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最近在北京展出的日本现代“少字数”书法展览和日本现代书法展览,为我国书法艺术爱好者带来了异国风采。从展出的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日本书法家勇于创新的精神。日本书法艺术流派日本书法艺术大体可分为七个部分:汉字,又称“唐式书道”。它以中国传统的楷、行、草、隶、篆各种书体来书写一首中国诗或其中几句。由于字数较多,所以也称“多字数”书道。  相似文献   

2.
这里“现代汉字”指1956年“一简”公布以后国内通用的汉字.非形声字指原属象形、指事、会意的字,和由形声字失去声符或义符蜕变而来的字.由于这类字在字汇中数量不算大,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同形声字相比较,它们更常用,更复杂.我们应当对其现状进行考察,这对于汉字评估、汉字教学和汉字改革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北京语言学院编的《汉字频度表》除去异体和生造字外,共有4560个常用字.其中非形声字1039个,占22.8%,这个比例超过了一般人的预料.笔者对之进行了穷尽分析.这些非形声字根据其字形结构同字义、字音的关系是否有理据可言,分为有理和无理两大类.有理类包括表义的和表音的.表义的比较复杂.由于汉字的历史积淀很深,有的字义辗转引申、假借;有的字形讹变、混同,或偏旁特化;有的只留下造字时的文化遗迹、今天已经很难看出其示义功能.可是,为了照顾字义的共时与历时使用情况,不致割断传统文化,我们把本义、引申义尚在使用,并且字形还可以分析的字列为表义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如“立”的本义是站立,这个意义仍在使用,但其字形已经不可论证,不算表义.“丁”字很象钉子的侧视图,本义是钉子,但这个意义它已经不用了,也不算表义.而象口、一、好、烦、树、竖等,我们认为有表义功能.字符可分为一次  相似文献   

3.
许君述贾侍中说字疑义举例朱季海大徐本《说文·部》:“,前顿也。从声,贾侍中说。一读若,又若郅”,《唐韵》:“北末切”。此字篆文作,段玉裁云:“,普活切,隶变作”(段《说文》“,行貌”字注,此篆有误,段不能正;然以为之隶变则是也...  相似文献   

4.
汉字书法形体之美,主要由“一字多体”、“一字多形”、“一字多墨”和“一字多姿”来充分展示;粉笔书写的独特技法,在于握笔的位置、角度、旋转和力度四个要素。把握好四个要素充分展示汉字书法的形体美,是提高书法教学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转注、假借是造字法,而且造出了新字形。转注是造字部件省略笔画的造字法,假借是借事造字而不是借字来用,是抽象意义字的造字法。六书是六种状态字的造字法,包括了所有情况下的汉字。形声字是表示同一事物不同种类的名称的字,这一类字是以表音来区别字义的,是汉字的特例。转注字是简化构字部件而造出的字。假借这种造字法,是既不能象形也不能会意还不能用形声来表义的抽象意义的字的造字法。  相似文献   

6.
书法理论与汉字理论关系密切,以往众多的书法理论继承了汉字发生论的“仓颉造字说”是有历史渊源的,这种继承也揭示了书法的“法自然”的本质。书法理论对汉字形体论的继承有得有失,汉字也正是在不断的“规范—变化—再规范—再变化”循环中演变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受晚明艺术"尚奇"审美观念的影响,晚明篆、隶书法创作出现隶书书写奇字、篆书草化现象和书家恣情遣性等新奇独特的书法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其代表性的书法名家有赵宧光、宋珏、黄道周、王铎、王时敏和傅山等。晚明篆、隶书法"尚奇"审美表现形式对中国书法史影响极大,它是清代碑学篆、隶书法艺术创作高峰的源头和序曲。  相似文献   

8.
伏牛山文化圈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有三种:八卦造字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近一个世纪的考古发现证明,伏牛山文化圈与汉字起源相关的早期刻符非常丰富.伏牛山文化圈远古刻符演进的脉络完整清晰:符号性质由人类最早的刻符开始,逐渐演进为特定记事性质的刻符,类似甲骨文字风格的刻符,部分进入商代甲骨文字系统的刻符,并与成系统的成熟的殷商甲骨文字相衔接.伏牛山文化圈是汉字的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9.
有一种汉字的"书写变体",针对一部分汉字的某个意义加以半图画化的改造,迎合人在直观上膨胀的视觉需要.此"半图画体"使用范围很窄,表义简单(只能表示或增显原字的一个最常用的义项),书写形式不易规范.它的出现是语言稳健性的认知许可.也是汉字形、义相生的造字思维和汉文化"书画合一"这个审美传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亦"甲骨文作■、"夜"甲骨文作■,"腋"字在甲骨文未见。从隶变和形声造字法来看,"亦"是"腋"的本字,为指事字,"夜"是从夕亦声的形声字,副词"亦"为"本无其字"的假借字。"腋"字出现在隶变时期,从汉字分化理论来看,表"胳肢窝"义的"腋"字为"从肉亦声"构形的形声字,但隶变后的"月"与"肉"书写形式相混,古文中"夕"与"月"字皆从月象形,故"从肉亦声"构形与"从夕亦声"构形相似。从文字构形避让原则考虑,后来才造出"从月(肉)夜声"的后起字"腋"。  相似文献   

11.
将甲骨文运用于汉字教学中,有助于增强趣味性、知识性,有助于增强对汉字字义的理解及对异体字的了解,使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利用甲骨文进行汉字教学时必须注意:要根据教学性质和教学对象,适度安排甲骨文字形讲解;注意选择有代表性的字形进行讲解;可适当辅以金文、陶文、简帛及封泥等文字进行分析;对于某些学界有争议的甲骨文字形,要实事求是,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2.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久远而密切的联系。汉字的产生、发展过程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观。从汉字与西方文字的比较 ,与我国古代的生产关系、神崇拜、玉文化以及汉字的特点等方面 ,论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 :汉字里积淀着中国文化的结晶 ,中国文化也仰仗着汉字流传得更为久远。本文指出 ,通过研究汉字的形、音、义可以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情况 ,揭示了汉字的优越性 ,从而确立了汉字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宋杜从古《集篆古文韵海》是一部以韵书体例集录篆体和古文的集大成之著。该书版本为《宛委别藏》影摹旧钞本及其影印本,其他版本未见。该书不足、失误较多。现根据《永乐大典》、《集韵》和《古老子》碑对其进行整理和校补。  相似文献   

14.
世界遗产的特点是珍贵和稀少。世界遗产分成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还有文化景观遗产、记忆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门类型。女书是世界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跟民族共同语文字并行的自主创造的汉语方言文字。  相似文献   

15.
从"字中心"看对外汉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字中心"教学论的提出体现了汉语的综合性和模糊性特色。它以字为起点,进而为中心,来展开对外汉语教学。在"字中心"的指导下从汉语自身的特点出发,同时借鉴国内小学生识字教学的经验来提高对外汉字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汉字学问博大精深,如何执简御繁、化难为易地教学汉字一直是我们要重视的问题。而目前的汉字教学存在令人担忧的现象,问题的症结在于他们往往局限于现代汉字的字形,忽略汉字古今源流的演变。《汉字源流》的出版为我们提供重要启示:重梳理源流,知其所以然,具备必要的"知识储备";沟通古今,以今文字、常用字为落脚点,做到深入浅出、精彩纷呈;溯源探流,出于学术,归于教学,做到学术由教学而致用;学习和研究汉字当以守正为本,做到科学审慎。  相似文献   

17.
异体字同假借字、古今字、繁简字,属经典文献中常见的四类用字现象之一,也是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绕不开的内容。从字用角度出发,通过字形结构的分析,分析记词功能相同的异体字之间的异同,这对提升阅读效率,提高古代汉语水平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隋唐时期是汉字楷书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当时社会上各种书写材质并用,其中碑刻材料是最能够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用字情况的实物文献资料之一。本文试从汉语文字学的角度讨论隋唐时期碑刻楷书潜在的研究价值:总结楷化规律;确定历史地位;保存楷书字形;提供新增汉字;明确简化来源。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注》是研究《说文解字》的著作中最值得称道的一部,它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文章主要是利用古文字资料,从《说文解字注.木部》校订《说文.木部》字形的角度来管窥《说文解字注》在字形校勘方面的成绩和缺失;而段玉裁对木部字的校勘方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增补字形、删除字形、更改字形和互换字形。  相似文献   

20.
汉字学问博大精深,如何执简御繁、化难为易地教学汉字一直是我们要重视的问题。而目前的汉字教学存在令人担忧的现象,问题的症结在于他们往往局限于现代汉字的字形,忽略汉字古今源流的演变。《汉字源流》的出版为我们提供重要启示:重梳理源流,知其所以然,具备必要的“知识储备”;沟通古今,以今文字、常用字为落脚点,做到深入浅出、精彩纷呈;溯源探流,出于学术,归于教学,做到学术由教学而致用;学习和研究汉字当以守正为本,做到科学审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