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根廷与英国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争议由来已久.1982年阿根廷发动马岛战争遭遇失败,加尔铁里政府下台,阿根廷恢复民主制度,开始谋求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马岛主权争议.马岛主权争议具有双方争夺资源能源等深层次原因,马岛问题及马岛战争对阿根廷内外政策乃至拉美局势等产生深远影响,阿根廷政府推动解决马岛问题的主要做法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
英阿马岛之战已告一段落,它对阿根廷的影响却是多方面的,而且是深远的.阿根廷军人执政委员会主席多索,在6月17日的讲话中分析阿根廷在马岛战争受挫后的形势时指出,如果马岛的"军事事件是一个转折点的话,那么变革的时期就应该从现在和从这里开始".马岛之战使阿根廷的国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它的内外政策动向如何,这是人们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3.
英阿两国为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交战了两个半月.停火后,阿根廷宣称它决不放弃马岛主权,英国则断然拒绝重开谈判.在马岛战争期间,美国始而穿梭调停,继而支英反阿,力图插手马岛.所有这一切,固然同主权归属、战略考虑乃至国际声誉等等有关,但除此以外,据说也与马岛的丰富石油资源有关.阿根廷早在1907年就已在陆地开采石油.几十年来,在英、美石油公司的参与下,阿根廷钻探了22,000个井,其中生产井17,000个,居拉美首位和世界前列.1981年  相似文献   

4.
孔繁 《世界博览》2012,(8):24-25
正军政府与老牌殖民国的战斗阿根廷本来希望借马岛战争转移国内矛盾,结果却让英国重建了自信。4月2日是英国和阿根廷马岛(英称福克兰群岛)战争爆发30周年纪念日,两国各自举行纪念活动悼念阵亡士兵。在阿根廷南部城市乌斯怀亚,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  相似文献   

5.
阿英两国交恶多年后,关系开始解冻,但马岛主权问题仍是个悬案。阿根廷和英国因马岛战争断绝七年外交关系后,最近两国关系开始解冻。10月19日,阿英两国经过谈判.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签署并发表了一项联合声明、宣布恢复领事和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6.
十二年前两国兵戎相见,今日又生龃龉;「嘴仗」不断,动手尚不现实。今年8月22日,阿根廷通过新宪法,重申对马尔维纳斯群岛(马岛)拥有主权;英国随即宣布扩大马岛渔业保护区,坚持对马岛拥有主权的立场。两国在马岛主权问题上互不相让,致使争端再起,并将对两国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曹廷 《世界知识》2023,(7):48-50
<正>近期,阿根廷和英国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马岛)主权问题再起争端。3月初,阿根廷外长卡菲耶罗宣布,本国政府决定终止两国2016年签订的关于合作开发马岛的“福拉多里-邓肯协定”,提议与英国重启主权问题谈判,并将遵循联合国大会和联大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的指导方针开展相关工作。英国对此表示失望并拒绝谈判。在当前全球大国博弈加剧、局部冲突不断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8.
持续了两个多月的英阿马岛之战,以武器装备占优势并得到美国支持的英国重占马岛而告一段落。这场战争使双方损失惨重,并对两国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英国军事上的得手,加强了因执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而声望下降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执政的保守党的地位;反对党工党则因在马岛问题上曾与政府持异议,一时失去了与保守党分庭抗礼的声势和力量。阿根廷的失利,引起阿国内政局的动荡不安。马岛失陷  相似文献   

9.
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事件,英国与阿根廷之间剑拔弩张,南大西洋上空出现战云。虽然目前双方都在进行紧张的外交活动,表示愿谋求和平解决,但结果如何尚难预测。阿英两国对马岛主权之争长达150年之久。二次大战后,在各国人民要求消除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与国家主权的高潮中,英国曾同意根据联合国宪章使该岛非殖民化,但主张根据该岛居民意见解  相似文献   

10.
阿根廷谴责英军占领南乔治亚岛。29日,阿宣布在本土和马岛等二百海里海域的所有英国舰船和飞机将被认为是敌对的。30日,英对马岛全面封锁。5月1日,英军攻击马岛,阿军还击。3日,英军击沉阿“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4日,阿军击沉英“谢菲尔德号”驱逐舰。7日,英宣布把海空封锁禁区扩大到离阿海岸12海里处。9、10日英军对马岛发动二次攻击,阿军抗击,英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是中国与阿根廷建交45周年,5月阿根廷总统马克里将访问中国。几乎在同一时段,1959年签署的《南极条约》的协商会议将首次在中国召开。阿根廷是世界上最靠近南极的国家,也是《南极条约》创始成员国之一。阿根廷还是《南极条约》秘书处所在地,在南极政治和南极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堪称"南极大国"。鉴于南极对于阿根廷的重要性,同时南极问题又与马尔维纳斯群岛(以下简称马岛)的主权问题  相似文献   

12.
淑华 《青年科学》2010,(7):46-46
反舰导弹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问世以来,在海战中身手不凡。1982年6月12日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发射岸基飞鱼反舰导弹击中英国“格拉摩根”号导弹驱逐舰,还用机载飞鱼反舰导弹,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  相似文献   

13.
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疆土辽阔,资源丰富,被称为“沉睡的巨人”。在地理上,它是全世界中纬度大陆东岸仅有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在历史上,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于1520年发现了这个地区和南美洲南端的海峡(后来称为麦哲伦海峡);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在1832年开始考察南美大陆和附近岛屿期间,也考察了巴塔哥尼亚高原和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自阿根廷同英国在马岛交战以来,  相似文献   

14.
英国高调纪念此战之胜利,阿根廷收复马岛主权的努力依然长路漫漫。30年前往事再起涟漪今年是那场硝烟远去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战争30周年。自去年底以来,英国方面高调纪念此战之胜利,并做出一连串挑衅性的动作,使这一尘封的历史事件时过30年后又激起层层涟漪。2011年11月,  相似文献   

15.
5月26日——6月10日26日安理会通过第505号决议,授权联合国秘书长恢复斡旋,敦促英国和阿根廷停火。27日,拉美国家决定中断同欧洲共同体的对话,以抗议该组织延长对阿根廷的制裁。29日,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外长紧急会议通过决议,重申支持阿对马岛的主权要求,谴责英对阿进攻,要求美停止援英。英军攻占达尔文港和古斯格林。6月2日,英首相  相似文献   

16.
曹劼 《世界博览》2013,(7):16-18
南大西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也就是英国所称的“福克兰群岛”,一连两天的主权归属公投在3月11日结束,99.8%的选民投票都支持马岛继续成为英属海外领地。这片方圆1.2万平方公里的海上孤岛,至今只有不到3000人居住,却在1982年挑起了阿根廷和英国——两个相距遥远的国家之间的战火。  相似文献   

17.
大事记     
1982年4月11日—25日11日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发生犹太人枪杀做礼拜的阿拉伯人事件,阿拉伯国家强烈谴责这次暴行。13日,安理会就此举行会议,审议局势。14日,许多伊斯兰国家停工一天抗议以色列罪行。伊斯兰国家首都组织第二次代表大会8日至今在伊斯兰堡举行,决定设立特别基金以保护伊斯兰世界的著名历史遗址和名城。12日阿根廷三军处于戒备状态。13日,阿、英分别致函安理会主席,阿强调对马岛的主权,英坚持阿无条件从马岛撤军。15日,黑格去阿进行第二阶段斡旋,和阿方举行三天半会谈  相似文献   

18.
去年四月,阿根廷在马岛之战中使用法国制造的“超军旗”战斗机和“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法国航空工业的名声大振。其实,早在1967年中东“六·五”战争中,以色列的法制“幻影”飞机,在同埃及的苏制“米格”机的空战中就已大显身手了。法国能生产出比较先进的飞机和导弹,绝非偶然,而是几十年苦心经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的英阿争端从4月2日开始,持续已一个多月。南大西洋的紧张局势有增无减,战云越来越浓。继4月27日英军登陆南乔治亚岛之后,5月1日英国飞机又轰炸了马岛机场,双方在海上和空中展开了战斗。英军试图在马岛登陆遭到阿军的激烈抵抗。双方战舰、飞机和人员均有损失。值得注意的是,英阿冲突以来一直以“不偏不倚”的调解人面目出现的美国,于4月30日宣布对阿根廷停售武器和实行经济制裁,并决定向英军提供支援,从而抛弃了所谓“中立”的面貌。美国政府的这种转变反映了它的真正立场和困境。美国原打算趁调解之机,以达到插手南大西洋事务、扩大自己的势力与影响的目的。然而,美国提出的由美、英、阿三国共管而不肯定阿根廷主权的解决方案遭到了阿的拒绝。在诱劝无效之  相似文献   

20.
外刊要论     
英美特殊关系今昔LawrenceD.Freedman(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战争学教授)《外交》(双月刊)2006年第3期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出版1982年,当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爆发福克兰群岛(马岛)战争时,抱有冷战思维的里根政府担心战争失利的一方——阿根廷会投向苏联怀抱,因此以调停人身份要求双方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冲突。尽管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但福克兰战争并没有对英美特殊关系产生持续性的影响。这表明双方的关系有极大的弹性。在对伊拉克动武问题上,布莱尔首相希望通过联合国赋予战争合法性,但布什总统仍决定即使没有英国的支持也要解决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