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陈运泰:地震预报要知难而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运泰,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6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现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名誉院长,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执行局委员,国际《地震学刊》(Journal of Seismology)、《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科技导报》、《科学》编委,《地震学报》(中、英文版)、《世界地震译丛》主编,《地球物理学报》副主编等职。  相似文献   

2.
陈运泰     
<正>我国闻名世界的地震学家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男,原籍广东潮阳,1940年8月出生于福建厦门,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6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历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地震学报》(中、英文版)主编,《地球物理学报》副主编。  相似文献   

3.
史保平:地震预测和防震的美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保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美国内华达大学地震实验室获地球物理博士学位;1999-2001年从事地震学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师从世界著名地震学家James N.Brune教授;2001-2005年任职于美国肯塔基大学地质调查所,从事工程地震与地震危险性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提出地震前兆应力-应变传播新模型与传统的地球物理和地震学将地壳作为连续介质不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陆坤权研究员等研究发现,对于地震前兆应力-应变在地壳岩石中传播这样的准静力学及运动问题,不可再将地壳作为固体连续介质处理。他们运用颗粒物理原理,提出了前兆应力-应变传播模型,为地震前兆研究和探测提供了新认识,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2011年第6期。  相似文献   

5.
云南地震活动与数字地震台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明扼要地分析了20世纪以来云南地震活动性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这些特点对分析研究云南地震活动以及强震危险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地震学研究要想取得突破性的科学进展,离不开地震监测技术的创新,特别是现代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应用.也简要地介绍了全球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网和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全球及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运行,记录了许多重要的地震事件,为现代地震学领域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应用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长期以来积累了如此大量的数字地震高质量的观测资料是地球科学界的重要财富,也是地震学家和相关领域的地球科学家深入开展地震物理过程和地球内部结构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半月科技要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导报(北京)》2010,28(1):16-17
<正>研究确证太湖系陨石冲击坑太湖的形成和演化一直是中外学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王鹤年、谢志东、钱汉东3名教授领导的课题组找到了太湖属陨石冲击成因的关键性证据,进一步确认太湖系陨石冲击坑,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09年第4期《高校地质学报》上。  相似文献   

7.
龙华民(Nicolas Longobardi,1568~1654)和高一志(Alphonsus Vagnoni,1566~1610)都是明末西方来华传教的意大利传教士群中的两位,前者的《地震解》和后者的《空际格致》曾将当时欧洲的地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来,其内容包括地震的起因、地震的等级、发生地震的季节和时辰、地震之前兆、地震后的状况(灾情)、发生地震之地点、地震持续时间等等.文章将一一加以叙述,并加以评论,可见用"气成说"解释地震之成因并不正确.但是所言火山爆发、地下岩浆沿着地壳裂隙涌出地面,确为地震成因之一.至于所言地震之预兆和地震后之破坏情形(灾情)等,与今人所见大致相同,仍然值得今人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球内地核在旋转据英国《新科学家》1996年7月20日报道,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震学家保罗·理查兹(PaulRichards)和纽约帕利塞兹的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台的宋小东(音译)发现,地球的内地核是一个质量和月。球差不多的铁晶体,内地核比地球的其余...  相似文献   

9.
土壤学新书《绿色的根基》由中国土壤学会组织编写,编审委员会主任朱兆良,撰稿李保国、黄元仿、吕贻忠。全书共分5章:第1章,土壤—陆地生命不可替代的资源和环境;第2章,土壤学的学科体系与基本内容;第3章,土壤学科发展尚处于青年时期—土壤学科发展回顾;第4章,中国土壤学科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第5章,21世纪将是土壤学科发展的辉煌时代。  相似文献   

10.
黄辛 《前沿科学》2015,(2):95-96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金双根团队在电离层地震学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大气地震学概念,为监测和预报地震提供了新的可能手段。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地球科学评论》。人类至今仍然无法准确预报和理解地震,目前国际上常用地震仪和地表强震仪估计地震震级和破裂,但这些传统仪器受分辨率和精度等的限制以  相似文献   

11.
可怕的断层     
地球以一种恶劣的方式让人类想到它的痛苦。1月7日清晨发生在日本神户的地震,摧毁了这座城市并夺去三千多人的生命——太可怕了,而且离洛杉矶地震才一年。这是一次致命的提醒。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下一次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爆发,要预告它地震学家还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土壤学新书《绿色的根基》由中国土壤学会组织编写,编审委员会主任朱兆良,撰稿李保国、黄元仿、吕贻忠。全书共分5章:第1章,土壤-陆地生命不可替代的资源和环境;第2章,土壤学的学科体系与基本内容;第3章,土壤学科发  相似文献   

13.
17世纪的西方,亚里士多德式的地震学说仍是主流,这些知识通过耶稣会士龙华民的《地震解》、高一志的《空际格致》和南怀仁的《坤舆图说》等著作传入中国.为追溯《地震解》的知识渊源和写作缘由,在介绍西方早期地震知识这一背景之后,详论《地震解》的成书过程和所涉人物的关系,认为其内容多来自评注亚里士多德《气象学》的著作.为分析西方地震知识在华传播和流变过程,对《地震解》、《空际格致》和《坤舆图说》进行了比较研究,辨析了它们的异同,厘清其文本关系,认为从《地震解》到《坤舆图说》是一个简化的过程,对造物主的描述逐渐减少,更重视对现象的解释.最后以《天经或问》等著作为例,阐述西方地震知识入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与内蒙古大学林干教授合写的《回纥史》,历经数年之后,终于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与林先生在第二次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联合发言《关于回鹘西迁若干问题的辨正》(后刊于《民族研究》1992年5期),正是《回纥史》第二编第六章的部分内容。由于《回纥史》是林先生编著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之一,又是《突厥史》的姊妹篇,是继林先生《匈奴史》、《突厥史》、《东胡史》的续作,回纥史的远古部分已见于《匈奴史》、《突厥史》之中,因此,在《回纥史》中未再重复。这就有必要在《回纥史》出版之际,就维吾尔族源问题谈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5.
科技书屋     
《锁相技术》 《锁相技术》是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张厥盛、郑继禹、万心平编著。本书共7章38节,前4章有关工作原理、跟踪、噪声和捕获性能是基础部分,讲述了锁相环路工作的物理过程、数学模型、各种性能的分析以及工程设计方法;第5章集成锁相环路,介绍了各  相似文献   

16.
《今昔物语集》第五卷第三十二话的原典接受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金奎  王秀萍 《科技信息》2009,(19):170-170
说话文学是日本平安时代与历史物语同时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说话文学多由隐者和僧人编撰,其原典多为中国的古典文学。在众多的说话文学作品中,《今昔物语集》不失为一部巅峰之作。本文将以《今昔物语集》第五卷三十二话从原典《杂宝藏经》的接受为中心,以接受的内容为线索初步分析其选择吸收的依据以及特征等。  相似文献   

17.
陈运泰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6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现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名誉院长,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执行局委员,国际《地震学刊(》JOURNALOFSEISMOLOGY)《、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地震学报》(中、英文版)主编,《地球物理学报》副主编等。  相似文献   

18.
水力压裂法开采页岩气会诱发地震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2月14日,《南方周末》关于页岩气开发可能诱发地震的报道引发关注。2013年7月也有科学家在Science 发表论文称,将废液注入地下的天然气开采、地热能源生产以及其他活动,引发美国多场地震。这2篇文章的作者分别是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的Nicholas van der Elst< 以及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地质学家William Ells-worth。2篇文章焦点都对准了水力压裂法。水力压裂法自被应用于页岩气开采以来已有颇多争议,“地震论”一出,水力压裂法又被推向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9.
当代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在《■章世界史》的第四章《幸存者》中,通过女性视角表明其对物种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以及对主流生态女性主义价值观的肯定。展现了巴恩斯对地球生态的深切关怀,也反映了他对现实过于悲观、对过去过于浪漫化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若干有关先秦文献、史前考古成果以及现代地震学和动物学知识,严密论证《墨子·非攻下》篇所载世界最早地震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的大致范围,并对其征兆作了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