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从宏观上来讲,英汉之间的翻译对等是能够实现的。但由于语言的民族性及其独特的概括和表达方式,源语言和目标语中的一些对应词的语义并不完全对应,甚至有时没有对应词。本文对英汉翻译中词汇层次的信息丢失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英语小品词的语义有着自身的特征,分为词汇性语义和工具性语义,而且其语义在汉语中表现为非对应性,针对小品词的语义特征应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语义的对等和意象图式的跨语言映射.  相似文献   

3.
王平 《皖西学院学报》2013,29(1):74-76,97
就汉语与英语的语义对应关系而言,主要涉及语义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对应空缺和对应冲突等4种情形.汉英的语义对应不规整现象主要源于彼此所处文化环境的异域性特征.汉英文化的差异性投射到各自的语言当中,在历史进展中逐渐演变成同等指称语义的不同隐喻指涉.汉英语义对应的复杂性要求译者增强文化比较意识,针对不同情况,在翻译实践中运用灵活的策略与方法,以求最大程度地实现语义的等值转换.  相似文献   

4.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文化词汇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与文化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 ,而词汇在语言诸要素中载蓄文化的功能最强 ,最能反映文化的各个层面。各个民族语言文化均有着反映自己独持的文化特征的文化词汇 ,这些文化词汇自身的特殊文化内涵往往构成翻译中的难点 ,成为信息传递的障碍。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 ,文化词汇的翻译应最大限度地做到语义和语用的等值 ,至少应达到语用对等 ,并辅以恰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翁辉琳 《科技信息》2012,(16):158-158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语言,更多的是对两种文化的转换。作为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汇本身承载着很多文化民族意义,也就是国俗语义。因此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汉英两种词汇在国俗语义方面的差距。本文分析了国俗语义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等值与不等值翻译,提倡英语教学中引入国俗语义知识,从而增加学习者对异民族文化相似和差异的敏感性,从而避免语言的误用,更好地掌握英语。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概要地描述了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字、词汇、句法、修辞四个层次上的不同,并试图以此解释造成汉英翻译中的一些不可译现象的原因.本文的重点在于介绍如何利用当代的翻译理论,如语义对等翻译,语用翻译等理论去突破翻译领域中的一些看似不可译的"禁区".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处理一些汉英翻译中看似不可译现象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活动.其中语义的转换和信息的表达是核心,而语境分析则是获得正确信息和语义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翻译中的信息表达只有在合适的语境分析中才能完满地实现.语境在确定原文语言的信息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语境分析与翻译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儒林外史》的翻译谈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莉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4):110-113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通过对《儒林外史》译文的探讨,总结其规律性翻译途径:即采用语义翻译 解释,交际翻译,交际翻译 脚注,源语词汇的义素拆分以及意象的转换等方法来实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9.
文化差异与语义对应空缺和翻译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探讨由文化差异所致的语义对应空缺的三种情况及其对翻译的影响,阐述了文化对比研究对解决语义对应空缺引起的翻译障碍问题的重要性,说明了翻译不仅仅是两个语言符号糸统之间的形式转换,更是自身文化和对异邦文化的阐释,并以大量的语言事实证明了只有清楚认识这一点并有效地把握住语言和文化的内在联系,才能抓住翻译问题的文化症结,找出解决语义不对应问题的变通手段。  相似文献   

10.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是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言再现源发语信息。这一理论对于广告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广告翻译应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字义对等法、语义对等法、指称对等法、文化对等法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的可译性,一词多义的深层原因为前提对汉字“包”的多义项进行英译,并从“包”的多义项英译结果来窥探由此体现的英汉语言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2.
语序是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两者在语序上有同有异。本文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对我们所接触到的大量语言素材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归类整理,将英语基本句型的语序及英语修饰成分的语序与汉语语序进行了比较,找出了英语和汉语在语序上的异同之处。掌握这些异同之处对于学习英语、中英文互译及对外汉语教学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词是语言的构成单位,英汉合成词在其分类、构成、生成机制及其重读格式等各方面既存在相同点,也存在着不同点,对英汉合成词异同的分析,能够有效地指导解决英语合成词教学中所存在的语义问题、重读问题和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词是语言的构成单位,英汉合成词在其分类、构成、生成机制及其重读格式等各方面既存在相同点,也存在着不同点,对英汉合成词异同的分析,能够有效地指导解决英语合成词教学中所存在的语义问题、重读问题和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5.
英汉源于政治制度的词语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即使同一词语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政治制度的不同使得这些国家的民众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大相径庭。从事英汉翻译及外语教学时一定要注意特定语境下词语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中的范畴问题是指在词语翻译中由于原语言和目的语言的范畴不同而引起的不对等问题。在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的视角下,英汉翻译中的词语范畴在类典型、范畴域、范畴层次性和文化意义上存在不同,并且存在范畴的缺失现象。词语翻译的本质,模式被赋予新的意义。这有助于对等方面译文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从英汉翻译中语序不当现象看英汉思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序是语言的重要方面,英汉两种语言在语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往往导致中国学生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大量句子语序不当的现象。深入分析英汉语在主干结构、附属结构、逻辑关系、重心平衡方面的不同语序,追溯它们产生的原因,对于探究两个民族思维模式差异的文化根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Translation lexicons are fundamental to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asks like machine translation and cross-language information retrieval. This paper presents a lexicon builder that can auto-extract (or assist lexicographer in compiling) the word translations from Chinese-English parallel corpus. Key mechanisms in this builder system are further described, including co-occurrence measure, indirection association resolution and multi-word unit translation. Experiment results indic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uthors‘ method and the potentiality of the lexicon builder system.  相似文献   

19.
“红色”(red)在中英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翻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琼 《科技信息》2010,(9):230-231
人类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各种各样的颜色随处可见。颜色作为一种视觉效果,从理论上讲人们对它的感知是一致的,因此不难发现“红色”这一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有相同的象征意义。但是由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和语言本身以外的因素(如民族因素和习俗因素),“红色”这一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又有不相同的象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红色”这一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相同的象征意义,不同的象征意义以及象征意义的异同对中英文中翻译互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类型的语言。英语是主语突显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主题突显的语言。这是由于在各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原始语结的分化方式不同所造成的。就英汉翻译而言,英汉词序的相似性有时可以将汉语的主题句直接转换成典型的英语主谓(宾)结构,而在多数情况下,汉语主题句的翻译需要局部甚至全部改变原有句子结构才能完整精确地译出原句要表达的意思。根据这一指导原则,本文总结出了翻译汉语主题句的三条基本方法,即对应法、结构转换法和和语义翻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