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罗马精神是西方精神文化的宝贵财富之一,它以伟大而崇高的品性显示出动人而持久的魅力。对于这种文化积淀,莎士比亚景仰它、崇尚它,这位戏剧艺术的天才,将深刻理解力和豪迈激情凝聚于笔端。悲剧《裘利斯·凯撒》则通过凯撒、勃鲁托斯、凯歇斯等形象的塑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该精神。而对这几个人物复杂的性格刻画,演绎出一部惊心动魄的政治哲学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以全新的历史观处理凯撒被刺一事,把博鲁托斯一伙标定为叛党。博鲁托斯是个"高贵的罗马人",他对凯撒的谀词失去警觉,举起为罗马为人民的旗帜,刺死了凯撒;但不得人心,最终战败自刎。他不是作为一个将军,而是作为一个高贵的罗马人的悲剧命运,依旧获得了人们的怜悯和同情。《裘》剧在艺术上,为莎氏历史悲剧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未来四大悲剧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3.
古罗马精神是西方精神文化的宝贵财富之一,它以伟大而崇高的品性显示出动人而持久的魅力。对于这种文化积淀,莎士比亚景仰它、崇尚它,这位戏剧艺术的天才,将深刻理解力和豪迈激情凝聚于笔端。悲剧《裘利斯·凯撒》则通过凯撒、勃鲁托斯、凯歇斯等形象的塑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该精神。而对这几个人物复杂的性格刻画,演绎出一部惊心动魄的政治哲学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4.
周惠民 《世界博览》2013,(14):85-85
西方人到了中国旅游,仍是吃西式自助餐,中国人到哪儿部得吃中国食物。凯撒于公元前47年远征安那托利亚,在发往罗马的捷报中,说出流传千古的名句"我到、我见、我胜"(Veni,vidi,vici.)。许多读书人可能对"战胜"这件事没有太大兴趣,不过是穷兵黩武,万骨俱枯;大家比较关心的还是凯撒都看见什么。中国先贤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希望能借着旅游增长见闻。这几年,拜经济发达、生活富裕之赐,国际旅游发达,只见各国观光客四处流窜,不论是长城还是巴黎铁塔,到处充斥着"到此一游"的心态。游客来去一阵风,硬  相似文献   

5.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对辅导员的教育水平及人格魅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辅导员如何以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人格、完备的知识体系、充沛的情感投入,以自己独特的人格修养,去影响和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品质,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尹晴 《科技资讯》2006,(21):208-209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英国乃至全人类的文学瑰宝,无论是莎士比亚的喜剧、悲剧还是历史剧都是英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莎士比亚的作品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在对莎士比亚时代历史的研究。本文作者着力分析了莎士比亚各类作品的经典之处,让读者对莎士比亚的作品和精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李尔王》人物形象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莎士比亚笔下所有的悲剧人物中 ,李尔王最不值得人们的同情。莎士比亚站在封建贵族阶级卫道士的立场上为李尔王的悲剧而哀叹 ,对李尔王这个复辟狂扼腕叹息 ,试图赢得人们一掬同情之泪。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十分脆弱 ,让一个垂死的老人和远嫁他国的弱女作为人文主义理想的化身恰恰是莎士比亚的败笔。与其说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理想的热情颂扬者 ,倒不如说他是新的生产关系确立之初新的社会罪恶的敏锐的发现者、揭露者和积极抨击者  相似文献   

8.
张美兰 《科技咨询导报》2011,(7):208-208,210
在艺术上,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作品代表了人类戏剧艺术的顶峰,而悲剧是莎剧中成就最高的.文章解读莎士比亚作品正是通过悲剧人物心灵内在化倾向,特别是通过人物的病态心灵表现社会异化、畸形和危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英国乃至世界十四行诗的创作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有着崇高的地位。很多国内学者都尝试翻译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本文以许渊冲先生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为分析框架,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层面上比读和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脍炙人口的Sonnet 18的3篇译文,说明三篇译文虽各有轩轾,但未见完美。在诗歌翻译中应将"三美"有机结合,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诗歌的整体美。  相似文献   

10.
孙丽艳 《科技资讯》2014,12(20):205-205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丰厚的理论底蕴、丰富的情感等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塑造人格魅力上,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自我、修炼教学艺术以及加强自身的修养.  相似文献   

11.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最优秀的一部.莎士比亚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弄人形象.本文通过对这个形象的分析,揭示了这个形象的本质和这个形象在剧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分析了弄人形象的社会意义及其在莎士比亚现实生活中的对应.  相似文献   

12.
武世花 《镇江高专学报》2011,24(1):21-24,33
梁实秋是中国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凭个人之力将<莎士比亚全集>译成中文的翻译家,他抱着"存其真"的态度,力求向中国读者展现莎士比亚著作的原貌.他的翻译从语言、文化、文学等方面均体现出杂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传奇剧乃莎士比亚晚年的创作.这些剧作以其鲜明的特色在莎翁剧史上独树一帜,构成了莎士比亚创作的另一奇葩.对莎士比亚传奇剧所具有的诸多特色作了细致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陶涛 《华东科技》2007,(8):34-35
正如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清科2007中国创业投资中期论坛"上,正在寻求资金支持的创业者们试图从与会的风险投资商身上找到答案,但风险投资商眼中的最具潜力投资领域也是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5.
不列颠早期城镇化过程包含两个阶段。一是凯撒入侵至克劳狄征服不列颠。这一时期罗马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不列颠的政治控制、与不列颠的贸易互动以及罗马人向不列颠的移民等。其二是克劳狄征服后的罗马不列颠时期。这一时期引进罗马因素,推进城镇化政策,建立重要的要塞和城镇;罗马文化影响着不列颠,也促进不列颠城镇罗马化,使不列颠逐渐效法罗马。而在不列颠早期城镇化过程中,罗马帝国所坚持的原则是在减少管理成本获得收益的同时,也给予不列颠人获得好处的权利,从而达到了与不列颠的合作与共赢。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重女轻男”.在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塑造了一批虽然粗陋平凡、貌不出众却聪明机智、泼辣干练的乡野村妇,让她们在惩恶扬善、激浊扬清方面极尽风流.她们像指挥一场场大战的将军,计划周密,调遣有方,行动果敢,屡战屡胜.温莎社会中的"阴盛阳衰”现象既颇具现实意义,又颇具象征意义.娘儿们的出色表现不啻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妇女解放的先声.莎士比亚所接受的人文主义思想仍略嫌浅薄,他所认识到的只局限于爱与善,于是便把女性作为爱与善的化身,与男性社会相抗衡,以女性的成功来寄托铲除丑恶、改造社会的善良愿望,并表达对伊莉莎白女王的崇拜与缅怀.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也许便是莎士比亚心目中有所作为的伊莉莎白女王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在李维、普鲁塔克和莎士比亚的科利奥兰纳斯故事中,人物形象发生了主要变化的是以集体形象出现的平民、母亲伏伦妮娅以及科利奥兰纳斯.李维和普鲁塔克笔下的平民形象是安分守己的弱势群体,伏伦妮娅是一个普通的母亲,科利奥兰纳斯是一个普通的贵族强硬派;在莎士比亚笔下,平民以乌合之众形象出现,伏伦妮娅变为父权和国家利益的化身,科里奥兰...  相似文献   

18.
西塞罗以罗马共和国公民高尚的道德和伟大的论辩家的形象而为后世所景仰,但他作为一个思想家的身份却历来颇有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作为在希腊和罗马权威交替的时代,作为一个文化上相对落后的罗马的公民,同时也是一个希腊哲学的学习者,西塞罗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以一个原创性的身份在说话?本文主要从背景和文本辨析的角度试图解答这一问题,指出西塞罗在综合希腊哲学精神和罗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对国家和政治的看法,这又主要体现在他关于道德共和国的看法之中.  相似文献   

19.
在初步分析"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小城镇公民的政治关心、政治认同、政治期待、政治参与和政治规范意识等现状进行了初步描述和分析,认为孝感小城镇公民政治人格的发育水平偏低.其自治组织在动员公民政治参与方面相对乏力,某些基层政治组织及基层干部的"官僚主义"色彩还略为明显,还就孝感小城镇政治文明建设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莎翁传奇剧是莎士比亚的晚期创作.这些剧作的主题与风格与其前期和中期之作都有明显不同,作者往往用离奇和意外的情节,使各种矛盾化解,呈现出"团圆"的结局,表现出宽恕、和解的思想.这一创作主题及风格的变化,既是时代与社会生活所使然,同时又是作者人文主义和基督教"仁爱"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