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水溶液中的溶解氧对苯酚、邻甲酚等在活性炭纤维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有氧还是微氧,苯酚和邻甲酚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服从Freundlich等温吸附式,有氧时的Freundlich常数κ值比微氧时大2倍;由于溶解氧的作用,活性炭纤维对酚类化合物的平衡吸附量显增加,酚类在活性炭纤维表面发生氧化聚合作用、生成苯酚的低聚物如二聚物等;改变吸附温度或搅拌溶液也引起苯酚在活性炭纤维上吸附行为的变化,这是因为改变了氧在溶液中的溶解量或在活性炭纤维表面的浓度.溶解氧对亚甲基蓝等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填充电极电解法处理含酚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探讨了活性炭填充电极电解法处理苯酚废水的机理,对影响活性炭填充电极电解法处理苯酚废水去除率的各种要素,如反应时间、电流密度、原水浓度、pH值等进行了条件试验,得出了活性炭填充电极电解法去除苯酚静态试验的最佳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3.
苯酚在改性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金属离子改性活性炭对苯酚脱附活化能的影响.通过浸渍法分别将6种金属离子负载在活性炭表面,应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测定了苯酚在系列改性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应用软硬酸碱理论分析和讨论了活性炭表面负载不同金属离子对苯酚脱附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在A l(Ⅲ)/AC、Mg(Ⅱ)/AC、Fe(Ⅲ)/AC、Ca(Ⅱ)/AC上的脱附活化能高于其在原始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而它在Ag(Ⅰ)/AC、Cu(Ⅱ)/AC上的脱附活化能低于其在原始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根据软硬酸碱理论分类,苯酚属硬碱.在活性炭表面分别负载硬酸类金属离子Al3 、Mg2 、Fe3 和Ca2 ,会增大活性炭表面的局部硬酸度,提高对苯酚的吸附能力;Ag 属软酸,负载Ag 离子降低了活性炭表面的局部硬酸度,从而降低了其对苯酚的吸附能力;Cu2 离子属交界酸,负载Cu2 离子降低了活性炭表面的交界酸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表面对苯酚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4.
微波辐射/活性炭工艺处理高浓度苯酚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一定量的活性炭与高浓度苯酚废水混合置于微波专用反应器中进行微波辐照,通过改变微波作用时间、微波功率、溶液PH值、苯酚浓度、固(活性炭)液比,研究苯酚废水在活性炭及微波辐射共同作用下的除污效果.结果表明:对苯酚浓度为约1 000 mg/L的废水,在微波功率300 W,固液比1:20,微波辐射30 min的条件下,苯酚的去除率可达85.4% ,较单独的活性炭吸附除苯酚率提高了20.3%.微波辐射/活性炭作用处理苯酚废水的过程可用一级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描述.机理分析表明,微波辐照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改善与强化作用是去除苯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对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并通过改变活性炭添加量和苯酚初始质量浓度研究苯酚在活性炭上的间歇搅拌槽吸附动力学;同时,在非线性吸附等温条件下,采用有限元法求解了包含液膜传质阻力和表面扩散阻力的均相扩散模型(HSDM),结合最小二乘法(单纯形法和麦夸尔特法交替计算)来获得液膜传质系数kf和表面扩散系数Ds,在采用麦夸尔特法估算参数的同时,对参数进行了给定区间的置信区间分析.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曲线;HSDM可以有效预测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动态吸附行为;在一定搅拌速度下,活性炭添加量和苯酚初始质量浓度对液膜传质系数和表面扩散系数基本无影响;液膜传质系数远大于表面扩散系数,表明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动态吸附过程是由表面扩散控制的;所估算的kf值相对Ds值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6.
微波诱导氧化处理苯酚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诱导氧化工艺处理苯酚废水,以颗粒活性炭为催化剂,考察了活性炭粒径、溶液pH值、活性炭用量、微波辐射功率、微波辐射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2~18目的活性炭6g与100mL废水混合,在微波辐射功率为462W,辐射时间为5 min的工艺条件下,苯酚去除率达到94.17%,废水的pH对处理效果几乎没有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研究表明,各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依次为:活性炭用量〉微波辐射时间〉微波功率〉pH值。进一步研究表明,微波诱导氧化对苯酚的处理效果优于活性炭吸附和单纯的微波加热,这是活性炭吸附和微波诱导氧化协同作用的结果。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该氧化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7.
利用活性炭作为载体吸附固定微生物去除水中苯酚,分析活性炭固定化微生物吸附降解苯酚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活性炭固定化微生物对苯酚吸附降解能力比活性炭单独吸附提高了约30%,其吸附降解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自水溶液吸附苯酚的热力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活性炭自水溶液吸附苯酚的吸附规律和机理,对不同吸附温度和溶液pH值下吸附常数和热力学函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活性炭自水溶液吸附苯酚符合Langmuir模型;低温度低pH值下苯酚被吸附的量大,熵增效应小,而高温度高pH值下苯酚被吸附的量小,熵增效应大,整个吸附过程中熵增效应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酚类化合物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苯酚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升高温度时,苯酚吸附量降低;在pH=5.9时,苯酚吸附量达到最大值;氧促使苯酚与活性炭纤维表面的官能团发生氧化聚合反应,增大了苯酚吸附量;苯环上的取代基及其位置也影响吸附,吸电子基增加吸附量,给电子基降低吸附量;溶解度也影响酚类化合物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填充电极电解法处理含酚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探讨了活性炭填充电极电解法处理苯酚废水的机理,对影响活性炭填充电极电解法处理苯酚废水去除率的各种要素,如反应时间、电流密度、原水浓度、pH值等进行了条件试验,得出了活性炭填充电极电解法去除苯酚静态试验的最佳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以废菌渣为原料,采用硫酸铝与硝酸复合改性制备废菌渣活性炭,应用红外光谱分析和等电点进行表征,并对活性炭吸附苯酚、铜离子的动力学与等温线进行拟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具有芳香共轭结构,表面富含多种官能团,有利于对苯酚、铜离子的吸附;活性炭对苯酚、铜离子的吸附满足二级动力学模型,且颗粒内扩散不是控制吸附速率的主要步骤;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为自发放热的优惠吸附,而对铜离子的吸附为自发吸热的优惠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双组分等温吸附仍满足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苯酚与铜离子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表现为协同作用;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机理主要为疏水键力,而对铜离子的吸附机理主要为离子交换和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苯酚及其两种衍生物—间甲酚及对氯酚在大孔树脂NKA上的吸附平衡,得到了Freundlich及Langmuir吸附等温式的常数,发现了它们的吸附能力与吸附常数之间的有规律变化关系;通过脱附再生性能的比较,说明了在吸附这3种污染物工艺中,NKA与活性炭比较,是更好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3.
在测定4种颗粒状活性炭常规性能指标(比表面积、亚甲基兰值、碘值、苯酚值)的基础上,测定了4种活性炭对水中微量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吸附等温线以及吸附效果,同时对活性炭的电化学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5℃时,4种活性炭均能有效地去除DBP,去除率高达90%以上;煤质1.0、煤质1.5、果壳和椰壳饱和吸附量分别为52.52 mg/g、29.90 mg/g、159.3 mg/g和147.2 mg/g.根据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对DBP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活性炭对DBP吸附量的大小与其比表面积、亚甲基兰吸附量、碘值、苯酚值存在一定的关系,为选择合适的活性炭来处理水中微量邻苯二甲酸类化合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4种焦化废水中苯酚和7种苯酚同系物的检测方法和吸附试验进行了研究,并对吸附前后的水质进行了对比。以粉末活性炭作为吸附剂,以苯酚的去除率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考察了吸附的温度、pH值以及活性炭投加量3个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吸附温度在20℃(室温)、pH值为2.0以及投加量为40~80g·L-1活性炭时,4种焦化废水中的8种酚类物质的去除效率均能达到97%以上,COD的去除效率84%以上。活性炭处理焦化废水的去除效率高、实验操作简便、成本低。  相似文献   

15.
活性炭自环已烷中吸附芳香化合物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25℃和40℃时活性自环已烷中吸附苯甲酸、水杨酸、苯酚、萘和α—萘酚的吸附等温线,用Lagmuir吸附参数计算了吸附过程的标准热力学函数△G°、△H°和△S°。结果表明,苯酚、萘和α—萘酚的△G°相近,苯甲酸的△G°比水相酸的大。苯甲酸的△S°为大的正值,水杨酸的△S°为不大的正值,苯酚的△S°近于零;而萘和α—萘酚△S°为大的负值。认为,在溶液吸附中有的体系熵效应则可能是吸附过程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对挥发酚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活性炭对挥发酚进行吸附实验,通过测定挥发酚在水中的浓度变化情况,考查了在不同吸附剂用量、pH值、吸附时间、温度、起始浓度条件下,活性炭对挥发酚去除效果的影响。进而分析活性炭对挥发酚的吸附特性,为含挥发酚废水处理方案的设计提供参数。结果表明,在12℃下,吸附时间20min、活性炭的用量为0.7g/50mL,在不改变水样pH值条件下,挥发酚的去除率最高达96.04%,而且低起始浓度下挥发酚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高浓度下的去除效果。活性炭吸附挥发酚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木质活性炭酸碱连续改性前后其表征变化及对水中苯酚的吸附机理,对市售木质活性炭进行先酸(12mol/L HCl)后碱(1mol/L NaOH)改性处理,测定了改性前后其表面灰分变化并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分析,并对改性前后活性炭吸附水中苯酚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酸碱改性后,活性炭表面灰分含量降低了37.5%;增加了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累积双键(=C=C=C=)和三键(-C≡C-)的数量;常温下,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模拟木质活性炭对水中苯酚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N503、TBP和TRPO萃取苯酚的平衡曲线。发现TBP和TRPO萃取平衡线可用Langmuir型方程表示,20℃时的萃取平衡常数分别为157和540。N503萃取苯酚的平衡线呈S形,因此低浓度时萃取脱酚比较困难。含TBP和TRPO的萃淋树脂吸附苯酚的平衡性能与萃取相似,其温度引起的变化和溶剂萃取完全相同,但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略小。讨论并比较了不同萃取剂萃取和萃淋树脂吸附的性能,认为萃淋树脂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清洁能源储存和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中经常涉及到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CF)的吸附现象,然而其理论模型研究并不广泛.局部密度简化(simplified local density,SLD)理论作为工程简化模型,已经成功应用于SCF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在此介绍了不同学者对SLD模型的状态方程、吸附相体积等方面的改进和发展.SLD模型关联高压过剩吸附量的数据误差较大,已有的研究主要是对状态方程修正.文章采用SLD-ESD方程,通过增加可调参数对吸附相体积修正,计算5种气体在活性炭上的高压吸附数据,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应用在较宽的压力范围.使用LJ12-6势能模型替代10-4势能模型,关联拟合了超临界流体在活性炭和硅胶上的吸附数据,扩展了SLD理论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活性炭为脱色剂,对药物生产过程中间体有色反应液进行脱色,并对活性炭的选择以及影响脱色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筛选出最佳的工艺条件和吸附等温平衡线。实验表明,粉状炭作为脱色剂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