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柳树坝址岩体松动机制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柳树坝址区存在大面积、大范围的岩体松动现象。为进一步研究岩体松动的成因机制,在详细调查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及区域地震动力作用基础之上,提出了地震动力作用与岩体松动现象的内在联系,同时又通过模拟试验进一步证明大柳树坝址区存在的大深度、大范围岩体松动与历史上该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在目前的工程地质条件下,一旦发生较大规模的地震活动,坝址区所遭受的破坏程度会更大,对拟建的水利工程将产生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
黄河大柳树坝址岩体结构模拟及边坡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黄河大柳树坝址的岩体结构面参数。采用Monter-Carlo模模拟了该区岩体的结构面网络。  相似文献   

3.
李大会  田明 《广东科技》2014,(14):144-144
水电工程建设中,坝址区岩体风化特征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一般情况下,大坝建基面的选择取决于岩体风化程度。而岩体风化作用受岩体结构控制,岩体的风化首先是沿各类结构面开始,逐渐向岩体内部发展。以西金鼎寺水利工程为例,通过对坝址区岩体风化的表观特征、矿物特征、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体的风化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化学风化作用不明显;断层及层间、层内错动带对岩体的化学风化作用无显著影响,现场判定岩体风化界限应重点依据岩体的表观特征,从而为风化界限的现场判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剪切带作为一种特殊的软弱结构面,对工程建设的危害早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刻认识.古贤水利枢纽坝址区剪切带具有地质形成历史长、岩体组合结构复杂、延展规模大等特点.从坝基岩性组合、物质基础、沉积构造等角度,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综合分析坝址区剪切带发育规律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坝址区岩体中共分布有12层主要剪切带,其中左岸坝肩部位2层,河床坝基部位10层;每一层的分布概率变化较大,其中对坝基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剪切带为JQD06.通过对剪切带空间发育分布规律的研究,可用于指导红层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与坝基岩体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千米深井巷道注浆区域岩体结构分布特征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结合现有岩体松动压力理论和可注性理论,分析了岩体可注性的影响因素和裂隙岩体渗透的几何参数,利用现场压水试验,统计注浆段地层的单位吸水率,得到吕荣值,对信湖煤矿中央水泵房和变电所注浆加固段岩体的可注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增大岩体的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可效降低支护结构承受的松动地压,当岩体的内摩擦角从10°提高到20°时支护结构承受的松动地压降低最显著;所加固段巷道周边岩体的可注性较差,若在巷道开挖施工期采用工作面注浆方法加固围岩,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该研究表明了采用L型钻孔地面预注浆加固围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苗尾水电站坝址区地处澜沧江褶断体系东部近直立紧密型复式褶皱上,由千枚状绢云板岩及变质砂岩构成的坝肩岩体倾倒变形较为强烈,形成规模较大的倾倒变形岩体。本文通过对倾倒变形岩体的岩层倾角变化、拉张量、卸荷变形、风化特征、波速特征的详细分析,建立了倾倒变形岩体的变形程度分级体系,为苗尾水电站坝址的选择及坝肩开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白彦波  李湘军  余鹏程  李渝生 《科技信息》2009,(22):I0317-I0318
苗尾水电站坝址区地处澜沧江褶断体系东部近直立紧密型复式褶皱上,由千枚状绢云板岩及变质砂岩构成的坝肩岩体倾倒变形较为强烈,形成规模较大的倾倒变形岩体。本文通过研究岩体倾倒变形破裂的力学机制与发展过程,为苗尾水电站坝址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是指河谷下切过程中 ,由于应力释放 ,岸坡岩体将向临空面方向发生卸荷回弹变形 ,谷坡应力场产生新的调整 ,伴随这一过程岩体结构所产生的一系列新的变异或变化。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一般具有两类形式 ,即原有构造或原生结构面的进一步改造 ,或新的表生破裂体系的形成。其结果是在河谷岸坡一定深度范围内 ,形成类似于地下硐室围岩“松动圈”的岸坡卸荷带 ,从而恶化岩体的工程性状 ,降低结构面强度 ,对工程具有明显的影响和作用。该文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某水电站坝区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 ,探讨了地应力在表生改造中的作用 ,分析了表生改造对岩体结构的控制作用 ,为深入研究坝区岩体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探讨四川红层区某水库坝址岩体渗透特性及其造成的渗漏问题,为水库安全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现场勘察成果,采用解析法和数值模拟法对水库坝址渗漏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该水库位于红层区丘陵峡谷之中,坝址区覆盖层与基岩均属透水岩体,坝基及坝肩存在渗漏与绕坝渗漏问题。该水库坝址总渗漏量约为5.60×10~4 m~3/a,占所在河流多年平均流量的3%以下。2种方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在均质介质中能较好预测水库渗漏量。该水库坝址存在轻微渗漏情况,经计算分析地下水渗流对坝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学》2017,(5):798-805
含"架空"结构土石混合体是一种有别于岩体和土体的特殊地质材料,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其组成结构及变形特性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诱因.目前的研究成果对其力学特性及变形破坏机理的解释远远不够,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石混合体为研究对象,从含"架空"结构土石混合体的形成结构、分布特征及变形特性入手,采用现场调查、采样分析、室内试验及试验结果分析等技术手段,针对含"架空"结构层的土石混合体的变形特征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边坡失稳主要原因是冻融循环作用下岩土介质力学结构的破坏以及富冰层对补给水的滞留作用降低了上覆岩土体与富冰层的摩擦系数."架空"结构不仅具有阻滞环境与下伏岩土体之间热交换的作用,并且作为泄水通道,改变了上部补给水的运移途径,同时"架空"结构也是富冰层的良好发育场所.研究结果对含"架空"结构土石混合体导致的地质灾害的预测、预防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两岸地形、地质条件是修建拱坝的关键,针对拱坝坝肩对地形、地质的基本要求,论述了拱坝坝址选择及不同设计阶段地质勘察工作的要点,如何着手查明坝肩岩体天然地质结构面、组合形式、所处工程部位及失稳边界条件确定,地质参数选用依据等关键工程地质问题,保证解决坝肩岩体稳定问题并充分利用天然岩体强度,使拱坝达到省工、省料、安全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滑坡位于四川成都龙泉驿区,因修建厂房开挖山体形成陡坡,在暴雨作用下,表层松动岩体沿下覆泥岩顶面产生整体高位滑坡,威胁下方厂房及工人生命安全。通过现场地质调查表明,滑坡边界条件及坡体地裂缝展布受早期构造结构面控制,通过地质力学分析该滑坡侧缘、底面边界分别受两组剪性结构面、一组张性结构面和层面控制。滑坡表面宏观变形迹象明显,通过野外定性判断和计算分析表明滑坡天然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暴雨、地震工况处于不稳定状态,提出清除表层松动岩体辅以地表截排水的治理建议。采用的地表变形迹象与结构面地质力学配套分析方法,对于确定类似岩石滑坡边界条件、成因机制分析和稳定性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危岩体的失稳不仅会给水电施工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还可能造成枢纽区水工建(构)筑物的严重破坏,影响水电站正常运营。借助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并通过精细的野外调查,查明大渡河上游丹巴水电站坝址区左岸危岩发育分布特征,通过与工程地质条件相关性分析,总结出危岩体的发育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岩体结构以及地层岩性的影响,并得出了危岩体发育的一般规律,最后结合危岩体稳定性及其威胁对象,同时考虑危岩体处治效果和施工的方便,以危岩片区为单元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茨哈峡水电站坝址区出现的倾倒变形破坏现象,本文通过阐述研究区左岸4#倾倒变形破坏的地质环境和特征,分析倾倒的成因以及形成机制。结合现场勘查研究区岩层倾角变化幅度、层内最大拉张量、岩体卸荷变形、岩体风化程度、岩体波速特征等指标,通过计算岩体完整性系数Kv对倾倒变形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岩体倾倒变形现象主要出现在茨哈峡水电站坝址区左岸岸坡,砂岩板岩以及互层状岩层存在和中陡倾薄层反向斜坡是其发育的根本原因,卸荷和风化作用加速了岩体的倾倒过程,岩层厚度也对倾倒过程有影响。倾倒变形破坏类型包括卸荷拉裂破坏、弯曲倾倒破坏和崩塌破坏。将岩体倾倒程度划分为强烈倾倒区、中等倾倒区、弱倾倒区及微倾倒区,岩体倾倒程度等级划分能够为后期边坡治理开挖,水工建筑物的施工布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混合岩化片岩具有各向异性,对工程基础稳定性影响极大。为了研究曲溪地区混合岩化片岩岩体的变形特征,了解岩体的变形参数,通过现场刚性承压板法试验,获得了坝址选区内混合岩化片岩微风化带岩体的弹性参数E_S=12.60 GPa,E_0=7.78 GPa;弱—微风化带岩体的弹性参数E_S=1.67 GPa,E_0=0.89 GPa,结合试验所得的Ⅰ型、Ⅱ型、Ⅲ型三种压力(P)—变形(W_0)关系曲线,对重力坝址区混合岩化片岩体变形进行分析。坝址区内混合岩化片岩的变形,属于岩体内部孔隙和层理受压所致,且变形范围不影响混凝土重力坝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地震触发了大量地质灾害,同时形成了大量震裂松动岩体,这些岩体除受控于自身节理裂隙和结构面,还受控于地震裂缝.极震区软岩崩塌十分发育,震裂斜坡岩体损伤大,借助西部交通科技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展开了对软岩崩塌的研究.基于对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和震裂软岩裂隙和结构面组合的调查,阐述了崩塌危岩体的变形特征,进而采...  相似文献   

17.
地下硐室的开挖将导致岩体应力应变状态的改变及塑性区的产生,开挖导致的围岩松动圈将是贯穿开挖支护及安全运行整个过程的重要问题。松动圈厚度又是决定地下硐室支护设计的因素之一,因此在松动圈与其决定因素间建立函数关系用于计算推导围岩松动圈厚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为支护设计提供参考数据,还能够对工程现场实测得到的松动圈厚度做检验对比。本文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结合数学方法在大量参数组合基础上回归推导出松动圈厚度与地应力,岩体强度,模量间的关系,并用实际工程数据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地下硐室的开挖将导致岩体应力应变状态的改变及塑性区的产生,开挖导致的围岩松动圈将是贯穿开挖支护及安全运行整个过程的重要问题。松动圈厚度又是决定地下硐室支护设计的因素之一,因此在松动圈与其决定因素间建立函数关系用于计算推导围岩松动圈厚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为支护设计提供参考数据,还能够对工程现场实测得到的松动圈厚度做检验对比。本文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结合数学方法在大量参数组合基础上回归推导出松动圈厚度与地应力,岩体强度,模量间的关系,并用实际工程数据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基于溪落渡及二滩水电站的大量测度数据,提出了岩体Hoek-Brown经验强度准则参数m、s的改进算法并对随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m、s是一种具有较大变异性的相关变量,且s的变异性比m的变异性大;当岩体强度一定时,m、s为一对负相关的变量,且这种变异性和岩体性质、岩体地点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湖南湘西雀儿溪隧道中的层状砂岩开展了室内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因微层理面的影响,该砂岩表现出较强的各向异性强度特性,岩体的破坏存在沿层理面的滑移破坏和非滑移破坏(含斜穿层理面的剪切破坏、基岩破坏及二者的复合破坏)两种模式.针对该砂岩的破坏特征,提出了一种反映其强度特性的非线性破坏准则,该准则对两种破坏模式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描述.采用该破坏准则预测层状砂岩的破坏强度,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采用该准则对其他不同类型层状岩体的强度进行预测,也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