜,当然还有赤潮。赤潮和水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观察并记载了这类现象,如《创世纪》第7章第21节就描述了水华现象:"河中的鱼都死  相似文献   

7.
通过收集整理2001—2017年相关数据, 对我国近海海域赤潮爆发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 我国近海海域赤潮发生规律呈先增后减趋势, 2001—2005年, 近海赤潮面积和频次大幅度增加, 2006—2017年则明显减少。2008—2017年, 我国发生赤潮608 次, 引发赤潮的第一优势物种有65种。其中,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是引发赤潮次数最多的生物, 共计106次。各海区赤潮的影响因素有差异: 渤海区赤潮面积变化主要受营养盐和总氮影响, 东海区赤潮面积和次数变化与营养盐、总氮、总磷和亚硝态氮显著相关, 南海区赤潮面积变化与污染物入海量和CODcr显著正相关(P<0.05)。为进一步减少赤潮爆发, 提出我国近海海域赤潮防治建议: 建设在线监测站点, 采取因区制宜的管控措施, 加强源头排污管理, 完善应急响应体系, 进行海洋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8.
海洋电子耳     
不少人认为,在海洋深处是漆黑一片、寂静无声的。真是这样的吗? 前些时候,美国科学家在离海面60海里的海底安置了一种名叫“电子耳”的海洋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以海平面为准来测量海平面上的陆上物体的高度。其实,海平面并不平。为什么海平面不平呢?一是涨潮、落潮、风暴和气压高低等因素,使海面始终不能归于平静;二是海底地形的不同,也决定了海面的不平。我们知道,海底不仅分布有巍峨的海底山脉、平缓的海底平原,而且还有许多陡峭的海底深沟。由于受海底地形的影响,一个海区的海面会低于或高于另  相似文献   

10.
庄轩 《厦门科技》2002,(3):56-57
海洋素有"蓝色宝库"之称,但有时由于某些环境因子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在近岸海域更为常见.这和沿海的水深较浅,受大陆影响较大以及环境变化较快密切相关.赤潮就是海水变色的一种自然现象,这个现象是由某些微小的海洋浮游生物(称为赤潮生物)的爆发性增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沿海工业、农业、海水养殖业以及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促成近海海洋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含有富营养化物质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海水养殖污水的过度排放 ,使得近海的海水中氮、磷营养元素大量增加 ,造成近岸水体富营养化 ;人们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大肆捕捞鱼类、贝类 ,以致失去了食物链上一些组成部分 ,因而导致赤潮发生的频率增高、范围扩大、加剧了海洋灾害 ,对近海的海洋资源和海洋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赤潮大面积频繁发生 ,对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亮出红牌。我国沿海地区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区域 ,其所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 ,…  相似文献   

12.
碟光书影     
《少儿科技》2013,(1):32
《神奇校车:海底探险》同学们,当你翻开这本书,"神奇校车"会带你遨游海底世界。你可以见到很多新东西,认识许多"好伙伴",有鲜艳的珊瑚、半透明的水母、做喷水运动的鱿鱼、硕大的鲸鲨……童年是培养人兴趣的黄金时期,"神奇校车"是帮助你获取海洋知识、建立你对海洋科学初步感情的好工具。它也许还能打开智慧之窗,让你靠不断努力成为一名海洋学家。当你合上这本书、结束这段精彩"旅程"时,你会感到幸福和满足。  相似文献   

13.
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全球平均海面高模型的建立一直是海洋测绘的研究重点。目前大部分的全球平均海面高模型在大洋区域均达到了较高的精度,而近海卫星测高回波受复杂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数据精度大大降低甚至无法使用。对WHU2013、DTU13和CLS15(MSS_CNES_CLS15)三种全球平均海面高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原因。并从全球选取89个验潮站,利用GPS观测统一验潮数据基准。通过参考椭球和参考框架转换,将三种模型海面高与验潮站得到的海面高在同一基准下进行比较,分析了三种全球平均海面高模型在全球范围内的近海精度。结果表明,WHU2013模型的近海精度高于DTU13和CLS15模型,CLS15模型的近海精度略高于DTU13模型。  相似文献   

14.
日本列岛,周围环以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东海等边缘海和太平洋,与海洋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了解日本近海海底地形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日本近海的海底地形论述如下。一、日本近海的大陆架日本近海的大陆架一般都是很窄狭的,世界大陆架的平均宽度约27公里,日本与世界平均值相比有一半以下小于27公里。在九州以西的大陆架是亚洲大陆向海中的自然延伸部分。在东北日本面向日本海侧的河口部分,有宽约40公里的大陆架。于太平洋侧大陆  相似文献   

15.
《奇闻怪事》2013,(2):22-23
大约在上世纪的中叶,国际上知名的海洋科研机构、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地质学家霍利斯特,在分析大洋底岩心时发现海底有波状结构,海底地形被冲刷成大片光秃秃的岩石和沟壑。而这种现象表明,只有被快速运动着的水流冲击后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其他则无法讲通。于是,他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说":大洋海底存在着海底风暴。这个"假说"于1963年在美国旧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赤潮说起大海,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是它湛蓝和清澈的海水,还有那一望无际的海面上不时掀起的滚滚白浪。但是,你可曾想到和看过海水变色吗?由于海水富营养化引起的赤潮,使得海水有时会变成红色、粉红色;有时会变成黄色、茶色或茶褐色;有时又会变成绿色、土黄色、灰褐色等等。沿海群众把这种海水变色现象俗称为“铁锈水”、“臭水”、“茶叶  相似文献   

17.
1、海洋殖民地2、大西洋隧道海洋殖民地是理论上人类永久性在海洋"殖民居住",像这样的殖民地可能漂浮在水面上、或固定在海底以及存在于海底与水面之间。是一种理论上的交通通道,它跨越大西洋、北美洲和欧洲之间,能够承载火车等类型的交通工具,使用先进的技术,预计交通工具的速度可达到300-5000英里/小时(500-8000公里/小时)。  相似文献   

18.
海洋尖尾虫对海洋卡盾藻的扰动摄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尖尾虫是世界广泛分布的一种海洋浮游原生动物,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室内海洋生物实验的模式海洋浮游生物。采用连续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在共培养条件下海洋尖尾虫对海洋卡盾藻的摄食特征。结果表明,在共培养条件下,海洋尖尾虫摄食海洋卡盾藻的方式为扰动摄食,这种摄食方式在国际上尚属首次报道。该研究结果为探讨赤潮演替和近海生物群落演替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索菲.布 《科技潮》1998,(3):105-105
威胁海洋的3/4以上的污染来自陆地。其中9成的污染集中在生态平衡极易遭到破坏的海滨地区。海洋始终是一个大垃圾坑。人们把海洋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一个具有循环、排泄、净化作用的无限制自由区。数千年以来,它一直在吞噬着人类制造的各种垃圾。但是,大海还能继续抵御越来越多的污染的入侵吗?来自百慕大生物研究站的托尼·那普回忆说,"政府间海洋委员会"在过去的20年间通力合作作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海洋里已经找不到一块没有人类活动足迹的地方了"。如果说油轮沉入海底、海面飘浮石油成为我们今天报纸的头版新闻的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2017,(1)
正近年来,"水母暴发"一词频现报端。由于水母消亡后会向海水中释放大量营养物质,并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还会引起水体缺氧和酸化,因此,水母暴发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乃至灭绝性的影响。海中水母暴发快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赤潮、绿潮、水母暴发和海星暴发等海洋生态灾害频发,给近海生物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甚至毁灭性的危害,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