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四库全书》书前提要的差异研究是四库学研究的重点。以《四库全书》书前提要为背景,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设计了书前提要比对系统。该比对系统在实现研究《四库全书》电子化的基础上,能为研究者提供快捷而方便的图像信息定位、图像信息关联、加载批注、批注保存以及书前提要图像的处理,为提要研究提供了方便、有效的比对工具。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设计开发了一个用于研究《金毓黻手定本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网络平台,通过平台对数据的收集、存储、查询和输出等功能,可实现对两者提要数据间的智能比对研究,并通过互联网实现专家学者对《金毓黻手定本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及相关文献的研究观点、学术论述的收集和实时互动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四库全书》提要信息平台设计的意义和过程,它是基于MVC模式,采用J2EE技术和B/S架构,以Tomcat作为Web容器,以MySQL作为数据库来设计开发的;探讨了功能模块设计、算法流程设计、数据库设计的方案;指出专家学者可以通过该平台对《四库全书》书前提要进行比对、研究,并且可以相互交流学术观点、共享研究数据、共同促进四库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继《四库全书总目》后最重要的提要式目录,有极重要的文献学价值。但由于该书未经笔削誊稿,所以不免有所讹误。前已有人就经部、集部部分条目作过考辨工作,现就"诗文评"类列举数条,订讹补阙,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5.
纪昀与泰山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中国文化史上一项浩大工程——《四库全书》的编纂已近竣工。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内,这项工程的主持人,《四库全书》总裁官,大学者纪昀,正以他睿智的眼光注视着泰山。 纪昀(1724——1805),字晓岚,又字春帆,号云石。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乾隆十九年进士。由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纪氏少即颖异,及长更是学问淹通,博闻强记。乾隆三十八年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由纪氏总领其成,尽读各省所进书和宫藏秘籍,逐一论次编排。其同年好友及四库馆同僚朱硅称之为“笔削考核,一手删定,为全书总目,裒然巨观” (《知足斋文集》)。纪昀还撰写了煌煌二百卷的目录学巨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它不仅“叙作者之爵里,详典籍之源流,别白是非,旁通曲证,使瑕瑜不掩,淄渑以别”,而且还“剖析条流,斟酌古今,辨章学术,高挹群言”(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实际是对乾隆以前的学术进行了一  相似文献   

6.
马文礼 《科技信息》2011,(28):152-152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囊括了清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文史百科典籍。纪昀为总纂官,总揽纂修全局事宜,于"繁简不一,条理纷繁"之中,"撮举大纲","斟酌综核",为《四库全书》纂修工程中出力最巨者。对编辑人员撰写的每种书提要、分纂稿进行细致认真的考订,从作者的生辰年代、生平事迹、爵里到著作的内容摘要、长短得失,乃至别本异文、书籍渊源流变,都在分纂稿的基础上,有增有删,有分有合,反复编辑修订。对各分纂稿的行文,也是斟酌再三并加以润饰。经纪昀"笔削考校,一手删定"的编纂,原来行文风格不尽相同、评说有失偏颇的分纂稿"无不灿然可观"。最后按照经史子集4部分类体例,整体筹划,排比编次,编辑成独具特色的《四库全书总目》200卷。  相似文献   

7.
再论史料的类型及其特征谢照明此论我们从史料的浩瀚说起。史料实堪谓浩如烟海。即以中国古代史史料为例。据梁启超的统计,史部之书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2174部,37049卷,若加《四库全书》未收的史书,以及《四库全书》编后续出之史书,恐有数十万卷册。...  相似文献   

8.
叶适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南宋学者刘宰说:“水心叶先生之文,如涧谷泉,挹之愈深。”(《漫塘集》卷二四《书夏肯父乃父志后》)清四库馆臣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美叶适说:“文章雄瞻。才气奔逸,在南渡卓然为一大家。其碑版之作,简质厚重,尤可追配作者”;“能脱化町畦,独远杼轴,韩愈所谓文必己出者,殆于无忝。”(卷一六0《水心集》)  相似文献   

9.
(一) 《粤西诗载》是清人汪森于康熙年间编成的历代有关广西的诗歌总集。共分二十四卷,收辑自汉至明各体诗歌二千九百六十五首,附词一卷四十五首,可谓洋洋大观,是一部极为重要的广西地方史文献典籍。编者汪森,字晋贤,号碧巢,生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卒于雍正元年(1723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粤西诗载提要》认为“森,嘉兴人”近人叶恭绰先生《全清词钞》汪森小传也说“汪森……浙江桐乡人”但这都是不准确的。据汪森《词综序》及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1987年,我院购买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四库全书》一部,共1500册,计人民币50000元宛委别藏清阮元辑丛书名《宛委别藏》,即取书之珍贵罕得为义。此书可谓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史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以常乃悳出版的《中华民族小史》为标志,至今已走过了85个年头。回顾中华民族史研究的这85年的历程,不仅有金秋丰收的喜悦,同时也不乏艰辛和曲折。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讨论,以及萧君和主编的《中华民族史》和田哓岫的《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出版,迎来了中华民族史研究的春天。但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史的研究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在文[1]和书[2]中,已指出了常微分方程所定义的积分曲面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介绍所获得的一些基本结果。  相似文献   

13.
郦道元的《水经注》,蕴涵文献丰富而核以野外考察,博大精深,泽被各个领域,为各学科所援据。问世千多年来,治者至夥,明清更形成郦学;追至晚近,郦学不独于海内方兴未艾,即海外夙亦重视其研究。惟郦注至宋已无足本,且经注混淆,错漏舛讹,不堪卒读。清戴震集古典郦学大成而有殿本《水经注》,使郦注基本恢复旧观,向被尊为最标准的版本。陈桥驿教授《水经注校释》,就殿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勘版本文献之众、辑佚之富、以现代地理学观点方法对郦注所记河流古今变迁与现状之梳理等,都长足胜于殿本,亦远迈郦学群籍。著者毕生治郦智慧结晶,都已集中熔铸于是书之中。  相似文献   

14.
唐代《云南志》史料价值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志》《蛮书》的史料价值一直是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中一个聚讼纷纭的课题,由于该书的作者樊绰生平事迹多不详尽,无更多的史料可资考证,加上《云南志》一书所借用资料的出处及其可靠程度也有很多争议,所以很多研究西南民族史的学者对此书的史料价值持有异议,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分析全书的内容,并对其史料价值做出考证,说明《云南志》是迄今研究南诏前期社会情况最重要的地方风土志史料。  相似文献   

15.
民族潜意识是一种特殊的民族心理现象,属于社会潜意识的范畴.民族精神分析是关于民族潜意识的形成机制、过程及其对民族精神生活的作用和影响的观点和方法体系.民族精神分析研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民族平等与团结原则,以及系统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民族精神分析旨在以民族潜意识的地位和作用为轴心,通过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探索,把握民族精神形成和演变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促进民族精神的传承与超越、理解与沟通、批判与重建、融合与发展.加强民族精神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宋贾昌朝所撰《群经音辨》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基础上,对群经中的1000多个常见异读字专门进行了整理、分类和辨析,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音义著作,还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同形异音异义词词典。作为一部工具书,《群经音辨》在编排体例、训释方式等方面都体现了其规范性和科学性,对后世的辞书编纂颇有启发,因而在我国辞书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檃括的本义是矫正曲木之工具,其本质在于"改",也就是不断追求事物的简化.类书的编纂实际上是不断追求简化的过程,一方面表现为具体部类的划分,另一方面也表现在以"标题隶事""事对"等来简括纷繁复杂的事物上.李峤的120首咏物诗将所简括之"标题"在音律、对仗等方面进行调整,使其符合一定的格式,与类书的编纂有相似之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百咏"可视为唐代的"檃括体诗".考其成因,科举考试的帖经和试策为其成诗的社会因素,而初唐文人争以藻饰相高的文风则是"百咏"成篇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澳大利亚的民族认同经历种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多元文化政策的推行,在共同国民意识、公民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国民认同才趋于独立和成熟。民族认同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也是澳大利亚走向开放的、民主的、成熟的现代社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华学是一个由多个命题组成的整体,是逻辑实证意义上的科学,而“从宏观的、总体与局部相结合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中华的方法,是迭次解剖方法。中华学的建立顺应了对中华进行深入综合性研究分析的需要,因而,中华学是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20.
陈国符通过阅读《道藏》而取得的道教研究成果是多方面的,对上清派的研究即是其中之一。陈国符的上清派研究一方面延续清代考据学的传统,注重详细考证,力图用史实来说话;另一方面,又借鉴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恰当的评判和巧妙的归纳,通过将具体的道经研究与抽象的理论概括相结合,不仅挖掘出许多珍贵的资料,大致厘清了上清派的发展线索,而且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今天,研究道教的学者几乎都曾从《道藏源流考》中得到启发与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