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乾隆年间,南疆社会较为稳定,传统农业特征得以延续。维吾尔族人口不断增长,但南疆本身自然和社会环境对农业发展存在较多不利因素,造成了人、地、水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已成为影响后期社会稳定的主要诱因。清政府通过移民的方式,对维吾尔族人口分布进行了整合,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社会稳定。本文就是通过研究地理环境、饮食习惯、各种农业资源等农业特征,来探讨清代南疆维吾尔族的农业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详细讲述1949~1966年间维吾尔族女性的上装、下装、鞋子以及头饰,对此阶段新疆维吾尔族政治、妇女解放、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外来因素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分析,总结出维吾尔族女性服饰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维吾尔族男性视角对品行、容貌、爱情、忠贞、门第等方面有着超长稳定性和持久影响力的维吾尔族择偶谚语进行了勾勒和探讨,阐述了其中蕴含的维吾尔男性族群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行为准则、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心态等方面显性或隐性的择偶标准及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新疆地域辽阔,维吾尔民居风格多样,其中尤以南疆维吾尔族民居最具代表性。维吾尔族民居装饰喜好绿、红、兰、白、黄色,而且喜好将上述色彩搭配,形成一种色彩对比强烈、艳丽,气氛热烈而浓郁的独特效果。对绿、红、白、黄色的崇尚以及运用,是由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及维吾尔族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宗教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维吾尔当代女性文学中以爱情和婚姻为题材的情爱小说占有很大比重,女作家们在作品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被维吾尔传统婚姻观和道德伦理观裹挟,在爱情、婚姻、家庭中陷入悲惨境遇的各种女性形象,体现出维吾尔族女作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民族发展的忧患意识。同时提出在全球科技高速发展、现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维吾尔族女性走向何方的质疑。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农民工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体育设施不足、闲暇时间少、工作强度大导致维吾尔族农民工参与锻炼内容单一、技术含量低、缺乏社会指导,总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并就加强政府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改善体育设施,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更好的促进维吾尔族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我国少数民族文献拥有的地方性、民族性、多样性等共同特点;结合维吾尔族的历史和文化总结出了维吾尔文献有别于其他民族文献的宗教色彩,内容上具有较强的整合性和不连贯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资料,分析维吾尔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认为维吾尔族传统体育文化来源于传统的节日、劳动生产、宗教的信仰和对祖先的崇拜。目前在新疆地区开展的相对较好,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拥有一定的地位,项目分类较多。在开展情况、组织者的身份、参加的动机、参与次数和时间、开展的场所等方面相对较好,但为其更好地发展和传承制造了一定的局限性,加上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维吾尔族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37名维吾尔族大学生第三磨牙萌出的特点及阻生牙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口镜在灯光下口内直接观察的方法,对637名17~24岁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第三磨牙萌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①637名维吾尔族青年第三磨牙萌出率为49.22%,男性为54.26%,女性为46.62%.②在已萌出的958颗第三磨牙中,201颗出现了不同类型的阻生,阻生率20.98%,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阻生类型中垂直阻生的比例最高,远中阻生的比例最低.结论:①本组调查数据填补了有关资料的空白.②维吾尔族青年第三磨牙萌出数据和其他文献报道的有差异,相关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维吾尔族女作家哈丽旦·伊斯热依力的小说集《城市没有牛》进行分析,主要考察在社会历史变动中当代维吾尔族城市女性的艰难生存现状,审视她们复杂多样的既有压抑、扭曲也有萌动、觉醒的女性意识,并认识作家对于女性生存现实与精神意识现状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种富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资源。对音乐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可以有效地营造文化旅游氛围,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并极大地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味和游客的旅游质量。随着新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诸多的旅游产品中,民族歌舞表演是展现新疆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迎合市场需要,目前新疆的民族歌舞旅游产品大多经过不同程度的舞台加工,服饰、舞蹈、音乐等方面或多或少经过不同程度的改变提供给游客的消费。文章首先探讨了维吾尔族音乐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侧重分析了维吾尔音乐文化资源及其旅游中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组织的知识整合日益受到学者的重视,但相关研究对知识整合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本文研究组织内部软件层面的内部社会资本和组织文化对知识整合的影响,并以华南地区151家企业为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理论贡献在于证实了内部社会资本和组织文化对知识整合均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而且内部社会资本和组织文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果为企业通过提高社会资本和运用组织文化来提升知识整合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花椒是我国传统的辛辣香料,发展花椒种植业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人民积淀有内涵丰富的花椒文化,继承弘扬花椒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科技,从饮料食品、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医疗保健、生态农药制造等方面开拓花椒业市场,发展山区和民族地区绿山富民产业,促进民族地区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科学的发展具有技术传统和精神传统,而且形成了社会建制.技术也是社会地建构起来的.科学技术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科技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它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标尺.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要注重人文关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一个同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用体质人类学目测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自东向西的七个地区,调查了具有典型人种分类意义的体质特征指标“达尔文结节”在不同地区维吾尔族中的分布,为深入探讨近现代维吾尔族的人种构成、人种特点及演化过程提供体质人类学依据.达尔文结节在维吾尔族成年人(18~45岁)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女性61.08%,男性64.23%,平均62.65%,同一地区维吾尔族成年男性发生率与成年女性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自东向西不同地区维吾尔族“达尔文结节”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呈自东向西明显逐渐递减的趋势,发生率最高为东部的哈密市(73.36%),最低为西部的喀什市(51.42%).上述现象可能因现代维吾尔族形成时人种构成的多源性所导致,主要体现来自东(蒙古人种)西(欧罗巴人种)两大人种不断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发展使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际愈发频繁,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之一。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饮食观念、饮食对象、饮食方式与餐桌礼仪等方面。了解产生差异的原因,可以促进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发生冲突与障碍。  相似文献   

17.
民俗学家阿布都克里木·热合满教授在维吾尔民族文化沃野上勤耕30余年,成果累累,在维吾尔民俗民间文学研究、塔里木文化研究、突厥学研究、维吾尔古代文学研究和丝绸之路研究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建树,不愧为中华民族民俗学界一位颇有见识的少数民族民俗学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新疆绿色食品的发展特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锅庄是否归属于休闲体育文化,由于认识角度的差异,至今仍存在模糊性。尝试从形成锅庄的历史文化渊源,锅庄在适应文化变迁中社会功能的转换,在发展过程中与现代体育文化的交织和碰撞进行实证考察。锅庄文化与现代休闲体育具有明显的融合性和共通性,锅庄融汇于休闲体育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历史产物,它是通过社会与经济环境的选择而实现的。文章详细地分析了对玉林文化的发展与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地域文化和其他因素,将玉林文化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原型期、融合期和成熟期;并且分析了玉林文化的特点,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到玉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