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厦门大学乐爱国副教授所著《道教生态学》2005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五章25万字,分为道教生态智慧的历史渊源、道教生态学的哲学基础、道教生态学的理论要素、道教生态学的伦理建构、道教生态学的现实延伸等部分。这是第一部全面论述道教生态思想,试图建立“道教生态学”体系的学术专著。书中认为,道教的天地万物与人同源、同构以及同具有道性的本质是道教生态学的自然哲学基础;道教提出的“天人合一”、“天父地母”、“道法自然”是道教生态学的基础理论要素;道教提出“慈心于物”的道德认知,倡导“仙道贵生”的道德情怀,建立“守道而行”的道德准则,构成了以普遍生命为中心的道教生态伦理。从这三个层面出发,不仅展现了今天所需要的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而且看到了可供今天选择的绿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论道教与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生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5):12-17,11
道教特有的长生成仙理想和因此形成的重视生命及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使其与中国科学的许多领域产生了密切关系。道教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具有内在的构成性的作用,在科学发展史上有重要贡献。道教的宗教文化特征注定它将科学作为服务其终极关怀的“工具”,因而使它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产生内在的制约作用。中西文明差异,尤其是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科学”概念,导致西方学术界——进而是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道教与科学关系的简单否定。重新认识“科学”,是对中国科学、进而道教与科学关系在真质层面进行把握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09,(21):66-68
丝绸之路为炼丹家们带来了异域的矿物、植物和香料 中国的炼丹术,源自远古时期人们对长生不死的向往,战国时期方术盛行,一些方士认为只有金石之类的不朽之物方能成就人的不死之身,用金石炼丹由此肇始。东汉末年随着道教的产生,炼丹术与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修炼实践相结合,目趋兴盛。炼丹服药之所以在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蔚然成风,与当时对道教的推崇密切相关,这一点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4.
道教外丹术颇受学界关注,有关外丹术特性之探究却少有.外丹炼制的年轮昭示着技术的历史积淀;外丹术有明显的实用性考虑;其中也体现了炼丹者的宗教信仰本色.对道教外丹术这些特性进行深入考察,有助于发掘道门技术活动的规律,也可以鲜明展现道教教义教理.  相似文献   

5.
以重生贵己为显著特征的道教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围绕"长生不老,修真成仙"的旨趣,形成了宏大的养生理论体系,我们称之为"道教养生哲学".道教养生哲学是道教养生智慧的理论升华,其深层内核是道教养生思维方式,其理论特质是文化技术.以文化技术的全新视角来解析道教养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为炼丹家们带来了异域的矿物、植物和香料中国的炼丹术,源自远古时期人们对长生不老的向往。战国时期方术盛行,一些方士认为只有金石之类的不朽之物方能成就人的不死之身,用金石炼丹由此肇始。东汉末年随着道教的产生,炼丹术与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修炼实践相结合,日趋兴盛。炼丹服药之所以在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7.
在宁夏灵武市水洞沟发现的明代“藏兵洞”,是古代地道战的“活标本”,也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建筑。这个立体防御工事,曾在防御明代鞑靼、瓦剌入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南宋金元之际是中国传统数学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道教又一次进行重大变革的时代。过去学术界已经注意到这一时期道教思想、组织与传统数学的密切关联,不过研究的重心则集中于北方道教(主要是全真道)与天元术的关系上,对于南方道教与数学关系的探讨则显不足。学界过去在研究这一时期道教的历史时,亦鲜有关注到其中的数学因素。而考察文献可知,南宋至元代南方道教作为社会实体,对传统数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数学也正是南方道教建构自身义理、仙学和仪式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评《中国古星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陈美东先生主编的《中国古星图》一书,是最近出版的中国天文学史重要著作。该书不但对中国古代星图的诞生、发展、品种、成就和在世界星图史上的地位作了综合论述,而且对以前很少开展专门研究的明代星图,作了全面、系统的专题研究,从而使该书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全面研究中国古星图的传世之作。过去概略研究过的明代星图有6种,这次以《天文节候躔次全图》为重点,增加了新发现的7种明代星图,比较全面展现了明代星图发展、演变的概貌。  相似文献   

10.
《天下图》被认为是朝鲜李朝时期制作的圆形世界地图,但其制图思想来源在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基于对《天下图》中"海外五岳"、昆仑山、天台山和三天子章山在道教中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认为《天下图》反映的是道教天下观,因此,其制图思想极有可能来自道教,甚至为道教所创,其"圆形结构"是道教所秉持"浑天盖地"宇宙观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1.
明代数学有其特殊性,算盘的发明和珠算的发展是中算的一场革命。该文对明代数学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与应用性,以算为主、算理合一的机械化算法体系以及吸收西洋数学、开中西数学合流之先河诸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明代数学处于所谓“沉寂”、“倒退”之说提出了商榷。  相似文献   

12.
道家、道教的生态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道教丰富的生态思想中包含美学思想.道家、道教以道为核心构建了一个以自然主义为特色的完整的生态美学体系.当然,道家与道教在这方面有区别,但共同性更多.道教继承了道家生态美的主流思想,以生命为基点,对道家生态美思想进行了细化、拓展.在审美实践方面道家、道教也有贡献,其审美思维及相应的实践方式是反认识论的、直觉体验型的,他们还基于自己的生态美学观勾画出了生态人的楷模和理想生态社会的蓝图,并为此做了努力.道家、道教的生态美学思想及审美实践卓然高妙而独具一格,能够给予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与其技术主义社会一种新范式的冲击,对我们推进当代生态哲学发展有强烈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万历野获编》是明沈德符撰写的一部史料性笔记。卷二十涉及明代天文历法等内容,常被天文学史的著述征引。本文以明代有关史料为依据,对卷二十“历学”一条进行了逐句分析,认为这条文献或不够准确,或与史实出入。因此,在引用沈氏笔记亦或其它笔记史料的科技史文献时应该慎重。  相似文献   

14.
一个意大利人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他见证了清朝最强盛而充满自信的时期,他的作品一直深锁宫中,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得以一睹其真容。  相似文献   

15.
《万历野获编》是明沈德符撰写的一部史料性笔记。卷二十涉及明代天历法等内容,常被天学史的述征引。本以明代有关史料为依据,对卷二十“历学”一条进行了逐句分析,认为这条献或不够准确,或与史实出入。因此,在引用沈氏笔记亦或其它笔记史料的科技史献时应该慎重。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中国有着自成体系的物种分类思想,道教中的物种分类思想则是其中最丰富与最突出者。本文认为道教中的物种分类方式可以区分为三个层面:其一是言语层面的物种分类;其二是本草学层面的物种分类;其三则是易学层面的物种分类。对于物种的起源与演化问题,道教则认为是由道生成元气、阴阳、五行等创始元素,再由这些创始元素创生诸物,诸物种并非固定不变,在一定条件下能突破物种的界限而相互变化。  相似文献   

17.
青城山与都江堰,都在四川省境内,都江堰有闻名于天下的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青城山是道教名山,我国的道教发源地之一,自古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于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将青城山———都江堰作为一个整体,以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属于道教名山。建福宫,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天然图画坊,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位于…  相似文献   

18.
《参同契》与中国古代炼丹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魏伯阳所撰《参同契》,标志着中国古代炼丹学说体系的初步建立,并对后来道教炼丹术中各种理论的创立、实践和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唐宋以后,各代学者对《参同契》的内容颇多歧见,但通过对《参同契》炼丹内容的具体释读,发现其炼丹学说可概括为“丹鼎小宇宙论”、“丹药生成化合论”、“丹药五行反应论”和“铅汞大丹论”4个方面,同时还揭示了道教炼丹学说中的时空浓缩效应以及决定炼丹药物是否珍贵的“金精”、“水基”实质与“两孔穴法”原则。  相似文献   

19.
初唐著名的道教理论家成玄英的自然观,是中国哲学史上承先启后的创造性认识收获。既深刻地总结了魏晋玄学与前代道教的思想成果,又深刻地影响启迪了宋元老庄学的精神成长。人文蕴藏着自然的准则的判断以及围绕自我存在问题的中枢展开的系统分析,其丰富遗产值得我们在现代意识的观照下认真反思总结。  相似文献   

20.
朱熹的科学思想与道家、道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是李约瑟用以说明道家有机论自然观对中国科学技术有促进作用的三个典型之一。这三个典型中 ,朱熹是对科学技术研究最多的。朱熹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思想 ,直接渊源于沈括 ,而指导沈括作出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思想则来之于道家、道教。这促使我们深入研究朱熹在具体科学领域的思想与道家、道教的关系。本文考察了宇宙演化与宇宙结构、生命科学与医学、气象科学等领域 ,指出 ,这些领域中朱熹的思想 ,与道家、道教确实有渊源关系。指导朱熹得出这些思想的道家有机论自然观 ,既对西方有影响 ,也对朱熹身后中国科技的发展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