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果化香芽种群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理飞 《贵州科学》2003,21(1):64-68
以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植株的芽为基本构件单元,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地不同坡位上8-12年生植株的芽种群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圆果化香芽种群芽总量分配随枝级发生变化,芽数量最多的枝级为树冠中间部位的二级或三级枝,树冠表层的末生枝和紧靠树干的一级枝芽数量较少。各枝级上的新生枝的芽数量高于多次生枝。对圆果化香树冠空间拓展意义最大、芽萌展成枝的潜势最高的顶芽分布于末生枝的新生枝上,其芽密度和芽重量密度最高。从山顶至下部,植株芽种群数量、新生枝的芽量减少,但山中部新生芽量和活芽量最多,顶芽重量密度和侧芽重量密度最低,山上部最少,顶芽重量密度和侧芽重量密度大。  相似文献   

2.
以圆果化香(Platycaryalongipes)植株的芽为基本构件单元,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地不同坡位上8-12年生植株的芽种群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圆果化香芽种群芽总量分配随枝级发生变化,芽数量最多的枝级为树冠中间部位的二级或三级枝,树冠表层的末生枝和紧靠树干的一级枝芽数量较少。各枝级上的新生枝的芽数量高于多次生枝。对圆果化香树冠空间拓展意义最大、芽萌展成枝的潜势最高的顶芽分布于末生枝的新生枝上,其芽密度和芽重量密度最高。从山顶至下部,植株芽种群数量、新生枝的芽量减少,但山中部新生芽量和活芽量最多,顶芽重量密度和侧芽重量密度最低,山上部最少,顶芽重量密度和侧芽重量密度大。  相似文献   

3.
野外定点观测了不同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种群(伏牛山、武夷山、三清山和大别山种群)的开花物候,并统计分析了其花枝、花和果实的空间分布和数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香果树单花花期以伏牛山种群最短,为5-6 d,其余种群的较长,为7-8 d;伏牛山种群始花期和终花期均较早(7月1日,8月3日),花期持续时间34 d显著短于其他种群,由伏牛山种群至武夷山种群,随着种群地理位置的南移,香果树的始花期逐渐推迟,花期持续时间逐渐增长;花枝、花和果实的分布及数量受其所在树冠的位置以及种群所处的环境的影响较大.母树树冠的上层和阳面的花枝、花和果实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位置的数量.伏牛山种群虽然单株花枝、花和果实的数量较少,但单花枝产花的数量(184.08±28.71)和座果数量(1.62±0.20)显著高于其他种群,武夷山种群单株母树花枝、花和果实的数量比例最高,而单枝座果数量较低(0.74±0.07),与三清山种群差异不显著.开花物候指数与生殖指标间的相关分析表明,香果树开花物候对其生殖成功具有显著影响,开花数量越多的香果树母树的结实量越多;花期持续时间越长的个体其结实量越多.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效白纹竹芋,促进侧芽增生的方法,以白纹竹芋的根状茎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诱导侧芽生长,再将新生芽转移至MS+BA6+NAA 0.5的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可获得大量不定芽并形成再生植株.培养过程中未发生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易于生根,幼苗种植成活率很高.  相似文献   

5.
魔芋不同外植体诱导比较实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 ,以魔芋顶芽、顶芽鳞片、侧芽、皮上芽苞、拟块茎鳞片为外植体 ,在各自最适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 ,拟获得了魔芋诱导的最好外植体材料 .结果表明 :拟块茎鳞片形成愈伤组织平均数为 5 4 ,而侧芽形成愈伤组织平均数只有 2 6 .形成的愈伤组织在 MS 6 - BA2 .0 mg/ L NAA0 .5 mg/ L 蔗糖 30 g/ L 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芽诱导和扩繁 ,魔芋拟块茎鳞片不定芽的诱导率为 96 .4 % ,繁殖系数为 4 .9;而其它外植体最高的不定芽的诱导率为 74 .2 % ,最高的繁殖系数为 4 .1.将形成的幼苗生根 ,在精心管理下 ,试管苗移栽的成活率可达10 0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环境资源异质性对竹子无性繁殖特性的生态影响,了解竹子在自然生境中复杂生态行为的形成机制。【方法】设置竹苗密度、光照、施肥、水分等几种关键生态因子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美丽箬竹(Indocalamus decorus Q.H.Dai)盆栽苗地下茎侧芽萌发及生物量分配差异,分析美丽箬竹对各生态因子的生理生态响应情况。【结果】竹苗密度适宜,有利于地下茎侧芽萌发,随着竹苗密度增大,美丽箬竹总生物量有逐渐减小趋势; 自然光照条件下地下茎侧芽萌发数量最多,遮阴程度越大,侧芽萌发数量越少,其总生物量及各部分生物量总体随遮阴程度加大而逐渐减小; 施肥有利于促进地下茎侧芽萌发,且适量施肥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竹苗生物量则以基质与有机肥质量比8:1的处理为最高; 隔3 d定量浇水1次或隔9 d浇水1次均不利于地下茎侧芽萌发,各处理下总生物量相互间差异不明显。各处理竹苗发笋、发鞭数量与生物量分配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采用自然光照、竹苗密度6株/盆、基质与有机肥质量比8:1、隔6 d定量浇水1次时,2年生竹苗地下茎侧芽的萌发效果好; 经不同生态因子处理,美丽箬竹生物量表现出不同植物资源分配策略,即合理的密度处理下美丽箬竹竹根生物量分配最多,适宜的光照处理下竹叶生物量分配最多,适量的施肥处理下竹鞭生物量分配最多,适量的水分处理下竹根生物量分配最多。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植物资源最优分配假说。  相似文献   

7.
对经航天诱变向日葵种子的第7代植株进行性状考察,发现来自第6代单株套袋的42株幼苗中有12株第1对真叶表现出明显延长.对这12株进行形态跟踪观察,发现其中仅1株顶芽发育正常;其余11株的顶芽则出现了不同的差异,8株顶芽未发育,2株顶芽仅发育出1片叶片,1株顶芽先瘤化,再长出叶片,最后分化出新芽.虽然变异植株的顶芽的发育具有不定向性,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突变株第1对真叶与子叶之间的部位生长出2个侧芽,这些芽能够正常的发育成独立的茎秆并结实,有很强的增产潜力,为寻找高产向日葵的育种工作者提供好材料.通过观察还发现,所有的突变体的第1对真叶都比正常植株有很明显的延长,在种苗期就可以很容易地把能够发育成2个或3个茎秆的植株筛选出来.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落叶松食芽蛾(LBM)种群的动态规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落叶松食芽蛾-植物质量相互作用模型的动力学行为,证明了解的有界性、正向不变集、平衡点的存在性及稳定性.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参数的变化引起植物质量变化,落叶松食芽蛾种群密度随之变化;植物质量发生振荡时,食芽蛾种群密度也发生振荡,并且植物质量振幅越大,落叶松食芽蛾种群密度的振幅也越大.  相似文献   

9.
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中国芦荟[A.vera L.var.chinensis(Haw.)Berg.]、上农大叶芦荟(A.vera L.var SAC Gu.)三种芦荟的茎段和顶芽外植体在MS附加BA3-4mg/L的培养基上培养,产生大量不定芽,不定芽长大后,在MS附加IBA1-2mg/L NAA 0.2mg/L的培养基上生根并形成完整植株。生根试管苗经练苗后移入沙床,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三色绿萝(Epipremnum aureum cu.Tricolor)的茎尖和幼嫩的茎段,在MS BA1mg/1 NAA0.2mg/1的培养基上可迅速萌发,形成芽丛,将已萌发的侧芽切下,转入1/2MS IBA1mg/1的生根培养基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就形成了根,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小植株,然后转入土壤栽培,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