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空气能热泵烤房应用于烟叶烘烤的经济性和适用性,以烤烟品种中烟100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空气能热泵烤房和燃煤密集烤房对各部位烟叶烘烤的综合成本、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并进行了两种能源类型烤房的空载升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燃煤密集烤房相比,空气能热泵烤房较燃煤密集烤房每千克干烟叶烘烤可降低成本43.48%,在投入运行9年之后累计综合成本开始低于燃煤密集烤房,烤后烟叶均价提升9.67%,空载条件下各温度点之间升温速率均衡,平均升温速率快于燃煤密集烤房。空气能热泵烤房在节能省工、增质提效方面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罗朝玉 《科技信息》2009,(29):383-383
本文以云烟87为例,采用普通烤房和密集烤房从烟叶质量、能耗量、利用率、烘烤成本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突出密集烤房烘烤技术的先进性。并根据烤烟实际情况调试出最佳工艺参数进行生产,推广密集烤房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烤烟房温湿度的测量和控制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密集烤房温湿度控制仪的软硬件设计。系统采用先进的模糊控制技术,使烤房内的温度和湿度按照预存控制曲线变化,并可进行在线修改控制曲线参数,从而提高了烤房内温湿度的控制精度和烤烟质量。  相似文献   

4.
云烟-12型4层与常规3层密集烤房的性能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昆明、玉溪、曲靖、红河、楚雄、大理、昭通、保山、文山、丽江、普洱和临沧12个主产烟区的云烟-12型4层密集烤房与常规3层密集烤房的烤烟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云烟-12型4层密集烤房烤能为1.20~1.67 hm2/房,较常规3层密集烤房平均提高了24.47%;烘烤过程中2种烤房的平面和垂直干球和湿球温度差无明显差异;2种烤房的烤烟质量相当,但云烟-12型4层密集烤房的烤烟均价略高于常规3层密集烤房的烤烟;云烟-12型4层密集烤房的烘烤能耗较常规3层烤房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混合能源密集型烟叶烤房烘烤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烟叶的烘烤质量,降低烘烤能耗与人力成本,本文采用煤、电、油作为供热能源,配套密集烤房作为试验烤房,与传统的单能源密集烤房进行烘烤对比试验,其中:两类烤房的鲜烟叶的装烟量为4500 kg左右,采用挂竿方式进行烘烤。结果表明:与普通密集烤房相比,混合能源密集烤房中1 kg干烟的能耗为2.2元,降低了0.8元。对两类烤房烘烤的烟叶进行评级,混合能源密集烤房的上中等烟的比例达81.46%,比普通烤房比例高出6.91%;混合能源密集烤房的1 kg干烟的收购均价为21.92元,比普通烤房高出0.43元。  相似文献   

6.
以云烟85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层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进行烘烤,运用自主设计智能化调控烤房内气流方向运动的设备,改善烤房内的温差、温度、相对湿度和冷凝水含量,进而减少烟叶霉变发生率,并与常规烘烤进行对比。在烘烤过程中的12~48h之间,调控密集烤房内气流运动的设备运行之后,烤房内温差快速下降,并在1.5℃以下的范围进行波动,始终小于对照组;处理组的低温层温度升高,相对湿度下降,顶部冷凝水含量减少;处理组的烟叶霉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于48h时,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烟叶霉变发生率分别为14.7%和31.6%左右,且处理组的烤后霉变烟叶明显少于对照组。通过合理调控烤房内气流运动的方式,具有明显防控烤中烟叶霉变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白城烟草公司气流上升式连体密集烤房的余热利用技术的原理,设计了余热利用系统,对实际烤烟节能效果进行了实践和分析,达到预期目的,该方法可以在相近结构密集烤房的节能改造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白城烟草公司太阳能辅助加热气流上升式连体密集烤房技术的原理,设计了太阳能辅助烤烟系统,对烟叶实际烘烤节能效果进行了实验和分析,达到了预期目的,该方法可以在密集化烤房的节能改造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应用蒙特卡洛法仿真辐射式金属换热器内的辐射传热过程,建立了换热器综合传热的数学模型,利用概率论原理,把辐射能迁移过程仿真为一定累积概率分面下的随机过程,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换热器内传热过程的真实情况,可以计算出换热器内烟气、筒壁、空气的温度和壁面热流分布,以及研究烟气进口温度、换热器筒径和狭逢宽度对换热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基于PHILIPS LM75A数字温度传感器和温度监控器利用模糊控制技术在单片机平台下,设计烟叶初烤炕房温度控制系统。本控制系统使烤房内的温湿度按照烟叶最佳生化控制曲线而变化,从而提高了烤房内温湿度的控制精度和烤烟质量。  相似文献   

11.
二次封头结构板翅式换热器出口温度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板翅式换热器内部物流分配不均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工况下二次封头结构换热器出口温度分布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Re的增大,换热器出口温度分布与流量分配趋势相一致,会越来越不均匀;较大的传热温差也会增加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通过比较二次封头和普通封头换热器截面温度分布情况发现:二次封头结构明显地改善了换热器出口截面温度分布,尤其在大RP下,温度分布不均匀性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同时换热效能可增加7%左右.  相似文献   

12.
发动机排气取热换热器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建立仿真模块的研究思路,将整个发动机排气余热取热换热器(板-板换热器)划分为多个小的换热器微元,建立微元模型,利用仿真模块连接的方法,将微元模型连接,求解整个换热器的动态模型并进行计算机仿真。给出了冷边空气出口温度随热边排气温度、排气流量的变化规律。为余热空调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利用红外热象仪对一叉流板翅式换热器内气流的温度分布进行了测试,获得了换热器模型内温度分布的特征,以及平均努谢尔特数和局部努谢尔特数变化规律的结果,并对换热器内的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一个新的描述“U”型管式地热井下换热器的导热模型.分析地下岩层的温度分布、井下换热器进口水温及流量变化对井下换热器热输出的影响,以及岩层温度剖面变化对热输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粮食烘干过程中的能量利用率,建立基于薄层传热规律的管壳式换热器的仿真模型,以研究管程和壳程出口温度随入口参数的变化规律。烟气通过管程进入换热器,由于折流板的阻挡作用,在管程内呈现S形流动,流速和温度变化均匀,有利于传热。烟气的出口温度随着烟气的入口流速增大而升高,随空气入口流速的增大而降低;空气的出口温度随着空气入口流速的增大而降低,随烟气入口流速的增大而升高;传热系数随着烟气和空气入口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为适应不同种类谷物的烘干需求,建立了空气出口平均温度随入口参数变化的幂指数回归预测方程,该方程可以用于预测烘干机换热器的输出温度或指导换热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水平管降膜换热器具有热质传递效率高、阻力小、结构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等传统领域及能源利用的节能减排领域。降膜换热器内部发生复杂的流动及传热传质相互耦合过程。介绍了实验及模拟研究手段的进展,综述了不同操作参数(气体温度、流向及流量,溶液流量、温度及浓度,内部媒介流量及温度等)与结构参数(管径、管间距等)对水平管降膜管间流型、液膜厚度与润湿性等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对蒸发传热特性、吸收传热传质特性等换热器性能的影响规律,包括整体性能和局部微细特征,为水平管降膜换热器的性能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指出在不同气流特征以及多因素相互作用下多维度的局部流动与传热传质性能的耦合影响规律以及强化换热手段会是水平管降膜换热器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列管式换热器是化工行业中重要的生产装置.为了提高对换热器出水口温度的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并将多台换热器通过CAN总线联网进行监控的技术方案,详细阐述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软、硬件实现方法,并对CAN总线通信程序和下位机智能节点设计进行了分析.该技术方案已在化工企业生产中成功应用,控制系统运行可靠,在进一步控制温度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换热器性能分析与评价中引入了可用能损率的概念,得到了几种典型换热器可用能损率的一般计算式;提出了一项反映换热器可用能损率相对大小的热力学评价指标NL准则,讨论了流体进口温度比、热容量比、传热单元数及换热器流型对NL准则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蜂窝陶瓷蓄热体换热器热性能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高温贫氧燃烧中的关键设备——蜂窝陶瓷蓄热体换热器的温度效率、热回收率等热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空气的换向时间、蜂窝陶瓷蓄热体换热器的体积等是影响其温度效率和热回收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液氮发动机系统上的防霜换热器的基本结构,给出了无量纲换热能量方程组及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描述了微分方程离散化方法以及网格划分方法,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了防霜换热器中的二维或三维温度分布,计算机模拟的氮气的出口温度为293.05K,与设计要求温度293.15K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