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许多地球化学家艰苦卓绝并具有开创性的努力下,地球化学登上地球科学的舞台。这些作出主要贡献的地球化学家可分为3 个学派:美国学派、前苏联学派和挪威-德国学派。其中,以Goldschmidt(1888-1947)为代表的挪威-德国学是地球化学的重要开拓者与集大成者。在西方科学世界里,Goldschmidt 常常被称作“现代地球化学之父”。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已经开始把大气、海洋、冰雪和陆面四个圈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既研究各圈层内部的物理过程也研究其间的相互作用,这实际上是一个物理气候系统.进入21世纪,人们的视野从物理气候系统扩展到了地球系统,进一步考虑生态系统、空间天气和固体地球系统,通过研究圈层内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圈层之间的能量、动量和物质交换来了解地球能量过程、生态过程和新陈代谢过程的运行规律.人们越来越重视诸如碳、氮循环等生物地球化学耦合过程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及人类活动对这些循环过程的影响.地球系统模式基于地球各圈层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建立起来的数学方程组,然后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编制成一种大型综合性计算程序.地球系统模式是迄今为止最复杂和最具综合性的科学数值模拟工具,是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知识的集大成.地球系统模式的先进性,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地球科学研究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建成国际领先的地球系统模式对大幅度提升我国在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概述了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研究的科学意义、国家需求、国际发展趋势、我国已经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3.
勘查地球化学又称地球化学找矿(简称化探),是一门年轻的地学分支学科,仅诞生70年,在福建只有半个世纪历程,但其找矿成果丰硕,服务领域广泛。文章回顾了福建省化探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趋势,提出福建省勘查地球化学学科发展的思路、建议和对策。21世纪,随着勘查地球化学向应用地球化学转变,对解决人类在资源与环境方面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具有极大的潜力,还会为地质科学增添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松散地基土的发生、变化发展过程中认识到它具有某些地球化学规律: 1.地基土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地球化学分散和聚积规律; 2.残积土的地球化学阶段性和水平地带性规律; 3.残积土和堆积土的地球化学联系性和高程地带性规律; 4.残积土和堆积土的地球化学循环性和方向性规律。并阐述和探索了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俯冲带环境下物质运移机理研究是当前板块构造理论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文从俯冲带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组成特征、俯冲带构造环境下变质岩的的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和高温高压实验三个方面,探讨了俯冲带环境下物质运移的研究方法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地球化学基线的确定方法研究--以攀枝花地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球化学基线指的是地球表层物质中化学元素浓度的自然变化,是区分自然的和人为的环境影响的重要参照。地球化学基线的确定方法和相关方法技术研究是目前国内外地球化学基线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作者采用标准化方法、相对累积频率方法、地层对比方法确定了攀枝花地区土壤的地球化学基线,结果表明,根据不同方法确定的地球化学基线值略有不同。应根据研究对泉、研究目标的不同并结合地质地球化学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确定地球化学基线。  相似文献   

7.
乌伦古地区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探区之一,目前已获工业油气流,但仍存在石炭系资源潜力不清、富集规律不明、勘探开发风险大等问题。采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探讨区内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源区以及构造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姜巴斯套组火山岩具有低TiO_2含量,且Nb、Ta等元素负异常的岛弧火山岩特征;而巴山组具有高TiO_2含量,轻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较为富集等特征,为大陆板内裂谷火山岩,但受到火山岛弧的混染;同时揭示上下石炭统火山岩均来自于壳源,在物质来源判别图和构造判别图解中也得到很好的印证。这也表明研究区石炭系经历了从岛弧环境向陆内裂谷环境演变的过程,该研究成果对本区及邻区构造演化及成藏条件研究均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球在漫长发展演化过程中,q,μn的变化规律是内外动力地质联合作用的结果,是导致地球分异的动力;月球的q、μ n′变化不大是因漫长的化学停滞作用造成的,是缺乏內外动力地质联合作用的结果;陨石及其系列的形成,有如地球上的岩浆结晶作用一样,遵循晶格能依次增大的规律,q、μn′多样性反映来自小行星带的陨石物质成分的不均一。 地球、月球和陨石的q~(2/3)+μn′~(2/3)=82.23~(2/3)函数关系成立,表明它们从原始太阳星云中产生的同一性,作为太阳系独立成员的同时性,q、μn′的差异可能反映原始太阳星云物质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9.
该文选取贵州白马洞铀矿岩石和脉体矿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热液矿物—方解石、石英等矿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角度,研究了白马洞地区的脉体地球化学特征,探讨铀矿的热液来源,发现白马洞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幔,黑色岩系是铀矿形成的铀源层.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小波理论发展、应用及去噪方法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小波在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地球化学数据降噪处理中的应用,旨在为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提供一种有效的非线性方法。  相似文献   

11.
化学风化是联系陆地与海洋、流域与湖泊、反演气候及环境的重要纽带.硅酸盐岩化学风化过程中造成的大气CO2净消耗在物质的地球化学循环尤其是地球长期碳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化学风化作用与全球碳循环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化学风化作用与碳循环的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详细阐明了在二者的影响下国内外河流水化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化学风化作用影响的长期碳循环将可能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2.
地球化学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数据,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查、环境评价、资源潜力分析等领域。遥感数据可以反映地表物质的电磁波特性,这一物理化学关系使遥感—地球化学数据融合成为可能。现有的遥感—地球化学数据融合方法存在融合精度不高,可选择的融合方法较少,不适应于实际生产应用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地球化学数据的精度,通过光学遥感影像与地球化学数据的融合研究,实现了遥感—地球化学数据融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国九个农业经济自然区农业土壤在成土过程中引起的元素地球化学过程的差异,进而影响土壤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其结果:亚热带土壤8种元素含量高于暖温带土壤,其重要原因是两者区域自然成土过程的不同,引起它们土壤理化性质和元素地球化学过程的差异形成的;耕作、施肥等农业技术措施,改变着土壤理化性质和元素地球化学过程,进而影响农业土壤元素含量;不同土壤类型,各有自己独特创面形态和元素地球化学过程,这是土壤元素纵向分布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了当代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态势与地球科学发展历史及地球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后指出 ,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角度分析 ,2 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将沿三大科学领域转变 :即由研究地球系统演化历史向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方向转变 ;由向地球系统索取各种自然资源为主 ,向以保护地球系统各种自然资源为主的方向转变 ;由研究地球系统天然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向研究天然地质作用及其产物与研究人为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并重的方向转变。从而提出 2 1世纪地球科学可能将沿着理论地球科学、管理地球科学和人为地球科学三大科学研究领域发展 ,并对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地球科学创新体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1∶20万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自1980年开展,到1999年止,历时20年完成了全省39.4万km2球化学测量工作,共分析了39种元素(含氧化物),积累了海量的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在2015年重编《云南省矿产志》时,笔者参与了地球化学部分的编写工作,利用1∶20万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分析数据来研究云南省的地球化学分区及特征为其中内容之一,通过对分析数据的处理及研究,划分出了云南省全境的地球化学分区,大的框架与云南省的构造格局比较接近,部分地方也显示出了地球化学分区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山西大同新生代时期的玄武岩可划分为两大类型:大同西北部的碱性玄武岩与东南部的拉斑玄武岩。对大同地区玄武岩进行了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对比其间的差别,得出两地区的玄武岩岩浆来自不同的幔源区,并概括出了二者各自的岩石学特征。在地球化学方面,采用了Mg同位素作为化学示踪剂来研究大同盆地的岩浆作用过程。结果显示:两区域的玄武岩样品均为显微斑状结构,但在长石、贵橄榄石等矿物的含量与比例上差异较大;两地区的稀土元素分配曲线在斜率上也有明显差异,据此也比较得出两区岩浆熔融程度的相对强弱;此外,大同地区的Mg同位素含量明显偏低,δ~(25)Mg质量分数在-0.36‰~-0.11‰之间,δ~(26)Mg质量分数在-0.69‰~-0.21‰之间,轻于正常地幔标准。通过研究玄武岩冷却结晶后的岩石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来推断出深部地幔的地球化学演变过程,并以Mg同位素含量特征为主要研究方向,讨论其岩石成因,重点确定出地幔源区性质,为研究整个华北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成因机制、化学组成等因素提供了更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系统地综述了油藏地球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主要研究内容:(1)储层孔隙形成的有机一无机反应及储层孔隙分布预测;(2)油藏地球化学描述与油藏注入史的研究;(3)油气田开发动态的地球化学监测技术;(4)油田开发中油-岩润湿性的地球化学机制及其应用.深入研究油藏地球化学,对于剖析储层特征与油藏注入史,认识油藏流体性质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律,寻找新的油气聚集带,监测油气田开发动态、提高油气田的产能和最终采收率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江西省萍乡—新余地区1∶250 000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探讨了深、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对研究区进行地球化学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深、表层土壤元素分布大多较为均匀,W、Mo等分布极为不均匀,深、表层均呈富集现象;研究区划分为3个地球化学区和9个地球化学亚区,其中北部地球化学区Se含量大于0.577 mg/kg,同时Cd含量大于0.428 mg/kg,因此富硒土壤开发中应关注Cd的生态效应。该研究结果可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想象是地球科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思维方式,文章从大陆漂移说的孕育到提出;地球形状的猜测到证实;地质学进化发展的历史过程等方面论述了想象在地球科学理论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想象是地球科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思维方式,文章从大陆漂移说的孕育到提出;地球形状的猜测到证实;地质学进化发展的历史过程等方面论述了想象在地球科学理论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