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建生 《科学通报》1997,42(24):2671-2671
传统的抗体导向治疗虽然在动物体内显示出抑瘤作用,但对人体肿瘤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在于鼠源抗体能引起人抗鼠抗体反应,达到肿瘤内部的药量不足以及肿瘤细胞抗原异质性。以肿瘤血管而不是肿瘤细胞为靶的抗体导向治疗新策略与抗体基因工程相结合,选择小分子人抗体功能片段取代完整鼠抗体,是近年来肿瘤抗体导向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肿瘤(恶性肿瘤)也称为癌,是人类健康文明的大敌。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正常的细胞突变为肿瘤细胞,失去生长调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肿瘤细胞具有生长速度快、呈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往往会造成人体消瘦、无力、贫血、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损伤等,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常规的生化和影像学检测发现肿瘤时,常已到晚期。肿瘤病在我国5年生存率不到30%。因此,人们谈癌色变。如乔布斯死于胰腺癌,罗京死于肝癌,姚贝娜死于乳腺癌。肿瘤治疗费用高,患者治疗过程极其痛苦,因此也有梅艳芳等患者放弃治疗  相似文献   

3.
许伯威 《科学通报》1983,28(18):1103-1103
很多零质量粒子的场方程对共形变换是协变的。但和通常的看法相反,并不是所有零质量粒子的场方程都是共形协变的。例如自旋为2的零质量Fierz-Pauli方程实际上并不是共形协变的。改变F-P方程中的系数,可以得到在明可夫斯基空间中相应的共形协变场方程。但这一方程并不满足规范不变性。所以我们不能选择规范条件来消除不需娶的场分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目的是要阐明衰老时脑的改变,这些改变在正常和异常的衰老体内可能引起某些功能的改变。动脉硬化和血流动脉硬化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而且常常影响脑血管。其实动脉硬化决不是正常的衰老,而且也不是老年痴呆的原因。可以用各种方法计算脑的血流。已  相似文献   

5.
正肿瘤免疫疗法是近年来快速发展并具有深远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肿瘤治疗手段.以CART为代表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虽在血液肿瘤中疗效显著,但因在实体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作用,使免疫细胞在实体瘤治疗上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1]).因此,如何靶向改变肿瘤微环境,创造有利于免疫细胞浸润和维持活化及杀伤功能的环境成为目前解决免疫细胞在实体瘤中应用的关键问题.美国麻省理  相似文献   

6.
现在已很清楚炎症细胞对肿瘤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早期瘤形成过程中,炎症细胞是很强的肿瘤促进因子,它们营造了一个有利肿瘤生长的环境,致成细胞中基因的不稳定性,并且促使产生血管。炎症细胞及其产生的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可影响肿瘤的整体结构,调节它们在微环境中的生长、迁移和细胞分化,这种微环境是由癌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所形成的。在肿瘤生长过程的后阶段,瘤细胞也借用炎症的各种机制,例如选择素-配体(selectin-ligand)相互反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肿瘤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生长的异常调控上,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等。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方法也主要针对异常增殖的肿瘤细胞。1971年,Folkman教授首先提出了肿瘤生长和转移是血管依赖性的.阻断血管生成是抑制肿瘤生长的有效策略,由此产生了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设想。近些年来,随着对胂瘤血管生成机制以及对新生血管与肿瘤发展、转移关系认识的逐步深化.胂瘤新生血管已成为一个新的抗癌药物作用靶点。目前,针对肿瘤血管形成机制所设计的抗血管生成策略.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肿瘤新生血管及相关靶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志强  阎锡蕴 《科学通报》2001,46(12):969-976
肿瘤血管导向治疗作为肿瘤治疗新策略已被广泛接受,其理论依据可归纳于两点:(1)肿瘤的持续生长和侵袭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2)肿瘤新生血管不同于正常血管。后者是靶向治疗的关键。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内皮细胞快速增殖及迁移,过度表达一些正常血管不表达或低表达的分子,内皮周细胞和血管基底膜缺乏,血管渗漏性高。肿瘤血管生成的每一个环节中出现的异常分子,理论上都可作为肿瘤导向治疗的靶标,大根可分为三类,即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黏附分子和基底膜。  相似文献   

9.
崔澂 《科学通报》1959,4(10):333-333
豆芽一向是我国广大人民所喜爱的一种蔬菜,但因有一条很长的根,因此影响到食用品质。天津市副食品公司豆芽厂与我校合作进行了关于加速豆芽生长和提高其食用貭量的研究。由于植物生长素或植物生长調节物质对茎和根的生长的作用在浓度上有差异,也就是说,能促进茎生长的浓度,对根已經有抑制生长的作用了。因此我們利用植物生长調节物貭(萘乙酸鈉盐)处理豆芽,希望找到一个能抑制根的生长,而能促进下胚軸生长的合适浓度。实驗方法如下:种子先用溫水浸7—8小时,发芽后,每份称十斤放于大草包中,每隔2、4、8小时  相似文献   

10.
癌转移机理     
了解恶性瘤细胞如何从原发肿瘤扩散到其他部位形成继发肿瘤,是癌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尽管对原发肿瘤的手术及辅助治疗的进展,大多数病人仍死于转移。过去几年里,许多实验室研究了肿瘤细胞的性质和转移机理,并提出了一些观点。转移过程转移是一种由不相连的癌引起的瘤性损害。能产生转移是恶性瘤细胞的一个特征,但恶性不是所有瘤细胞的特征,缺乏侵袭和转移能力的瘤细胞是良性的。这种分类在讨论转移时是很明确的,但文献中应用“恶性”的术语在增多,错误地把它作为“瘤性”或“致瘤的”同义词,也常看到刊物中提到体外的细胞“恶性转化”,其实在这些情况下未做体内是否  相似文献   

11.
任靖  窦环  沈苏南  侯亚义  王婷婷 《科学通报》2019,64(8):中插10,869-878
磁场生物效应是当前生物医学工程学界的研究热点.磁场对人类自身的影响与健康效应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涉及对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和免疫系统、血管与内分泌系统等效应的研究,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低频磁场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期研究发现,低频磁场能够明显抑制肝癌、肺癌和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和调控免疫细胞来发挥抑瘤作用.本研究将进一步探究低频磁场(0.4 T, 7.5 Hz)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和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小鼠结肠癌移植瘤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蛋白质印记等技术研究了低频磁场对结肠癌和MDSCs的影响.结果发现,低频磁场明显抑制CT26结肠癌移植瘤模型的肿瘤生长,降低了肿瘤组织中的Ki-67阳性细胞数.低频磁场降低了肿瘤组织中MDSCs的细胞比例并减弱了MDSCs的抑制功能.体外实验发现低频磁场通过抑制了Gp91~(phox)和P47~(phox)的表达降低了MDSCs的活性氧(ROS)产生,抑制了MDSCs的功能,进而发挥对结肠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近的研究工作增强了一种想法:在癌细胞中和在受到正常的、遗传程序影响的细胞中,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甲基的变化是重要的。同时,从医学的观点看,已知引起肿瘤生长的化学药品同样破坏部份身体的防御机构。在过去几年中,有几个研究小组发现了高级生物的一个规律:在 DNA 的特定的脆嘧啶残基上没有甲基的基因比有甲基的基因更富于活性。新近,有的分子生物学家也发现,瘤细胞中 DNA 上的甲基是“不稳定的”,而且,激素会影响细胞中 DNA上甲基化的程度。有研究者曾看到三个基因的DNA:两个编码的携氧蛋白血红素和一个生长激素。这三个基因固定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在结肠瘤细胞和肺瘤细胞中,它们均不起作用。然而,所有  相似文献   

13.
任云峰 《科学通报》1980,25(4):189-189
乙双哌嗪二酮(Ⅰ,乙亚胺)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型抗癌药。其毒性较小,在动物实验中显示明显的抗瘤作用,并能阻止肿瘤四周的血管形成,防止癌细胞的转移,但其水溶性太小,口服吸收不佳,临床疗效不很理想。为了寻找临床有用的抗癌药,乃将Ⅰ的结构进行改变。鉴于哌嗪二酮类化合物中酰亚胺氮上的氢原子若以烷基取代,可以增加化合物的水溶性;又鉴  相似文献   

14.
梁植权 《科学通报》1960,5(11):346-346
正常细胞在机体内的增殖受着机体的生长调节机制的调节;肿瘤细胞则不受调节而无限制地增殖,形成所谓肿瘤组织。这种组织的恶性生长的结果,迟早造成宿主的死亡。可以设想,肿瘤组织的高速度生长,表示它的蛋白质合成过程和所合成的蛋白质结构可能和正常的有所不同,即使这种区别可能是很小的。目前,我们对于肿瘤的致病原因、发病机制了解得还很少。在肿瘤的治疗方面,虽然可以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激素治疗、化学治疗等等,但  相似文献   

15.
《科学通报》1959,4(22):762-762
高等动物的許多分析器都是由两个对称部分組成的,而这两部分在接受、分析和綜合外界刺激中的协調活动,是神經生理学中的重要問題。我們从1957年开始进行的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利用条件反射和外科手术的方法,对皮肤和視分析器的对称活动进行  相似文献   

16.
<正>在众多癌症治疗方式中,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通过激活或增强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活性来达到杀死癌细胞的能力,而非直接靶向癌细胞[1,2].这种治疗方式因为对正常人体组织细胞损伤小、疗效持久、延长生存时间,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然而,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浸润不足和活性受到抑制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障碍[3].其根本原因包括肿瘤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以及肿瘤组织中致密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4~6].血管异常阻碍了T细胞的有效输送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脂溶性维生素A和E对机体免疫反应的影响,已经众所周知。此外,在动物实验中和在观察人体中发现,不论是维生素本身,还是衍生的维生素A,都能抑制肿瘤的生长。但是,暂时还没有研究过维生素E对保护机体功能的影响,不论是维生素A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方式,还是其强化或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的机制,也不清楚(只是证  相似文献   

18.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tumor-initiating cell, CSC/TIC)是肿瘤组织中具有很强增殖能力、表现部分干细胞特性的细胞亚群, 在肿瘤对放化疗抗性的产生和癌症的复发中起关键作用. 目前用于靶向肿瘤干细胞的药物多为小分子抑制剂和融合蛋白. 以溶瘤腺病毒为载体携带外源基因表达的新型治疗策略-病毒基因疗法, 在各种抗癌方案中展现出明显的优势, 对实体瘤表现出很好的疗效, 将其应用于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根据肿瘤干细胞维持自身功能所依赖的分子机制, 人们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治疗策略. 本文就目前针对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性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9.
(211)~At在癌治疗中作为“弹头”药物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癌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被认为是对医学的可怕挑战.它的特点不仅表现为细胞自主性增生失控而导致肿瘤进行性生长,还表现为从原发部位向身体其它部位直接蔓延和转移(metastasis).肿瘤增生性组织和正常功能性器官往往成为一体,而在结构、生化和功能特性方面也基本上大同小异,这就使得肿瘤的探测和治疗非常困难,迄今还没有特异性很强的治疗药物.当前在癌治疗中,手术和放疗常常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以改善症  相似文献   

20.
端粒酶hEST2基因为靶的反义寡核苷酸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端粒酶在肿瘤细胞中活性较高而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的特性,针对端粒酶催化亚基hEST2mRNA的二级结构设计了12条反义寡核苷酸,以脂质体介导进行转染,MTT染色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筛选出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的反义寡核苷酸hEST212,进一步对反义寡核苷酸进行了抗肿瘤特异性,抗瘤谱和抗肿瘤作用持续性分析。结果表明,反义寡核苷酸hEST212在体外细胞水平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抗肿瘤候选药物;同时提示端粒酶催化亚基hEST2是研究肿瘤药物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