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对朱家尖岛南沙海滩的沉积环境、动力条件、地形地貌进行调查与监测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波能流公式对海岸的沿岸泥沙运动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海滩沉积物以沙为主,物质来源主要是邻近的海岸基岩风化侵蚀产物;受海岸波浪、潮汐、潮流等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综合作用的影响,海滩剖面地形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夏季侵蚀、冬季淤积;海滩东侧侵蚀、西部淤积的年际变化特点与沿岸输沙密切相关;沿岸输沙计算结果显示各岸段沿岸净输沙量平均值介于43.85×103~172.77×103 m3/a;自东向西的沿岸输沙主要由ESE、SE向的入射波所致,自南向北的沿岸输沙由S向入射波所致,在不考虑人类活动对海滩影响的情况下,沿岸输沙在海滩长期的演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估算我国河流每年向海输沙达22亿吨左右,其中渤海容纳总量的66.5%,东海27.7%,南海5.5%,黄海0.3%。黄河输沙约占一半,小于4φ的颗粒达80—90%,泥沙扩散较远,从而对我国长江口以北的海岸和浅海水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沿岸各地貌的类型,规模和特点明显地受到各河流入海泥沙的数量和性状的影响,而河流输沙口,即河口的迁移则制约了地貌发育的态势。当输沙口向海延伸或向陆退缩时,以三角洲为核心的地貌组合发生整体迂移,可造成新、老地貌组合互相叠加现象,这是一种渐变过程。当河流输沙口在较大范围内摆动时,就导致了入海泥沙在空间上的突然转换,原河口附近的堆积地貌组合因受侵蚀而退化,而在新河口处开始发育新的堆积地貌组合,其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河流携带入海的沉积物或沿岸剥蚀物中矿物的分布及再组合是受多种因素控制的。为了确定控制鲁南两城河至白马河沉积物样品中矿物分布及再组合的主要因素,作者对该区109个沉积物样品的重矿物资料进行了Q型和R型因子分析。研究指出,在诸多的河流中,白马河和两城河是控制该区沉积物分布的最主要的河流;矿物的化学稳定性是决定该区矿物再组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钦州湾为一葫芦形海湾,为广西海岸带发育较好的淤泥质海岸。其地形、地貌决定了海湾的发育。内湾发育占了其面积的80%以上的潮坪;外湾发育了潮流脊以及沙滩,其沉积物为细砂和中粗砂。潮坪的物质主要来源于钦江、茅岭江以及海岸和海湾内的侵蚀、削蚀物。其主要特点是沉积物分选差,原生沉积构造不发育,生物扰动作用强烈。
由于环境条件不同,南定坪、果子山两潮坪在沉积物粒度、重矿物、微体古生物、生物组合、沉积构造等方面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5.
自长江口向南至浙闽的东海近岸海域展布一条连续的细粒沉积物带,该带对现代河口海岸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在阐述长江口、杭州湾、浙中沿岸和温州湾的区域背景以及重矿物、粘土矿物组份的基础上,运用 Q 型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上述四个区域和苏北废黄河口的矿物组份进行比较研究。主要与粗粒物质伴生的重矿物分布除紧邻的长江口与杭州湾外均显示突出的区域个性,反映区域地质背景的烙印,沿岸输移作用很弱。但是主要与细粒物质伴生的粘土矿物分布呈现极佳的相似性,存在泥沙补给的同源联系。产生这种物质联系的主要因素是长江入海悬沙以南下沿岸流为载体向浙闽海岸的扩散输移。  相似文献   

6.
东海近岸带沉积物陆源矿物组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长江口向南至浙闽的东海近岸海域展布一条连续的细粒沉积物带,该带对现代河口海岸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在阐述长江口、杭州湾、浙中沿岸和温州湾的区域背景以及重矿物、粘土矿物组份的基础上,运用Q型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上述四个区域和苏北废黄河口的矿物组份进行比较研究.主要与粗粒物质伴生的重矿物分布除紧邻的长江口与杭州湾外均显示突出的区域个性,反映区域地质背景的烙印,沿岸输移作用很弱.但是主要与细粒物质伴生的粘土矿物分布呈现极佳的相似性,存在泥沙补给的同源联系.产生这种物质联系的主要因素是长江入海悬沙以南下沿岸流为载体向浙闽海岸的扩散输移.  相似文献   

7.
钦州湾为一葫芦形海湾,为广西海岸带发育较好的淤泥质海岸。其地形、地貌决定了海湾的发育。内湾发育占了其面积的80%以上的潮坪;外湾发育了潮流脊以及沙滩,其沉积物为细砂和中粗砂。潮坪的物质主要来源于钦江、茅岭江以及海岸和海湾内的侵蚀、削蚀物。其主要特点是沉积物分选差,原生沉积构造不发育,生物扰动作用强烈。由于环境条件不同,南定坪、果子山两潮坪在沉积物粒度、重矿物、微体古生物、生物组合、沉积构造等方面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8.
山间洪流是福建省福清市大丘海岸扇三角洲的沉积条件之一,波浪,潮汐和沿岸海流是改造该扇三角洲沉积的主要动力,潮差引起的海平面和升降变化控制了洪流和海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大丘山间顺有小河流-海岸扇三角洲沉积环境由陡上,海岸过渡带和潮下带的前扇三角洲组成。  相似文献   

9.
在汕头市企望湾布设8条沙滩地形监测断面,根据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的3次现场测量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域内砂质海岸的冲淤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内沙滩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冲淤变化,沉积物分布受台风影响显著,纵向沿岸输沙仍是沙滩物质运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山间洪流是福建省福清市大丘海岸扇三角洲的沉积条件之一,波浪、潮汐和沿岸海流是改造该扇三角洲沉积的主要动力,潮差引起的海平面升降变化控制了洪流和海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大丘山间顺直小河流-海岸扇三角洲沉积环境由陆上、海岸过渡带和潮下带的前扇三角洲组成.对该区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的研究有利于古代扇三角洲研究和扇三角洲油气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11.
中上扬子晚奥陶世赫南特期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奥陶世赫南特期发生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冷事件.中上扬子地区典型沉积为观音桥组,富产全球广泛分布的赫南特动物群,对应冰盖扩张引起的全球海平面下降阶段.根据岩性、沉积构造、生物组合及其保存状态,赫南特阶划分出潮坪相及浅海陆棚相.湖坪相主要沉积观音桥组炭泥质灰岩、钙质泥岩,底栖生物繁盛.浅海陆棚相主要沉积五峰组上部Normal...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沉积体系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 ,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大量的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志留系可以划分成 2个沉积层序 ,又可分为 3个沉积体系 :(1)发育较高成分和结构成熟度的冲洗层理和前积序列的滨岸沉积体系 ;(2 )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的砂泥岩不等厚间互的滨外陆棚和斜坡沉积体系 ;(3)具平缓地势缺乏障壁岛的碎屑潮坪沉积体系。详细分析了这些沉积体系的岩性序列、沉积构造及粒度概率等沉积特征 ,建立了研究区碎屑海岸和碎屑潮坪沉积模式 ,确定了不同沉积相的平面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满加尔坳陷草 1井区为盆地的沉积中心。根据该区沉积相与生储盖层之间的关系 ,探明了塔北南斜坡滨岸砂岩和塔中北斜坡砂坪砂岩是今后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河南平顶山煤田山西组的沉积体系和聚煤模式。文中提出山西组下段形成于碎屑障壁海岸环境,山西组上段为三角洲沉积体系的进积部分。已组煤形成于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的上部,其发育过程明显受到基底沉积环境的控制。已组煤的聚煤作用特征是沉积基底地形高差、压实沉降率与泥炭堆积速率之间的平衡关系随海平面变化而变化。己组煤发育的气候条件可能属热带背景。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认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本溪组、太原组混合沉积特征,利用区域地质、钻/测井和岩芯资料,对碳酸盐-碎屑岩混合沉积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溪组-太原组既是带障壁海岸的海陆过渡相沉积,又是混合沉积;本溪组混积层岩性组合主要为碎屑岩、煤层夹灰岩,而太原组为灰岩夹泥岩及煤层组成;本溪组发育混积相类型为混积潮坪、混积瀉湖、混积障壁砂坝,太原组发育混积台地;结合区域沉积资料总结出了两种沉积相组合模式——本溪组发育混积障壁海岸相、太原组发育混积陆棚相;构造、海平面变化和气候是影响混积发育和组合模式的主要因素,其中,陆表海多期次海侵是混积主要原因。混合沉积决定了本溪组具有丰富的烃源岩、优质储集体和多套生储盖组合,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15.
Conclusions The magnetic fabric parameterK of the tidal flat with the same material sources in the wide coastal zone is a high-resolution indicator for the recognization of sedimentary dynamically active zones of tidal fla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agnetic fabric method could be widely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sedimentology, comparative sedimentology and sedimentary dynamics. The high and low values of magnetic fabric parametersq, F andL occur alternately, which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microbedding structures, such as small-scale sequences consisting of a single muddy layer and a sandy layer and small-scale sequence serie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magnetic fabric analysis could be a new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study of sedimentary microstructure sequence series of tidal flat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parametersK, L, F andq have revealed tha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variations of magnetic fabric parameters of sediments and the sedimentary dynamic environments are a new way for the studies of tidal flat types and sedimentation.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国内外对潮滩剖面形态和演变研究上取得的进展,以全球最典型、潮滩资源最丰富的江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潮滩观测量测方法、潮滩剖面形态及沉积过程,潮滩演变特征及其物质和动力响应等,并讨论了潮滩发育与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 ,确定了侯市地区长 6油层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 ,主要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分流河口砂坝、前缘砂席和分流间等 ,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 .在图像粒度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绘制概率累积曲线、C- M图、散点图和环境判别图 ,对该区砂体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及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 .长 6油层的三角洲体系代表了较为完整的自旋回 ,这一自旋回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分流河道迁移、袭夺、决口以及因压实的均衡调整等 ,从而形成三角洲复合体内部各分流三角洲砂体的相互叠置交错 .根据岩心微相分析、小层砂体形态和测井剖面对比分析 ,对该区长 6油层砂组及小层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 ,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 .  相似文献   

18.
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和若干三角洲的沉积模式目前已成为对比和解释古河流岩石层序的标准框架。但是,近来的野外资料和钻井资料证明,应该把末端扇模式加入上述沉积模式表中。末端扇的作用、地貌、有关的沉积物及沉积学特征相比河流体系及三角洲体系差距较大。通过大量的岩芯观察和描述,结合测井资料、区域地质资料及各项分析鉴定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对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二上亚段1砂组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认为该地区主要为末端扇沉积体系,在对末端扇的岩性、沉积相序、沉积微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末端扇的识别标志并建立了末端扇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9.
Rare earth element (REE) compositions of the suspended sediments from the rivers around the Yellow Sea were different in that Korean river sediments (Han, Keum and Yeongsan Rivers) yield stronger fractionations than Chinese river sediments (Changjiang, Huanghe and Yalujiang), shown by obvious enrichments of LREE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 relative to UCC (upper continental crust).Variations of source rock compositions in the drainage basin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differences of REE compositions between the river sediments. REE fractionation parameters including (La/Yb)ucc and (Gd/Yb)ucc as well as the ratios of La/Sc and Th/Sc can be treated as proper proxies for identifying the Chinese river sediments from those Korean river matters, and furthermore, for studying the provenances and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the marginal seas of China.  相似文献   

20.
惠民凹陷西部下第三系沙四段下部洪水-漫湖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心、录井、粒度及古生物等资料 ,对惠民凹陷西部下第三系沙四段下部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惠民凹陷西部沙四段下部发育洪水漫湖沉积。其主要特征为 :①岩石具有较高成分成熟度和较低结构成熟度 ;②发育重力流和牵引流兼而有之的沉积构造类型 ;③有丰富的生物扰动构造 ;④具条带状延伸的砂体形态。洪水漫湖沉积主要发育有洪水水道、洪水漫湖砂坪、洪水漫湖砂泥混合坪、洪水漫湖泥坪和漫湖风暴 5种沉积类型 ,根据平面及剖面特征建立了沉积相模式。洪水水道及洪水漫湖砂坪沉积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 ,是惠民凹陷深层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