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几种同工酶的热激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芽期、苗期和减数分裂期分别对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培矮645、常规水稻湘晚籼2号进行38℃、25℃、22℃处理,分析其穿期、苗期和减数分裂期同工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培矮64S在热激条件下同工酶比常规水稻湘晚籼2号的变化大。热激条件下三种同工酶的变化,以细胞色素氧化酶最大,醋酶次之,过氧化物酶最小。  相似文献   

2.
温敏不育水稻培矮64S芽期经热激(38℃)处理后,与其在22℃条件下相比较,芽蛋白组分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大于97.4KD、小于14.4KD和66.2~42.7KD范围内分别新增2条、1条和3条蛋白质带,另有8条带加强(42.7~14.4KD)和2条带减弱(97.4~42.7KD)。与热激条件下的常规稻湘晚籼2号比较,培矮64S经热激(38℃)后新增了4条蛋白质带,另有2条带加强和1条带减弱。在热激后,温敏不育水稻培矮64S芽中蛋白质组分的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植株体内某些酶系统的改变,以致影响芽的正常生长发育,使芽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3.
温敏不育水稻培矮64S芽期经热激(38℃)处理后,与其在22℃条件下相比较,芽蛋白组分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大干97.4KD、小于14.4KD和66.2~42.7KD范围内分别新增2条、1条和3条蛋白质带,另有8条带加强(42.7~14.4KD)和2条带减弱(97.4~42.7KD)。与热激条件下的常规稻湘晚籼2号比较,培矮64S经热激(38℃)后新增了4条蛋白质带,另有2条带加强和1条带减弱。在热激后,温敏不育水稻培矮64S芽中蛋白质组分的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植株体内某些酶系统的改变,以致影响芽的正常生长发育,使芽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4.
热激对温敏不育水稻花粉育性与花药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在热激(38℃)条件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药蛋白质组分与其可育条件(22℃)下的相比较,表现出明显差异:在相对分子量大于97.4ku,97.4ku-14.4ku及小于14.4ku三个区域内共新增加了3条蛋白质带,在相对分子量为97.4ku-14.4ku范围内有7条蛋白质带明显加强。在热激激(38℃)处理后,与湘晚籼2号相比较,培矮64S亦表现出了6条蛋白质带的变化:即在相对分子量大于97.4ku和小于14.4ku两区域内共新增加了3条带,而在相对分子量为97.4ku-14.4ku之间则缺失了3条带;但培矮64S在可充分温度(22℃)下的蛋白质组分扫描图谱则与湘晚籼2号在可育的38℃下蛋白质组分扫描图谱基本一致。因此培矮64S在不育温度(38℃)条件下所引起的花药蛋白质组分的变化可能会使某些酶系统发生改变,以致花粉的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不能很好地进行,最终导致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5.
高温敏核不育水稻幼苗生长发育的热激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敏感核不育水稻培矮 64S 在热激处理后, 幼苗叶蛋白质组分与其可育条件下( 22℃ )相比, 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分子量为 97. 4~ 14. 4 KD 范围内共表现出 6 条蛋白质区带的变化, 其中 4 条新增加, 2 条减弱. 在热激条件下, 与常规稻湘晚籼 2号相比较, 培矮 64S 亦表现出了 7条蛋白质区带的变化.这些蛋白质组分的改变必然引起体内某些酶系统的变化,而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 使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6.
温敏不育水稻培矮64S在三叶期经38℃(恒温)热激处理后幼苗增长率,叶征长度,叶鞘长度和茎叶干重都极显著低于该品种经22℃(恒温)处理二的上述各项指标,幼苗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而常规水稻师大435经38℃(恒温)热激处理后及供试的两个材料经22℃(恒温)处理后的幼苗都表现出正常生长发育。但两个温度(38℃和22℃)处理后对常规水稻师大435和温敏不育水稻培矮64S的根的生长发育都没有表现出显明的  相似文献   

7.
温敏不育水稻热激条件下生理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在高温激(38度)条件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药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高于可育温度下的游离氨基酸总量;而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则明显低于可有育温度下的,这种热激反应必然影响花粉母细胞的正常分裂,以致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最终导致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8.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选育出的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马协A有其相应保持系马协B为材料,分别取不育系和保持系处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4分体时期、单核期、2核期、3核期的花药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电泳分析及酶活性测定分析。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比较发现,不育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酶谱带型丰富,酶活性较高;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电泳酶电泳酶谱带型较小,酶活性较低。这现象是从单核期花药开始表现,并随发  相似文献   

9.
温敏不育水稻培矮 6 4S在三叶期经 38℃ (恒温 )热激处理后幼苗增长率、叶片长度、叶鞘长度和茎叶干重都极显著低于该品种经 2 2℃ (恒温 )处理后的上述各项指标 ,幼苗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而常规水稻师大 435经 38℃ (恒温 )热激处理后及供试的两个材料经 2 2℃ (恒温 )处理后的幼苗都表现出正常生长发育。但两个温度 (38℃和 2 2℃ )处理后对常规水稻师大 435和温敏不育水稻培矮 6 4S的根的生长发育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热击对水稻苗期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击条件下(35℃,40℃,45℃各半个小时)水稻苗期生长出现显著差异,特别是经过热击和非热击条件对比更加明显。此外,经热击处理后,水稻苗期叶绿素的含量随温度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并且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发现,热击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邓国富 《广西科学》1997,4(1):38-42
以农垦58S、7001S、5047S、W6154S、KS-9、培矮64S、安农-1S和5460S8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为材料,在广州盛夏7月-8月份对各不育系的不育性表达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并对生转换的同步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育性表达的同步性以安农-1S和7001S较好,各体不育怀整齐,其他6个不育系的不育性表达的同步性较差,株间、株内穗间颖花间的花粉育性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连续单株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矮败小麦不育株和可育株的旗叶、穗下节间(以下简称节间)及雌蕊等不同器官、不同发育时期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育株与可育株相比较,在相同发育时期同一器官中的两种同工酶酶谱带数均无差异,并且各条对应酶带的迁移率也相同,无异常同工酶产生,说明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MS2对旗叶、节间、雌蕊中的POD基因和EST基因的表达无异常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逆温对水稻幼苗SOD和CAT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幼苗在逆温下SOD和CAT活性平行地变化,40℃下处理,10h以内活性渐升.40℃下处理6h后恢复培养,或在4℃下处理不同时间,W6154S和华03的反应有差别.逆温下2种酶的同工酶都出现新酶带.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4个早籼稻品种幼苗期耐冷性的生理特点,在人工气候箱内经26℃(对照)、12℃、10℃和6℃处理4 d后,测定分析水稻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抗坏血酸(As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电解质渗漏率6个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抗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低温胁迫条件下,株两优120和金优L2两个早籼稻品种幼苗期POD活性、CAT活性、AsA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准两优143和湘早籼45号,而MDA含量及电解质渗漏率均低于准两优143和湘早籼45号.上述结果说明两系法杂交稻株两优120的耐冷性最强,三系杂交水稻金优L2次之,两系法杂交稻准两优143和常规水稻湘早籼45号耐冷性稍差.  相似文献   

15.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不育性表达的同步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农垦58S、7001S、5047S、W6154S、KS9、培矮64S、安农1S和5460S8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在广州(23°08′N)盛夏7月~8月份对各不育系的不育性表达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并对育性转换的同步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育性表达的同步性以安农1S和7001S较好,群体不育性整齐,其他6个不育系的不育性表达的同步性较差,株间、株内穗间、穗内颖花间的花粉育性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连续单株套袋对降低株间、株内颖花间的花粉育性差异效果不大。遗传纯合的不育系单株间、株内颖花间的育性转换是不完全同步的。不育同步性可作为评价光温敏核不育系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低温敏感不育水稻育性敏感期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常规品种特青作对照,分别测定了特青、低温敏感核不育材料N10S、N13S,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不同育性条件下的叶片和幼穗花药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两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及平均数的Duncan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在育性敏感的2个时期,N10S和N13S不育株幼穗花药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极显著低于可育株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N10S在育性敏感的2个时期分别为72.0%和63.2%,N13S则分别为72.1%和67.7%.这就使得不育株花药中能量供应短缺,造成物质合成等许多生命活动衰减,最终导致不育  相似文献   

17.
粳稻品种“嘉花1号”经甲基磺酸乙酯(EMS)化学诱变处理,获得一个稳定遗传水稻幼苗高温白化复绿突变体tcd52.该突变体在高温(>24℃)条件下,二叶期叶色呈白色失绿,三叶期开始复绿,四叶期后与野生型没有明显差异;而在低温(20℃)条件下,tcd52突变体苗期叶色与野生型一致呈绿色,无白化现象.利用该突变体tcd52与“培矮64S”杂交构建F2遗传群体,发现苗期的高温白化复绿叶色性状受到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并将该突变基因(tcd52)定位在水稻第5染色体上的ID05M16025和ID05M16113分子标记之间的127 kb区间内,经测序推定突变基因是编码PPR蛋白的基因LOC_Os05g49920.结果表明:tcd52是一个受高温响应且影响水稻早期叶绿体发育的关键基因.今后将进一步对tcd52基因进行研究,以加深了解温度对水稻叶绿体分子发育机理.  相似文献   

18.
在大田和隔离区条件下,以太谷核不育小麦和”矮败”小麦为材料,用500mgL-1CPX+100mgL-1KT+2%DMSO诱导不育株孤雌生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药方法的诱导效果存在差异,注射妤于喷施。剪颖后用药剂处理和药剂处理后套袋均能提高诱导效果。药剂处理时间以晚上7时后效果最佳。太谷核不育小麦和“矮败”小麦的最佳用药处理次数各异。  相似文献   

19.
正常温度条件下(25±1℃)培养的冬小麦京农S5100、临远7069和春小麦津春4号、津春9号幼苗叶片内均显示出6条ATPase同工酶谱带,芽鞘内则为9-10条,表明ATPase同工酶不能反映出两种类型小麦在耐寒性上的差异。1-4℃低温处理1-4周后,冬小麦和春小麦幼苗叶片及芽鞘内ATPase同工酶谱均有所减少,叶片中由6条减至1条(ATPase5),芽鞘由9-10条减至2条(ATPase6,ATPase7),将1-4℃低温处理1-4周后的小麦幼苗转入正常条件下再培养1周,使其幼苗生长恢复正常,检测叶片及芽鞘内的ATPase同工酶,发现各自均基本恢复到低温处理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两系杂交培杂双七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 1992年采用低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 4S与广东丝苗型优质稻品种七占配组杂交而成。它属感温型中熟组合 ,在广东早季全生育期 12 5~ 130d ,晚季 113d ,比对照组合汕优 6 3早熟 5~ 6d。株高90~ 10 1cm ,株型集散适中 ,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