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学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以聆听音乐、音乐想象和音乐创造为主的审美活动,让学生在音乐音响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而在音乐的天地里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实现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价值。  相似文献   

2.
现代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这就决定了广告创意必须发生变化.审美通感就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本文从审美通感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审美通感在中的作用.调动感官.展开想象:打通感觉.激活审美:全面感官.创造意境。  相似文献   

3.
<庄子>"体道"在思维方式上运用直觉思维、意象思维等具体思维方法,强调主客合一,具有情感性、形象性和创造性.这些特点使其与审美直觉、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创造等审美心理活动具有了同构性."体道"不仅奠定了民族审美心理的哲学基础,而且直接孕育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和理论.  相似文献   

4.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的第一句话就是:"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可见美术作为视觉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离不开作品的欣赏.通过欣赏,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作品,使学生从感性的认识内化为自身的审美能力;同时,教师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小学美术课除了要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方法外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了,养成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美和快乐.因为在美术中想象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想象的升华.  相似文献   

5.
从什克洛夫斯基到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发生了由本体论到认识论的诗学流变。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重要创作方法,"陌生化"有着魅力独具的审美诉求。经过陌生化的艺术形象更具艺术张力,更能激发人们的审美热情,让人们在审美感受活动中不断创造驰骋想象的空间,在审美体验中进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审美情思在艺术想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想缘情生,情缘想起,思因情生,情因思起。审美情思规定着神思的方向,推动着神思的发展。同时阐明,审美情思与外物的紧密结合才能创造出生动、优美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学活动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简而言之,整个教学活动都应贯穿有激发学生情感、发挥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8.
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阔视野、发展想象、探究技法、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目.美术是一种特殊的课程,使学生了解绘画和制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在各方面综合能力,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感受美;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塑造形象,它的这一特性不是要取代其他教育.艺术创作是形象思维.我们应该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孩子观察记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审美心理因素中,联想和想象是极为重要的。培养造就人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对于审美的深化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和作用。审美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审美阅读和欣赏与想象的关系十分密切。想象的本质是自由的,它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本质,证明了读者的自由的存在;同时,想象也使读者造就了作品的本质,读者的阅读中的自由想象延伸了作家的艺术生命,也使事物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审美价值。萨特想象理论实质上包含了丰富的接受美学内涵,对艺术理论具有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艺术家借助形象思维的创造性的想象力将生活的真实,现实的精髓仅表现在艺术作品里。形象思维可以将想象典型化,它贯穿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中,意义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2.
创作者的主体性阅读是自觉自由的生命活动,它是审美想象力激活的重要方式,也是形象创造的前提条件。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强调文学经典的主体性阅读,而且要强调思想经典的主体性阅读。只有通过形象与思想的自由综合,文学想象与形象创造才会实现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审美判断的角度,探讨关于艺术创作中艺术思维活动的客观存在规律。指出:艺术思维实质上是一种意象思维活动方式,意象思维不是简单的概念或孤立存在的因素,而是一个有关艺术存在的意识精神系统。围绕这个体系,揭示其存在的哲学审美认识层面上的发现:其一,主体的艺术禀赋决定了艺术形象的表现特征;其二,艺术想像力表现的过程即是完成意象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内的音乐教育,或走向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操作化训练,或沦为赶潮流开发智能的功利性工具,忽视了通过音乐体验激发青少年的情趣想象、活化他们的认知资源、强化其意志品格和锐化其好奇童心与诗意直觉等奠基性核心素质的关键作用。音乐教育应当注重强化对青少年音乐体验的深广引导,以激发他们的情景想象-角色移位-概象建构-时空超越-意象创新为根本目标;彻底纠正音乐教育的误区和偏向,真正使音乐教育回归人性化、感性化和诗意化的本来坐标。  相似文献   

15.
在优秀的中国古代山水诗中,诗人利用静态意象与动态意象的结合,创造了动静相宜的意境,而动态意象的塑造有赖于动词。通过对山水诗中动词的语态分析发现,在动态意象的塑造中,有些动词的词性模棱两可,出现了动词的施事者亦可以解释为动作的受事者的情况,由此创造了诗歌多义性之美。通过作格兼及物分析,探讨动词创造动态意象的功效,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山水诗中隐藏的动静之美。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思维素质的科学性人文性创新建构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创造性教育的关键。能力来自于素质的积淀、整合与转化;素质涉及到经验结构、知识结构、情感旨趣和理性意识的内化酿酵。如何打造有利于创造性活动的最佳思维素质、体现个性化和共性化相融通的教育原理与方法?这是格外重要和复杂的教育创新之深层问题。思维素质作为一种相对性、集合性的概念,是指决定或影响思维方式、效能水平及规则内容的所有"先在内化物"(文化与生活);它具有多层性结构(哲理通感;概象推置———形象虚验;知性信息;感性信息),多相发生时空(视→听→体觉→运动觉→前脑统觉;右半球→左半球→前额区)。探讨此类原理和内容,可造益思维创新教育之认识论、方法论和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7.
想象是人的心理活动与心理现象,无论是文艺创作还是科学发明都离不开想象.在艺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艺术创作思维,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平,是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以民族院校艺术教育为例论述了想象力的培养在艺术教学中的重要性,使学生的想象创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诗歌翻译的最大障碍在于意象的传达。意象,作为诗歌美感因素的承载者,其理解和再造都需要审美想象的参与。译者想象的不同类型决定了原作意象的再造方式和程度。本文试就审美想象这一审美心理机制的运作对汉诗英译中意象再造的影响作一些分析和探讨,着重研究意象再造过程中审美想象运作方式与意象再造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感是诗人在感知生活的过程中出现的某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审美通感是诗人在审美活动中通过艺术想象得到的一种艺术感受。从诗歌创作角度看,审美通感意象可分成直觉型、想象型、比喻型、象征型、多重型等五类。诗人可从四个方面入手,感受、捕捉审美通感,激发诗歌创作灵感的火花。  相似文献   

20.
心境会给诗人在创作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和过程都敷上一层情绪的底色。不管是对生活的观察、诗料的选择,还是在作品的构思、情感基调的定位,乃至创作方法的使用、审美理想的表达,都与心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心境对诗歌创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诗人应根据自己创作实际及时调节自己的心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