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着种种缺陷,表现为人的边缘化、课堂时空单一化、教学程序刻板化。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有人文性、多元性、体验性和动态性。课堂上我们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多元的评价体制和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英语课堂充满生命从而促进完整的人的生成与成长。  相似文献   

2.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我们的孩子是怎么了》,稚嫩的生命之花由于种种原因夭折了.现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在对待生命方面,如对自身生命的漠视、对他人生命的轻视、对异类生命的摧残,这些问题表现了青少年对生命的无知和不以为然.叶澜教授说过"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现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视生命教育.初中科学课堂,则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场所,如果有意识地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有助于树立学生的生命意识,明确生命之重,并且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境界,用科学的理念为生命护航,能使学生的生活温馨而丰富,生命健康而高尚.  相似文献   

3.
刘月红 《科技信息》2007,(13):217-218
教育活动是一种延续生命个体活力的活动,然而当今传统课堂生命力缺失,呼唤具有能激扬学生生命理念的课堂。本文从四个角度去阐述了中学生命教育课堂的建构,首先需要“体验—表达—理解”的生命课堂教学;第二,课堂中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第三,学习需要也是生命活力的一种体现,所以要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需要;第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是处于不同成长的阶段性的个体,所以呵护好中学阶段学生的独特生命特点。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14,(3):83-84
语文课堂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场所,不仅是课程与教学的时空交集,更是学生获得生命体验的地方。程翔老师讲授的《将进酒》一课呈现了生命发展生态课堂的课堂范式。程老师打破常规,采用了"一读到底"的授课方法,分别以齐读、自读、诵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诗十二次,以"读"贯穿课堂始终,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进而给予学生丰富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作为充满人文色彩的历史学科更是如此。本文笔者从生命生存的多层次探讨历史教育在生命教育中应该承担的任务。认为生命生存有"活着"、"适应"、"生存价值"三个层次,历史教育应该让生命具有"完整性",让人成为"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6.
鉴于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以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课堂中、校园内、街区里等层面的开展与实施,来落实学生生命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体育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命内涵,生命是体育的固有品格,然而当前体育教育客观存在着生命缺失的流弊,具体表现为单向度的体育教育价值、封闭的体育教育目标以及压抑的体育教育过程.体育教育要回归生命本源,必须回归"生命为本"的体育教育理念、回归"体验生命"的体育教育过程以及回归"改善生命"的体育教育结果,当务之急是转变体育教育价值观念、塑造新型的教师观和学生观,以及营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生命教育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起来的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属于素质教育范畴的综合人文课程。相关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仅有助于实现教育的综合人文价值,还有助于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是价值主义思想的教育,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全人教育,是人骨头里面的文化教育,是生命个体的实践教育。实施课程建设,应围绕"尊重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的价值目标,参照"人之所以为人""让人成其为人""以人育人""用生命教育生命"的价值理念,遵循生命成长和发展的逻辑。其终极目标,使受教育者知悉生命的价值,增长生存的智慧,培育生活的信仰,最终获得生命的尊严,实现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9.
靖银萍 《科技信息》2011,(8):I0110-I0110
生物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生命教育中发挥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作用。本文首先简单阐述生命教育的意义,然后从教师的言传身教、课堂渗透等方面探讨了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在生物教学中可以把生命教育渗透到各部分相关知识内容中,在让学生了解有关生命科学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引导学生从爱惜自己的生命开始,扩展到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本文希望通过对生命教育相关内容的探讨,引导教师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最终促使完整的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高校"两课"教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咨询、多学科渗透生命教育、增强社会实践等方面对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进行探索,提出了建立高素质的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开展心理咨询,完善学校心理辅导体系;组织课外活动增强实践体验;职业生涯教育和生存拓展训练等建议措施,为高校有效实施生命教育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温室气体地排放,发生极端天气地变化,如印度洋海啸和桑美台风。环境污染加重和未成年人意外伤亡事件得增多,近几年来对生命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初中《科学》教育充满着生命的因素,理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本文从分析现状入手,对初中科学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初中《科学》教育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并通过家庭、社会、学校、教师自身相结合,让学生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进而让学生尊重、敬畏生命,同时更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体验生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生命教育"的理念开始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重视.针对"生命教育"理念之下教学目标的设置、教育内容的选择、学生的生命体验及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创造出生命化的教学环境,真正实现教育与生活的融合,促进高职体育教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而教育主要以"人"为主体,所以对人的"生命"的理解和阐释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在生命教育的视角下,从生命的内涵、层次和特征三个方面对生命进行了全面的理解和解读,探索生命教育的丰富内容和多维视角,以促进生命教育开展。  相似文献   

14.
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技能 《甘肃科技》2007,23(2):242-244
生命化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中不断发展的活动.彰显生命的独特性、注重生命的生成性、尊重生命的自主性、关注生命的整体性是生命化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构建生命化课堂教学有六种策略:确立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取向、构建促进生命完善发展的课堂实践操作体系、关照学生生命的完整发展、营造生命自由展现的伦理氛围、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建立生命相融的教学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和归宿,关注生命是教育的天职.语文课堂教学应采取多种策略,进行情感体验,激活文本、唤醒生命;要运用多种手段,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关爱生命;要不断完善自我,生成智慧、鼓舞理想、张扬生命.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解读生命、唤醒生命、关爱生命、滋养生命、提升生命、张扬生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上个人主义的泛滥、工具理性的膨胀、人文价值的丧失、生活意义的迷茫也侵蚀到我们的中学校园,许多中学生陷入生命的"非常态"之中。该文力图查找中学生生命"非常态"存在的根源,以期中学生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王媛媛 《科技信息》2011,(4):173-173,175
合理巧妙的创设问题情境,优化问题设置,以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发展思维能力,展现生命化课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文着重探讨英语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情景创设的优化与"以人为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关敬才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1):72-72,74
语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极富弹性和张力,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应承担生命教育的重任。我们认为,实现生命教育,要让学生感知生命的存在,培养学生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敬畏生命的理念,深挖课本的生命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点燃生命的火花,释放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9.
在生命化教育领域中,人的生命具有完整性、自主性、独特性、意义性等生命特性,教育则是一种成全人生命的实践活动。本文立足生命化教育的视角,首先阐明与传统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生命特性的发展和完善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生命化的课程开发设计、实施与评价,以期更好地实现本课程的生命化教育价值,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开放体育教学课堂空间、课堂教学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等有效措施,促进其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使课堂教学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