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主要描述贵州省普定县4个史前旧石器遗址即遗址群的出土物类型、数量、特征及意义。遗址群丰富的出土物类型,显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研究旧石器遗址的最佳地点和最好材料。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王府井东方广场工地发现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包括有上、下两个文化层,其时代距今分别为1.5~1.9万年和2.2~2.6万年左右。该遗址位于当时平原河流的天然堤上,是古人类在河边进行短期活动留下的遗迹。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北京平原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和自然环境的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伏牛山地区旧石器考古发现众多,按流经水系不同大致分为黄河、淮河、汉水三大区域.其中既有丰富石制品和第四纪动物化石的出土,也有早期人类化石的发现,遗址年代和遗存性质几乎涵盖整个旧石器时代发展的全部面貌.伏牛山地区旧石器文化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遗存形态,在解决早期人类起源、南北方石器文化交流、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等问题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伏牛山地区旧石器考古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牛山地区旧石器考古发现众多,按流经水系不同大致分为黄河、淮河、汉水三大区域。其中既有丰富石制品和第四纪动物化石的出土,也有早期人类化石的发现,遗址年代和遗存性质几乎涵盖整个旧石器时代发展的全部面貌。伏牛山地区旧石器文化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遗存形态,在解决早期人类起源、南北方石器文化交流、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等问题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日本与泰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本文对日本遣唐使在泰山的活动、泰山神与石敢当信仰东传日本、灵岩寺日僧邵元碑记,以及泰山文献在日本的传播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历史上泰山文化曾对东瀛之国产生过深远影响,泰岳一山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实具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2011~2012年考古发现的神木石峁先夏时期古城遗址(与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处于同一时期,属于中国先夏史研究范畴)很可能就是黄帝都城昆仑.鉴于黄帝族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成员,黄帝对中华文明有着巨大的贡献,发现黄帝都城昆仑遗址(神木石峁)意义特别重大,因此希望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当地政府和学术界的更多关注,组织开展专题考察论证,以便及时确定黄帝都城昆仑遗址保护方案和黄帝都城昆仑遗址博物馆设计方案,再现失落已久的华夏神话历史.  相似文献   

7.
刘迪 《大自然》2014,(4):70-71
丹江口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曾是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南北过渡地带,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中生代白垩纪晚期恐龙蛋化石、新生代第三纪和第四纪古哺乳动物化石以及淅川中原鸟和"郧县猿人"等众多重要化石以及旧石器遗址的发现,丹江口库区在古生物学和考古学领域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8.
泰山石敢当习俗的流变及时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泰山石敢当是石敢当的传承与发展。泰山石敢当习俗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带有民族性的民俗事象;它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流变的主要时空线索与功能变化有以下四个阶段:即早期的石敢当习俗(上古——汉朝)、石敢当习俗的发展阶段(汉——唐)、石敢当习俗的变异阶段(五代——明末)、泰山石敢当习俗的兴盛阶段(明未清初——民国时期)。泰山石敢当习俗经过长期的流变,至今在中华民族精神层面上尚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数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中,一座名山,一条大河,往往就是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带.五岳独尊的泰山正是这样一座文化名山.近年来,泰安的一批文化界人士,在搜集、整理和阐扬泰山文化方面兀兀穷年、成绩可观,为当代的文化积累和繁荣做出了引人瞩目的贡献.泰山出版社新近连为一装隆重推出的《全泰山诗》与《全泰山赋》,即为其中一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10.
辽宁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在我国考古学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迄今在辽宁境内发现了代表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址,初步建立了辽宁旧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发展序列。特别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10余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生存和生活状况、人类文化的发展、传播和古人类的迁移、分布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根据这些材料探讨与旧石器晚期文化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日本社科界对泰山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是宗教信仰研究,其成果最多、最成熟,其中对泰山府君、碧霞元君信仰的研究尤为引人注目;其次是研究唐传奇,尤其明清小说中反映的泰山信仰,另有对泰山信仰与当地民俗的关系的研究,中日石敢当信仰比较研究.谣曲《泰山府君》传播较广,而泰山诗歌主要在翻译介绍,汉诗中创作少,研究也少;散文方面主要体现在明治维新之后游记创作数量多,而研究少.此外,对泰山旅游方面的介绍、研究,近代以来渐多,是未来主要的研究趋势之一.最后,对泰山石刻书法的欣赏和研究较多,还有一些研究泰山封禅的论文和日本学者翻译、介绍泰山的译著.  相似文献   

12.
试述泰山碧霞元君演进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可将泰山碧霞元君的演化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最初,由曹操的名篇《气出唱》创造出泰山云霞仙境中的天仙玉女这一审芙意象,曹植、李白等诗人又不断加以描写、渲染,从而使泰山玉女在中固古代社会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然后,宋真宗为这位神女易玉像、砻石龛。引导泰山玉女从诗人的作品中走出,走进了香火缭绕的宫祠。最后。明宪宗修宫祠、赐颠名,其影响所度,使得明清时期的碧霞元君在京城及全国各地建庙,香火大盛,碧霞元君一名也沿用至今。与此同时,道士们一方面凭着斋醮科仪、住持焚修和承办庙套、营造节庆的狂欢气氛,对泰山玉女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炒作;另一方面凭着一片赤诚,兢兢业业,惨淡经营。博得了几代朝廷及地方官员对各种奉祭碧霞元君活动的赞赏和支持,这就使泰山碧霞元君成为中国道教的一大主神。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街油田台7断块泰一段二砂层组厚油层内非均质性严重、产能不均匀等问题,对其进行了精细的地质研究.综合利用岩心、测井资料,结合沉积微相分布,对比厚油层的砂体剖面和岩电特征,认为厚油层内主要为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建立了夹层的电性、物性识别标准,以夹层空间分布面积为标准找到1个稳定夹层,依据该稳定夹层将厚油层进一步细分为2个单层,将厚油层的非均质性降低到一个相对均质的单元,并总结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细分对比模式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唐代道教成为国家宗教,泰山作为道教的名山洞府自然深受影响.唐代岱岳观双束碑题刻等史料记录了唐代五帝一后频繁行道于泰山的事项,表明泰山与唐代政治宗教的密切关系,也酝酿着泰山官方祭祀的重大变化.开元十九年是泰山祭祀史上的一道分水岭.此前,道教仅止于行道于泰山,此后,道教借助皇帝之力,并最终设计出了自己的东岳祭祀系统,与传统泰山祭祀系统相互影响融合,对后世的泰山祭祀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清江流域古文化时空演进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江流域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文化历史.从远古时期的"长阳人",新石器时期的古代巴人,到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遗址,无不揭示这一地区人类历史的渊远流长.从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地域民族文化的特点及分布规律与江河、洞穴及其它地理条件的关系来0看,流域古文化时空演进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从而说明了人类适应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cent discovery of 176 stone artifacts, including two handaxes (bifacial large cutting tools), which are preserved in the laterized sediments of terrace 4 of the Youjiang River at the Nanbanshan locality of the Damei site in the Bose basin, south China. Their characteristics are similar to Paleolithic stone artifacts discovered from other sites in this basin. The handaxes, picks and other stone artifacts are associated with 155 tektite pieces found in the same horizontal layer. These fresh, unabraded and sharp-edged tektites were buri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airfall event. This provides fur-ther evidence that the Bose stone artifacts and the tektites were deposited simultaneously around 0.8 Ma. More stone artifacts were also unearthed above the tektite layer, indicating that early humans in the area survived the event.  相似文献   

17.
自唐中叶以来,佛教在中国由盛而衰,类似隋唐频繁的中外佛教交往已鲜见于史。几百年之后,在中华文化根深蒂固的泰山,一位来自高丽的僧人满空,通过重建竹林寺,复兴普照寺,在泰山兴佛取得了成功。这是泰山佛教历史的盛事,也是中韩两国在文化交往史上的佳话。  相似文献   

18.
就山东一境而言,泰山崇拜和碧霞元君信仰在海岱之间自西向东传布。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泰山信仰传布的力度从明代至清前期渐趋增长,而自光绪末年至民国却是一个转折。本文选定青山碧霞宫与大泽山日照庵两座庙宇作为研究中心,来探讨泰山信仰清末民初在泰山到滨海一线的传布情况。泰山信仰在海岱之间传布过程中,受到空间距离、地域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呈涟漪状,以泰山为中心,越趋向边缘(边远)地区,影响力越弱;即使有稳定文化内核的碧霞元君信仰,也经受了诸多损益,多种神灵品格层累而至于在青山庙宇出现相互矛盾的几个碧霞元君,在大泽山也经历了从碧霞元君到无生老母的主神转变。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与泰山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宋元水浒话本、水浒戏到《水浒传》,无不屡屡写到泰山的场景。本文对《水浒传》中出现的泰山名物、风俗逐一考索,察其史实背景,辨其时代特征,以此对《水浒传》与泰山的文化联系略作管窥,兼对小说的成书时代试作蠡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