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外翻是中、老年女性足部常见疾病,其治疗方法多达百余种,各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优点。除了Keller和Mcbride手术外,第一跖趾关节硅橡胶假体置换术,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及各种形式的截骨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常用的Keller关节成形术虽适用于第一跖趾关节有退行性改变或(足母)趾僵硬者,但术后数月内无力,并留下永久的(足母)趾短缩。为此我们改进了Keller的第一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足母)外翻,临床应用11例(17足),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踝足矫形器对脑瘫儿童下肢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以及步行周期的影响.方法:于2014-06/2014-07选择深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脑瘫儿童25名,均为下肢步行异常,监护人知情同意.根据实足年龄分组,2~4岁组(2岁≦年龄4岁)5人,4~6岁组(4岁≦年龄6岁)6人,6~8岁组(6岁≦年龄8岁)10人,8~10岁(8岁≦年龄10)4人.应用美国BIOPAC数据分析系统采集受试者穿戴踝足矫治鞋前后沿着5米步态测试平台自由步行的踝关节数据,包括踝关节跖屈角度、背伸角度和时间周期.结果:25名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总体样本,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方差相等.各年龄组参数除各组之间佩戴踝足矫形鞋后时间周期具有显著性差异外(P=0.02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体样本在佩戴矫形鞋前左侧时间周期/右侧时间周期为0.989±0.071,变异系数等于7.18%;佩戴踝足矫形鞋后左侧时间周期/右侧时间周期为1.003±0.045,变异系数为4.49%,显示步态具有左右对称性.结论:25名受试者佩戴踝足矫治鞋前后数据差异发生显著变化.1除2~4岁组外,不同年龄组患者赤脚步行踝关节跖屈角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减小趋势.2除2~4岁组右侧、8~10岁组左侧外,其余各年龄组儿童佩戴矫形鞋后踝关节跖屈角度均减小;而且各年龄组穿矫形鞋后背伸角度均增大.3除2~4岁组外,不同年龄组儿童穿矫形鞋后时间周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黄志平  刘敏  尹彦 《广西科学》2014,21(2):199-202
【目的】通过对广西举重运动员下肢髋、膝、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向心测试,研究其在不同角速度下相对峰值力矩和峰值力矩比值,找出薄弱肌群,为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美国Biodex System 3Pro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测定广西举重队16名重点运动员在60°/s、180°/s、240°/s速度下两侧下肢髋、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的等速向心峰值力距。【结果】(1)举重运动员髋、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的相对峰值力矩男子明显大于女子,并且男女运动员都随运动速度的增加(60~240°/s)而减小;男子左髋屈肌群相对峰值力矩在中速(180°/s)和高速(240°/s)时明显低于右髋,男子右膝伸肌峰值力矩在低速(60°/s)时明显低于左膝。(2)当运动速度从低速(60°/s)增加到高速(240°/s)时,女子举重运动员右髋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值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男子运动员;男子举重运动员在慢速(60°/s)时左膝和右膝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值差别较大,女子举重运动员在慢速(60°/s)和快速(240°/s)时左膝和右膝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值差别较大;举重运动员踝关节背屈跖屈峰值力矩比值在中速(180°/s)时最大,男子举重运动员在快速(240°/s)时最小,女子举重运动员在慢速(60°/s)时最小。【结论】广西举重运动员下肢三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两侧不平衡,男运动员表现更明显;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薄弱肌群为右髋屈肌群和左踝背屈肌群;男子举重运动员的薄弱肌群为左髋屈肌群和右膝伸肌群。  相似文献   

4.
人体跖趾关节弯曲对行走步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就正常情况和跖趾关节运动受到约束时的自然步态特征从实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这对于康复训练、假肢设计以及拟人机器人的控制规划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 :在跖趾关节运动受到约束后 ,人体其它关节角位移峰 -峰值和角速度峰 -峰值均有明显变化。为实现由于跖趾关节受到约束后的协调行走 ,人体其它关节会有相应的补偿运动。由实验可知 ,运动补偿主要发生在踝关节和膝关节 ,同时上躯干也加入到补偿之中。由于多关节协调运动补偿 ,人体在跖趾关节运动受到约束后 ,其自然行走步态的平均步速和步长可达到正常情况的 94 .8%和 95 .5 %。  相似文献   

5.
从运动解剖学角度指出原动肌肌力小和对抗肌伸展性不足是影响步幅的主要因素,步幅的增大可以通过改善下肢被动肌的伸展性和提高原动肌的力量来解决,训练中单纯增大步长的方法,有悖于运动解剖学规律,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运动模式下基于肌电信号的下肢多关节连续运动预测,通过支持向量机对肌电-运动的映射关系进行训练,实现对下肢髋、膝和踝3个关节矢状面内的连续运动预测.由10位健康受试者的运动预测和统计分析可知:在适速行走过程中,髋、膝和踝关节的关节角度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9.36°,10.82°和6.87°;在不同运动模式下,关节的运动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均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膝和髋关节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相关系数均大于0.72,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肌电信号进行下肢多关节连续运动预测,尤其是在适速行走时对膝和髋关节的运动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运用等动肌肉力量测试的方法,对六名国家健将级蹦床网上运动员下肢肌群力量进行测定,根据髋、膝、踝三关节力矩值的屈伸比得到以下结论:髋关节伸肌群为蹦床运动员下肢三大关节中量最重要的运动肌群;目前国内对蹦床网上运动员髋关节肌群的力量训练符合蹦床运动技术要求;蹦床运动员完成空中直体难度动作时屈髋是运动员在空中对肢体的控制意识不够所致;蹦床运动员完成空中屈体或团身动作时不能在垂直位开腿是运动员对开腿时机掌握不好所致。  相似文献   

8.
人体的任何运动,都是肌肉活动的结果,具体说,就是骨骼肌的活动,即主动肌收缩,其它肌群协调配合,牵动关节使人体或身体某些环节产生各种动作,从解剖学上看,肌肉在人体上是以相互对抗的方式,配布在关节运动轴的对侧,即每个关节运动轴的两侧都有两组方向相反,功能即互相依存又互相拮抗的肌群,拮抗肌是相互对立、制约的,但又是统一的、协调的。例如手握拳这个动作,有赖于指屈肌群收缩,指伸肌群放松、伸展,指屈肌群  相似文献   

9.
通过红外光高速运动捕捉测试系统和表面肌电测试系统,分析12名后足着地方式的穿鞋跑步爱好者在最初进行裸足跑时下肢运动学和肌电的变化,探究裸足跑对人体运动特征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以及穿鞋跑转变为裸足跑适应过程的相关问题,为跑步爱好者和运动员选择适合自身的跑步锻炼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从穿鞋跑转变为裸足跑后的30 min时间内,人体下肢步态发生了明显变化,髋关节处于较伸的状态,踝关节处于较跖屈的状态,而足着地方式仍为后足着地的跑步方式;(2)裸足跑时,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和股二头肌的肌电平均振幅均明显减小,人体已经开始形成神经——肌肉的适应性变化;(3)从穿鞋跑转变为裸足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30 min的裸足跑练习对于原本习惯穿鞋跑的跑者适应并转变为裸足跑是不够的,跑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裸足跑。建议今后针对裸足跑时人体步态特征变化的研究应进行更长时间的跟踪测试。  相似文献   

10.
对麻痹性仰趾足畸形的治疗一般认为困难,且疗效不理想,笔者总结了1397例小儿麻痹症后遗肢体畸形中的73例仰趾足畸形的治疗经验,列出了仰趾足畸形的骨关节改变的典型特点。设计并运用了6种术式来纠正骨关节畸形,限制踝关节的过度背伸与加强跖屈肌力。认为通过个案研究与分析病人情况,了解影响疗效的因素,寻找新的方法并合理地计划手术程序,可以达到更大的改进与更好的效果。列出了疗效标准。73例中的48例经半年随访(最长914天)。43例疗效优等,3例良好,2例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