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零保温"淬火状态下,25MnV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了马氏体的形态及转变特点。实验表明,在870~910℃温度范围内,该钢的强硬性随淬火温度的增加而提高,910℃"零保温"淬火达到峰值。当淬火温度高于890℃,"零保温"淬火的性能优于传统的保温淬火。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零保温"淬火温度对27SiMn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零保温"淬火条件下,奥氏体成分的不均匀性和马氏体转变的特点.实验表明,"零保温"淬火条件下,830~930 ℃范围内,随淬火温度升高,27SiMn钢的强、硬度和延伸率均增加;高于930 ℃后,逐步下降.该钢"零保温"淬火后得到细小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其原因与奥氏体晶粒细化和奥氏体中碳元素分布不均匀有关.27SiMn钢缸体采用(900±10)℃淬火,(630±10)℃回火的"零保温"调质处理工艺,力学性能完全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实验室及工业试验,分析、验证了60S12Mn钢制的Φ140×Φ70.8×5×9型碟到弹簧应用“零保温”淬火工艺的可行性.在工业试验过程中.提出了通过测量电阴炉恒温后的通电时间来绘制该炉的耗能曲线,从而确定工件的“零保温点”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4.
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27SiMn钢临界区淬火后的显微组织和亚结构,观察到其显微组织由铁素体和马氏体组成,组织形态随临界区淬火温度的不同有所差异;铁素体中具有高密度位错;马氏体中孪晶增多,但没有贯穿整个马氏体片,其周围有高密度位错。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传统奥氏体化理论的详细分析,证明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应用的淬火保温时间是保守的、不确切的,可以缩短为零。文中用60Si2Mn钢进行了“零保温和传统淬火工艺试验,将其淬火组织.奥氏体晶粒度和机械性能指标等进行对比,分析了60Si2Mn钢“零保温”淬火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对45钢热处理试样进行不同淬火介质和不同淬火加热温度的热处理,测试其硬度并采用金相显微镜分析其金相组织.实验结果表明,水淬后试样硬度值较高,淬火效果好;淬火加热保温时间10rain热处理后晶粒较小,淬火加热保温时间30min淬透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探讨GCr15SiMn轴承钢840℃油淬火后,分别在260℃、350℃、450℃、550℃回火,得到不同的原始组织,再进行激光淬火。发现260℃回火状态,表面组织为粗大的针状马氏体,硬度值低;而350℃、450℃、550℃回火状态,表面组织为“隐晶马氏体”,硬度值高,其中350℃回火表面硬度值高达Hv=1096,淬硬层深度可达1mm。  相似文献   

8.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金相软件和洛式硬度计,对Cr5钢组织进行了观察、物相(淬火前后)分析、碳化物含量的计算和硬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Cr5钢中碳化物相主要是Cr7C3、Cr23C6和Cr3C2相,其形貌特征有球状、椭球状和棒状,并且无规律地分布于基体上;淬火后碳化物部分溶入基体,未溶碳化物以细小颗粒状分布于马氏体上;碳化物的溶解量随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970℃时,碳化物大部分溶解;保温开始阶段,碳化物溶解速率较快,随时间的延长溶解速率减慢,超过60 min时,溶解速率趋于零;Cr5钢硬度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970℃加热保温60 min硬度达到峰值,为55.4HRC。  相似文献   

9.
探讨GCr1 5SiMn轴承钢 840℃油淬火后 ,分别在 2 60℃、 35 0℃、 45 0℃、 5 5 0℃回火 ,得到不同的原始组织 ,再进行激光淬火 .发现 2 60℃回火状态 ,表面组织为粗大的针状马氏体 ,硬度值低 ;而 35 0℃、 45 0℃、 5 5 0℃回火状态 ,表面组织为“隐晶马氏体” ,硬度值高 ,其中 35 0℃回火表面硬度值高达Hv =1 0 96,淬硬层深度可达 1mm .  相似文献   

10.
重新认识亚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与保温时间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钢铁热处理目的是改善其组织 ,提高其机械性能 ,延长机械零件的使用寿命。然而该工艺大量消耗能源。我国机械工业正在服役的热处理设备中 ,电炉约占 90 % ,年耗电量将近 90亿度 ,经过多年努力 ,虽然全国热处理平均电耗已由 1 978年的约 1 60 0度 /吨 ,下降到目前的约 1 0 0 0度 /吨 ,但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平均处理 1吨工件的耗电量比日本和欧美要多 2至 3倍 [1]。热处理能耗绝大部分用于加热和保温 ,因此为了降低能耗 ,降低产品成本 ,应在满足热处理质量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加热温度 ,缩短保温时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测试手段的完善提高 ,对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与热处理后钢材性能之间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探讨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与保温时间。  相似文献   

11.
45钢是我国目前用量较大的调质钢,通过研究45钢经调质和亚温淬火热处理后的硬度,冲击韧度和金相组织,来寻求合适的45钢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45钢仅采用调质处理,不能满足高硬度高韧性的技术要求,采用亚温淬火热处理配合可解决上述问题,得到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考虑经济性时可直接采用770℃淬火50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在保证45钢强度和硬度的同时,要提高韧性的最理想的热处理工艺为840℃淬火550℃回火+770℃淬火500℃回火.  相似文献   

12.
田翀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149-150,153
为研究新型热处理工艺-气雾淬火技术的特性,应用该技术对9SiCr钢圆柱体工件进行淬火处理,并对淬火后工件的硬度和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气雾淬火处理后的工件,其硬度较淬火前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且内部硬度略大于外部硬度;淬火后工件内外都得到均匀的针状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35CrNi3MoV厚壁高压容器钢经不同速度淬火后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淬火速度小于1000℃/h时,形成马氏体+贝氏体混合组织。淬火速度在30-240℃/h时,由于大量的粒状小氏体及上贝氏体形成.使强度及冲击韧性降低,40℃冲击断口出现准解理特征.然而,淬火速度在380~1000℃/h时.少量的下贝氏体形成(贝氏体相对量小于30%),屈服强度和-40℃冲击断口(韧窝花样)则得到改善。初步分析了显微组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激光技术对GCr15钢材表面进行激光淬火,从而大大提高其表面硬度.通过对其淬火表面硬度和深度的测定,以确保其满足轧辊压切硬薄纸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结合生产实际,对截面尺寸较大、结构复杂的40Cr钢件的淬火工艺进行分析探讨,为解决淬火硬度不足的问题而采用亚温双液淬火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亚温双液淬火工艺细化了组织,工件硬度得以提高,不易开裂,淬火变形易于校直,能满足该工件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王洪霞 《科技信息》2012,(36):135-135
本文主要研究了预处理对40Cr钢的亚温淬火工艺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亚温淬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量逐渐增加,铁素体量逐渐减少,同时铁素体形态也发生改变,由原来的块状变成细小的针状。经淬火处理的40Ct钢力学性能均高于退火态。这些研究势必为40Ct钢应用的扩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了含0.52%C,2.8%Cr,1.5%Mo,0.5%V的中碳铸造空冷贝氏体钢,尺寸从100mm×200mm×120mm铸锭到10mm×10mm×55mm冲击试样,空冷后都能获得以贝氏体为主的组织,其最佳热处理工艺为加热1050℃,保温40min,空冷淬火,再200℃回火2h,然后空冷,其冲击值可达29.15J/cm2,弯曲强度可达1181.8MPa,洛氏硬度达59.2。  相似文献   

18.
冻融作用下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劈裂抗拉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温混凝土优化配合比的基础上,选定水灰比、水泥用量、砂率和外加剂掺量四个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采用快冻法对混凝土进行0、15、30、50次冻融循环,观察各组试件表面剥蚀情况,确定混凝土强度及其退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0.50为最佳水灰比,经过50次冻融循环作用后,强度下降为初始值的66.7%。建立了冻融后保温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值与冻融循环次数之间线性函数关系,并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冻融后强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回火温度、冷却条件下C3604铅黄铜的组织性能研究,为生产提供了热处理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冷却速度越快,β相越多、越大;反之,β相越少、越细小,Pb分布也越均匀、弥散;500℃回火,晶粒长大较多,抗拉强度和硬度急剧下降;400℃以下回火,晶粒长大不明显,抗拉强度和硬度下降很少.  相似文献   

20.
对Fe-0.4%C-1.20%Si-1.46Mn-1.14Cr实验铸钢进行等温淬火处理,分别利用Olym-pus金相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组织观察分析;测试了实验钢的洛氏硬度和冲击韧性.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实验铸钢经适当的等温淬火处理后,可获得无碳化物析出的奥氏体-贝氏体组织,该铸钢经200℃,4小时回火仍无碳化物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